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理財的淨值型是什麼意思,和普通理財有什麼區別?

空空如戲


資管新規頒行之後,各家銀行有序推進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退市,為了吸納原本保本型理財的鉅額資金,各銀行轉而大規模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所以,淨值型理財產品是與過往保本型理財產品對應的,有替代屬性的產品。

01 淨值型理財是什麼意思?

淨值型理財是有商業銀行或其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通常產品的投資門檻為1萬元,低於傳統理財。

為什麼叫做淨值型理財呢?主要是由於產品的計價方式,淨值型產品多數採用市值法計價,也就是說,產品的的實際收益扣除了銀行的管理費用之後,折算成淨值致富給投資者。

簡單來說,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的資產增值多少,我們個人的收益就是多少(扣除少量管理費用),而以往的非淨值型產品,通常固定收益,如果產品收益更多,錢都給銀行賺走了,而如果產品收益更少,銀行則需要補足虧空。

02 淨值型理財與普通理財的區別

  • 第一,淨值型理財是資管新規頒行後,保本型理財的轉型方向

2018年頒佈的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可以向投資者承諾保證本金和收益,並且給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退市劃定了最後期限,各家銀行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此項任務。

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各家銀行都在加快步伐消化不合規的存量產品,發行新的淨值型產品,吸納因保本型理財清場而產生的鉅額資金。

隨著新規的推進,淨值型理財承擔著打破剛性兌付的重任,是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方向。並且對於各家銀行來說,在資管新規的過渡期結束時,那些淨值型理財產品薄弱的銀行,都會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

因此,各大銀行競相設立淨值型理財,近期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和存續疏狂都快速增加。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淨值型產品的存續數量超8000只,存續餘額達8.7萬億元,比上個季度增長10%以上;第三季度發行總量達到3403只,環比增幅達57.77%。

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要明白理財產品的類型轉向,提早熟悉淨值型理財產品,瞭解理財方式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此才能在保本型理財產品退市之後,不至於兩眼一抹黑,無所適從。

  • 第二,淨值型理財收益計算為浮動收益,普通理財多為固定收益

傳統的普通理財多數是保本保收益的,但是淨值型產品打破了剛性兌付的傳統,既不保本也不保收益。

淨值型產品的收益計算方式和基金類似,是定期浮動展示的,現在很多淨值型理財產品選擇通過“業績比較基準”來向投資者展示收益。

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根據產品的投資期限、市場狀況、投資範圍等因素,測算出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是一個測算值,並不代表投資者能夠實拿到手的收益,只是銀行方便投資者直觀瞭解產品的收益狀況。

舉個例子,你有10萬元現金,購買一年期傳統理財,預期收益為4%,那麼期滿贖回時,你的收益就是4000元。

而如果購買比較基準為4%-4.3%淨值型理財產品,你的理財收益就可能會在4000-4300元之間浮動,具體能夠拿到多少收益,還有你贖回時的產品淨值決定。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能夠簡單計算收益的保本型理財即將一去不復返,對待淨值型產品,我們需要多一些瞭解、多一些計算,才能測算自己的投資收益。

  • 第三,淨值型理財的收益差距大相徑庭,普通理財收益差距不大

相同期限的傳統理財收益差距比較小,不管你是選擇國有大銀行還是股份制的小銀行,最終的投資收益差距不大。

淨值型理財產品則不同,產品的收益情況大相徑庭。

首先是不同銀行之間的淨值型產品收益差距很大,根據數據顯示,9月份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期間平均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的是光大,收益達到22.4%,而期間平均收益最低的興業,收益只有0.04%,差距達到500多倍。

其次是不同的淨值型產品之間的收益差距很大,風險等級越高的淨值型產品,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多收益,當然,帶來較大虧損的風險也更高。好在銀行針對PR4和PR5級理財產品大多設置高門檻,主要針對高淨值人群,普通投資者也買不到。

最後是同一只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也較大,根據產品的不同風險等級,風險等級越高,淨值波動越大。興業9月份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期間平均年化收益率墊底,就是因為有兩款產品的虧損超過20%。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我們需要花費更多地時間,瞭解淨值型理財的產品書,知道它的投資方向、風險等級,有選擇性的購買,而不能盲目追求收益。

  • 第四,淨值型理財申贖方式比普通理財更為靈活


傳統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明確,投資者選擇了一款產品後,只能在它的投資週期結束以後才可以贖回(除非產品允許提前贖回),產品的靈活性比較差。

而淨值型理財產品則不同,它通常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並且會和投資者提前約定開放期限,投資者可以再開放期內贖回或者申購。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申贖方式更為靈活,對於那些對資金流動性有要求的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更加友好的。

  • 第五,淨值型理財的信息披露頻率比普通型理財更為密集


新規之後,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都要“買者自負”,因此購買理財產品的風險性是有顯著提升的。

傳統理財產品風險更低,所以投資者只會在產品到期、投資結束後,才知道產品收益如何,而淨值型理財產品是在資管新規頒行之後獲得大步發展的,它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方便投資者隨時查詢,掌控風險。

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要明確淨值型理財的風險自擔原則,及時關注產品的信息披露,有策略的申購和贖回,以往購入傳統理財就不聞不問等到期的投資方式,需要改改了。

綜上所述,淨值型理財產品是資管新規背景下,保本型理財產品的轉型方向。與傳統理財產品相比,淨值型理財產品在收益計算、申贖方式和信息披露方式上都有區別,作為普通投資者,一定要提前瞭解這款產品,才能在投資行為中穩健獲益。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成長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淨值型理財是什麼?

淨值型理財產品是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它可以靈活申購贖回,沒有預期收益,產品收益只與產品的淨值有關。

比如說投資1000元購買了一份淨值型理財產品,購買時產品的淨值為1,如果下一個開放日產品淨值變為了1.1,則收益為1000*1.1-1000=100元,即賺了100元;如果產品淨值為0.9,則收益為1000*0.9-1000=-100元,即虧了100元。最終的收益得看贖回時產品的淨值相對於買入時的變化情況。

總的來說,淨值型理財產品根據淨值漲跌,來顯示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收益可能不夠穩健,但賺取高收益的概率更大。

淨值型理財產品和普通理財產品的區別

兩者區別如下:

一、流動性不同,普通理財一般是到期後才能贖回,但淨值型理財產品在每個開放日都可以申購或贖回,開放日一般是每週或每月。所以淨值型理財產品流動性更高。

二、信息透明度不同,淨值型產品會在每個開放日披露收益,信息相對於普通理財產品與更透明。

三、風險和收益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比普通理財產品高,因為淨值型收益取決於其淨值,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較高,但是若淨值下跌,下跌的幅度也會更大,所以風險也會更大,高收益高風險。

四、投資範圍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更加廣泛,而普通理財產品投資範圍相對窄。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主要還是看自己的空閒資金的期限和自己能承受的風險大小,淨值型理財產品相對於普通理財更高收益更高風險,如果你承受得了,也不妨買淨值型的理財,而且其申購贖回都很靈活,可以在每次公佈產品淨值的時候實時關注,做好相關操作。


子衿財經


淨值型理財產品是指開放式的、收益浮動的理財產品。淨值型理財產品也屬於理財產品的一種,它的特點是流動性強,隨時可以贖回變現,但是收益低於其他類型理財產品,風險不高。

淨值型理財產品和非淨值型理財產品相比,他有兩大特點:第一,流動性強可以隨時變現。持有淨值型理財產品,隨時可以將產品贖回變為現金,根據持有的時間計算利息。第二,定製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低。由於淨值型理財產品具有可以隨時贖回的特性,因此它的年化收益率較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低,一般來說年化收益率會低百分之2,甚至3%。

以上這兩個特點也可以說是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優點和缺點了,優點就是隨時可以變現,方便機動,缺點就是收益率低。


不跑步就長肉


現在我們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時,淨值型理財產品都會受到銀行客戶經理的優先推薦,這與2018年開始實施的資管新規有著莫大的關係。資管新規中提到,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不再保本兜底,所以越來越多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代替了保本理財產品出現在理財市場上。

淨值,從會計財務的角度來說,就是資產減負債後的淨資產,淨資產才是一個產品或者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淨值型理財產品就是產品的收益以淨值來體現,這樣才能更準確、真實、及時地反映理財產品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淨值產品的收益是浮動非保本的,未來可能會獲取高收益,也可能會虧損。

淨值型理財產品與普通理財的區別

1、風險與收益的區別。以前我們購買理財產品時,購買合同上一般會寫有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就知道了它將來的一個收益情況。淨值型理財產品是沒有預期收益的,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並不清楚產品將來的收益情況,投資者根據產品實際運作情況享受收益或者承擔風險。

淨值型理財產品雖然風險比普通理財要高,但當投資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它的收益比其它理財產品的收益高出許多的。

2、流動性的區別。淨值型理財產品比傳統理財產品的流動性更強。一般傳統理財產品都會有投資期限,投資時間也較長,在產品到期前一般無法贖回,而淨值型理財產品沒有投資期限,只有一個較短的持有期,持有期後進入開放期,一般是一週或者一個月開放一次,在開放期內,投資者都可以根據自己對理財產品的判斷進行贖回或者買入。

3、信息透明性的區別。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銀行會根據簽署的協議書,在每日或每週或者每月公佈它的淨值信息,這樣投資者就能很及時瞭解自己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對自己的投資做到心中有數,也會很放心。

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

淨值型理財產品是自資管新規以銀行主要推薦的理財產品,由於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浮動性,投資風險也從銀行轉移到了投資者身上。作為一名投資者,在購買這些產品時首先要關注它的風險性,其次才關注它的收益性。選擇產品時,最好選擇投資能力和管理能力良好的銀行發行的產品,買入產品後,要經常關注它的淨值情況,實時瞭解產品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總結: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是以後理財市場的發展趨勢,理財產品不再像以前旱澇保收了。對於以後理財產品的投資,需要我們樹立一定的風險意識,為了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應該要多花一點心思去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

我是@一凡說說,一名會計師,喜歡和大家一起聊聊事業,聊聊家庭,歡迎大家關注留言。

一凡說說


在當前很多的第三方金融理財市場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收益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尤其是在當前很多年化率超過5%的銀行理財產品,包括互聯網金融理財,它的背後絕大部分都有淨值型這三個字。



淨值型理財它與我們普通的預期理財不同,它的收益率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承諾,也沒有預期收益。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成一種開放式的基金理財,跟隨市場的最終波動去定義自己手中的投資利息。


所以我們能夠經常看到一些淨值型理財產品他的利率雖然往往很高,但都是一些單位淨值歷史收益參考。也就是說你所購買的這隻淨值型理財產品,它在去年某一個時間週期內所獲取的市場利率。

市場淨值型理財產品,它的收益率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這也就加重了它的風險性,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雖然它的收益率較高,我們要謹慎購買。尤其是對於許多穩健型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而言,風險的考慮往往是第一因素,其次才是收益。


晴天財經閣


淨值型就是按淨值顯示,可浮動,收益是一條曲線,不是直線。

意圖是什麼?告訴所有投資者:理財是有可能虧本的。原來投資者買理財,都是直接問“幾個點”完事,背後都是“剛性兌付”。現在不行了,你得甄別理財背後的風險。

這裡面的轉折點在2018年4月,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佈後,要求所有理財產品往淨值型轉型,這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從此以後,保本的理財只有非常有限的幾種,比如券商的收益憑證,比如銀行的結構化存款。其他的產品,都是不保本的,識別不了投資風險,最後虧錢,對不起,自己承擔。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都不是,這是歷史的進程。

很多人說

“保本多好啊?”之前保本的背後是國家幫你承擔了風險。

“國家承擔多好啊?”國家也有承擔不了的那一天,不斷的發幣,不斷的槓桿,最後就是惡性通脹和金融危機。

現在把風險分散出去,其實從長遠來看是對的,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券商小職員


所說的應該是淨值型理財產品,對應的是傳統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目前銀行券商等代銷機構兩種類型產品仍均有銷售。但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比例已逐漸增多,且今後佔比會越來越高。

下圖為兩種類型的理財產品表現形式:

傳統固收類理財產品:

淨值型理財產品:

通過上面兩圖比較,兩種產品在簡介中很多內容都是類似的,如期限,起購金額。

最大的不同體現在收益的具體表現上,如傳統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主要是用:預期收益,年化參考淨收益率等;而淨值型理財產品則常用:業績比較基準。

其實兩者區別之處還是很多的,下面逐一進行比較。


淨值型與傳統型理財產品主要區別比較:

1、收益的計算方式不同:

(a)傳統型理財產品:一般以預期收益率,業績基準,參考淨收益率來體現收益,計算方式也很容。

舉例:一款半年期年化預期收益4%的理財產品,現購買10萬元,則到期收益為:

10萬元×4%×0.5(半年)=2000元;

(b)淨值型理財產品:產品收益計算類似於公募基金,購買時按照申購時的淨值,將購買本金折算成份額,產品到期或贖回時再按贖回當日的淨值乘以份額即為盈虧;

舉例:某款淨值型理財產品1月1日為淨值1.0000元,現10萬元申購該產品,半年後開放贖回,此時淨值變為1.0250元,則半年後贖回盈虧情況如下:

申購時:10萬元÷1.0000元(淨值)=10萬份該產品份額;

贖回時:10萬份×1.0250元(淨值)=102500元;

則半年總計盈利2500元;

2、產品投資週期不同:

(a)傳統型理財產品:

一般每款產品均有明確的投資期限,短則30天長則720天1080天等。到期後該款產品終止,或繼續進入下一投資週期。

產品募集與終止均有固定時間,除非有轉讓功能或提前贖回條款,否則絕大部分產品不可提前贖回。

(b)淨值型理財產品:

通常淨值型產品無固定投資期限,只要不贖回可以一直持有,可在每個開放贖回日進行贖回。申購有些只在開放日進行申購,有些則隨時可以申購。

如下圖:

另部分產品只要過了最短持有期限均可隨時贖回,申購則不做限制,如下圖:

3、產品盈虧信息披露方式不同:

(a)傳統型理財產品:

傳統理財產品購買前公佈預期收益率,產品真實盈虧情況只有當產品到期後才能得知,整個產品運作期間無其他信息披露;

(b)淨值型理財產品:

淨值型產品類似公募基金,每日披露淨值情況,少數為每週公佈一次淨值。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方便投資者隨時查詢。如遇產品表現不佳或與預期不符,可以及時調整。

如下圖:

同時淨值型理財產品,不像傳統固收類產品,肯定盈利。其淨值是每日波動的,根據產品類型不同,部分交易日淨值會下跌。甚至整個申購贖回週期內,產品虧損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4、產品的種類風險不同:

(a)傳統型理財產品:

傳統固收類產品基本均是較低風險為主,一般屬於各銀行風險等級中,風險水平最低的一類產品。

(b)淨值型理財產品:

淨值型理財產品品種更為多樣,有掛鉤債券類較低風險的,也有與股市或股指,貨幣等掛鉤的較高風險的品種。此類產品即會有虧損風險!


以上供參考,祝2019投資順利!


不怕小貓


淨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為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沒有投資期限。產品每週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淨值型理財產品和普通理財產品區別如下:

1、流動性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在封閉式理財的基礎上加入了流動性,每週或每月都有開放日,申購贖回相對更靈活。而普通理財產品都會有投資期限,在產品沒有到期時,無法贖回資金。

2、信息透明不同,淨值型產品會定期披露收益,信息透明,而普通理財產品信息相對不透明。

3、風險和收益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高,而普通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相對低。

4、投資範圍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更加廣泛,而普通理財產品投資範圍相對窄。

5、對投資者教育的要求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對投資者教育的要求更高,而普通理財產品對投資者教育的要求相對低。






發發財經


理財的淨值型是指理財產品是開放式,非保夲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這類產沒有預期收益和投資期限,收益只是通過淨值來顯示,淨值可以反映出該產品的盈虧,就讓投資者更加難以準確的瞭解產品的盈乏情況,總之,淨值型理財產品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在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也要承受虧損的風險。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是有收益預期的(3%~4%)。


堅守者


銀行理財分為預期收益型和淨值型。預期收益型作為傳統理財形式,實際上是由銀行隱性擔保把收益波動熨平,因為老百姓不喜歡波動型的產品。但是人民銀行要求2020年起,所有的銀行理財都要變成淨值型,即產品的收益是波動的,甚至可能出現虧本。淨值型理財的淨值計算方式也可以分為攤餘成本法和市值法,監管機構鼓勵的方向是市值法的淨值型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