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宇宙的基础是物质还是能量,如何看待人这一宇宙形态?

九月花开101


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如果说宇宙大爆炸假说成立的话,

那么现在的宇宙的所有物质都来源于那个奇点,也就是那个奇点所蕴含能量的表现。

这里有一个观点,就是宇宙所有物质都是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起源于大爆炸的奇点

也就是说宇宙起初只有能量,能量需要寻找空间,寻找出路,那么能量就变成了物质


科学家们可根据研究发现宇宙几乎完全由暗能量、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组成,而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比例是95%


目前比较广认可的理论认为:

第一,物质由能量分化而来,从最初大爆炸的大统一能量,物质能量不分家,随着能量的降低,分化成物质和能量。

第二,那么最初的能量哪里来的?我的猜想是可能是由于宇宙引力的存在产生了巨额能量,形成了现有的物质和能量


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先举个例子吧,比如电,既可以当做能量使用,也可以当做信息使用,而电本身又是一种物质,

那么能量信息物质该怎么分个顺序?


我是这么理解的:

从形式上看,物质分为实体物质,场物质,还有暗物质,暗能量等等

从能量分类,把能量分为实体形式,场形式,而那些暗物质 ,暗能量,可能是能量的其他形式,

我觉得信息跟能量是等价的,是同一个东西不同角度看。

至于物质,马克思给的定义是一切能感知的存在,这样看来,能量其实也是物质


对于那个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可以说成能量,也可以说成信息,根据马克思给的定义,也可以叫做物质


举个简单常见的例子,那就是我们用水壶烧水,给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水就从液态变为气态,为什么?

物理学的解释就是气态水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也就是液态水+能量=气态水


再到生物层面,能量是维持宇宙稳定的源泉,同样能量也是维持生物生存的必需,如果人体内的能量不足,身体各项功能的发挥就会失常,就会生病。


对于人类一直难以攻克的癌症,如果用能量的角度去解释,那么就是人体内存在了大量的可供癌细胞生存的能量,那么癌细胞就会出现并无限增殖。

如果找到了,在针对这种物质施加干预,那么很快就会终结癌症。


在相对论之前人们会主观的认为能量和物质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绝对的形态


而相对论打破了这个观点,提出了如果要解释一个事物,必须要以另一个事物为参考系。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相对于其他物质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质是什么?

物质就是能量传递的结果,能量就是物质信息互相传递的过程

越往深层次研究发现能量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比如说光,波粒二象性也可以近似的理解为“波是能量、粒子是物质”,

那么就不能单纯的说把一堆能量聚拢起来就是物质


说到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宇宙的基础是能量同时也是物质


52赫兹实验室


△ 物质、能量、意识,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

 一,世界是由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   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振动弦,有闭弦和开弦,弦的振动有涨落现象,涨落形成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目前科学家发现的几十种基本粒子,都是因弦的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所产生出的结果。

 二,基本粒子的自在运动,说明物质是有能量的;粒子间的相互转换,说明不同运动及对应的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包括质能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是守恒的,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   三,基本粒子是具有“灵性”的,每个粒子的几率“叠加态”中都存在一个“感知态”,一旦这个粒子跟另一个粒子建立起量子纠缠关系,这两个粒子就有了相互感知的联系,有了意识的基础,能记住、识别和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建立起了超时空的信息联系。   

四, 因为弦具有物质、能量、意识这三大属性,所以物质、能量、意识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为便于研究这种三者的关系和变化,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所以时空是跟物质的运动,能量的变化,意识的活动相联系,是随这三者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和空间不可以独立于物质、能量、意识这三大基础之外而游离存在。   即是说,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


  五, 宇宙的发展变化遵循两条基本规律: 物质的惰性(惯量)让自然界自发地向无序混乱的方向变化;物质的意识又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这是一对矛盾运动,万事万物均得遵守。在这对矛盾运动中,能量可以转化,有序运动要消耗能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粒子与生俱有保持它原有状态的惰性(惯性),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如听任粒子自由地随机运动,那么整个宇宙粒子的运动,将向完全无规则,完全无序的方向发展。宇宙的总能量虽然保持不变,但构成宇宙的各式各样的能量,都遵守能量最低原理,由高处流向低处,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如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生命体能……以及跟这些能量相伴随的各种运动,都将逐渐地全部转化成热能,变成热运动,最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热,最终达到处处温度相等的热平衡状态,宇宙的熵(无序混乱的程度)趋于极大值,宇宙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即宇宙热寂状态。举例子说明这种现象:学校课间休息期间,听任孩子们在操场自由活动,在无干挠的情况下,孩子们在操场上的分布和运动将会是无规律,完全无秩序的;房间无人打扫,不可能越来越干净(有序化),只可能越来越脏乱(无序化)。

2,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的运动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些粒子将出现一些排列有序的系统组合形式。   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会发生能量间的转化,即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部份(不是全部)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剩余的无效能量,将已更加无序的状态退还给外界。   意识是靠信息的传递指挥粒子的运动越来越有序,越有规律性,使粒子之间的系统组合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机组合向有机组合发展。   随着粒子系统组合的条理化和复杂化,粒子组合形成的整体意识形态,也由低向高发展进步,例如出现了生命和遗传现象,有了人脑组织的出现,意识发展上也就有了智商、情商、灵商之类的心理活动。   一句话,   物质的意识活动是需要能量的。   它的活动一方面是使物质系统从无序混乱向规律有序方向发展,意识也会随物结构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变化。   另一方面是指,意识活动不会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成有效能量,只能部份转换,剩余无效部份则以更为混乱的能量形式,退还给外界,加大外界的无序和混乱程度。   就是说,自然界中部份有序结构是靠其余部份的更加无序换来的。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   简单例子:工业化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但是无法100%利用。在转化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浪费掉。  



 比如汽车,汽油含有的能量可以转化成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让汽车在公路上飞跑,但是总会伴随产生大量的废气被汽车排除出去。即使再发达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将被汽车浪费的能量减小至零。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可以理解为熵。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使熵増大,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   …… 一个宇宙是从两个相反方向走向死亡:   (1),物质惰性的自发运动,宇宙会向熵增加方向变化,最终走到"热寂"未日。   (2),物质的意识活动,虽然能让部份宇宙走向有序,却会使余下部份宇宙更加无序,总体上是加速了宇宙"热寂"未日的到来。 意识会让宇宙的有序部份呈现宝塔式发展,越发展越高端,物质粒子构成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复杂,人将越来越聪明,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先进,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强,……最终会发展到什么样子,……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状态(物质有序的极限状态),这是作者猜想……


六, 不同宇宙因为物质不同,时空不同,彼此间不能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以这些宇宙都是孤立系统,遵守熵增加原理,最终走向热寂末日。 各个孤立的宇宙,要想联系,必须完成构成宇宙粒子的转变或者时空转换,绝不能用A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去量度B宇宙的时空和空间。虫洞能实现不同宇宙间的穿越,把各个孤立的宇宙连接起来,是因为虫洞可以完成物质粒子和时空转变。 注明: 早年麦克斯韦为了反驳热力学第二是定律,反对孤立系统会自发地走向无序,曾经设想了一只麦克斯韦妖,这智能妖就可以把无序变为有序,这是暗示了意识在自然变化中的作用,只是他没有明确指出这妖其实就是物质的意识,或者说他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 另外麦克斯韦认为麦克斯韦妖把无序变为有序这过程是不用花费能量,这观点是错误的(实验已证明了)。

七,意识不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存在,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区别。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意识的联系实质是信息的联系,是超时空的。

八,海森伯的“测不准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的现象、基本粒子的现象,跟观察者、观察的目标和他所用的观察仪器直接相关的,没有一个纯客观的东西。实际上讲,意识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 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的, 所以物质的状态是与我们的观念相联系。实证得到的规律和理论应该是主客体相结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外星系的智能生物会不会有与我们不同的物理定律,而那里的物理学与我们一样成功!



九,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的运动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遵守两项原则: 1,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会遇到阻力,需要消耗能量,但意识永远会让能量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这是世界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基夲方向,即能量最小原理。 2, 意识会努力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尽量多地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E,减小无效能量e的排放, 使能量的利用率η不断提高,即让η=E/(E+e)增大,但始终η<1 而不会η=1。 这两项原则广泛存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所选择的最佳方案往往都是省时省心,最方便、最高效、最节能的方案。 这两项原则也适合于生物进化。 对能量最小原理的实验,可以这样进行: 设想计算机解决某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即操作程序。计算机能量是可以测量的,最佳方案应该是计算机执行这些套方案时所用能量最小的方。


经常用了


著名的双缝实验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其实西方科学的波粒二象性,对应东方哲学的阴阳。波是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在运动中产生波。其实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波粒是物质的一体两面。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有的运动规律,都是数学排列组合规律,从平面到立体、从时间到空间。数学规律产生结构与秩序、美与和谐。物质运动总是呈波浪式前进、涌动式上升。这个运动轨迹如果从整体来看,是两条波浪线互相回绕盘旋,它是生命科学中的DNA双螺旋结构图,也是传统中国哲学的阴阳璇玑图。

宇宙包含物质和能量两部分,但物质只要存在就必然运动,运动就必然产生电磁场,有场的存在就必然有能量。只要物质不灭,这个场能就一直靠物质的运动而维持着,只是震动频率和场能之间也在实时变化,他们是一对因变量。

如果某种物质外在显化的实质消亡了,它会以能量的形式重新组合为另一种物质而再次显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从未完全消亡过,他们只是以能量的形式,换着外表、变着法子遨游于宇宙,在时间和空间这对自变量的参照下,不断运动变化而产生轨迹。这个轨迹其实是能量轨迹,因为物质是临时且短暂的组合,无论某种具体形式的物质能够存活多久,在宇宙能量场里都如昙花一现。构成、推动、成就物质及其运动的,都是能量。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宇宙的基础是能量,因为能量是究竟的,物质是不究竟的。物质是能量的因缘组合,最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再次消解为能量。

人生天地间,禀赋天地之间的能量滋养,也同样适用以上结论。人也可以一分为二,物质层面是身体,能量层面是意识。意识分为有意和无意,二者是根据主体是否用思维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而进行区分的。

确切地说,无意的意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量,因为它没有进行思维聚焦。而有意的意识是主动的思维活动,它聚焦于某物某事某人,帮助物质层面的人(身体)进行运动(生活),或者引导人通过物质层面的身体,借助一定的客观条件,将意识活动以物质的形式显化,这个显化的结果就是某物某事某人。

因为能量层面的人是无意的意识,那么能量最强的时候便是人回归自然、无欲无求、纯如赤子、真性表露的时候。这既是道家所说的无为,也是佛家所讲的般若,更是儒家所崇的中庸。如何达到这种境界?既是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是行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更是执中守一、不偏不倚。唯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物质显化的消耗,保持能量充足,震动规律、磁场和谐,这便是天人合一。

In the end, perhaps we could and should remember the sentence as following:

We are spiritual beings.



听心古韵


宇宙的基础是能量,能量转化成物质又从物质转化成物体,能量又分阳性与阴性,所以宇宙有阳性世界也有阴性世界,阳性世界有实体的生命体,阴性世界是虚拟的生命,也就是我们认为的灵魂。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就存在着阳性的生命和阴性的虚拟生命,阳性生命有三维度的动物和我们人类,还有二维的蛐虫和一维的细菌类,阴性的生命为四维虚拟生命,它们不站有空间,只有意识没有型体,高维度的生命能意识到底维度的生命体,但低维的无法看到高维的生命,超过四维度的生命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神圣仙佛了,只是我们的维度太低,无法看见他们,只有极少数的高能量高频率的人才能和他们相连结,才能在他们那里了解到宇宙的真像和自然的真实规律。


星火燎原286159396


在天成像,在地成人,宇宙是个能量体,个个能量在天在宇宙中飘流,遇到对的产生反应,于是天像显示,落地化物,就像雨一样,开始是气的初始状态,多了成气,气多成云,云多成雨,落下来,雨是物质,是形态,气先天之气是能量,这也就是一个循环周而复始,人应该也一样,生死轮回,周而复始,但物质形态全不一样,然而先天之气能量还是那些能量。组合不一样了,所以投胎转世形态不一样了。一人一个模样。


小小楚狂人


宇宙的基础是如来藏妙明真心,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只是心灵空间里的幻梦想象而己。楞严经讲,十方虚空一切山河大地与众生,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众生无明颠倒,才惑为物质或能量。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


宇宙是先有时空,时空是一个非物质能量体。正是这个真空能量体诞生了最初的物质“始子“,“始子“是最小的暗物质粒子,粒子里面的空正是真空的能量和“始子“永远为一体。

“始子“状态的粒子是没有引力的,必须经过长久的运动才能慢慢地产生引力,有了引力才能相互抱团成为大于“始子“的粒子。粒子不断地增大和引力不断增大是成正比的,引力一直大到形成暗物质运动的黑洞,再到黑洞产生星球,引力就达到了顶峰。

自从物质诞生以后,物质的运动和爆发又产生了物质的能量。宇宙中的能量就是由非物质能量和物质能量共同组成了宇宙能量。如果要问宇宙的基础是物质还是能量?那只能是这样回答,看不见的宇宙的基础是能量+物质(因为暗物质也看不见),看到见的宇宙的基础是物质。

作为宇宙中的人和万物生命都是看到见的东西,看到见的都是属于物质的,而不是属于能量的东西。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是运动和变化的,在运动和变化中都是可以产生能量的,归根结底人是属于物质的。


万华4021


一,世界是由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

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振动弦,有闭弦和开弦,弦的振动有涨落现象,涨落形成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目前科学家发现的几十种基本粒子,都是因弦的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所产生出的结果。

二,基本粒子的自在运动,说明物质是有能量的;粒子间的相互转换,说明不同运动及对应的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包括质能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是守恒的,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

三,基本粒子是具有“灵性”的,每个粒子的几率“叠加态”中都存在一个“感知态”,一旦这个粒子跟另一个粒子建立起量子纠缠关系,这两个粒子就有了相互感知的联系,有了意识的基础,能记住、识别和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建立起了超时空的信息联系。

四, 因为弦具有物质、能量、意识这三大属性,所以物质、能量、意识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为便于研究这种三者的关系和变化,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时空是跟物质的运动,能量的变化,意识的活动相联系,是随这三者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不可以独立于物质、能量、意识这三大基础之外而游离存在。即是说,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

五, 宇宙的发展变化遵循两条基本规律:

物质的惰性(惯量)让自然界自发地向无序混乱的方向变化;物质的意识又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这是一对矛盾运动,万事万物均得遵守。在这对矛盾运动中,能量可以转化,有序运动要消耗能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粒子与生俱有保持它原有状态的惰性(惯性),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如听任粒子自由地随机运动,那么整个宇宙粒子的运动,将向完全无规则,完全无序的方向发展。宇宙的总能量虽然保持不变,但构成宇宙的各式各样的能量,都遵守能量最低原理,由高处流向低处,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如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生命体能……以及跟这些能量相伴随的各种运动,都将逐渐地全部转化成热能,变成热运动,最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热,最终达到处处温度相等的热平衡状态,宇宙的熵(无序混乱的程度)趋于极大值,宇宙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即宇宙热寂状态。举例子说明这种现象:学校课间休息期间,听任孩子们在操场自由活动,在无干挠的情况下,孩子们在操场上的分布和运动将会是无规律,完全无秩序的;房间无人打扫,不可能越来越干净(有序化),只可能越来越脏乱(无序化)。

2,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的运动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些粒子将出现一些排列有序的系统组合形式。

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会发生能量间的转化,即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部份(不是全部)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剩余的无效能量,将已更加无序的状态退还给外界。

  意识是靠信息的传递指挥粒子的运动越来越有序,越有规律性,使粒子之间的系统组合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机组合向有机组合发展。

  随着粒子系统组合的条理化和复杂化,粒子组合形成的整体意识形态,也由低向高发展进步,例如出现了生命和遗传现象,有了人脑组织的出现,意识发展上也就有了智商、情商、灵商之类的心理活动。

  一句话,

  物质的意识活动是需要能量的。

  它的活动一方面是使物质系统从无序混乱向规律有序方向发展,意识也会随物结构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变化。

  另一方面是指,意识活动不会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成有效能量,只能部份转换,剩余无效部份则以更为混乱的能量形式,退还给外界,加大外界的无序和混乱程度。

  就是说,自然界中部份有序结构是靠其余部份的更加无序换来的。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

  简单例子:工业化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可以实现能量的转化,但是无法100%利用。在转化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浪费掉。

  比如汽车,汽油含有的能量可以转化成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让汽车在公路上飞跑,但是总会伴随产生大量的废气被汽车排除出去。即使再发达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将被汽车浪费的能量减小至零。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可以理解为熵。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使熵増大,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

……

一个宇宙是从两个相反方向走向死亡:

(1),物质惰性的自发运动,宇宙会向熵增加方向变化,最终走到"热寂"未日。

(2),物质的意识活动,虽然能让部份宇宙走向有序,却会使余下部份宇宙更加无序,总体上是加速了宇宙"热寂"未日的到来。

意识会让宇宙的有序部份呈现宝塔式发展,越发展越高端,物质粒子构成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复杂,人将越来越聪明,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先进,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强,……最终会发展到什么样子,……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状态(物质有序的极限状态),这是作者猜想……

六, 不同宇宙因为物质不同,时空不同,彼此间不能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以这些宇宙都是孤立系统,遵守熵增加原理,最终走向热寂末日。

各个孤立的宇宙,要想联系,必须完成构成宇宙粒子的转变或者时空转换,绝不能用A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去量度B宇宙的时空和空间。虫洞能实现不同宇宙间的穿越,把各个孤立的宇宙连接起来,是因为虫洞可以完成物质粒子和时空转变。

注明:

早年麦克斯韦为了反驳热力学第二是定律,反对孤立系统会自发地走向无序,曾经设想了一只麦克斯韦妖,这智能妖就可以把无序变为有序,这是暗示了意识在自然变化中的作用,只是他没有明确指出这妖其实就是物质的意识,或者说他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另外麦克斯韦认为麦克斯韦妖把无序变为有序这过程是不用花费能量,这观点是错误的(实验已证明了)。

七,意识不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存在,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区别。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意识的联系实质是信息的联系,是超时空的。

八,海森伯的“测不准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的现象、基本粒子的现象,跟观察者、观察的目标和他所用的观察仪器直接相关的,没有一个纯客观的东西。实际上讲,意识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 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的, 所以物质的状态是与我们的观念相联系。实证得到的规律和理论应该是主客体相结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外星系的智能生物会不会有与我们不同的物理定律,而那里的物理学与我们一样成功!

九,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的运动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遵守两项原则:

1,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会遇到阻力,需要消耗能量,但意识永远会让能量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这是世界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基夲方向,即能量最小原理。

2, 意识会努力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尽量多地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E,减小无效能量e的排放, 使能量的利用率η不断提高,即让η=E/(E+e)增大,但始终η<1 而不会η=1。

这两项原则广泛存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所选择的最佳方案往往都是省时省心,最方便、最高效、最节能的方案。

这两项原则也适合于生物进化。

对能量最小原理的实验,可以这样进行:设想计算机解决某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即操作程序。计算机能量是可以测量的,最佳方案应该是计算机执行这些套方案时所用能量最小的方案。


风的使者F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问题。

当然了宇宙的本原自然是物质。这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客观事实。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上面说唯物主义是长满苹果的树,唯心主义是开满花朵的树,这样解释你应该就明白了吧。

关于人类的存在问题: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在于意识, 人类的意识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仅此而已。


渐次离


应该说,宇宙的基础是能量,宇宙的能量使地球产生。经过若干亿年的演变,地球产生了生命,某种生命又演变成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追根塑源。人也是宇宙能量的产物,万事万物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