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顏回與孟子誰才是真正的亞聖?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孔孟之道歷來備受推崇,一直是被作為階級統治的思想工具,教化百姓,維護皇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孔孟之道被推上神壇,始於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方針,使得儒家學說在封建社會佔據統治地位長達2000多年。因此,有很多學者也普遍認為,儒術就是孔孟之道。

對於這一觀點,也有很多學者並不認同。在當時,孔子和孟子並沒有被並尊為孔孟。不僅孟子沒有稱聖,就連孔子的聖人之說都毫無蹤跡可尋。王莽篡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把周公奉為儒教的“掌門”,而孔子當時也僅是周公禮儀制度的一名傳播者。

時間輾轉到了唐朝初年,周公依然被尊為“先聖”,此時的孔子被尊為“先師”,而孟子,連在周公和孔子兩側的資格都還沒有獲得,更休談什麼並尊了。


顏回與孟子誰才是真正的亞聖?

孔子像

孔子是何時被尊為“先聖”?

唐朝是聖人們“打架”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孔子被推上神壇,執掌“先聖”寶印,從此開啟了孔聖人的門庭。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后,將周公從太學遷出。先聖位置空出,孔子則升至先聖。太宗同時下令,詔令顏回為“先師”,從此顏回走馬上任填補了孔子的空缺。

“周孔之道”在這時候,就變成了“孔顏之道”。

公開731元,也就是開元十九年,玄宗下詔孔子廟中顏回尊稱“亞聖”。而此時的孟子,不論是官籍還是民間史籍,他都還是戰國諸子百家中的一家的一般存在,距離孔廟的門檻尚有一段路走。


孟子漫長的尊聖之路

孟子被尊聖的道路比較曲折。有一說是緣於宋朝,清朝的趙翼在《尊孟子》中,寫到:

“宋人之尊孔子,其發端於楊綰、韓愈,其說暢於(皮)日休也”。

這個楊綰是唐朝代宗時期的禮部侍郎,他在公元763元,上疏建議將《孟子》與《論語》《考經》共同作為科法考試的必讀書目,未被獲准。

但這是孟子首次與孔子並列的最早記錄。

顏回與孟子誰才是真正的亞聖?

孟子像

數十年後,韓愈在《原道》中說;

中國一脈相傳的道統,從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一直到孔子、孟子。

從此,人們對孟子更加關注了。

前面講到的皮日休,是對孟子十分推崇的人。他是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魯迅稱他為唐末“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皮日休在唐懿宗時接連上書《請韓文公為配饗太學書》《請孟子為學科書》,聲稱

“儒道不行,聖化無補”。

在晚唐這段時間裡,孟子的地位不斷上升。

後蜀君主孟昶,第一次在石刻儒學教科書中,把《孟子》列為十一經之中。而後,北宋效仿,南宋對孟子的尊崇更是快速提升。

當時間來到金朝。

孔子和孟子都有一相同的觀點:嚴分夷夏。夷即夷狄,古人把東方部族叫做夷,北方部族叫做夏,用來泛指除華夏部族以外的人,也就是少數民族。這些夷狄的統治者入主中原後,為了加強統治,彰顯自己,愚弄百姓,故意和孔孟拉關係,套近乎。

因此,金朝加封孟子為邵國公,不斷提升孟子在孔廟中的地位,將孟子像放在孔子右側,與顏回相對。

對孟子的尊崇遠沒有停止。明世宗時的宰相張璁首提由孟子代替顏回尊為“亞聖”,原因是孟子和孔子一樣,“少也賤”(意思是小時候生活艱難),自幼喪父,出身和經歷更加相似。

清朝入關後,為了加強統治,再行孔孟表彰之道。公元1744年,即乾隆九年,頒詔正式封孟子為“亞聖”,從此開啟了孟子與孔子並尊的先河。但這無疑是搶奪了顏回的“亞聖”,又封顏回為“復聖”,曾參為“宗聖”,子思為“述聖。

從此,孔孟之道完成了一統。

也有人認為,孟子被尊為“亞聖”,最可應該是在東漢。東漢學者趙岐在《孟子題辭》中,稱孟子為亞聖,但這僅限於民間說法,並未得到統治者的認可和追封。


顏回與孟子誰才是真正的亞聖?

顏回像

顏回與孟子都被叫過“亞聖”,有何區別?

孟子被稱為“亞聖,是因為他繼承並發展了孔了的學說,對於聖門儒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元文宗曾在追封孟子的聖旨中說:

孟子百世之師也。方戰國之縱橫、異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文?觀夫七篇之書,倦倦乎致君澤民之心,凜凜乎撥本澄源之論。黜霸功而行王道,距坡行而放淫辭,可謂有功聖門……可加封為亞聖公。

與顏回相比,顏回師承孔子,德才過人,受到孔子的倍加稱讚,只可惜壽命不長,遺留下來的僅一些對話,無完備的史料。對顏回的尊敬,更多的是從孔子的稱讚得來。而孟子,正是在儒學最衰微的時候,給了儒學以鼎力的宣傳。因此,班固曾在《漢書 藝文志》中說:仲尼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可見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孟子發揮了重大作用。

人們對顏回的高度認可是得益於孔子的稱讚,孟子是得益於自己的付出與對儒學的貢獻。

二人雖有不同,但他們的思想光芒一直在史冊上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