01.25 記憶市北:海岸路的紅色傳奇

記憶市北:海岸路的紅色傳奇

歷史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歷史埋藏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埋藏在每一條道路的變遷中。在興隆路街道有一個條紅色之路,他印刻著青島的紅色歷程,他就是海岸路,看海岸路的前世今生,掀開市北的紅色記憶。

誕生

海岸路建成於一百多年前,1904年德佔青島修建膠濟鐵路時,急需建立一座安裝維修鐵路機車及車輛的工廠,工廠需建在離青島站不遠處,同時建設一座火車站。

最初的海岸路是一片緊鄰膠州灣畔的海灘,離大港碼頭近,從德國海運來的鐵路器材、機車車輛通過大港埠頭站鐵路運輸至此,路途不遠也很方便。於是,一個鐵路機車車輛廠和膠濟鐵路四方火車站在這個經填埋的海灘上建成,四方站背靠膠濟鐵路,坐東朝西,因為建站時站前並沒有工廠,沒有很多的旅客,沒有必備的貨場,所以並沒有路。站前靠填海墊成的海沿,形成了進出四方火車站唯一的小路,這便是海岸路的雛形。

德佔時期,日佔時期,直到北洋時期,四方火車站和四方機廠的地理位置都屬鄉區,站前的馬路一直沒有名字。四方站的客運室大約在路的中段,車站站房的兩端成了裝卸貨物的貨場,人們也就習慣性的叫這裡為“四方站”或“四方站貨場”。一直到建國後的50年代初,新中國政府才給這條馬路起了個與當地環境有關聯的名字——東海岸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更換新路牌時,新路牌更名成海岸路。

紅色歷程

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以後,因山東是原棉產地,青島交通又方便,勞動力低廉,便在青島興建紗廠,先把大康紗廠(國棉一廠)建在海泊河入海口處,填海建廠。在它的北邊又填海建了內、外棉紗廠(國棉二廠)。

1924年3月28日,王象午調至四方機廠,擔任繪圖員,並住進了此院。在這裡,王象午與中共“一大”代表鄧恩名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青島支部,鄧恩銘任書記。1925年5月29日日本槍殺紗廠中國工人,以滬青慘案為導火線,引發了全國性的反帝群眾運動,史稱“五卅運動”。當時任全國總工會副會長的劉少奇來青島視察工人運動時,就住在海岸路18號。時任青島大學學生會負責人的羅榮桓領導了全市學生支援工人運動“五卅運動”,成為青島百年史上規模最大的群眾運動。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決定放棄青島,只是臨撤退時炸燬了內、外棉等幾座日本工廠。1938年1月,日本佔領青島,又重建了當年被炸的廠房,解放後又建了新的工廠,上世紀90年代國棉一廠、二廠注重產品,更換產品也取得了較好的效益。海岸路18號原為四機四公司職員宿舍,王盡美、李慰農在這工作過,國棉一廠、二廠址也在此,可以說,海岸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紅色歷史之路。

黨史紀念館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位於海岸路18號,是我市唯一一處保留至今的早期黨組織機關舊址。2001年,經過修復建立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成為全市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11年,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撥專款對舊址紀念館進行修繕和擴建,更名為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保留原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名稱。

記憶市北:海岸路的紅色傳奇

海岸路18號房屋建造於1904年,德式建築,磚木結構,外牆為紅色清水磚牆,蘑菇石牆基。1982年被青島市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山東省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岸路18號原為四方機廠職員宿舍。中共早期黨員王象午在四方機廠任繪圖員時曾居住在院內9戶。1923年8月青島第一個黨組織建立至1925年期間,鄧恩銘、王盡美、劉少奇、李慰農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先後在此工作和生活過,傳播馬列主義,領導四方機廠、日商紗廠工人大罷工,掀起了青島歷史上反帝愛國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80週年之際,市委、市政府決定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進行修復。經過修復後的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定名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2001年6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

紅錦坊

近年來,市北區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環節,實施創新驅動、智庫支撐、項目帶動等重大行動計劃,利用區域老廠房和閒置樓宇,集聚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動能轉換提供不竭動力。

“紅錦坊”,一個能夠牽動青島人紡織情結的地標,正上演著一座百年棉紡織廠的重生之路。從昔日的流水車間到當下的商業街區,藉助原有的廠房資源,在時代鉅變的歷史長河中,既為老紡織的傳承提供了新的介質,也為新舊動能轉換之路打上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標籤。

紅棉紡建在始建於1919年的青島紡聯集團一棉有限公司(國棉一廠)原址上,將老建築巧妙地融入現代化小區、對歷史建築的改造與再利用,是本項目規劃的一大亮點。建成後的新社區保留了這個有著近百年曆史的老廠內的特色建築,保留了該廠的辦公樓、食堂、倉庫、禮堂和細紗車間等共五處建築,延續了城市發展的文化命脈,引導了城市的文化復興崛起。在路面及環境整治、修繕原有歷史、人文風貌的同時,創造新的城市開放空間,形成多功能、多層次的集旅遊、文博、商業、休閒為一體的環境,賦予“國棉一廠”以新的城市活力。運用多元化的業態組合,融合餐飲、休閒娛樂、零售、旅遊等業態的商業氛圍,塑造項目獨特的商業氛圍和商業元素,成為周邊最具吸引力、最具影響力的特色餐飲集中區和商業繁榮區。商業街以餐飲娛樂為主,通過特色餐飲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推動整條商業街的發展。

(通訊員:周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