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一夜胃腸空,肚子咕咕叫。

撒子飯是尖兵,衝向飢腸的陣營。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對於撒子飯這個“撒”字,我從詞典上找了幾個同音字,意思上都覺得不大合適。別的地方的人一見撒子飯,出口就叫撒面粥,所以我就選用了這個“撒”字。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撒子飯是山西平定農村人一種早餐飯食。莊戶人家粗糧飯可以說是鱗次櫛比花樣繁多。撒子飯好吃又好做,所以就排上了早飯首選。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過去,莊戶人家365天除了過年隔幾天早晨不吃撒子飯,剩餘的時間大都要吃撒子飯。至於城裡人,我生長在鄉村,那就有些不太清楚了。不過城市和鄉村是一家,好多做法都有相似之處。記得前好多年,村裡人有的要擔上一擔豆葉菜去城裡賣。從這一點也會說明城裡人也要早晨吃撒子飯的。猜想城裡人不可能和鄉村人完全一樣,隔三岔五也要吃湯飯乾糧什麼的。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做撒子飯比蒸煮飯簡單。早晨做飯的婆娘早早起來,清掃一下街院,便到廚房把火捅開,坐上鍋舀上水,下上些小米,再搞點鹼面。然後等米熟了,舀出些米湯扣在火邊,給早晨幹活的回來先喝點湯,消消乾渴。隨著撒上幾把玉茭面,攪來攪去,估計熟了,就把鍋端下了。年景欠收的時候,那就大多不下米了,雖然和下米的吃著有些不一樣,只不過可以說一斤與八兩的差距。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記得前好多年早晨吃飯,都要集中到一個叫“吃飯場”的地方。老的半老的都要端著一大碗撒子飯,坐在圪臺上或蹲在那裡。當然小孩子也要去的,端個摔不破的草碗跟在大人屁股後也來湊個熱鬧。大人們邊吃邊聊,不是談一下農活,就是說一下最近的新聞——誰家的小子要娶媳婦了,又誰家的媳婦想生個小子偏偏又生下個片片……或因一件事看法不同,臉紅脖粗抬起槓來。最後有人說不早了,該上地了,這才各自拍拍屁股散去。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雖說是吃一個撒子飯,那是非常講究的。一碗飯要按次序吃,不能東一口西一口,這樣似乎會惹得撒子飯生氣了,吃不到半碗就失去了黏味零開了。會吃撒子飯的好手是從一個口挨著吃,把撒子飯一抿一抿抿在一起用筷子夾進嘴裡,再準備第二口。這樣吃到底撒子飯一直是黏糊糊的不失本味,碗又像洗過似的。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撒子飯最容易保溫,秋天收割耕地都要早晨出去幹活,一早晨受著秋天的風霜溼氣侵擾,身上就會覺得涼絲絲的。等送飯的來了,不用問,打開都是一砂鍋撒子飯,吃到底也是熱乎乎的,吃過後就覺得渾身暖和。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近年來人們生活大幅度提高,大米、白麵成了每日的主食用糧,但始終也沒有忘記吃頓撒子飯。這裡有個姓賈的老哥,閒時談起問他早晨吃些什麼飯,他說除了過年幾天早晨不吃撒子飯,一年差不多早晨都要吃撒子飯。然他做的撒子飯比過去上了些講究:每頓飯他都要煮上甜生生的紅薯或紅乎乎的老倭瓜,再下上黃燦燦的許多米,撒上一兩把黃橙橙的玉茭面,那做出的撒子飯留香四溢;再就上點辣椒炒酸菜,那飯喲,真頂上吃頓三八席。聽了他這麼一說,真會讓人流口水。

想吃老家農村的“撒子飯”

記得前二十多年,那時我才剛開始學寫詩,便寫了一首贊撒子飯的習作。詩是這樣寫的:

一夜胃腸空,肚子咕咕叫。

撒子飯是尖兵,衝向飢腸的陣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