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數據顯示,中國金融雲市場或達9.3億美元,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10月25日,全球權威研究機構IDC發佈《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跟蹤研究,2019H1》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可望達到9.3億美元,預期同比增長40%,是金融行業整體IT解決方案市場的2倍。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5.9億美元。同時該報告指出阿里雲位居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第一,市場份額為12.2%。中科軟(73.600, -0.03, -0.04%)科技、騰訊份額緊隨其後,分別為6.7%和6.3%,市場逐漸拉開差距。

下面是轉的一篇有華為雲傾向的商業報告類,大家勉看。

每一次雲計算市場爆出大單,都會引發激烈的討論。最近,金額達2.4億的長沙市政務雲二期底座項目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據悉,這個項目屬於城市“數據大腦”中的基礎性設施及服務建設類,涉及軟、硬件多領域先進技術、系統集成度要求高、難度大,而且需要自主可控。長沙市政府最終採用單一採購方式,華為雲中標。

這背後,透露出當前雲計算市場的全新趨勢:從互聯網企業上雲到政府、大型企業上雲。客戶在變,需求也必然發生改變。雲計算市場格局也隨之改變。

從Cloud1.0到Cloud2.0

談到雲計算,很多人都會想到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等互聯網雲服務商。一些雲計算的報告,也以這些互聯網雲服務商為主。

其實,互聯網雲服務商提供的主要是公有云,特別是IaaS、PaaS。在雲計算市場上,還有SaaS服務商和大量的私有云和混合雲,以及以行業場景劃分的行業雲。

據中國信通院在7月2日發佈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962.8億元,增速39.2%。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437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65.2%;私有云市場規模達525億元,較2017年增長23.1%。

在公有云IaaS市場,阿里雲、天翼雲、騰訊雲位居前三,份額分別為36%、11.6%、10.9%。在公有云PaaS市場,阿里雲、騰訊雲和百度雲位居前三;在公有云SaaS市場的主要廠商是用友、金蝶等;在政務雲市場主要廠商為華為雲、浪潮、中國電信等。

顯然,公有云的市場增長速度高於私有云,但整體市場規模私有云相對更高。雲計算市場上,不僅有AWS、Azure、阿里雲、騰訊雲這樣以公有云為主的互聯網雲服務商,還有在私有云市場耕耘多年,並大力推進公有云、擁有深厚行業服務經驗的華為雲等。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互聯網雲服務商們趕上了公有云的第一波市場爆發週期。

自2010年起,移動互聯網開始蓬勃發展,大量基於移動互聯網的APP開發者、O2O(比如,滴滴、美團、餓了麼)、視頻直播、移動遊戲等互聯網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創業公司出於成本考慮,不再自己搭建私有云,而是購買互聯網雲計算服務商們提供的公有云,這一階段被稱為Cloud1.0時代。

由於亞馬遜、阿里、騰訊、百度這些互聯網公司自己也開發大量APP,並投資和孵化許多創業公司,因此他們也自產自銷了一大部分公有云。

經過9年多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已經基本飽和,產業互聯網、物聯網開始興起。

大量政府機構、大型企業、傳統行業開始考慮將一部分業務上到公有云。於是,雲市場迎來了第二波發展高潮,這也被華為雲稱為Cloud2.0時代。

為了擁抱全新的Cloud2.0時代,華為於2017年宣佈成立雲BU,並提出“上不碰用戶、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三不”政策,正式參與到公有云市場的競爭中來。

華為也曾預測,未來全球只有五朵雲,華為雲必然是其中一朵。這種判斷正是基於Cloud2.0時代,華為雲所具備的差異化優勢而做出的,這也意味著雲計算市場將重新洗牌。

雲計算的四大新趨勢

對於單純的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企業來說,公有云就基本可以滿足他們的業務需求。在Cloud2.0時代,政府、製造企業、零售企業、醫療、交通、農業、教育、能源等各行各業都要將業務上雲,對雲服務的需求變得更加複雜,也給雲計算服務商提出更高要求。

以長沙市政務雲項目為例。該項目並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業務上雲,而是雲基礎設施和雲服務的全面建設。

這涉及到混合雲的搭建、物聯網技術、更高的數據安全需求、項目所用技術的自主可控性、後期運營和維護的支撐等。

相比誕生於互聯網的雲服務商,華為雲這種深耕政企市場多年的企業,擁有更多服務的經驗。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佈的《中國IT基礎設施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華為雲以21.3%的市場份額獲得中國雲基礎設施市場領導者的地位。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據IDC發佈的《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評估,2017》,華為雲處於領導者位置。

長沙市政府最終選擇華為雲,不難看出幾個原因:

首先,全棧雲產品和服務,並可實現自主可控。項目論證意見提到:華為雲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全棧雲產品和服務的廠商。

華為雲率先打造了全棧全場景AI的雲服務、基於ARM架構的芯片、適用於5G時代高併發需求的服務器芯片——鯤鵬、ModelArts訓練平臺等完整的“芯管邊端雲”系統雲生態。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這些自主研發技術和產品,一方面讓政府的項目可以更少受到一些特殊因素影響。另外,也可以助力長沙市搶佔5G、AI、IoT的發展機會。

比如,通過昇騰310芯片可以讓城市的攝像頭智能化,具備邊緣計算能力,減少擁堵;通過ARM架構的處理器,讓華為雲可以打造X86+ARM的多元化雲服務,滿足IoT時代智慧設備的研發和數據處理。

其次,安全性領先。項目論證意見提到,在市級政務雲數據安全及數據管控等技術和服務上,華為是目前唯一能達到政務數據和信息開放、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綜合要求的國內廠商。

華為雲已經通過ISO 27001&27017&27018&CSA STAR四個安全複審和認證。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2019可信雲大會”上,華為雲獲得雲服務用戶數據保護能力增強級認證。此外,華為雲也在行業首個提出“上不碰用戶,下不碰數據”,認可並保護客戶對數據資產的主權。

再次,混合雲的個性化搭建能力。政府的數據大腦,一般會要求核心應用及數據放在本地,非核心應用和數據部分放在公有云,這就意味著雲計算服務商需要根據不同項目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混合雲搭建。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華為雲因其在私有云和公有云兼具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實踐經驗,根據客戶需求來設計混合雲方案。據IDC的報告顯示,華為雲Stack在混合雲市場份額絕對第一,這體現出政府、大型企業對華為混合雲個性化設計能力的認可。

比如,客戶可以採用華為雲HCSonline解決方案,在公有云中為客戶開闢一個單獨的空間。也可以設計一個只屬於客戶的HCS,幫助客戶做機房的搭建、運營。

無論哪一種方案,華為雲都採用統一架構、統一API、統一升級、統一運維、統一生態。

第四,豐富的傳統企業上雲實踐經驗與強大的服務支撐能力。相比其他互聯網雲服務商而言,華為本身就是一家擁有18萬人的全球化企業,擁有研發、生產製造、物流倉儲等幾乎所有傳統產業的生態。

數據顯示,我國70%的地級行政區域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設政務雲

華為雲通過在自己的一系列傳統產業生態中應用,獲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比如,利用華為雲的AI視覺能力,檢測手機的電芯、電池等器件外觀以及單板焊點質量,將設備成品率提升99.55%,測試員工工作量下降48%。這種工業雲的應用實踐,而可以應用到其他製造企業。

而且華為強大的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服務客戶的精神,讓雲用戶獲得更好地服務支撐。

隨著政府、傳統企業開始大規模上雲,混合雲方案成為Cloud2.0時代最有競爭力的雲計算解決方案。目前已累計交付了超350個政務雲項目、200多個金融雲項目,上線超過140個解決方案。

結語:多雲化成趨勢,不搞惡性競爭

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整體雲計算市場將突破2903億元;到2025年,100%的企業會上雲。這意味著雲計算市場還有著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而且隨著混合雲、多雲的普及 ,企業採購雲計算服務也將實現多雲化,而不是押寶在單一的雲服務商身上。

比如,有些雲服務商的電商能力強,有的社交、視頻和遊戲的服務能力強,有的安全性做得更好,有的個性化定製和技術創新能力強。

企業將根據自己業務的需要採購不同雲服務商的產品,這意味著每一家雲計算企業都將充分享受100%企業上雲的巨大市場紅利。

當前,只能說是雲計算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各家雲服務商只要練好自己的內功,用心服務好客戶即可,搞惡性競爭完全沒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