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甘肃省高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甘肃省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早安排、早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

高台县成立了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及时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县委政府制定印发《高台县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产权制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县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高台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收益分配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实施方案》《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备案制度》《高台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设置与管理办法》《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性章程》等7项配套文件,有效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图片来自高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宣传培训,着重营造人人参与改革浓厚氛围

为提升领导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带领相关部门和试点镇村负责人组成考察团,赴北京、四川、贵州等省市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先后组织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80多人(次)赴外进行了考察学习。组织县镇村改革参与人员举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4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1500多人(次)。9个镇改革领导小组召开

会议412次,组织开展培训34次,培训3500多人(次)。向试点村群众发放《致农户的一封信》、宣传手册5800余份、试点工作读本、资料汇编2000余册,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依法依规,严格工作流程做实每个环节

为规范改革流程,加快推进全县产权制度改革,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高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确定了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动员、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配置、组建机构、资产运营“八步走”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环节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安排工作专项经费3万元,每个镇招聘3-4名临时工作人员,充实了各镇农经人员力量。研究制定了《债权债务确认书》《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审核申请表》《无法收回债权审核申请表》《无法兑付债务审核申请表》《账务处理说明》等23类表册和文书,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行“清理核实、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公示确认、审核备案、建立台账、汇总上报”的工作流程,重点清产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债权债务和现金。做到清理与征求意见相

结合、清理与帐内帐外相结合、清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清理与整章建制相结合;实现统一清理口径,统一账务核销程序,统一公示公开,统一资产评估,统一建账汇总。确保各类资产清理规范、高效。截至2018年底,全县136个村、1005个社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核实资金4282.9万元,资产48446.7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200.29万元,农用地总面积751780亩,建设用地总面积84629亩,未利用地总面积34858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图片来自高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二)全面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结合实际,将成员身份确认工作细化为“成立机构、动员部署、层层培训、调查摸底、梳理分类、起草办法、镇级审核、会议票决、界定成员、公示公开、上报备案、总结验收”12个工作环节,明确了各环节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在成员身份确认中,采取三榜定案的方式确认成员。第一榜公布清理、确认的初步结果,向全村村民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有异议的经村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认后进行修正;第二榜公布核实结果,交由全村村民再次确认;第三榜公布最终核实结果。目前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已全面完成,确认成员39255户、127635人,未确认为成员4640人,其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44人、长期不在本村居住人员913人、未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员703人、其他情形2180人。

(三)合理配置股权。按照“依法有序、坚守底线;公开公正、民主决策;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股权配置以成员股为主,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和村民意愿适当选择配置了劳龄股、土地股等股权种类。折股方式上,以集体资产、资源性资产和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等多种模式进行。股权管理实行不随人口增减而变动的静态管理模式,通过继承和内部转让的方式解决新增人口的股份获取问题。

搭建平台,有力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权能,探索实施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高台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依托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组建了镇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先期确定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四荒地”使用权、资产所有权、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股权等8大类产权交易内容,交易中心累计发布土地流转信息113条,成功交易土地经营权13宗1.79万亩、农村集体资产3宗,交易金额41.92万元,为农业经营主体间的产权交易提供便利服务和体系保障。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开辟了农业农村融资新渠道。截至目前,已对125家经营主体的流转土地经营权和农业设施进行了产权评估,为83家经营主体办理发放土地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3.82亿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图片来自新华社)

赋权于民,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加收入渠道

通过实践,形成了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城关镇国庆村成立了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0多万元,平均每个成员可增加财产性收入6800多元。巷道镇东联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休闲观光农业”,明确了“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发展以林果产业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新坝镇黄蒿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精准扶贫+生态建设”,将山区荒地资源变为资产,连片种植优质红梨2362亩,有效实现了生态修复、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多赢”;黑泉镇九坝村、十坝村探索“产权制度改革+旅游”,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沙漠、胡杨林及明长城遗址等景观资源开展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发展有机枸杞种植、胭脂鸡养殖和沙漠旅游等产业,有效盘活了丰富的沙漠林木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途径,试点村都能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子,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村闲置的“死”资源变成了助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活”资产。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供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9—甘肃省高台县: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