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36句常考的文言文,你都會嗎?

36句常考的文言文,你都會嗎?

​​36句常考的文言文

文言文是考試比較青睞的一類題目。考證、考編幾乎都是必考項目。

考點分析

總體分析:

從出處看:《論語》、《學記》2本著作考的比較多。

從知識點看:教學原則、方法、規律; 身心發展規律、因素; 德育方法、原則; 教育學思想——教學、身心發展、德育、教育學思想4大板塊考的比較多。

結合考證、考編真題,把常考的文言語句給大家做個梳理,方便大家備考、學習。

考點梳理

一、《論語》

1.“庶、富、教”

——教育的條件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思關係

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啟發性教學原則

4.“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後天環境的作用

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言行一致

6.“有教無類”

——擴大教育的對象

7.“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生而知之”

——先天遺傳的作用

8.“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疏導性教學原則

9.“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通過這些方法,瞭解學生,以便於因材施教

10.“君子不器”

——全面、和諧發展

11.“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鞏固性教學原則

12.“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勞動的特點:示範性

——德育方法:榜樣示範法

——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學記》

1.“長善救失”——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教學相長”——新型師生觀

2.“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師道尊嚴

3.“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教育和政治的關係

——社會本位論

4.“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關鍵期;不均衡性

5.“學不躐(liè)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6.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相觀而善,相互切磋。”

——討論法;觀摩教學

7.“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啟發性教學原則

8.“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課內課外相結合

“臧息相輔”

——學習休息相結合

三、《孟子》

1.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最早把“教”和“育”連在一起

2.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性善論

3.“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德育方法:鍛鍊法

4.“盈科而後進”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四、《荀子》

1.“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 “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紛亂理而歸於暴”

——性惡論

2.“化性起偽”

——教育的作用

3.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環境在人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4.“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直觀性教學原則

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6.“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德育方法:個人修養法

五、《說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對教育的解釋

六、韓愈《師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角色

七、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者,人之模範也”

——教師勞動的示範性特點

八、《中庸》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教學過程

九、道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啟發性教學原則

——掌握知識與提高智力的關係

十、杜甫《春夜喜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陶冶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