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百年前就自帶“網紅”屬性 講一段被人遺忘的蘭溪糕餅史

年還沒到,蘭溪市遊埠鎮糕餅師傅範子明卻漸漸忙碌了起來。

連環糕、麻酥糖、紅雙喜、芙蓉糕……這些造型別致、光鮮亮麗的傳統糕餅在店面裡一字排開,總能吸引路人的目光。

“這是什麼糕餅?從來沒見過”“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啊?”碰上年輕人,範子明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

如今,隨著五花八門的零食美味層出不窮,曾經風靡全城的蘭溪傳統糕餅的魅力也漸漸黯然失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總有那麼一批忠實“粉絲”,雷打不動的光顧他的生意。

這對於做了40多年糕餅的老師傅範子明來說,是莫大的欣慰。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五花八門的糕餅

時下的糕餅大師

秋冬之交,天氣日漸寒冷。

早上8點,當記者趕到範子明的作坊時,他已經忙活兩三個小時了。做板上,新鮮出爐的凍米糖整齊劃一排列著,熱氣騰騰。一旁的鐵鍋裡,沸騰的紅糖冒著熱泡,範子明提鍋鏟不住地攪拌。

範子明的店鋪雖然不大,商品種類卻很齊全。連環糕、雙喜糕、擦酥、紅回回,蘭溪人口中的“四斤頭”,古時男方到女方家提親必備;把“秋老虎”變成貓的綠豆糕;色澤晶瑩質地軟糯的桔紅糕;甜鹹有別的缸豆糖……你見過沒見過的傳統糕點,都能在這裡找到。

凍米糖是時下的熱銷品。不到9點,店裡就熱鬧起來了,顧客絡繹不絕。“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一兩百斤。”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範子明18歲跟在父親後面學做麥芽糖,2年後師從徽州糕點師傅餘元玉,學習傳統糕餅製作。“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做糕餅的工作整理妥當,為師傅做好準備工作。”範子明說,“不用問,看師傅怎麼做就行了,然後就自己琢磨著做。”

雖然師傅也會偶偶指點,但這個學習過程,以悟性為主。“一開始,師傅就讓我打下手,稍微有點難度的工作都不讓我碰。”不過,好學、勤奮、本分的範子明很快得到了餘元玉的青睞。3年後出師,獨當一面。

40多年的職業生涯,讓範子明成了遠近聞名的糕餅大師。

曾經的網紅老店

有關蘭溪糕餅的記載,史料中極少。

不過,自古有“三江之匯”、“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的蘭溪,素來是出了名的商業聚集地。尤其是徽商,在蘭溪商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布、錢莊、典當、食品等行業,徽商都佔據著半壁江山。“蘭溪的傳統糕餅技藝,幾乎都是從徽商那學的。”範子明告訴記者,那時候,真是糕餅的黃金時期,糕餅店往往人滿為患。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舊時蘭溪

我們很難想象,當時的“網紅糕餅店”是怎樣的排隊場景,不過從糕餅店學徒蔡士暘的文字裡可以感受一二——

民國時期,我在蘭溪一家南貨店當學徒。該店位於街路的中段鬧市,石庫門面,門楣上嵌“正豐字號”金字招牌,是家百年老店。

店門左邊有半人高厚木角尺櫃檯,店堂內有一排巨甕,蓋以蒲團,儲存幹松硬糕餅,帳桌後的玻璃櫃窗內陳列各色細軟茶食。帳桌後坐著我的先生,他滿臉笑容,口頭禪是“和氣生財”。

見顧客上門,他就起身相迎,說“衣食父母來了”。櫃檯內一字排開站著夥計和師哥們,也是一臉春風。我進店時,須在店堂裡拜先生,行四跪四拜之禮。接著,師哥領我到燭房和糕房去見各房師傅。

正豐號畢竟是百年老店,櫃檯被圍上裡外三四層的人,全是來買糕餅的。糕房裡的人們忙昏了頭,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舊時蘭溪

當時就可稱作百年老店,蘭溪悠久的糕餅史可見一斑。

神奇的“糕、餅、片、酥”

在蘭溪,糕和餅其實是有區別的。

明末清初,蘭溪資深吃貨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專門有一個章節介紹糕和餅。在他看來,穀類食品中有糕和餅,就像肉食中有肉乾和肉鬆一樣。關於糕餅製作的好壞,他用二語擴之:“糕貴乎松,餅利於薄”。這也成了李漁眼中的糕餅之區別。

不過,要論蘭溪糕餅的分類,卻是件頭疼的事。

相對簡單的,根據做法口味不同,大體可分為糕類、餅類、酥類、糖類、片類五類。而這五類下面,又是千奇百怪,花樣繁多。

比如糕類,有火炙糕、狀元糕、綠豆糕、雞子糕、松子糕、連環糕、雙喜糕、百果糕、條頭糕、桔紅糕、薄荷糕、芙蓉糕、百子糕、回回糕等等。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雙喜糕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芙蓉糕

酥類,有琴酥、擦酥、桃酥、川心酥、洋蔴酥、香蕉酥、百合酥、花生酥、蔥卷酥、菊花酥、雪帶酥等等。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擦酥(左)和紅回回(右)

糖類,有巧果、麻酥糖、寸金糖、糖棗(京棗,蘭花根)、豇豆糖、玉條(白麻條)等等。片類,有云片、胡桃片、椒鹽片、玉蘭片、麻片(黑芝麻片)等等。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蔥棍糖

《蘭溪市志》上有張分類圖,列舉的尤為詳細。別說吃過,有很多聽都沒聽過。

斷代的技藝傳承

共和國成立後,蘭溪糕餅的歷史就逐漸清晰了。

據《蘭溪市志》記載,當時糕餅店全由私營商店製作經營,城區茶食南貨店有四福茂、羅德泰、查德茂、天泰等19家糕餅店,均有加工廠和製作坊。

1956年,私營商業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成立中國糖業糕點公司蘭溪縣公司,糕餅行業轉為國營、公私合營和合作商店。到第二年,糕餅、糖的銷量就高已達56600千克。

到1981年,蘭溪糕餅開始試行全額利潤分段提成責任制,國營專業公司增加供應點,相繼在人民路、勞動路等鬧市區設立5座售貨亭。是年,糕餅改變單純生產廉價大眾化糕點、品種單調的格局,恢復傳統中高檔糕點生產,名聲也因此大振。澆切片、角糖、麻酥糖、寸金糖等產品在金華地區糕點評比中名列前茅。

百年前就自带“网红”属性 讲一段被人遗忘的兰溪糕饼史

上世紀的蘭江大橋

轉折,發生在1988年。那時,“新鮮、方便、高雅”的食品層出不窮,是年春節前,延安路副食品商店從杭州頤香齋運來3000只八寶飯、1070只裱花蛋糕,第二天就一搶而空。再加上奶粉、罐頭的加入,傳統糕餅逐漸被這些時髦產品所代替,出現銷售滯緩現象。

上世紀90年後期,隨著經營許可證制度的改革,一大批副食品零售攤位的湧入,國有商業漸漸退出糕餅行業。

自此,一批老師傅以個體糕餅攤主的身份散落在蘭溪各處,繼續傳承著數百年的蘭溪糕餅製作工藝。

範子明就是其中之一。

直至今日。

“子女都有自己的事業,不能勉強他們,沒人肯當學徒,也沒辦法。”範子明說,“只要有一個人還在吃,我都要堅持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