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學霸媽媽乾貨分享:0-12歲,我是怎麼讓孩子一步步成為古詩小達人

學霸媽媽乾貨分享:0-12歲,我是怎麼讓孩子一步步成為古詩小達人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愛讀古詩?

作為一個浸泡在家庭教育領域近20年的人和一個10歲女兒的媽媽,我常常被問到怎麼教育孩子。

最近因為古詩詞誦讀熱,我也喜歡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教育文章。有幾個媽媽就來問我,為什麼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歡古詩呢?總是讀兩首就堅持不下去了。我要逼孩子讀古詩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是好好思考過。從理想的角度來說,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自動喜歡古詩詞。你看,這麼優雅的語言,這麼美的韻律,沒有道理不喜歡啊!

古詩詞的百般好處,我們無需多言。但並不是我們把“古詩”扔給孩子,所有孩子就能GET到它的妙處。

孩子很簡單,有意思的東西,他們就喜歡。覺得沒意思,就不喜歡了。我知道有些家庭,會帶著孩子背詩。但只是單純的背誦,常常是很枯燥的,尤其當家長帶有強烈的功利性目的。希望孩子讀詩就是要學到知識,應付考試,孩子自然會反感。

學霸媽媽乾貨分享:0-12歲,我是怎麼讓孩子一步步成為古詩小達人

各個年齡階段古詩的“正確打開方式”

其實,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是核心點都是激發興趣和因材施教。

0-3歲,詩歌與圖畫、肢體動作相結合

01

3歲之前,古詩文是孩子們學習語言、表達情感的最美童謠。孩子們手舞足蹈、唱著跳著就記住了,喜歡上了。

記得侄女三歲之前,她父母在牆上貼了很多帶圖的詩歌。每天抱著她讀、牽著她讀。一邊讀著,一邊配上可愛的表情、溫馨的動作,侄女特別喜歡這種與詩相伴的“親子游戲”。慢慢地,她就會自己走到牆邊,搖頭晃腦地指著牆上的詩歌自己讀了。

3-6歲,詩歌與故事相結合

02

到了3歲到6歲之間,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社會化進程。他們的生活路徑打開了,視野更開闊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一些貼近現實生活的詩文教孩子讀。

比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四月五月正是春暖花開,柳樹成蔭之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撫弄柳枝,借景抒情。

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精選一部分詩歌,找到語音標準、吐字清晰、情感飽滿的音頻素材,讓孩子反覆聽、跟讀,慢慢熟記於心。

另外,給孩子講詩歌的故事也是不錯的選擇。故事對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把詩歌編成故事給孩子聽,或者講一些詩人的趣聞軼事,都能讓孩子更喜歡詩歌。

6-12歲詩歌與歷史、詩人傳記相結合

03

很多父母會發現,古詩詞在小學階段變得更加重要,已成為小學語文必學、必背、必考的學習內容。有個新變化,父母應該注意到了: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學語文教材共精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課文總篇目的30%。

但在這個階段,單純的詩歌朗誦和簡單的故事,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讓孩子更多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情感,詩歌所在時期的歷史故事等等,包括詩人的成長傳記等等。才能讓孩子對詩歌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也更容易激發持久的學習興趣。

學古詩,可以不背誦嗎?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背誦和記憶。沒有對概念和公式的記憶,就不可能對數學有更深入的理解;沒有對英語單詞和語法的記憶,也不可能去閱讀英文經典,聽懂英語對話;同樣,沒有對字詞句段篇的積累,腦子裡不儲備一些優美的詩歌、經典的散文……就如同電腦缺少了輸入。

沒有輸入,自然也不會有輸出,也自然培養不出出口成章、下筆有神的語文基本功。更別提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卓越能力了。

中國的古詩文語言優美、凝練、精緻,許多詞詩句我們至今還經常使用。其中蘊含的深意發人深省,給人以美的享受。古人的表達手法、修辭手法,也潛移默化地提升著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些,必須要通過背誦才能融入我們的血液,簡單的瀏覽和閱讀根本不可能達到效果。

孩子的耳朵,總能分辨最好的聲音

要讓孩子背詩,不意味要死記硬背。結合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我們可以把古詩學習變得更有趣,甚至是作為親子和家庭陪伴的一種方式,一家人一起浸潤在古詩中,度過溫暖時光。

學霸媽媽乾貨分享:0-12歲,我是怎麼讓孩子一步步成為古詩小達人

當然,我們還可以藉助書本、音像產品讓孩子學古詩

孩子挑剔的耳朵,一定能分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所以作為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對美的直覺,我們更應該在孩子童年時,帶給他們高品質和藝術性的詩歌產品,讓他們在最營養的環境下長大,父母就不用擔心將來孩子目光侷促,品味低下了。

小學語文大綱制定者教孩子怎麼學古詩

拿《贈汪倫》這首詩舉例子,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大家可以來聽一聽,這套音頻課程裡,是怎麼來講這首詩的。

一、大師誦讀

這首詩的誦讀者是曹燦老先生,曹老先生是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還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節目中為孩子播講了幾百個故事,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二、詩歌賞析

“ 李白坐上小船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原來是汪倫前來送行。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相送之情。其實,“深千尺”既描繪了潭水的特點,又為結局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誼,水深與情深自然的聯繫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的表達了真摯純潔的友情。潭水已“深千尺”,尚且不如汪倫對李白的情誼,那麼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更厚,此句十分耐人尋味。”

三、詩歌故事

雖然大家都熟悉這首詩,知道是表達了李白對於汪倫的深厚友情,但是李白和汪倫怎麼成為好朋友的,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似乎我們都不知道。

崔巒先生就給孩子們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讓孩子更深刻的理解了詩人的情感,再加上曹燦老先生講給孩子們聽,更是繪聲繪色,趣味盎然。

不為人知的汪倫用了什麼妙計結交李白的?

相傳唐朝的汪倫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汪倫的家鄉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那時,所有認識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

李白要走的那天,他剛剛登上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贈汪倫》。

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桃花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四、詩歌運用

最後一個版塊,是一個詩歌相關的體驗活動,比如:猜謎語、對對聯、畫畫、聽音樂、讀歌謠、聽故事等等體驗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父母跟孩子可以通過詩歌去跟孩子聯結。一起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比如這首詩的活動是:根據《贈汪倫》及閱讀鏈接中的內容,和家人一起編寫微型話劇《李白與汪倫》,可以從李白的角度編寫,也可以從汪倫的角度編寫,然後和家人或同學分配角色表演。

最好的教育總是無痕的。

我也相信,童年享受傳統文化侵潤的中國孩子,長大後,也會有一張中國人自己的人格名片——“敏於感、富於情、正於性、會於意、見於道”。

與各位共勉。

—————————————————————

關注本號後,給本號發送私信思維導圖”

即可領取思維導圖精品課程資料:《每天10分鐘,人人必學的思維導圖—基礎篇》

發送私信:全腦教育”

即可獲取更多全腦教育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