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滿月後就被父母獨自鎖在家中,只有中午才有人回去餵飯,長大後會情感缺失嗎?

小貓與小默


我和你一樣,小的時候父母忙,沒時間照看,滿月後也是一個人在家中。那時候外婆不讓我媽抱我,害怕一抱就放不下,所以我媽連餵奶都沒抱過我。我一個人睡了整整7個月。有一天我媽回來看不到我,發現我從床上滾下去,頭朝地已經睡著了,她就不敢把我再放在家裡了。

關於你說的情感缺失的問題,要說沒有,那是不可能。我現在都記得大概3、4歲,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哥哥要上學,就把我反鎖在家裡,我抱著藍色的娃娃一直站在窗戶前哭,哭到睡著,醒來接著哭。應該是給我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陰影,不讓你我不可能到現在連家裡的傢俱擺放都記得清清楚楚。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所有的事物都不相信。當然在感情中起初也是這樣表現的,總希望在別人身上找安全感,但這樣無論是誰都會覺得跟你相處非常累。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開始刻意培養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於任何人地生活,自己把生活安排的滿滿地,去認識新朋友,把注意力從需要別人給予安全感,到自己強大創造安全感,這種過程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痛並快樂著。

當然生活中哪有那麼容易的事,這個社會總是會給我們當頭一棒。後來我太獨立了,獨立到生活中不需要多一個人的出現。我也經常會焦慮、矛盾,是不是自己特別失敗。直到我看到《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才明白自己的很多行為代表了什麼。這種隱藏的含義也是我這麼多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本書最讓我驚訝的是,它不僅幫你分析你的行為背後的含義,還教你如何超越。

作者阿德勒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有一個抑鬱症患者來找阿德勒想問有什麼辦法治好自己的病。阿德勒說:“你每天無償地做一件事。連續14天后你再來見我。”這人一聽,憑什麼自己要幫助別人,為什麼別人不來幫助自己。阿德勒說“哎呀,你這14天還好不了,得21天。”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像孤島一樣存在,只有在與別人的關係中正確處理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建立相互依賴的關係。

每個人的童年都不可選擇,我們能選擇的就是現在,情感的缺失並不是不可彌補,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相信都能克服自己身上的問題,擁抱更好的明天。


探索孩子的世界,解決育兒問題。

我是80後的成長日記,喜歡我就點贊、收藏、加關注吧。

如果你還有什麼育兒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參與討論。


80後的成長日記


我奶奶爺爺和我媽不合,在我出生沒幾天就跟我爸媽分家了,給我爸媽50元的生活費和1500的債務,90年那時候在農村1500的債務還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了。爺爺奶奶還放下了狠話,看你們怎麼過日子。然後爺奶就去礦上上班掙錢去了,掙來的錢沒給過我爸媽!

不蒸饅頭爭口氣,就這樣我媽一邊幹農活一邊照顧我,月子的第三天,我媽就在大冬天裡洗尿布了。以至於留下了好多月子病。我們那茶山很多,我就跟我媽去茶山,困了就睡在茶葉地裡,我媽去採桑葉,我就睡在桑葉地裡。小的時候不懂事,老是去找隔壁家的小孩子玩,這個小孩子經常把我的臉抓花,所以我媽就把我反鎖在家裡不讓我出門。聽我媽說,有次她去河邊洗衣服,我醒來沒看到我媽,因為前門反鎖著,就哭著從後門翻出去,赤著腳走在雪地裡找媽!

就這樣我媽咬牙堅持,在我四歲的時候,我媽懷了弟弟,那時還在養蠶,大出血了,醫生說,如果想要這個孩子就不要幹活了好好保胎。我弟弟出生了,我奶奶來看我媽,就買了幾個餿的麵包,就走了!也沒給我媽任何的幫助。而我爺奶就帶我姑媽家的兩個女兒。就這樣我媽把我和弟弟拉扯長大!

後來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我家好起來了,我爺爺奶奶就想搬回來跟我們住,一直到現在,十多年了,反正看病住院啥的都是我爸拿錢,我姑媽沒拿出過一分錢,我爺爺奶奶一年至少住一次院,我爺爺一年四季都在吃進口藥,每年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我媽不記仇,逢年過節什麼的都給他們錢或者買吃的!記得我媽宮頸開刀,醫生讓我媽臥床休息,不要提重物,還沒休息一個禮拜,我奶奶嫌打掃衛生的阿姨貴,把她趕走,讓我媽打掃衛生!我媽嫁過來的時候,我奶奶偷偷在我媽的棉襖上插了很多的針。

即使這樣,我媽還一如既往得對兩個老人好,爺奶生病了,叫我們多去看望多打電話問候!我是記得小時我媽和我吃得苦,跟爺奶也不是特別親,但還有的孝道還是有的!只想說人在做,天在看!


一隻會不會飛的鳥


滿月的孩子一天基本要吃好多頓,對於剛滿月的嬰兒來說,基本沒有那種能夠撐上好幾個小時的食物。這麼小的孩子,一般也就是母乳和奶粉,吃一頓也就撐兩個小時吧。

如果孩子在家裡餓了,怎麼辦?如果孩子尿了,又怎麼辦?如果孩子哭了,又怎麼辦?如果一個小寶寶的基本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他又如何生出健康的心理呢?

雖然父母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這樣做,但處於這種沒有人照顧的情況下的孩子,心理肯定和那些從小就沐浴在愛的陽光中的孩子完全不一樣。

這種情況有一定的時代性,我們不好評說。只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其他方面來完善自己的心理問題,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孩子。





懶媽育兒路


人是社會的產物,人需要與人打交道。

我們家孩子幾個月的時候,一起玩的有個阿姨,每天把孩子背在背上,從來不見她放下孩子,有次她說,你們孩子都會爬了,為什麼我家的不會。

我當時就跟阿姨說,你一直放在背上,孩子怎麼會爬呢?

如果孩子滿月,由著孩子自己而不看護,首先這個監護人是違法的,並沒有起到保證孩子安全的責任與義務.

小寶寶如果奶粉餵養,三小時一餐;然後是尿了,拉臭了需要及時處理;慢慢長大了,會翻身了,會有各種危險;天氣變化了, 冷了熱了需要加衣服,脫衣服;

暫且不說大人需要跟孩子互動,這些心理需求,起碼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保障,說實話,這真的會毀了這個孩子。

再難,也要好好照顧孩子,既然生下來了,就想辦法,對他負責吧。


mandygz


首先,看到這樣的事情很震驚,滿月的寶寶居然被獨立鎖在家中,只有中午才有人回去餵飯,這是真的嗎?

如果是,請提問者趕快報警,不要再問什麼長大後怎麼樣,這孩子能不能長大還是個問題!

其次,孩子不是什麼東西,也不是什麼物件,他是個人,他需要食物,他更需要情感交流。滿月的寶寶不是一兩個小時就吃或者半小時就會吃母乳或者奶粉嗎?他也會拉屎尿尿,他也會哭鬧。他需要時時刻刻被人照顧。這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怎麼忍心把他肚子鎖進屋裡。這就是虐待兒童,或者更嚴重就是故意殺人罪。

退一萬步講,如果照顧人沒有這麼極端,而只是對孩子冷漠,孩子長大後依然回收到傷害,因為他從小沒有被愛溫暖過,他也沒有安全感,他甚至會有反社會人格。這些傷害都是無法彌補的。

最後,如果提問者沒有故意編一個問題來讓大家回答,而是真的存在。請立刻報警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嬰兒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對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階段,這時候的發育比之後任何時期都要快。出生之後的嬰兒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撫養人、吃喝拉撒睡有人及時回應並且能夠時時滿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對大人建立信任,解決自己內心“能不能活下來”的疑問,才能夠通過大人給予的及時回應,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被期待的,相信他人、相信外界是安全的。


孩子能夠時時刻刻地被照顧,TA會覺得自己很安全感,生活的環境也很安全。相反,滿月之後就被父母獨自鎖在家裡,中午有人回去餵飯,孩子只是身體慢慢長大,但是在心理的發育一定會有缺失。


這種缺失在孩子小的時候,極有可能表現在與撫養人不安全的依戀關係方面,還可能出現哭鬧、怕生、不說話、情感淡漠、甚至封閉自己。長大後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加深遠,比如有關缺乏安全感方面,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的生活,在社會交往中這些孩子可能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壓抑自己、不敢對別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不會處理與愛人的依戀關係等。


除了心理方面的影響之外,滿月的孩子在身體、大腦發育上都處於高峰期,這個時候沒有給予足夠的刺激,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所以,父母們有再大的困難,也不能讓孩子在一個沒有人陪伴、沒有回應、沒有愛的環境下長大。


超級育兒師蘭海


老媽36歲生的我,80年代的時候,每天必須按時按點上班,爺爺奶奶不看,媽媽沒辦法,把10個月的我送到了她的表姐家。我很小就記事了,記得大姨家是養牛養羊養毛驢的,那時候的看孩子基本就是吃好了就可以,別凍著,別餓著,別丟了,反正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每天也不用給我洗漱,從頭到腳黑的就像個小討吃子。從早晨一睜眼到晚上我基本就和羊啊驢呀牛呀在一起玩,玩累了,可能就會在草垛上睡一覺。實際這樣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可是到了我三歲的時候,大姨家的姐姐也生了孩子,媽媽就把我接了回去。三歲了,也可以去幼兒園了,可是我從小野慣了,去不了幼兒園,送了一天從早晨能哭到晚上,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每天因為送幼兒園被我弄的焦頭爛額,我也成為幼兒園的名人,最後打了一個月的持久戰,還是我贏了,我寧可自己在家待著,也不願意去幼兒園,媽媽爸爸同意了,雖然我贏了,可是每天家裡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都走了,小小的我守著一個空空的家,特別的害怕,哪怕出一個小小的聲音都會把我嚇得半死,我不管亂動,我只敢呆在最密閉的牆角里,坐在地上,一坐就是一天,媽媽爸爸回來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可能從那時候就形成了一種的性格,特別的孤僻,特別的害怕,特別的怕失去。以至於我上小學的時候,不會和小朋友相處,誰都可以欺負我,回家也不敢和媽媽爸爸說。上初中是孩子們最難管的時候,別的孩子放了假都會出去玩,而我跟在媽媽身後寸步不離。後來雖然我上學工作談戀愛一直很順當,到現在我已經四十歲了,和人相處還是沒有自信特別的敏感,每天擔心害怕,怕父母老了失去他們,怕和姐姐哥哥相處不好,怕看老公臉色,會因為很小的事情和他大喊大叫。我也怕我老了兩個孩子對我不好。我怕好多好多。雖然在外面,別人看到的我很陽光,每天笑嘻嘻的。可是我自己知道,我是多麼的孤獨。

今天看到這個標題,我好想說一說,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情感缺失的人。所以我才會好好的陪伴我的孩子們每一天,讓他們快快樂樂的成長。


金元寶的老媽咪


會不會情感缺失不知道,但對於孩子的人格發育絕對不是最好的。

嬰兒的生活看似簡單,只有吃喝拉撒睡,但是,嬰兒也是有情感需求的,尤其是對安全感的需求。(圖片來自網絡)

帶過孩子的寶媽應該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尤其是小寶寶,如果媽媽在身邊的話就會睡得非常沉,如果媽媽不在,ta感覺不到媽媽的心跳還有氣味,醒的非常快,醒來就會哭,因為ta不會說話,“哭”就是代表ta情緒的僅有的一種方式。

如果小寶寶一直哭,卻得不到人理會,那麼後果是非常可怕的,這對於小寶寶來說是一種煎熬,這種煎熬會讓小寶寶醞釀下不良的情緒,比如恐懼以及憤怒,長大以後容易出現暴躁易怒、自閉、心理產生陰影、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

對於寶寶的安全來說,這種方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很可能寶寶受傷和窒息的危險會增加。所以,雖然寶寶哭起來讓人心煩,但是也請你儘可能的抱抱ta,安慰安慰ta,讓ta感覺自己不那麼孤單。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多平臺原創撰稿人,堅持科學育兒,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育兒和孕產方面的各種問題,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沐依蘿


我81年的,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所以我屬於超生的。我聽我媽說,我被懷上時,就有計生委的幹部反覆動員我媽去引產,但家裡實在太窮,就拖著。後來,我一生下來,我爸就準備給我灌酒要我的命,這樣就不用交超生罰款了。我奶奶死命攔住了我爸,於是我剛出生就在鬼門關轉了一圈,撿了一條命,可重點是我爸要我的命。超生罰款共交760元,81年的760元可以在農村修三間房了,這罰款是家裡分好多年一點點被扣走的。因為扣款,嚴重影響了家裡生活條件,我爸一直討厭我,認為我是多餘的,他喜歡他的大兒子,也就是我哥,因為當時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我猜我爸非要生個兒子證明一下,而我這個兒子就多餘了,還被罰了款。我爸我媽生氣時叫我“多崽子”,隊裡其他人笑我,叫我"760"。我出生又不是我的選擇。我覺得我在家裡沒人愛,我想離開這個地方,由於非常努力的學習,我爸常常在我學習時突然喊我去幹個小活,或幫他個小忙,我頭腦一時沒從學習中轉過來,他就罵我“書呆子”。初中時,我媽明確告訴我,不會供我上高中考大學,儘管我學習成績是全校第一。後來,三個老師和副校長偷偷改了我的報考志願,讓我只能考中等師範學校,我當時報的是中專,不是中師。但生米已做成熟飯,志願改不了。只能考師範。幹了我很不喜歡的教育這一行業,工作兩年,我覺得當老師工資太低了。我想改行,跟我同學去深圳闖一闖,我爸以死相逼,要斷絕父子關係威脅我,我又妥協了,一直當老師到現在。我覺得對我爸我媽沒什麼感情,沒有親切的感覺,家裡也覺得冷冰冰的。但我對爸媽該盡的贍養義務還是做到位的。我老婆說我冷血,我想和我的成長經歷有關。


教海拾遺


絕對會造成情感缺失。也許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這麼小什麼都不懂,談不上什麼情感缺失,

但事實上不管多麼小的孩子都有情感需要,越是小的孩子就越敏感,孩子只是不會表達,但是對外界的感知能力特別好。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帶過剛生下來沒幾個月孩子的父母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抱著孩子的時候,孩子不哭不鬧,甚至有點昏昏欲睡,你以為孩子睡著了,但是你只要把她往床上一放,立刻就醒了,如果你不抱她,她就開始啼哭,我親戚家小孩剛生下來一個半月,我去她家經常都是看到奶奶一直抱著孩子,可能是抱太久了奶奶有點累,就想放到沙發上,但是隻要一放馬上就哭。



還有我女兒小時候我也記得很清楚,不光要抱著她,還必須抱著她站到窗戶跟前讓她能看見窗外才行,只要一從窗戶邊走開她就哭,還有的時候必須抱著她來回踱步,一停下就哭,這些例子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孩子對外界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有一點風吹草動她其實都知道,只是說不出來。



所以把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放到家裡是萬萬不可取的,孩子是能感受到一個人在家的孤獨和對這個陌生世界的恐懼感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

雖然我也理解有些家長為了生活需要缺失了對孩子的陪伴,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掙多少錢,孩子一旦在小時候造成心理障礙,就是不可逆轉的,有些孩子心理上的陰影,是花多少錢都恢復不過來的。

關注孩子教育,瞭解孩子心理,我是“超級女兒奴”。如果你也對孩子教育感興趣或者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