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四川这个地级市,1939年才成立,因两口井而得名

在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流域的釜溪河畔,有一座城市,名叫自贡。虽然他只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但却有着中国“盐都”的美称。

四川这个地级市,1939年才成立,因两口井而得名

自贡的盐业博物馆

说起盐来,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在古代尤为珍贵。自贡这个名字的由来与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自井区政府所在地有一座井神庙,供奉的是井神梅泽,据说就和盐有关。

传说西晋的时候,梅泽带人在此打猎,看到有动物不断舔食石头上的泉水。梅泽用手沾了一下石头,一尝咸的,于是就命人在此凿井取卤。当凿到三百尺深时,盐卤像喷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梅泽试着熬煮,得到了白色的食盐。

盐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官府认为梅泽立了大功,因此在他死后特意为他建了一座庙,这便是井神庙。

那个能够喷出盐卤的盐井也许是关于自流井最早的传说了。明朝时期,富顺县人熊过在《南沙文集》中所提新开自流等井,是自流井名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史籍中称,河岸边有井,自己会流出盐卤来,所以名叫自流井。

与自流井隔河对望,也有一口盐井,名叫公井,虽然产量不如自流井,但是盐的质量非常好,堪称上品,所以成为了贡品,而这口盐井也就被称为了贡井。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公井的盐能够成为贡盐是清末的事情,和一位名叫黄大公的盐商有关。

黄大公很善于经营,而且为人实诚,他的公井出产的盐质量好,价格公道远销省外许多地方。然而好景不长,道光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内许多地方都遭了灾,老百姓都没饭吃了,更不用说吃盐了。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的海盐,由于产粮大,成本低,因此价格也比黄大公的盐低了很多。

黄大公盐场,积压了许多盐卖不出去,没办法了他只好请工人们吃一顿散货饭,准备各自走人。这些工人一下子没了饭碗哪还有心思吃饭呢?唯独一个叫诸葛生的工人不以为意,大吃大喝,全然不把自己将要失业的事情,放在心上。

四川这个地级市,1939年才成立,因两口井而得名

自贡井盐

吃饱喝足后,诸葛生建议黄大公说:“既然我们在价格上不是海盐的对手,何不在名气上做文章呢?”

黄大公一脸迷茫,看着诸葛生。诸葛生解释说:“你和皇帝的奶妈是表亲,何不走走他的关系,让皇帝用我们的食盐呢?如果我们的盐成了贡盐还愁卖不掉吗?”

黄大公一听果然是这么个道理,因此准备了金银珠宝打点皇帝的奶妈。奶妈碍于情面在皇帝面前说了不少好话,而且公井出产的食盐的确实属于商品,最终皇帝同意将其列为御用的食盐。

于是公井出产的食盐就成为贡盐了。

自流井在富顺县,贡井在荣县,两座井只有一河之隔,共同组成了富荣盐场,但也仅仅是一个盐场,还没有设立行政区。

四川这个地级市,1939年才成立,因两口井而得名

如今的自贡

抗战时期,东南盐场全部沦陷,富荣盐场的产的盐要供应西北、西南及两湖等七个省区。当时政府为了表示对这一地区的重视,于1939年将富顺县和荣县的一部分划分出来,成立了自贡市。

从此自贡这个名字便诞生了。如今的自贡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仍然以产盐闻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