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记忆市北:海岸路的红色传奇

记忆市北:海岸路的红色传奇

历史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历史埋藏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埋藏在每一条道路的变迁中。在兴隆路街道有一个条红色之路,他印刻着青岛的红色历程,他就是海岸路,看海岸路的前世今生,掀开市北的红色记忆。

诞生

海岸路建成于一百多年前,1904年德占青岛修建胶济铁路时,急需建立一座安装维修铁路机车及车辆的工厂,工厂需建在离青岛站不远处,同时建设一座火车站。

最初的海岸路是一片紧邻胶州湾畔的海滩,离大港码头近,从德国海运来的铁路器材、机车车辆通过大港埠头站铁路运输至此,路途不远也很方便。于是,一个铁路机车车辆厂和胶济铁路四方火车站在这个经填埋的海滩上建成,四方站背靠胶济铁路,坐东朝西,因为建站时站前并没有工厂,没有很多的旅客,没有必备的货场,所以并没有路。站前靠填海垫成的海沿,形成了进出四方火车站唯一的小路,这便是海岸路的雏形。

德占时期,日占时期,直到北洋时期,四方火车站和四方机厂的地理位置都属乡区,站前的马路一直没有名字。四方站的客运室大约在路的中段,车站站房的两端成了装卸货物的货场,人们也就习惯性的叫这里为“四方站”或“四方站货场”。一直到建国后的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才给这条马路起了个与当地环境有关联的名字——东海岸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更换新路牌时,新路牌更名成海岸路。

红色历程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以后,因山东是原棉产地,青岛交通又方便,劳动力低廉,便在青岛兴建纱厂,先把大康纱厂(国棉一厂)建在海泊河入海口处,填海建厂。在它的北边又填海建了内、外棉纱厂(国棉二厂)。

1924年3月28日,王象午调至四方机厂,担任绘图员,并住进了此院。在这里,王象午与中共“一大”代表邓恩名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1925年5月29日日本枪杀纱厂中国工人,以沪青惨案为导火线,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帝群众运动,史称“五卅运动”。当时任全国总工会副会长的刘少奇来青岛视察工人运动时,就住在海岸路18号。时任青岛大学学生会负责人的罗荣桓领导了全市学生支援工人运动“五卅运动”,成为青岛百年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众运动。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决定放弃青岛,只是临撤退时炸毁了内、外棉等几座日本工厂。1938年1月,日本占领青岛,又重建了当年被炸的厂房,解放后又建了新的工厂,上世纪90年代国棉一厂、二厂注重产品,更换产品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海岸路18号原为四机四公司职员宿舍,王尽美、李慰农在这工作过,国棉一厂、二厂址也在此,可以说,海岸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历史之路。

党史纪念馆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位于海岸路18号,是我市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早期党组织机关旧址。2001年,经过修复建立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成为全市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11年,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拨专款对旧址纪念馆进行修缮和扩建,更名为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保留原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名称。

记忆市北:海岸路的红色传奇

海岸路18号房屋建造于1904年,德式建筑,砖木结构,外墙为红色清水砖墙,蘑菇石墙基。1982年被青岛市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岸路18号原为四方机厂职员宿舍。中共早期党员王象午在四方机厂任绘图员时曾居住在院内9户。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建立至1925年期间,邓恩铭、王尽美、刘少奇、李慰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先后在此工作和生活过,传播马列主义,领导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掀起了青岛历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进行修复。经过修复后的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定名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2001年6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红锦坊

近年来,市北区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实施创新驱动、智库支撑、项目带动等重大行动计划,利用区域老厂房和闲置楼宇,集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动能转换提供不竭动力。

“红锦坊”,一个能够牵动青岛人纺织情结的地标,正上演着一座百年棉纺织厂的重生之路。从昔日的流水车间到当下的商业街区,借助原有的厂房资源,在时代巨变的历史长河中,既为老纺织的传承提供了新的介质,也为新旧动能转换之路打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标签。

红棉纺建在始建于1919年的青岛纺联集团一棉有限公司(国棉一厂)原址上,将老建筑巧妙地融入现代化小区、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是本项目规划的一大亮点。建成后的新社区保留了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厂内的特色建筑,保留了该厂的办公楼、食堂、仓库、礼堂和细纱车间等共五处建筑,延续了城市发展的文化命脉,引导了城市的文化复兴崛起。在路面及环境整治、修缮原有历史、人文风貌的同时,创造新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的集旅游、文博、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环境,赋予“国棉一厂”以新的城市活力。运用多元化的业态组合,融合餐饮、休闲娱乐、零售、旅游等业态的商业氛围,塑造项目独特的商业氛围和商业元素,成为周边最具吸引力、最具影响力的特色餐饮集中区和商业繁荣区。商业街以餐饮娱乐为主,通过特色餐饮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整条商业街的发展。

(通讯员:周文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