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小说:雍正上台后,为什么要封死对头老八为廉亲王?

小说:雍正上台后,为什么要封死对头老八为廉亲王?

雍正继位之初,封自己的死对头老八胤禩为廉亲王,出任总理王大臣一直,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点,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说是意料之外呢?大凡初登大宝的皇帝,手握皇权,必定会对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所有敌对势力大开杀戒,以坚决清洗之而后快。大家都知道,九子夺嫡的几大势力,太子垮台后就数老八胤禩实力最强,尽管受到康熙的直接打压,但是老八在朝野的实力不容忽视,这对雍正上台后是最大的威胁。雍正为什么不直接采取强硬手段清洗,而是重用老八及其集团老九老十等。这真真是出人意料,即或不是进行清洗,也不必重用他们啊?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理解了,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第一,雍正的继位,可谓是康熙布下的一个无奈之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康熙因为九子夺嫡倦于朝政,对于未来,康熙可谓忧心忡忡。随着太子几度被废,康熙几乎是心神具碎,于是,从康熙四十年起,就为重新无色新君做准备。但是,正如康熙临终前所言,儿子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克承大统的人选,康熙始终是不大如意的。二月河原著小说对于康熙当时对继位人的人选问题描写为十分头疼,后因谋士方苞的一句“看皇孙”才落定胤禛。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认为,康熙最终还是选对人了。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康熙所说的胤禛为人的问题。这位冷面王因为在朝中树敌较多(追逼国库欠款等),大多数朝廷官员都不喜欢这位做事一板一眼,十分刻薄寡恩的皇帝。换句话说,雍正继位之初,胤禛根基不牢,除了个十三爷,没几个人喜欢他,雍正心里也很清楚,既然都不喜欢我,大家都喜欢老八,那我就把老八抬出来,顶在前面做挡箭牌,只要他控制不了军权和九门,起码没有颠覆皇位的危险。所以,这是雍正利用老八胤禩的威望为自己服务的策略,只能说,这一招很高超。

第二,康熙老子有交代,雍正继位之初,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得不为。康熙临死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清楚: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善待兄弟也许给雍正以后的执政生涯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和麻烦,但是这是康熙的遗言,雍正不得不为。康熙一死,雍正如果立刻执行雷霆手段或者就算不执行雷霆手段,冷却老八,不是没有实力,因为军权在手,雍正最擅长的就是高压政策。但是,我们看看后来,因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执行的时候,朝野阻碍跪于午门的情形就知道,老八必定发动朝野,一人一口唾沫,也会将雍正淹死。此时的雍正心里很清楚,他定不能让人家的唾沫淹着自己,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推出老八胤禩,就是防止朝野上下的唾沫的。

第三,雍正有意瓦解八爷党内部人士。尽管这一点在剧照表现不明显,但是试着想一想:康熙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备受打击打压,所谓争储,老八胤禩几乎是门儿都没有,正如康熙所言,老子康熙是以宽仁治天下,他老八是拿宽仁当本钱,出卖江山社稷拉拢人心。老八集团内部的人,自康熙打压的那一天起,估计也都大失所望,现在雍正启用胤禩,要说,还是雍正的恩赐,所以,一部分跟随老八的臣子也会心有所感,投奔到雍正的阵营。至于后来推行的新政又阻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那只是后话了,但是在雍正继位之初,这种功效还是很强的。

当然,老八胤禩才干也是有的,但是不是主要原因,连雍正都说得很勉强,不是么?还是他老爷子康熙总结到位:老八以出卖社稷拉拢人心,是失德之人,说的没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