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T1北壁(南-北)

萬北遺址位於古碩項湖(現已淤沒)西北的高臺地上,屬淮、沂、沭河的沖積平原區,由於其周圍地區後期黃泛堆積的不斷增高,遺址現僅高出四周地表2米左右。

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在田野調查時發現該遺址,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現屬宿遷市沭陽縣萬匹鄉萬北村,南距沭陽縣城15公里,老沭河和古泊河分別在遺址東、北約2公里處逶迤淌過。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MK1局部特寫

萬北遺址其上現為村莊,文化層厚度約4~5米,下層與北辛文化時代接近,上層處於大汶口文化劉林期與花廳之間,地表採取物與地層時代較一致,陶器以夾砂黃褐陶和泥質紅陶為主,亦有極少量的灰陶器。器皿類有鼎、釜、罐缽、壺、觚等。此處為新石器時代到商代的文化遺址,距今7000年。

它是淮、沭河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社會發展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它的發現,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同中原黃河流域的諸原始文化在地域上連成一片,形成了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完整體系。與萬北遺址處在同一時期的還有鐵架嶺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沭陽文物 |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萬北遺址

鐵架嶺遺址位於沭陽縣潼陽鎮南側2.5公里處,因其崗嶺上建有測繪用的高鐵架而得名。遺址南距205國道300米,現高3米以上,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較單薄,均在2米以下,陶片以夾砂及泥質紅陶為主,灰陶器佔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極少。主要器皿有鼎、豆、罐、盆、器蓋等。此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鐵架嶺文化遺址和沭陽縣萬北文化遺址屬同一時期。出土的文物證明,在那洪荒年代,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播撒生命之種。他們用粗獷強悍的肢體,抒發著心中強烈的渴望,以及對生活美好的憧憬,正是這種強烈的源源不息的生存慾望,激起了他們的創造思維,創造了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農耕文化和農業文明。

  • 注:本文圖片出自《大眾考古》2016年 第九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