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冠疫情期间,中西医之争到底争什么?争到点上了吗?

2020年2月24日,央视《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中央指导组专家分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前辈,就“解读中西医之争”的话题做了视频采访。张老是专家中的大咖,在谈到中西医对不同症状的新冠患者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等问题上,说得很好;本人也很赞同张老说的“中国人应该感到很幸福,有两套医学保障身体健康,有什么不好呢?”的总结性话。但,张老的“中西医之争是无聊的”这句话,我不愿苟同,为此,在这里与大家聊聊。


新冠疫情期间,中西医之争到底争什么?争到点上了吗?


关于“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说在民国时期,日医逐步引进我国,就开始了这场争论,并且从此没有中断过,只是争论的热度高低在不同时期有异而已。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的复兴,“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带动了“中医中药自信”,“中西医之争”在民间和网络开始爆热;在国家对中医中药管控规范的同时,也引起了一大批不太习惯国家规范中医行医的中医工作者,尤其是民间赤脚郎中的不适感情绪高涨,又进一步地助长了“中西医之争”。

那“中西医之争”,到底都在争什么?

“中西医的疗效之争”,是一个争论领域,但这个之争,真是张老说的“争的无聊”。“中医与西医都可治病”,毋庸置疑,是个基本常识。如果中医不能治病,为什么我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中断,这里面中医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如果西医不能治病,为什么当今世界平均寿命普遍提高,为什么我国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74岁,这里面西医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只不过,中西医在治病的不同环节上各有优势而已,中医优势在“未病”阶段,西医优势在“重病”阶段。

“中西医的费用之争”,是第二个争论领域。关于“中西医的费用之争”,几乎不用争,众所周知中医便宜,西医昂贵。中医问诊就是个“望闻问切”,西医诊断却是一条龙的机器检验;中医治病不是廉价的中药,就是不损伤身体的按摩、针灸等技艺;西医治病不是高价的西药,就是损伤身体的手术。对于中产阶层以上人员,治病首选西医,这些人觉得西医科学、靠谱;对于中产阶层以下人员,治病首先考虑的是费用,尽管国家医保在不断完善,但看病时总需要手边有现成的人民币吧?由于中医在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体系中是一个很小角色,在一个县级人民医院中仅仅是一个科室而已,这样的医疗生态格局势必对中下层百姓形成“看病贵”的常态压力。

“中西医的利益之争”,是第三个争论领域。这个争论又牵扯出“中西医的医德之争”和“国家的医疗体制之争”两个话题。“中西医的利益之争”是一个相对复杂问题。从我国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医疗场所、药店售药五个方面来看,明显的是西医西药占着绝对主导,中医中药是一个弱势角色。这也是所谓的“科学认知”、世界走势、国情改革等诸多因素综合发展至今的必然。从中西医各自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地域(商业)文化来看,中医更注重医德文化建设。本人曾经历过山西宁武深山里的一个老中医,无论看病与抓药,都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事情。利益之争的背后是医疗单位所有制格局、国家医疗资源体系布局、国家医疗体制政策的问题,此话题太大太深,这里不展开讨论。本人的建议是:中医治“未病”有优势,费用较少,适合在所有县级或街道办的基层医疗单位做公费保障医疗单位,由国家完全兜底;西医治“重病”有优势,费用较高,根据病的轻重、缓急、大小、综专可以分等级地成立西医多级保障体系,在多级保障体系中,将公费和商业两个权重分别设置,低等级的西医单位公费比重要高,高等级的西医单位商业比重要高。

“中西医的规范行医之争”,是第四个争论领域。我国的西医行医基本上是与国际接轨的。但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的规范管理,尤其是一些“医疗事故”与“医闹事件”在媒体的助推下,中医的行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规范限制。中医行医的考核认证和行医规范基本上是按照西医的特点来制定的。分布全国数量最多的小药店负责人再也不该看病,更不敢去打针与输水,本来很方便的看病小事情,让众多的百姓涌入有资质的医院,又要排队,又要检查,又要多开支,耽误了时间和精力,最后还不一定有效果,这成为当前社会底层看病的真实存在现象。因为极少的“中医神仙”被媒体干倒后,大量的祖传中医世家传人因为各种原因拿不到国家认可的行医资质,也处于关门状态。为此,因为行医规范的不完善性,导致了大量的民间百姓和中医世家的不满。本人建议:对中医行医的考核要完善,除了国家规定的有关框框外,必须结合中医行医的特性重建考核和认证体系。考核和认证时,不能单纯的官方认证,还要加上当地百姓的口碑,再加上对某家某些祖传秘方认真鉴定等的各种规范,总之要让没有上过大学的赤脚医生广泛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建立一套科学区分医疗事故的鉴定系统。

本人认为“中西医的学术之争”才是“中西医之争”的核心关键。在民间和网络上的“中西医的学术之争”仅仅停留在“中医是整体观,是系统医学;西医是局部观,是解剖医学”的层面上。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层面还没有见底。关于“中西医的学术之争”必须深入到指导其医学的哲学层面上,并且要说透说清。吴限认为:哲学就是研究宇宙的学问,就是研究宇宙起源、结构、运行和演变的至简、至真、至恒的最基本原理。最大的宇宙系统搞清楚了搞真实了,比较小的世界系统、更小的人生系统才能搞清楚搞真实,即所谓的大系统或母系统决定小系统或子系统的基本规律。但凡不研究宇宙的哲学都是伪哲学。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这也是世界主流学界的观念。既然宇宙的构成不但单是物质的,还有能量世界和信息世界存在,是否在医学领域也不应该单纯地考虑用物质观点和手段呢?西医的基本理论全部建立在单纯的物质层面上,其实施的解剖手段和药物病理也是单纯的物质论。而中医理论则是完整地建立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互生、互克、互体、互用的基础上。中医用中药看似物质的,但所用之中药物在身体内所起的作用则是更多信息和能量的效力;西医用物质观去看经络,永远都研究不透,经络的本质是信息和能量的混合体。如此等等,不做展开。总之,研究哲学的统一,不但是医学界的迫切任务,也是经济学界、政治学界、自然科学界、历史学界等学术界的迫切历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