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普通士兵大多不配發手槍?

用戶53961575061


大家都知道,一般的普通士兵都是不帶手槍的,往往只用帶一把步槍和幾個彈匣就夠了。那麼,為什麼普通的士兵只帶步槍,不帶手槍呢?


穿著56式胸掛的空軍戰士們,他們身上就沒有帶手槍


大家都知道,一般普通士兵的負重能力都比較強,所以說有“是兵不是兵,身上四十斤”這麼一句話。那麼相應的,士兵身上的負重應當儘可能的降低,畢竟“遠道無輕擔”嘛。在急行軍之前,部隊的指揮官也會讓士兵們把身上的不必要的負擔給拋棄掉。



手槍多的不說,像我國的92式手槍,就重達0.76公斤,相當於一斤半了。如果手槍很有用的話,那也就罷了。關鍵是,手槍的作用是非常之低的。


我國東南某省省軍區的部隊,至今仍在使用一百多年前的手槍


一般來說,士兵的手中都會裝備有步槍。步槍的作用相比起手槍,可以說是太陽與月亮比亮度,結果是不言而喻的。以我國的95式自動步槍為例,在點射的時候,完全可以做到400米內有半數命中半身靶。而反觀手槍呢?筆者認識一個在公安系統服役多年的老大哥,他最多也只能做到在100米處用64式手槍命中(只是命中)固定的胸環靶而已。



為什麼手槍精度這麼低呢?這就是因為,手槍是沒有槍托的,自然也就不能很穩定的射擊。以筆者為例,筆者也只能做到25米移動靶槍槍上靶(不計環數)。如果手槍有槍托的話,有效射程才會增加。像著名的“盒子炮”毛瑟C96手槍,在加裝了木製槍盒之後,有效射程可以提升到150米。


加裝有槍托的毛瑟C96手槍


不僅僅是精度不高,而且手槍彈的威力也不大。以國外最常見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為例,動能只有400多J而已。而像北約標準的5.56mm步槍彈,動能在2000J上下。在很多時候,手槍並不能使人瞬間失去抵抗。在美軍的戰鬥手冊中,就曾提過在使用手槍時,應當開三槍以上,這樣才能讓敵人瞬間失去抵抗能力。


美軍101空降師所使用的M17手槍


換言之,手槍這種即佔負重、又非常雞肋的武器,普通士兵肯定是不會攜帶的。即便是基層指揮員,也更喜歡拿一把步槍而不是手槍。只有到了中高級軍官,不用親臨一線作戰了,才會佩戴手槍。畢竟手槍比較小巧靈活,用來當做儀仗槍或者近距離自衛還是可以的。


輕武器博物館中的64式工藝槍,這也是一種儀仗槍


當然在日常訓練中,士兵們還是要熟練掌握手槍的射擊技能。畢竟在戰場上,說不準你就得拿著手槍作戰呢?



戰甲裝研菌


給普通士兵裝備手槍沒有多大的必要,效果不好,而且全軍裝備手槍是一筆巨大的花費。

首先就是必要性的問題。普通士兵裝備的突擊步槍基本能夠應對絕大多數作戰行動,射程遠、火力強而且殺傷力足夠,要比射程短殺傷力弱的手槍好的多。而且普通士兵往往是在野外,城市等環境的正規戰,一般是以班組為單位作戰,彈藥打完完全是有戰友可以提供掩護的,很少遇到獨自作戰彈匣打空的危急情況,因此給普通士兵裝備手槍的必要並不大。

然後就是訓練問題。手槍的使用難度是要高於步槍的,手槍沒有槍托可供精確瞄準,而且殺傷力較弱,很難有效幹掉敵軍。要想有效使用手槍,必須經過大量的訓練,但是這種訓練對於以正規野戰等作戰為目標的普通部隊而言作用不大,遠不如步槍射擊,班組配合等這些科目有用。倒是特種部隊由於特殊的作戰需要,較為強調手槍的使用。

最後就是資金問題。手槍再便宜也是一支武器,加上各國軍隊龐大的規模,全員裝備手槍勢必需要鉅額資金,但是這還不如用到其他方面。


前沿陣地


沒必要,基本都不配發。主要原因就是,一般情況下,根本用不上,徒增負重。

手槍的作用其實在於自衛、防身,方便近距離作戰,通常的手槍都是打不遠的。現在裝備手槍的,一般都是警察或者特種兵,再就是軍官。對於這些人來說,手槍是有必要的,而對於普通士兵,基本沒啥用。

沒給普通士兵配發手槍,不是因為窮,就是因為沒必要。在戰場上,一般不會有手槍的用武之地了。通常情況下,房間內才會使用,而這種情況對於野戰軍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既然非常少見,也就根本沒必要配發了。

二戰時期,美軍其實也不是為士兵配發手槍的,很多士兵的手槍都是自己買來的。那個時候,經常有近距離格鬥,手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對於普通的步兵來說,手槍價值不大。

手槍這種東西呢,射程近,而且精準度一般,僅限於十米左右的距離,這個距離是最適合手槍使用的距離,而對於很多戰鬥來說,這個貼臉的距離不太可能。反倒是特種兵在執行特殊任務時,手槍就顯得重要了,畢竟在狹窄的樓道里,手槍的操作要比步槍卡賓槍更為方便。

一個國家軍隊數量其實是很大的,全軍配發手槍,費用也不低,而且手槍別看不怎麼大,但是價格並不便宜。讓一個國家為全軍裝備一個基本沒什麼用的槍,而且花大價錢,通常不會去做。

至於軍官裝備手槍,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並不需要直接去一線作戰,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指揮部裡指揮,而真正需要他們上戰場了,他們還是會選擇步槍。


軍武文齋


這個問題可以從手槍的威力談起。如果我們把輕武器作為主戰兵器來分析,當然這是一戰前後的事情,士兵作為步兵兵種的主體,如果全部使用手槍,那麼這支步兵部隊分隊的火力壓制能力,勢必大打折扣。

手槍的好處很多,最大的弱點就是射程太近,這是受手槍槍管長度和子彈裝藥量雙重限制的。知道了這一點,世界各國的裝備部門,都不會為士兵配發手槍。

為士兵配發了步槍,我們還是以一戰前後這個時期為例子。勒貝爾M1886步槍發射8×50毫米的全全屬外殼步槍子彈,最大射程 2000m 有効射程 400米(438碼),與現代步槍沒有什麼差別。它載彈量為8發,並以內置彈倉供彈。有這麼好的射程,上級裝備部門如果給所有步兵都配發手槍,那麼裝備部長非傻即乜。

除此之外,勒貝爾M1886步槍還可配備一種長針型的重劍式刺刀以應付白刃戰。在1887年,勒貝爾步槍被法國軍隊列裝為制式步槍,並參與了多次對外戰爭,當中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手槍配發給軍官,主要是由於軍官在作戰中的任務更多 的還是指揮,一個步兵連3個排長,一個連長,一個指導員、一個副連長,一個副指導員,一個司務長,8個軍官,但是士兵100多個,發射子彈射擊敵人,主要還靠士兵。所以,軍官都發了手槍。當然,還有其他理由,我分析的主要是步槍與手槍的射程差別。


吾評武願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你覺得給我們的普通士兵配發手槍這樣的隨身武器應不應該呢?應該啊,絕對應該啊!能給咱的兵哥哥們添一件緊要關頭保命的傢伙,這還不是件好事麼?不光是我們這麼看,相信在部隊裡也有很多人很認同這一點,事實上也在不斷對推動這個事。

也正因為如此,要給我解放軍全軍配發手槍的消息也確實流傳了很長一段時間。儘管還未經證實,但在軍迷圈子裡卻早有兩撥子人,為該與不該這件事上爭得面紅耳赤。雖然小兵兵認為怎麼看都有些“紙上談兵”之嫌,但我倒是覺得,這也許就是咱軍迷朋友們的可愛與悲哀之處吧,每個軍迷心裡其實都是一個兵,可偏偏他們絕大部分這輩子連摸到槍的機會都沒有。

既然他們的爭論不足為憑,那元芳,你怎麼看?你好歹也是個老兵了。

大人,卑職覺得,手槍雖沒我的鏈子刀好使,但給一線部隊全部配發還是應該的,不過沒必要全部配發。

卑職之所以這麼說,首先是手槍最蛋疼的命中問題。當過兵的朋友一定都深有體會,比起練步槍,練手槍射擊其實更難,說命中基本靠蒙也一點都不為過,彈匣打光也上不了靶都是常事。槍管短是一個方面,手槍沒有抵肩容易晃動也是一個原因。都說好射手是子彈喂出來的,通常步槍打上一兩百發就足夠上戰場,可手槍不打上千八百發還真不一定能打到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手槍射擊成績是不列入訓練考核的。這個你們都懂。

其次就是老大難的攜行問題。即便是我軍目前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但對單兵負重急行軍的訓練卻從來沒有放鬆過,來個5公里10公里越野那都算是最基本的。一把手槍外加兩個彈匣大概三斤重,對於體能透支的人來說不是增加了三斤,絕對是增加了三十公斤的感覺。其實更要命的是攜行具的問題,當兵的誰也不希望身上再多上一條煩人的帶子。

也許有人說了,美國大兵不是人人都有一把手槍作為備用武器嗎,也沒見他們嫌麻煩啊?這個咱只能說,如果咱也天天坐悍馬車,黑鷹直升機直接投送戰場的話,那多個3斤重的“鐵疙瘩”也無所謂了。

再有的問題就絕對是普通人想不到的了。我軍對槍械的保養絕對算是全世界最嚴苛的。莫說是實彈射擊,就連揹出去拉個練,回來也要全部分解擦乾淨,槍械員一支支檢查完畢了才能再入庫。沒當過兵絕對體會不了射擊後擦兩個小時槍的痛。倘若再加上手槍這麼個小玩意,你看看他們臉上都什麼表情。

誠然,誰也不能能保證平時一千次實彈射擊沒事,就在一千零一次實戰時不出故障,可如果真是那麼湊巧,咱的人品得有多缺德啊!

並不是說手槍沒有用,只不過對於普通的步兵來說配發手槍並沒到非有不可的地步。我軍為非一線作戰部隊,還有特戰部隊配備手槍甚至威力更大的單兵自衛武器還是相當有必要的。美軍中手槍有那麼高的普及率也恰恰是陸軍部隊特種化的體現。相信任務決定武器這句話每個人都能理解,我軍中也有手槍用的神乎其神的高手,也有手槍作為主要參戰武器的任務。所以,手槍作為一款自衛型副武器,其實戰用途和優缺點還是需要咱有個清醒認識的。

當然,隨著近幾年我解放軍編制體制的巨大變化,對作戰任務和需求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在“一切聚焦實戰,凝心聚力謀打贏”的方針下,過去不是問題的問題將來都有可能成為最為緊迫的問題。對於全軍配發手槍作為自衛這件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小兵兵相信,我軍未來的裝備研發與採購,將越來越多地由部隊的實戰需求為牽引。我軍囊中羞澀的那個年代,應該說是早已經過去了。

不過咱們也該看到的是,我軍所遇到很多裝備上的問題,往往並不全是裝備本身的問題。從前不久炒得沸沸揚揚的武警新疆總隊,不得不採購進口的格洛克17手槍,以替換國產92式手槍這件事來看,其實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每日點兵


這個說法是錯的!手槍是每名士兵必備的武器,在每年的軍事考核科目裡,手槍射擊也是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

手槍是戰場上的輔助武器!這是給士兵在突發情況下使用的武器。在正常情況下士兵會有步槍或者衝鋒槍作為主要武器,但是這些武器總會有掉鏈子的時候。比如子彈打完更換彈夾的時候突然來了敵人,總不能拿磚頭拍吧?這時候手槍就有用途了,手槍同樣可以用來殺敵或者火力壓制。手槍威力雖然不如步槍衝鋒槍,但只要是個人看到子彈射來的時候都得躲。

其次,手槍在室內衝突的時候好用。在車臣戰爭中,彪悍的車臣武裝分子掏空了整個城市地下,幾乎每棟樓層的地底下都被挖了地道,車臣武裝分子就用這些地道機動到各個位置射殺當時的俄羅斯士兵。他們這些人拿的武器就是手槍,因為手槍適合在地道里機動,而威力也足夠了,還不怕子彈穿牆後會誤殺己方隊友。

第三,自衛或者求生。手槍跟軍刀是戰士用來求生自衛的武器。因為士兵大多為野外作戰,他們會碰到各種突發意外的情況,比如野獸或者敵人等。這時候的他們未必是處於戰備狀態的(長槍太長,都得背起來)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手槍是出擊速度最快的武器。像美國就要求手槍的威力必須能夠在25米的距離裡擊斃像棕熊這種類型的野獸。


優己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弄清手槍的功用:手槍作為一種近戰和自衛武器,優點是方便攜帶、不宜暴露、具有一定的殺傷力;而確定則更加明顯,首先是射速低,其次是攜彈量少,最後就是射程近,這三點任何一點都足以致命。所以,手槍只作為部隊軍官,和社會上維護治安的警察標配,相比士兵配發的自動步槍,軍官不用面對面殲滅來犯之敵,而警官需要面對也不都是窮兇極惡之徒,如果需要的話交給擁有重型武器的特警。搞清手槍的功用之後,現在我們來說說士兵配發手槍的問題:

手槍的射程是個硬傷無法迴避,無法滿足中遠距離消滅敵人的訴求

以國人比較熟悉的64式手槍為例,它的射程為25米左右,就算54式手槍的射程也只有50米左右,當然這裡是指有效射程。而在戰場上,總不能等敵人衝鋒到“眼皮子底下”,再予以還擊吧?現在各國軍隊配發的自動步槍,有效射速都在300米以上。算術好的同學應該可以得出自動步槍的好處了吧?

手槍的攜彈量太少,無法在激烈的戰場中獲得有效的火力打擊

目前世界上攜彈量最多的常規手槍,是奧地利生產的格洛克18手槍,滿載裝彈量為33發。當然還有裝彈量50發的馬卡洛夫和卡利科M-950。但是這裡我們說的是常規曲尺式手槍。儘管格洛克手槍的裝彈量已經超過了,主流的自動步槍,但是這只是個例,但是手槍的射程是它的硬傷,這一點不能靠提高裝彈量來彌補。

相比自動步槍,手機的低射速嚴重影響士兵的生命安全

一般手槍的射速為40-60發/分鐘,大名鼎鼎的AK47射速為600-650發/分鐘。試問,在瞬息萬變又異常慘烈的戰場上,你會選擇射速只有自動步槍1/10的手槍,還是毫無遲疑的選擇增加自動步槍的彈匣數?這樣的結局顯而易見。有人會說,別人美國單兵都配備手槍,棟哥不得不告訴你,手槍的製造成本比較高,如果我國士兵人手一支手槍,那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沒錯,和錢袋子也有一定的關係),保證部隊中的軍官和特種部隊配備就行了。畢竟自動步槍可遠可近,攻守兼備。


棟哥遊新疆


普通士兵不配發手槍,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手槍射擊距離短,精度相對較差,彈匣容量有限,以單兵自衛和特種作戰為主,因此主要配發軍官、飛行員及特種作戰人員。而對於普通士兵而言,遠距離有各種火炮支援,中距離有班排級別的重武器,靠近些就靠自己和戰友的步槍,以及到處橫飛的手雷,需要單打獨鬥、出現非手槍不可的機會並不多。

2.從上述使用場景可以看出,對於普通士兵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而言,手槍的意義並不大,在考慮到手槍、備用彈匣、攜行具等所佔用的空間和重量,可能還不如多帶兩個彈匣或多塞兩枚手雷實用。

3.雖然相比各類重武器,手槍的成本並不算太高,但是要想做到人手一把,這成本也不容小覷,換誰都得掂量一下。考慮到普通士兵的作戰任務和作戰場景,咬咬牙花這筆錢顯然沒有太大的必要。


深藍防務


手槍作為一種短小精悍的武器,由於其便於攜帶方便,又被稱作“生命最後50米的防線”。然而我們卻發現,一支手槍價格並算數高昂,且在戰場上,近戰時手槍有很大作用。可是為什麼普通士兵大多不配發手槍呢?

現代突擊步槍射速快威力大

其實現在崗哨、突擊隊、狙擊手等步兵單位裝備手槍已經是挺多的了,前線步兵也有一部分裝備,但是沒有全軍普及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因為手槍儘管使用方便,但是仍舊是一種小威力的“自衛武器”,而在戰場上,普通士兵的任務是殺傷,基本沒有這樣“自衛”的必要。第二,過去步兵的裝備為老式栓動步槍,射速慢。手槍可以半自動射擊,在近距離內有射速優勢,而現今,步兵主要裝備為自動步槍,手槍無論是威力還是射速都被自動步槍完爆,近距離的時候有掏手槍的時間別人早就一梭子過來了。

第三,手槍的價格也並不便宜,因為有大量的切削加工和複雜的異型零件,要普及到每一個士兵要花費的金額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並且額外增加的手槍彈藥也會給後勤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最後一點就是,重量問題,手槍+彈藥其實還是很有分量的,前線步兵與其帶著這些基本用不到的重量,還不如多掛兩顆手雷。

飛行員是配備手槍的

綜合而言,手槍的定位本來給沒多少武裝的人(飛行員,後線人員等)自衛用的,或者是用於隱蔽作戰(比如特種兵)。大多數時候手槍的主要作用是在主武器丟失/不存在或者不能發揮作用的時候使用的,而對於現代戰爭中採用班組織行進的普通步兵,這樣的情況出現的可能實在是太低了。這也是為什麼普通士兵大多不配發手槍的原因。


雙馬尾班長


不同的槍械有不同的用途,題主這樣問,是什麼意思?為普通士兵鳴不平?即使給普通士兵配手槍,恐怕也沒什麼用處。我們先來看看地面輕武器的有效射程,就可以知道個大概了。


普通軍用手槍,有效射程為50米;一般衝鋒槍有效射程為150~200米;突擊步槍有效射程為300~400米;狙擊步槍有效射程為800米;反器材步槍有效射程900~2000米;小口徑輕機槍,有效射程為800米以上;中口徑通用機槍使用兩腳架有效射程可達800米以上,使用三腳架時,有效射程能達到1000米以上;大口徑重機槍有效射程為1500米以上。


所謂有效射程,衡量它一般用兩個指標,一個是精度,另一個是殺傷力。子彈在超過一定距離後,成為強弩之末,是不能到達目標或到達目標也不具有殺傷作用。一般手槍的有效射程為50米,有的更短,如64式、77式手槍,你們都配備手槍,如果敵軍向你們撲來,到達100米也只能幹看著,或許成為人家的靶子;如果你們配有機槍、衝鋒槍等,戰果就不用說了。



軍官為什麼配備手槍呢?從影視劇中可以看到,那時武器裝備缺乏,配手槍的至少是營長以上,連排長也沒有。現在據說有規定為一些部隊士兵配備手槍,以後有機會請他們談談體會吧。我相信絕大多數士兵寧願配衝鋒槍,多帶兩個彈匣,也不願意配一把手槍。高級軍官配備手槍,主要也是近身自衛用,敵軍都打到團長、師長身邊了,說明部隊已經失去應有的作用。


從帶過的士兵感受看,他們大都喜歡衝鋒槍,突突突是很過癮的。讓敵軍衝到50米左右,這是很恐怖的事情,這時手槍能夠發揮作用(掏槍方便),但作用太有限,敵軍是什麼情況呢?一定不會也只有手槍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