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漂亮的学姐


国防永远是一个国家对外的头等大事。国防完备制度健全,拥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国防队伍对国家是必要的。



而执掌兵权的部门,也就成了国家怒而挥拳时的不可或缺的臂膀。纵观华夏历史,军事权力的首脑机构名称变化繁多。

秦汉时期,代天子执掌天下兵马大权的为“三公”中的太尉,到汉朝改为大司马。后来也有称大将军的,他们才是真正兵权的拥有者和指挥者。

隋唐时期正式设立“三省六部”,却在宋一代因领导者想制衡权臣,分裂权力,设立了“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

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与枢密院。

到明一代,正式废中书省,朱元璋甚至连丞相这一官职都给踢出了权力机构。六部开始直接对天子负责,可谓是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

六部分设最高领导人“尚书”以及副职“侍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并于岁终进行考绩,分其优劣,以行黜陟。


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后,即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建文中曾一度提为正一品,永乐时复旧),侍郎正三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也就是说,侍郎这一职是一部的副职分管正三品长官,而且是“堂上官”即能在衙署之大堂上处理重要公务的重要职务,即如今的国防部分管副部长。

兵部作为护国并指挥兵马大权的机构,其侍郎地位可谓是极高。

在正三品官职中,最有油水的莫过于吏部考功司侍郎(管理官员的绩效考核,大笔一挥就能决定一个官员的升贬)、工部营缮司侍郎(负责各种工程建设,贪污最为严重的官职)以及兵部的武库司侍郎。


兵部在明朝下设四个司:武选清吏司、职方司、武库司及车驾司。

武选清吏司负责掌考武官的品级、选授、升调、功赏之事,考查各地之险要,分别建置营汛。管理少数民族聚居的土司武官承袭、封赠等事;职方司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

车驾司管理天下驿站驿马以及各地军队的军马,像“孙悟空”曾担任的“弼马温”一般。

武库司专司军械的更换,制造,贮藏,以及研发,还有粮草的供应。也就是国家战略装备的研发,军队粮草供给以及整个部队的武器配发!

清人笔记《戴斗夜谈》曾记载京师十可笑:

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


可见武库司的油水之足!武选清吏司侍郎其实也是一大肥差,但不及文官中的考功司,因为武官更看重军功。

一般来说,兵部尚书(如今的国防部部长)都是由兵部的左右侍郎提拔上去的。

而且侍郎这一职务有一大好处是尚书比不了的,即弘治朝之前侍郎可以进内阁,而尚书却不行。

在丞相废除后,巨大的工作量压得皇帝喘不过气来。终于在后来设置了内阁大学士这一职务,协同皇帝参政议政。

甚至在明一代有几位不爱上朝的皇帝,当时的政事几乎都是由内阁批阅再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审核盖章再发出政令。

嘉靖、万历两朝,皇帝不上朝,国家的权力可就是牢牢握在内阁手中啊!


史之策


在清朝,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巡抚大人(类似于现在的省书记),从二品官衔,兵部侍郎是正二品官衔,所以,兵部侍郎比巡抚职位高。(清朝巡抚)


兵部侍郎属于尚书省的兵部,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尚书省就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而尚书省里的兵部,就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在明朝,侍郎官阶从二品,到了清朝,侍郎是正二品。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职务是统管整个国家的军事事务,官衔很高,在明朝时期,这个是正二品,到了清朝官阶,上了一档次,是从一品。

兵部尚书是兵部的老大,属下包括:2位侍郎,4位兵部主事,2位职方主事,2位驾部主事,2位库部主事,俗称“兵职驾库”。(尚书省架构图)


兵部侍郎,并不是服侍兵部尚书的!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听到兵部侍郎这个名字,就以为是专门服侍兵部尚书的,其实不然!

兵部侍郎,并不是兵部尚书的副手,侍郎的职务不是侍奉尚书大人的,而是和尚书一样,直接效命与皇帝的。

在明清两代,兵部官员内部也会有一个值班表,如果哪天轮到尚书值班,但是尚书大人没有上班的话,那就轮到侍郎全权代表尚书,可以行使和尚书一样的权利。


兵部侍郎的职责是什么?权利到底有多大?

尚书和侍郎,在汉代刚设立的时候,职务较低,但是可以直接侍奉皇帝。等到了明朝,六部尚书的权利那是非常大,兵部权利位于吏部之后,兵部尚书以及兵部侍郎的职责是主管国家的兵调,器械,武官任职等等,只要是和用兵有关的大小事务,皇帝必须是先下旨到兵部,然后传达到下面基层。反过来也是一样,基层要上报用兵事宜,也必须经过兵部。(调兵)


到了清朝,兵部的权利比明朝时期小很多。兵部尚书和侍郎不能直接给下面下命令。但是兵部侍郎也可以直接上呈皇帝,不用向尚书汇报,也就是说,有关兵部的事情,作为二把手的兵部侍郎,不用服从于尚书,兵部尚书大人管不着兵部侍郎,他们互不相干,只是均摊了兵部事务。


清朝的六部,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就是清政府在六部里面,分别要设立满、汉两个职位,兵部设立1个满族尚书,1个汉族尚书,2个满族侍郎,2个汉族侍郎。侍郎也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呈事务。

所以,在清朝,兵部分为满汉两族,官员层次比较复杂,估计职位竞争也大。


文、图:搞史人

欢迎阅读,关注。


搞史人


兵部属于古代政权中央行政权构六部之一,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那时尚书省、中书省已有尚书、侍郎一职,隋朝时虽有侍郎,但实际只管一司,侍郎也简称为“郎”,直到唐朝时改组官制,正式形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归于尚书省。

孙廷铨,康熙时官拜秘书院大学士,曾任兵部左侍郎。

作为六部之一的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最高长官叫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尚书的副长官叫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兵部负责一国武事,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兵籍、军械、军令、马政、邮驿等,尚书1人,侍郎2人,分为左右侍郎,左为大,但少数民族政权有例外,比如清朝分满汉,所以尚书有2人,侍郎4人。

彭玉麟,人称“雪帅”,湘军水师创建者,官至两江总督,曾任兵部右侍郎。

侍郎与尚书均为一部的堂官,各朝代的侍郎品级各有不同,隋唐的尚书正三品,侍郎为正四品;南宋的尚书从二品,侍郎从三品;金朝、元朝的尚书正三品,侍郎正四品;明朝的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清朝的尚书从一品,侍郎从二品。

铁良,清末的练兵大臣,江宁将军,曾任兵部侍郎。

明清的六部最为完善,可以作重讲一下,兵部侍郎在明朝的权利是很大的,不仅管理着全国兵务,有时还要统帅部队打仗,万历时的兵部侍郎可担任京营戎政,外放也能总督一方,比如嘉靖时,兵部右侍郎张经外调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左侍郎潘珍外调提督两广军务。清朝的兵部侍郎比明朝稍低,本就是个军务参谋的角色,成立的军机处又把兵部侍郎有限的权利拿走了,各地巡抚都有加兵部侍郎衔,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图文绘历史


兵部侍郎就是兵部副长官,从名字上看,相当国防部副部长,但是实际上比国防部副部长的权力大多了。

在唐朝到北宋前期,兵部侍郎是正四品,正四品只是中级官员,比封疆大吏的品级都低。到明朝,兵部侍郎升格为正三品。

我们以明朝为例子,明朝六部各设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左侍郎比右侍郎排名靠前,品级都是正三品。明朝很奇怪,尚书可以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侍郎也可以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

举几个例子:

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之前是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随明英宗御驾亲征,那于谦就主持兵部的工作,景泰帝继位后,于谦成为兵部尚书,正二品。

明朝在地方上也采取分权制,设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布政使相当于是省长,从二品;按察使相当于是省纪委书记兼省检察院检察长,正三品;都指挥使相当于是省军区司令员,是正三品。

如此看来,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大于布政使(省长);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小于布政使(省长),和各省按察使、都指挥使平级。

明朝的官职体系在实际运作上比较复杂,就是兵部尚书、兵部侍郎可以挂职,实际上在兵部干活的部领导只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但是挂兵部尚书、侍郎衔的可以是很多人。

比如,崇祯皇帝上台后,为了平定辽东,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的实际职务是什么呢?实际职务: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是挂在袁崇焕头上的虚衔,目的是为了减少干扰,更好地统帅军队作战。

后来,洪承畴、孙传庭等人都挂过兵部尚书衔,有的一开始是挂兵部侍郎衔,要看形势轻重,形势轻一点,就先挂兵部侍郎;形势严重了,就挂兵部尚书衔。


坐看东南了


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那这六部都负责什么呢?

吏部,主要负责官员的选拔、升迁、考核。

户部,主要负责人口、土地、户籍、赋税等一切跟财政有关系的事情。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及军人有关的事情,包括打仗,军械,训练。

刑部,负责一切与律法有关的事情。

工部,负责与水利,木土建设有关的事情。

礼部,负责教育和与礼仪有关的一切事情。

六部的每一部的主官叫尚书,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在清代官制里面,官居从一品,及协办大学士,步军统领(九门提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八旗的都统,各省的提督,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那六部又是怎么来的呢?六部来自于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分别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其实是尚书省之下。

其中尚书省是具体的行政机构,所以尚书省下面有六部,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而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还有封驳之权(即将诏令退回中书省),如果通过了,那就发给尚书省去执行。

到了元与明初的时候,没有尚书省与门下省,而只有中书省,六部在中书省之下,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比如李善长和胡惟庸都做过中书省的左丞相,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就将中书省和丞相一并撤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就清代而言,兵部有兵部尚书一名,左右兵部侍郎各一名,显然兵部侍郎就是兵部尚书的副职,如果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的话,那么兵部侍郎就相当于国防副部长了。

兵部侍郎为从二品,而从二品的还有各省的巡抚、布政使,还有副将,可见兵部侍郎的职位还是很高的。


历史简单说


侍郎起初是宫廷中的侍从官,东汉以后,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其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后为″尚书郎″,满三年为″侍郎。

🍁唐以后,为尚书省所属各部长官之副。唐代詩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任刑部侍郎,宋代文学家、书画大师″苏轼曾任吏部侍郎。如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部级副职。兵部侍郎就是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职务。

🍀🌻🌅👲🌺🍀🌴👲🌻🌺








全峰山


兵部侍郎是三省六部制度下的产物,是六部中兵部的二把手,在兵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兵部尚书。

兵部侍郎最早设立于隋朝时期,隋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刚刚成型,兵部尚书的实权也十分有限,兵部侍郎的实权并不大。

到了唐朝时期,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六部的实权开始扩大。唐朝的兵部侍郎是从四品的级别,由于唐朝官职特殊,最高的级别就是三品官,所以兵部侍郎的从四品级别,已经相当于清朝的从二品级别。

而且唐朝的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只要是加上同平章事的头衔,就能够成为宰相。


唐朝前期兵部掌握全国的征兵和调兵权,虽然唐朝兵部名义上拥有军权,但是唐朝时期还有十六卫大将军分掌兵权。十六卫大将军的级别要高于兵部的长官,是唐朝武将能够获得的最高职位。

因此唐朝早期的兵部,更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还没有达到国防部的级别。到了唐朝晚期的时候,中央统治能力下降,兵部侍郎几乎成了荣誉性职位。

宋朝的时候,兵部侍郎的级别依然是从四品,由于宋朝时期大臣们能够做到二品官甚至一品官,所以兵部侍郎在宋朝的实际级别相比于唐朝下降了一级。

宋朝的皇帝为了防止大将专权,将兵权逐步的分化,兵部的作用也被逐渐的淡化。宋朝时期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大臣能够拥有调动天下兵马的实权。

宋朝一直重文轻武,为了防止兵部一家独大,宋朝在兵部的上面还专门设立了枢密院,枢密院的级别要高于兵部,名义上掌握全国兵马大权。由于兵部实权降低,宋朝的兵部侍郎的实权也大不如唐朝。

到了元朝的时候,枢密院负责掌管全国的兵权,兵部成为了一个后勤保障部门,管理全国的邮政业务、屯田、放牧。

元朝的兵部只是徒有其名,兵部侍郎也只是正四品官员,虽然级别较唐朝和宋朝有所提升,但是含金量远不如唐宋时期。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六部的权力迅速攀升,兵部成为了掌管天下兵权的实权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明朝的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明朝共计设立两个兵部侍郎,官职级别是正三品,拥立明代宗的于谦就曾经做过兵部右侍郎。明朝兵权实际掌握在兵部,兵部侍郎的实权在明朝时期也达到了顶峰。


到了清朝时期,兵部侍郎的级别提升到了从二品,清朝是历朝历代中兵部侍郎品级最高的一个朝代。由于早期的满清采取了八旗制度,兵部的作用一直比较鸡肋,后来康熙皇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才让兵部有了一定的实权。

然而到了雍正皇帝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兵部的权力逐渐被军机处取代。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兵部尚书逐渐成为了大臣的荣誉性称号,地方总督兼任兵部尚书成为了常例。


兵部尚书成了兼职,兵部侍郎的地位则显得更加尴尬。因为清朝的军机要事都由军机大臣处理,兵部侍郎想要管理军事又不如军机大臣的级别高,不管理军事就在朝廷中毫无存在感。

因此在清朝晚期,兵部侍郎逐渐也变成了兼职,往往是一些地方大员的荣誉性称号。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政府取消了兵部,兵部侍郎的职位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兵部侍郎从隋朝设立到清朝被取消期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兵部侍郎的权力大小,随着兵部的权力变化而不断变化。兵部侍郎权力最大的时期就是在明朝时期,相当于国防副部长。

权力最小的时期是在清朝晚期,这时期的兵部侍郎有职无权,相当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军事委员。


历史总探长


这就得看什么时期的,因为不同朝代的兵部侍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总的而言,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位置仅次于兵部尚书。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兵部在古代就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它所负责的事物就是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不过在明代以前,兵部的职权好没有那么膨胀,宋代的时候,兵部不掌管军政,军事调度权是握在枢密院手里。同样的辽、金、元的兵部也是没有军政权,只是负责无关的选取和军事后勤管理。


清代因为有专门的八旗制度,而且为了强化皇权,所以兵部的职能相较于明代来说也是有所下降,只是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

这么一看,只有明代的兵部是权力最大的,堪称一个完整的“国防部”。

当然这个权力,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大。在土木堡之前,大明的军务主要由五军都督府来负责,兵部只是一个执行单位。土木堡之战后,明代军事权贵几乎被团灭,文人集团的实力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兵部也就接管了大部分的军政权。比如北京保卫战中的领袖于谦,就是兵部尚书。



在明代中后期,兵部在武官的任职上有着很大的话语权。还有兵部大吏可以经略地方,可以说是职权很大了。

而作为二把手的兵部侍郎,他的权力概念是比较模糊的,通常是和副尚书享有同等地位,多数时候是给尚书当秘书,当然也有做地方巡抚或者经略的机会。


火器工坊


这么说吧,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或者次长。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下属官员,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六部,兵部是其中之一。

兵部侍郎,约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次长),始置于隋大业三年。全称为尚书省兵部侍郎,俗称兵侍、小司马、佐司马、夏卿之亚,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兵部的主官是兵部尚书,侍郎只是其副手,兵部的老大其实是尚书。无论官职和品级尚书都比侍郎呀高上一大截。

但是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兵部掌握兵权,兵部尚书有时候只是名义上的一个主官,兵权其实是掌握在皇帝和他的亲信手中,有的时候兵部尚书只是挂职还有极大的风险,比如兵败了,要有一个人承担责任兵部尚书当然是有责任的。

有的时候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只是一个名誉的职务,他们不一定懂得军务,实际懂得军务的是侍郎等,也就是说有时候兵部侍郎才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但是无论怎么说兵部侍郎的职务都很重要,就相当于今日的国防副部长,辅助其主官尚书处理部务。其实无论是兵部尚书也好,兵部侍郎也罢,都要听皇帝的,皇帝一句话可以让你升职,也可以让你一无所有。


天枫说


大家看古装历史剧尤其看明朝方面总会听见一个官职,可能只是知道是管军队的大官,究竟是个怎样的官并不知情,下面就来给大家细细讲解一下。

想了解这个官职的由来必须要先了解兵部的由来。自西汉以来逐步形成了三省六部的封建帝国中央行政机构,兵部作为六部之一,最早被称作五兵,最初主要负责军事防务规划、军用地图绘制、武器储备等工作,下设若干司。

进入隋唐以后,兵部主要负责军队武官的考核、任免,基建和武器保管等方面,相当于我国军事行政历史上存在过的“总政”、“总后”和一小部分“总装”的功能,但兵部并不参与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等,因此兵部长官虽然官职大,但是没有实权。在唐末五代时期兵部的权力逐渐被枢密院侵夺,到北宋前期兵部长官已经相当于虚衔,虽然变法后,恢复了一部分权力,仍然不如之前。元朝兵部的职权已经变成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了。

明清时期是兵部地位达到了最高,在废除宰相之后,兵部直接归皇帝领导,成为全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管着全国所有的军事工作。清末,为了适应现代军事发展,改兵部为陆军部,兵部的历史使命结束了。

再来说说侍郎这个官名,侍郎属于郎官的一种,在汉代郎官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早期的侍郎属于皇帝的近侍,也就是随从,地位很低。自唐以后,六部都以侍郎为长官(一般为尚书)的副职,职务逐渐提高。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或者部长。

结合刚才介绍的兵部和侍郎相关情况,再来说说兵部侍郎,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长官,也就是所谓的二把手,随着兵部的地位其掌握的权力也所变化,前期大部分时间侍郎的职务相当于军委后勤保障部的副部长,主要负责军事后勤保障工作。明清时期随着兵部地位的提高,兵部尚书主要负责全国的军事领导工作,兵部尚书大体相当于主持日常工作的军委常务副主席,而他的副手侍郎应该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部长。

因为涉及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因此皇帝实际上兵部的负责人,兵部尚书往往没有实权,却是重大军事行动失败的承担者。他的副手兵部侍郎更能处理实际工作,因此反而拥有一些权力。明朝时期还分布设立了左右两个兵部侍郎,可见兵部侍郎的职务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比较有名的明朝重臣于谦、袁崇焕都曾经担任过兵部侍郎。

到了清中后期朝廷开始给重大军事行动的主将或地方主要军事将领加尚书或侍郎作为荣誉职衔,并没有赋予其实际军事权力,随着新式军队出现,旧有军事行政体制被彻底取代,兵部侍郎这个影响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军事职务也就随之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