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修建甘孜机场、徒步翻山越岭进藏……这个凑数的小兵不简单!

修建甘孜机场、徒步翻山越岭进藏……这个凑数的小兵不简单!

1947年,在那个入伍只看身高、不看年龄的年代,年仅15岁的荆禄常在山东老家毅然入伍了。此后,凭着一腔热血,这个凑数的小兵跟随部队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中冲锋陷阵,九死一生。

然而,除了在战场上拼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荆禄常幼小的心里开始萌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荆禄常却没有选择平淡安逸的生活,而是带着这份信念无怨无悔地走下去,为新中国的建设挥洒青春和汗水。

如今,站在人生的迟暮之年,荆禄常时常与晚辈分享自己经历的国家建设。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步步惊心,更多的是建设的艰辛与智慧。

修建甘孜机场、徒步翻山越岭进藏……这个凑数的小兵不简单!

修建甘孜机场

“我一辈子难以忘怀!”

1951年初,即将完成在西南军政大学学习的荆禄常接到上级通知,需立即奔赴甘孜县修建军用机场,以满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需要和运输需求。

“我和另外34名战友一起坐着一辆‘道奇’卡车前往甘孜县。”回忆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荆禄常依然觉得很开心,他笑着说:“尽管我们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但每个人都觉得很开心,哪怕路上颠簸得很厉害,因为坐汽车是一件很稀奇的事。”

荆禄常和战友们的任务是修建甘孜机场。在今天看来,完成这样的任务不难。但在那个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和人员物资的年代,修建机场的困难超乎了大家的想象。到达目的地后,大家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住宿。

最初,连队决定搭建帐篷。就这样,一顶高不过1.5米、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帐篷不仅要满足12名战士睡觉休息,还要留出一部分空间堆放物资和工具。为了彻底解决战士们的住宿问题,连队安排战士们在工作之余到几十里外的山上伐取木材修建简易房屋。虽然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但大家凭着双肩将所有材料运了回去,并收拾出了像样的“营地”。

克服了第一个困难后,战士们用十字镐挖土,用牛皮筐搬运这些泥土来平整跑道。在荆禄常印象中,机场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轧路。当时轧路用的石磙子最小的有3吨,最大的有10吨。“完全靠人力驱动,一般最大的石磙子要百人左右才能拉动。”荆禄常说。“配以口号,干劲冲天。”

“修机场嘛!嗨哟!加油干嘛!嗨哟”、“同志们啦呀呼嗨,加油干啦呀呼嗨!”都是当年荆禄常和战友们一同加油鼓劲用的口号。经历了七个多月的辛苦修建,可供军用飞机起落的3200米的跑道落成。1951年11月22日,是甘孜载入史册的一天,在万里晴空的高原上,4架飞机平稳降落,全场沸腾。而那一天,荆禄常和战友们也换上了久违的新军装,共同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这段往事也成为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荆禄常说,“那是一段肩负使命、艰苦奋斗的历程!”

奔赴西藏拉萨

“我才是第一代藏漂!”

1951年末,荆禄常和战友们顺利完成了甘孜机场修建工作,军政大学的学员们也到了回驻地的日子。简单地修整后,学员们出发了。在被汽车送到90公里外的兵站后,荆禄常和战友们背上行囊,开始了徒步进藏之行。

“我的孙子时常跟我讲第几代藏漂等当下流行的概念。”荆禄常笑着说,“我们才是第一代藏漂,徒步西藏的第一批人。”

与现在藏漂不同的是,荆禄常的进藏之行要艰难得多。除了身上背负着几十公斤的物品,还要不断翻越高山、趟过河流,在破烂不堪的路上艰难前行。两千多公里的行程全靠双脚完成。12月的高原上,河里全是冰渣。要想过河,战士们只能从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蹚过去。但几分钟渡河经历却给荆禄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作为通讯员,可以将一些器材设备放进马褡子里,负重要轻得多,渡河稍微快一些。”荆禄常说,“但我依然觉得有几个小时那么久,战友们的情况就更加艰难了。”

经过艰难的行进后,大家终于来到了金沙江边。对面就是西藏,但是面对汹涌的江水,没有船,怎么过江?当地的老乡们拿出自家的牛皮船帮助大家过江。由于江水湍急,加上船体较轻,一条载着四名战士的牛皮船从渡口出发,回来时已经在数公里外的下游了,只能徒步拖回渡口再度出发。尽管渡江速度很慢,大队还是在三天后全部渡江成功,真正踏上了西藏的土地,在那里度过一生最难以忘怀的岁月。

修建甘孜机场、徒步翻山越岭进藏……这个凑数的小兵不简单!

安居成都武侯

“城市变化真的很大!”

1989年,荆禄常退休了,他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入了武侯区,和老伴定居在七道堰社区。尽管子女没有在身边陪伴,荆禄常和老伴的退休生活依然过得快快乐乐。

10多年来,荆禄常亲眼见证了武侯区尤其是双楠街道的发展变化,道路更加整洁、宽阔了,特别是慢行步道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城市生活相结合,街区环境、城区美感度也大大提高了。

荆禄常说,多年来,他保持着打拳的爱好。每天6点钟起床,然后沿着七道堰街、大石南路、大石西路跑步,一直到人民公园,因此对沿途的发展变化比较清楚,“尤其是七道堰社区的变化,我是感同身受。”

荆禄常没有太多爱好,除了打拳,到社区走走,参加社区活动是他的另一大爱好。在社区的多功能服务大厅,荆禄常拿起报纸,仔细认真地阅读每一条信息,关心着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对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荆禄常也基本没有落下。

“我虽然年龄不小了,但是我还是要活得年轻撒!”荆禄常说,“参加社区活动,能够为我和老伴的日常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为了方便跟儿子、女儿们联系,荆禄常早早地学会了使用微信,一家人随时随地地在线联络感情。孝顺的儿女们也总会抽时间回来看望陪伴二老,一家人其乐融融。

(武侯融媒记者 张建)

修建甘孜机场、徒步翻山越岭进藏……这个凑数的小兵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