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李易阳风水命理


鲁迅说中国社会颇有“三国气”。千百年来人们说三国、评三国、演三国、看三国,是文学、戏剧、曲艺、影视等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一、周瑜——三国的形成者

来一段贯口,你听听。在相当初,吴周瑜一十三岁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烧的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虽有卧龙、凤雏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公元208年,一代奸雄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夺取了荆州,想一并消灭东吴。周瑜受命败曹在赤壁,使曹操一时不敢南下,三分天下的格局就此形成。周瑜功不可没,是三国的形成者。

演义中埋汰了周瑜的形象,气量狭小,冲动,意气用事,斤斤计较,步步落在诸葛亮的后面。“既生瑜,何生亮”成了周瑜的代名词,“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周瑜军事指挥不成熟的体现。

试想,何以曹操未能统一天下?打不过周瑜,没有周瑜的挡路,曹操统一天下是毋庸置疑的。诗仙李白曾著诗说:“二龙争战诀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二、鲁肃——三国的建立者

夹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鲁肃,似乎就是一个老好人,和事佬,忠厚有余,才智不足。还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在单刀会上,鲁肃被关羽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鲁肃成了怂包,熊包,软蛋的象征。但在鲁肃的墓碑上的对联却说: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使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当年曹操南下,东吴群臣降声一片,鲁肃力谏孙权着力抗衡曹魏——“将军迎曹,欲安所归?”当得知刘备在当阳,遂见刘备,促成孙刘联盟。据《三国志》记载:“肃经迎之,到当阳长坂,与备会……劝备与权并立。备甚欢悦。”

显然演义中,鲁肃武略不如周瑜,但鲁肃以他所具有战略大局观,合从连横的外交能力,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才有借荆州给刘备。所以必须承认,鲁肃是三国鼎立的建立者。

三、吕蒙——三国的平衡者

鲁肃病逝后,孙权以吕蒙统领鲁肃所部,镇守陆口。吕蒙向孙权提出了全据长江,才能长久立国的建议。孙权遂有了袭击关羽,夺取荆州西部的决心。



公元219年,吕蒙用计假装生病,让关羽放松警惕,使关羽调兵去了樊城。荆州空虚,以致后来关羽腹背受敌,难以支撑,处处被动,最终名丧麦城。夺取荆州一直是周瑜和鲁肃的心愿,吕蒙替他们实现了。

荆州全归东吴,遏制住了刘备在汉中的强劲发展势头,使三分天下的格局趋于平衡。吕蒙是三国鼎立的平衡者。

演义中吕蒙的死极具传奇色彩,在关羽“还我头来”中离世。孙权在庆功宴上对吕蒙做了极高的评价,设奇谋力取荆州,胜周瑜、鲁肃百倍。

四、陆逊——三国的稳定者

有个人,刘备瞧不起,关羽瞧不起,张昭瞧不起,顾雍瞧不起。他就是出将入相,文韬武略的陆逊。



陆逊领导了抗击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陆逊以火攻的方式将刘备打败,使刘备在白帝城忧郁而死。此战的结果是,刘备斗不过孙权,吴国据长江之险,兼收荆、扬两州。刘备则无法保住荆州,隆中对的战略失败,只能偏安蜀地。稳定了飘摇不定的三国战局,陆逊是三国的稳定者。

如何来评价东吴的这三位都督?且看孙权的点评:“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在孙权的眼里,陆逊算得上仅此于周瑜的帅才。

对于鲁肃和吕蒙,孙权说的比较多。细细道来:“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策,意出张、苏远矣。”明白了,在孙权心里,鲁肃有张仪、苏秦之能!

总结如下:周瑜是三国的形成者,鲁肃是三国的建立者,吕蒙是三国的平衡者,陆逊是三国的稳定者。


闲将西话


周瑜是吴国名将。长相英俊精通音乐。周瑜年轻时和孙策关系特别要好,21岁起随就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36岁的时候,因病死亡。

鲁肃是吴国战略家和外交家。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蜀章武二年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从才能上看周瑜侧重军事,鲁肃是战略家,吕蒙是战将,陆逊是政治家加军事家

从民间声望上看一周,二陆,三鲁,四吕蒙。

从实绩来看,一陆,二周,三吕,四鲁肃。


零度以上的阳光


从综合实力上看,鲁肃可谓一大战略家,尽管其声名不显。周瑜、陆逊皆为一代人杰,但前者过于执着眼前利益,后者为江东士族代表,进退失据。吕蒙,确系吴下阿蒙也,乃将才,非帅也。

与其他二国相比,东吴短板有二:一是离开水军就不会打仗,严重缺乏进取精神;二是缺乏战略家视野,总以偏安或划江而治为第一目标。

鲁肃坚持联盟刘备而又不失原则(单刀赴会),且为人刚毅忠厚,可团结人,更有清晰战略目标,可谓帅才,惜乎享年不永。

周瑜有追随孙策奠基之功,且长于水战,赤壁之战居功至伟,但过于执着孙刘联盟之危害,在曹操放松军事压力下,险些火并,故较鲁肃略逊一筹。

陆逊可谓文武全才,但其出身江东士族,且为孙策之婿,不可能真正获得孙权信任,故发挥空间有限,除防守反击之猇亭会战外,再难建功,可惜!

吕蒙本是吴下阿蒙,后勤学苦读,有“刮目相看”之誉,但其眼光始终盯住荆州,欲凭此而据守,胸中无天下之志,不知曹魏才是东吴最终敌手。袭取荆州后,几乎使孙刘两家在火并中同归于尽,幸而曹丕决策失误,陆逊力挽狂澜,否则三国将提前结束,其危害可谓大矣。

总而言之,评价一个人的优劣,不仅要看其具体事功,更要看其战略眼光及客观条件,如此才更为中肯。



历史的行程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才俊之士,他们分别代表着东吴四个不同战略的时期。

一、周瑜

周瑜做都督是东吴的开拓时代。周瑜是在孙策率旧部摆脱袁术的控制,放眼江东,开拓事业的时期投入到孙策麾下的。


周瑜是天下奇才,没有周瑜的孙策犹如燃烧的野火,熊熊烈烈,所过之处,一片灰烬。而有了周瑜,东吴就有了方向,孙策巨大的热量就聚集为一处,化为了熔炉,能够锻造出宏伟的事业。这就是辅弼之臣的重要性,正如没有诸葛亮的刘关张一样,无论怎样的壮丽,始终无法壮大和恒久。

有孙策的折冲攻掠,所向披靡,又有周瑜的巧妙计划,算无遗策,东吴发展得很快,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来,雄立于一方。

孙策之死,对东吴集团是一记重创。对周瑜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挫折。和孙策一样,周瑜的眼光决不局限于江东一隅,他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北拒曹魏,西制刘备,周瑜始终没有放弃继续开拓的理想,但内外时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实际上,孙权并没有真正的支持过周瑜。

周瑜的英年早逝是东吴的巨大损失,从此后,东吴对魏蜀就失去了咄咄逼人的压迫之势。

二、鲁肃

鲁肃做都督是东吴的平衡时代。周瑜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继承自己的事业,也是为东吴保留最后一苗燃烧着进取心的火焰。

大家不要以为鲁肃是个只知固守,不知开拓的稳健派。事实上鲁肃是个很有进取心的人,他与孙权曾经讨论过东吴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是“榻上策”,鲁肃早已看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而建议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其实,鲁肃也并非是亲刘的妥协派,在他主持东吴防务期间,与关羽也是纠纷不断,寸土不让。但鲁肃首先考虑的是大局的平衡,他很清楚,过分地削弱刘备集团,其实对东吴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鲁肃逝去,东吴就再没有战略型的帅才了,东吴彻底失去了进取天下的雄心。

三、吕蒙

吕蒙做都督是东吴的稳固时代。不要看吕蒙奇袭关羽,获得了荆州半地,但从战略出发点上讲,仍然是为了加强江东的防御,而并非是出自于拓展的雄心。



吕蒙趁着关羽北征襄樊,后方防御空虚的机会,“白衣渡江”,奇袭其后,夺取了荆州半部。从一方面看,确实是收获了地盘,消除了刘备集团的威胁。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实际上以后吴蜀两国就再也没有真心实意地合作对敌过。在断绝了蜀汉统一梦想的同时,东吴也彻底放弃了征服天下的雄心。

四、陆逊

陆逊做都督是东吴的整合时代。彝陵之战击败刘备,蜀汉实力大损;夹石之战,曹魏损兵折将,十几年不敢窥视江东。几次战役,展现出陆逊优秀的军事才华。



从两个方面的战场都获得了大胜,东吴的防御战略形势达到了极致,外在威胁的减弱,使孙权能够腾出手来,对内部各方势力进行重新洗牌和整合,外战胜利的结果居然是不断的内斗。

东吴内部的几次政斗,导致东吴实际上的损失甚至超过历次外战。如果说陆逊是个军事天才的话,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完全不够格,比起前辈们来有着巨大的差距。

总结一下东吴的四个都督的特点:

周瑜是个优秀的军事家,智勇双全的帅才,出色的政治高手;鲁肃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器量宏伟的战略家;吕蒙是个出色的将才;陆逊是优秀的帅才,拙劣的政客。


馋嘴肥猫铲史官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以及陆逊,是东吴集团的四大都督,掌握东吴集团的所有军队,相当于东吴集团的五星上将。

如果要我来评价,这四个人应该要换一个排名。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应该是陆逊。为东吴做出巨大贡献的,应该是吕蒙。帮助东吴奠定基业的,那就是周瑜。给孙权指明前行道路的,便是鲁肃了。

01陆逊无疑是东吴的一匹黑马。

这四大都督里,我觉得陆逊是最出色的一个。其实早在夺取荆州的时候,陆逊就已经崭露头角。他察觉到了吕蒙的意图,所以果断出手帮助吕蒙顶替大都督的职务。

从而一场夺取荆州的阴谋,才由此展开。陆逊的演技简直爆表,他一天到晚写信给关羽,表达了自己的卑微,以及对关羽的崇拜之情,最终让关羽放松了警惕。

可以说夺取荆州的功劳上,陆逊本人要占一半之多。吕蒙去世以后,孙权本打算收回军权,自己来做这个大都督。

可是孙十万的名头不是白叫的,他没有这方面才能,空有志向也没什么用处。所以他只能再挑新人。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三国志》

这个时候恰逢刘备前来挑衅,孙权只好将重任给了陆逊。陆逊不负众望,一路败退的基础上,借助天然地理位置的优势,一把火将刘备大军击败,从而保住了荆州,也保住了东吴。

解决了刘备,曹丕这边又来了,陆逊又紧急回防,带领众将,击退了曹丕三路大军的围剿,保住了江东基业。

由此可见,陆逊对东吴是有再造之恩的。打完仗以后,东吴稳定了地盘,所以孙权称帝。而陆逊则被孙权任命为丞相之职。文治武功的陆逊,对东吴来说,跟救星没什么区别。

02吕蒙为东吴带来了安全感。

吕蒙本身是孙策手下的将领,本身并不起眼。后来孙权掌权以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力量,吕蒙跟孙权关系不错,于是就成了孙权的心腹。

孙权极力栽培吕蒙,吕蒙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努力学习兵法知识,逐渐成长为东吴的顶梁柱。

当时鲁肃已经死了,东吴大都督的重担,鲁肃指定让吕蒙来接替。那是因为鲁肃相信,只有吕蒙才能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打下荆州。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三国志》

荆州一直以来都在刘备手里,由关羽镇守。江东集团和荆州共用一条长江天堑,这就给了东吴无限的压力。

只要刘备占据荆州,那他随时都可以出兵进攻东吴。失去长江天堑的保护,东吴压根就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所以说吕蒙虽然出场的次数不多,却把荆州给打下来了,为东吴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劳。所以东吴的安全感,是吕蒙带来的,从此孙权可以高枕无忧地在江东做个土皇帝了。

03周瑜是东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周瑜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他多能打仗。事实上,除了一场有争议的赤壁之战,周瑜出色的战绩还真的不多。

那是因为周瑜并不是关羽张飞之类的猛将,他属于军事策划者,相当于诸葛亮、庞统之类的人,可他也能够带兵打仗,这就是周瑜的特别之处。

他既能够制定战略规划,又能够身先士卒带兵进攻,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儒将。周瑜和孙策关系很好,当孙策带着三千人马来江东的时候,周瑜毫不犹豫地带着自己的人马和钱粮跟孙策合兵一处。

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三国志》

从此两个人开始携手打天下,所以江东的天下,有不少是周瑜打下来的。久而久之,周瑜就成了江东的顶梁柱。当孙策去世以后,周瑜更是成了托孤大臣,掌握了江东所有兵权。

这个时候的周瑜,完全有自立门户的机会。但是周瑜是有节操的人,他没有忘记他跟孙策之间的感情,所以他选择尽心尽力地辅佐孙权。

由此可见,周瑜是东吴的创始人之一,对东吴集团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是四位都督里最独特的一个,用才能已经不能够简单形容他了,因为创始人,更需要的是智慧和眼光。

04鲁肃是孙权的指路明灯。

孙权上位的时候,其实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从张昭扶他上马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孙权要想坐稳位置,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其实遇到了很多可怕的事情。比如说曹操带兵南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吓到了孙权。

曹操手里有八十三万大军,还没到荆州,荆州的刘琮就带着二十万人马投降了曹操。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孙权该何去何从?

其实孙权一点方向感都没有,因为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改变东吴每个人的未来。到底该不该跟曹操大战一场,孙权心里没有底。

东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

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选择投降曹操,尤其是当年那个扶他上马的张昭,作为托孤大臣之一,他居然也选择投降曹操,这让孙权很伤心。

这个时候鲁肃站出来指明了一点,其他人投降都是为了荣华富贵,可是你孙权投降是为了什么?你觉得你还能享受像现在这样的待遇吗?可能你的待遇还比不上张子布吧!

孙权恍然大悟,为了自己的待遇,孙权也必须要跟曹操大战一场,这才奠定了东吴对抗曹操的决心。

其实如果孙权选择投降的话,我觉得周瑜也会带着军队反抗曹操,这就会造成东吴内部的纷争,鲁肃的劝说成功化解了这一点,也避免了孙权成为下一个刘琮。

总结:四大都督,各有神通才能保住东吴数十年的基业。

东吴集团虽然存在时间比较短,可是对南方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古以来黄河流域都是华夏民族重点发展的对象,而南方地区,是很少有人重视的。

可是东吴集团的发源地就在南方,这就注定了孙权必须要发展南方经济。由此可见南方能有如今发达的局面,少不了东吴集团的发展。

而支撑东吴集团走过数十年历史的,正是这四位大都督。孙权的作用固然重要,可具体操办事务的人,还是这四个人。

周瑜的战略眼光与众不同,鲁肃的方向性比较明确,吕蒙的战术运用十分灵活,陆逊是集大成者。有这四个人为东吴保驾护航,孙权稳坐钓鱼台的局面,那是不可破灭的了。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江湖小晓生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算是历史上少见的政治家了。他军事上不如曹操,低调行事上不如刘备,但识人用人上世所罕见。看看他的四大都督就行了,都是智慧卓绝、胆略过人的将才。

吕蒙智勇双全、胆大心细,鲁肃深有谋略、稳重沉着。但从军事业绩来看,更闪亮的是孙权时代开始和临末的两位都督:周瑜和陆逊。

三国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有三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虽然对手是拥兵号称百万的一流军事家曹操,他还是顺利击敗曹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的主帅是刚出山许多老将都还不服的青年书生陆逊,对手是统率七十万大军的老牌军阀刘备。他先是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等火候差不多了,来了个“火烧连营”,大敗蜀军,刘备因此羞郁而亡。这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书生后来还当上了吴国的宰相。

这两次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青年将领对付老军阀,都是防卫战,用的都是火攻,都取得大胜。

周瑜和陆逊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其战略思想和战争艺术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徐文山


▲周瑜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很有能为的人,在联合西蜀的情况下提出了与其他人不同的建议,他主张战斗并击败了曹军百万雄师。

▲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将荆州借给了西蜀,后因赎回荆州而五次三番的跑腿,但由于他能力有限还是没能要回荆州,不过有人说他的才能不次于诸葛亮。

▲吕蒙

吕蒙在《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要回了荆州,他代表东吴堪称击败关羽的重要人物,不过他靠的是陆逊的主意,在击杀关羽后生病而亡。

陆逊

陆逊在《三国演义》中是吴国能力最强的人,他虽然不能打仗,但指挥能力十分强悍,在带兵打仗这一方面很有一套,夷陵大战击败刘备雄兵。


南政昔风


东吴集团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4大多数的人民充分体现了孙权的识人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刘备,曹操三大主公之中。曹操是发掘人才的能力最强。刘备是吸引人才的能力最强。孙权是管理授权能力最强的人。

每到关键的时刻,孙权总会把军权授予给最有效的人。在重大的战局下,都是把权力授予给了年轻人。正是孙权的授权成就了周瑜和陆逊。没有孙权的授权,周瑜和陆逊是没有办法展现出自己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孙权在授权的过程中没有失权,却是其管理手段的最高明之处。

刘备就是败就败在授权的失败。把荆州交给关羽,而关羽本身是心高气傲的人,而荆州南北,皆有强敌,需要的是高超的调和能力,刘备紧紧放心自己的兄弟,授荆州于关羽,却导致了后期一系列的失败结果导致了后续的一系列的失败。

孙权在关键的时期选择对的人来对抗曹操和刘备。周瑜和陆逊两位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一把火烧了曹操和刘备的所有梦想。而在和平时期,又能够选择鲁肃和吕蒙。不使国家发生大的动荡和军队的战斗力不降低。在战争时期选择,有冲劲的年轻人。在和平时期选择相对稳重的老将。

孙策在临死的时候对孙权的批语是:决机于两军阵,卿亲不如我;选贤任能,保家卫国,我不如卿。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孙权就是四大都督的最好的伯乐。


有趣让生活更多彩一些


一、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三国时期的军事奇才,吴国最重要的奠基人。

周瑜与孙策少年时期就是好友,21岁便随孙策征战沙场,平定江东,立下赫赫战功。在孙策意外身亡之后,周瑜更是全心全意的辅助孙权。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亲帅大军攻打江东,孙权战和未定,犹豫不决。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一战。最终周瑜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让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

公元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二、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三国时期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富豪之家,心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建安二年,通过周瑜的引荐,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并给孙权献上比隆中对还早出现的塌上对,因此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赤壁之战时,周瑜忙着在前线作战,鲁肃也没闲着,忙着联络同盟,没有鲁肃,就没有后来的蜀吴联盟。只是赤壁之战后,蜀吴联盟开始内部分裂,刘备与孙权因为荆州问题开始明争暗斗,此时作为大都督的鲁肃,用温和的手段维持两家关系,避免被曹操一网打尽。

在对待关羽的问题上,鲁肃一直是比较温和的态度,这让孙权感觉很耻辱,偏偏关羽又是个骄傲的人,最后孙权用吕蒙这个好战派人物替代鲁肃,武力解决荆州问题,鲁肃也就退出了他的历史舞台。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三、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草根儿出身,为人非常励志。“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说的就是吕蒙。

吕蒙很幸运,赤壁大战之后,孙权开始真正掌权,不在畏手畏脚,要用武力示威,鲁肃“和为贵”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了,而好战的吕蒙可以,所以吕蒙自然代替了鲁肃成为东吴的都督。

吕蒙在东吴最辉煌的战绩,无疑是白衣渡江拿回荆州了。要知道,为了麻痹关羽,吕蒙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先装病不说,还不顾面皮的亲自写信给关羽大拍马屁,让关羽完全放松对他的防备,最终使其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吕蒙身染重疾,不治而亡,享年四十二岁。

四、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代为江东大族,幼年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年仅十二岁的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陆逊是四大都督中最后一个出场的,然而他一出场就接替了吕蒙的大都督,骗了关羽,让东吴重掌荆州。

但是陆逊最辉煌的战绩还是猇亭一战,六百里火烧联营,把准备报仇的刘备一把火烧垮了,刘备也没有想到这个白面书生竟成了他的终结者。

陆逊是四人中唯一长命的都督,无奈遇到了晚年无德的孙权,同时作为江东大族的陆家,也是孙权防备的对象。晚年的孙权好大喜功,登基后更是喜欢显摆皇上的威仪,偏偏陆逊又喜欢进言提醒,招致孙权不满。最后因为卷入太子之争,被孙权责罚。陆逊忧伤过度,于公元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最后用一句话来评价四人:

周瑜:雄才大略,天妒英杰。

鲁肃:为人和善,平衡大局。

吕蒙:知耻后勇,战术高超。

陆逊:力挽狂澜,少年英才。

就此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感谢您顺手关注点赞。


李易阳风水命理


三国时期,群雄辈出,魏蜀吴三国都涌现出了大批的能人异士,魏国有司马懿等,蜀国有诸葛亮等,“自古江东出才俊”,东吴有四大都督,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他们都为江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该如何评价他们呢?

周瑜:要说三国时期吴国最有名的都督,我想非周瑜莫属了,他可以说是可以和魏国的司马懿,蜀国的诸葛亮相比肩的人物。提起周瑜,我们就能想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要说他最有名的事迹,就不得不提赤壁之战了,在赤壁之战中,他仅以数十万兵马,杀的曹操八十万大军屁滚尿流,在孙策去世以后,江东根基未稳,他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为江东在三国当中谋取了一席之地,为三国鼎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周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家,政治家,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不得不说让人惋惜了

鲁肃:鲁肃是在周瑜死后,他才接任的大都督,他与周瑜截然不同,周瑜凭借的是自己过硬的军事能力,他凭借的是自己过硬的战略眼光。他积极支持吴国和蜀国合作,共同抗击曹操,以此来削弱魏国的势力,他认为,如果不联合蜀国,即使将蜀国吞并,以东吴的实力,最终也逃不过被魏国灭亡的命运,所以,我认为鲁肃的战略眼光是值得肯定的

吕蒙:吕蒙是东吴第三任大都督,才能自然不在话下,尤其是白衣渡江生擒关羽,更是把他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这件事也让吴国和蜀国彻底结下了梁子,为吴蜀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改变了三国的局势,总体来说,吕蒙与前两位相比,大局观略差一点,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陆逊:最后,我们再开说一下陆逊,夷陵之战时,面对刘备的大军,吴国上下处处危机,这个时候陆逊这个天之骄子站了出来,他一把火把刘皇叔烧的抱头鼠窜,可惜的是,后期的孙权性情大变,陆逊纵使再有能力,也无法施展,不过,对于陆逊的才能还是要予以肯定的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能够当上东吴的大都督,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每个人都在特定的时期为东吴做出了贡献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