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手术已经切除了肿瘤,为什么还会转移?

用户95191200282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精密的一架“仪器”,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通过使用这架“仪器”来完成的,而我们看病吃药,使用医学技术清理病灶就是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的过程。但是当这架精密的“仪器”出现了重大的持续性的损伤,比如癌症,这时,普通的“维护保养”就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了,医生们就会通过手术这个“清理工具”来彻底清除肿瘤。但很多人会发现,即使手术切除,肿瘤还是会发生转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病灶残留:虽然手术可以对肿瘤进行有效清除,但是手术的过程并不是完全精准,一旦手术失败,就会给肿瘤通过血液转移的机会。

全身炎症:有些乳腺癌患者会因为手术导致的炎症而出现肿瘤转移。

免疫功能下降:如果手术中因为不可控因为影响了免疫功能,癌细胞失控,就会出现肿瘤转移。

关注“肿瘤的真相与误区”,每天了解一点肿瘤知识~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6岁,非常想再活20年

今年上半年持续性拉肚子,吃了肠炎药好了。再过一个月,左腹开始轻微疼痛,怀疑肾结石,B超医生说没有肾结石让我回家去。一周后不死心又去找医生,医生开了局部CT(普通),结果出来没问题,我才安心回家了。再过一个月左腹已经痛到不能正常生活,每天都不饿,但是肚子很胀,贫血严重,见到我的人都说我气色很差,瘦了15斤。这次开始重视起来。


市医院预约肠镜,增强CT,病理检查结果:降结肠腺癌。人是懵的,感觉非常不真实,又好笑又想哭,我问医生我的病严重吗,医生回答我:有救。



接下来就是术前检查,清肠道,营养液,消炎针,准备手术。手术做了3个小时,没知觉,也不痛苦,术后病理显示中晚期,2C。住了几天院回家了。化疗,奥沙利铂➕希罗达,化疗三次,除了老想吐没有其他感觉,都挺好。农科院孢子油,还有营养食疗也都在吃 可能是一切都太顺利了,第四次化疗前复查:吻合口复发,盆腔转移。


前面一直保持的好心态瞬间崩了,之前也了解了下,转移意味着全身性转移,转移到盆腔就说明其他脏器已经有癌细胞的种子,只是还没有发芽。哭,每天晚上偷偷哭,不敢哭出来,怕家里人担心。

市医院说手术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能基因检测或靶向治疗,费用很高,全部自费。妈妈带着我来到上级医院,医生说只能手术,没有其他办法,手术完再接着化疗。医生说这次要切的地方很多,吻合口,盆腔,后腰位置,反正面积挺大的。

要说感受吧,就感觉不真实,像做梦一样,想快点好起来,想活着,想看着女儿上幼儿园,想看着她大学毕业。

来武汉求医的第五天,医生终于收了我,说明我还有救,嘿嘿!昨天做了petct,除了

盆腔转移,其他脏器都没发现癌宝宝种子。

现在已经发展成晚期了,局部淋巴有4枚癌转移。25日住院准备化疗,常规检查做完后一直在等医生的方案。前两天医生说我的情况符合临床研究的要求,如果申请通过了可以免费上免疫,目前打算入临床。

医生说:“恭喜你,可以入临床,这个药很神奇,你的情况用这个方案效果会非常好。”

病友说:“临床就是做小白鼠,都是没上市的新药,并发症会死人的。”

陷入沉思……


养生那些事


肿瘤患者经常听到医生说这是个肿瘤根治性手术,手术很成功,把能切的都切干净了。

患者和家属听了很高兴,以为彻底治愈了肿瘤,出院后既不做后续的巩固治疗也不随访,最后发现转移复发了。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手术切得很干净吗?

这个问题要从肿瘤的分期说起。

对于最早期的肿瘤,肿瘤局限没有扩散到周围的组织、淋巴结,医生对这部分的患者做的根治性手术确实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不需要做术后的放疗和化疗,患者也许能得到真正的根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早期肿瘤术后也有复发转移的风险。

但现实中,更多的患者属于中期。

也就是肿瘤除了在原发部位生长,很有可能侵犯了周围的器官组织、淋巴结甚至血管。

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手术可以把肉眼可见的肿瘤甚至淋巴结切除干净,但因为肿瘤细胞直径极小,一些微小的肿瘤转移灶可能无法被人的肉眼和影像检查手段所发现,所以很有可能存在漏网之鱼。

一旦时机成熟,这部分漏网之鱼便可以肆无忌惮出来兴风作浪,当它们沿着血液淋巴管道四处播散并定居壮大后,就形成了转移灶。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通常会在术后进行病理分期。

如果患者术后肿瘤比较大,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复发或转移风险比较高时,建议这部分患者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或放疗,来减少复发转移的风险。

现实中,很多患者或因为偏听偏信放化疗的副作用,拒绝术后辅助治疗,而选用了缩胃祖传偏方,很多外科科室也缺乏术后宣教意识,大量术后患者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

针对这个情况,目前国内一些大型肿瘤专科及综合医院会采用多学科诊疗小组的工作模式(MDT),通过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肿瘤相关科室专家一起讨论每个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案,规范诊疗,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率。

即使完成了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还应该注意加强随访。

一般术后2年内每三个月要来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因为这一段时间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发时间,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的肿瘤可以尽早获得更有效的治疗,甚至治愈肿瘤。

湖南医聊特约专家:湖南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 段华新主任医师;邓坦副主任医师

湖南医聊


手术切除后确实会转移和复发,比如著名的歌手姚贝娜就是早期发现乳腺癌已经切除。但几年后转移复发去世的,下来聊聊。

1,肿瘤切除就干净了?

首先肿瘤和癌症一样,都是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慢慢发生的。先是自身或者外界原因导致生成一个基因突变细胞,这个突变细胞没有被免疫系统发现,自己不受控制的一变二,二变四增长。直到过了几年长大了,有肿块了被发现,如果没有转移,只是在一个器官上就叫肿瘤,要是恶性的不光长大了,并且转移,就叫癌症的。

一般发现的良性肿瘤就切除了事。但是有一个隐患就是,肿瘤生长的几年时间,在我们的体液循环,血液循环可能有肿瘤细胞跑出去的,肿瘤的切除必定有范围的,有手术条件可能会切除部分旁边健康组织。

2,医疗水平的局限性

但是我们的医学有局限性的:

(1)个别跑了的细胞没发现:要知道肿瘤和癌症的基本一样,就是有没有转移。但可能有逃跑的癌细胞随着血液换个地方生根发芽了,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发现,就算是早期也是发生早期病变或者标志物才能检测出来。

(2)手术切除的能力有限: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亲和在一块,难免有细胞的交流,我们只是通过病例检查确认,通过X光或者B超确认的肿瘤范围。就算切除了,可能正常组织已经有肿瘤细胞侵入了,暂时没发现。或肿瘤细胞多少对正常组织有影响,切除后周边的正常细胞更容易突变为肿瘤和癌细胞。

(3)肿瘤癌症的复杂性:目前虽然能做到肿瘤癌症早期标志物发现,中期的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后期的预后检测,就是监控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动向。但是目前的研究有限,大多数通过肿瘤癌症细胞的代谢物,比较新的环状DNA检测,10X转录组测序检测还在科学研究一步步完善,所以仍旧落后。

3,怎么防切除后复发

主要的就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过肿瘤后就算当时彻底治愈,只是代表在目前医疗水平检查正常,没有其他症状。但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分子基因学水平上可能不算完全治愈,所以要积极预防,按时复查和检查。

综合来说,肿瘤切除后转移很常见,主要是切除后只是把看见的肿瘤块切除了,并没有完全清除体内的所有异常细胞和基因。


90后聊基因


正因为手术摘除了癌瘤才会转移,我这一说法可能让许多人惊讶;下面简单通俗易懂的个人看法如下:西医说我把你这个癌瘤摘除了就没有这个癌瘤了,这确实是句大实话,因为你长癌瘤的器官部位都被摘除没有了,当然那个部位的癌瘤随之不存在了,因为没有了那个器官还能在那里存在癌瘤吗?那么癌瘤就扩散到别的地方生长了,而且发展挺迅速,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扩散??这就是我要说的正题了:我现将人体细胞比作水源,将细胞活动的场所比作水管,将癌瘤存在的地方比作沉沙井,将癌细胞比作污水(沙粒),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了;细胞(有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水源(有净水和污水),细胞在人体各部位生存=水在水管中各处流动,瘤细胞在癌瘤存在的积聚=污水(沙粒)在沉沙井中沉淀(而净水顺利通过沉沙井进入到下一处水管),时间长了瘤细胞越来越多积毒成癌瘤=污水(沙粒)因长时间没有清理而越积越满,最后无法存放再堆积下去了,西医把癌瘤存在的囊体不是消散而是摘除没了=人们把沉沙井不搞清理而是取消不要,由于癌细胞仍然不断的存在于体内,积集地没有了他就会四处乱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扩散了=因为污水(沙粒)仍然在或多或少不断的流入水管,而沉积他的沉沙井已经被取消了,他只能直接流入下一站各处;综上描述,手术摘除癌瘤后仍然会扩散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必须扩散。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要摘除癌瘤=不是要取消沉沙井,而是要清理存积地内体,让他缩小或消散,清理内体是第一步,消除源头再生的隐患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好比我们把沉沙井里的沙粒清理干净,然后再把来沙粒的地方(源头)的水净化一下,使污水(沙粒)减少甚或是没有污水(沙粒),全是净化了的干净水进入水管,这样沉沙井的沙粒才会减少或者没有了,而不是要取消沉沙井让污水(沙粒)直接流入各处。治癌如治水,如此这般才能更为有效高效长效矣。


健康保姆


我是小影大夫。手术切除了肿瘤,为什么还会转移?早期癌症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而有些朋友虽然术前是诊断了早期癌症,但是术后却还是出现了转移,很不幸。既然都切了癌肿,为什么还会出现转移?因为在切之前,已经有癌细胞狡猾的跑出来血液或者淋巴管内,而这些我们却无法检测到,只能通过术后的放化疗,尽量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

早期癌症,是指只有单发的病灶,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有转移。早期癌症大多数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比如肺癌治愈率达80%。原位癌的治愈率更高,几乎能完全治愈,术后也无需放化疗



但是单一的癌肿,虽然做影像学检查看到只有一个病灶,没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是有些癌细胞已经悄悄的潜入了血液、淋巴液或者组织液中。做手术把癌肿切了后,如果术前没有癌细胞跑出来,那也把癌症的老巢端了,那么就可以治愈。但是如果已经有小贼逃了出来,就算老巢端了,这些小贼还会跑到其他地方兴风作浪,这就是术后的转移。

那怎么办呢?术前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癌细胞跑出来,有没有小贼逃跑了的?没有办法。只能把老巢端了后,术后进行化疗或者放疗,把人体的细胞杀一遍,尽量把可能逃出去的癌细胞杀死,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当然这个过程也会伤害到正常的细胞,比如出现白细胞下降,脱发等不良反应。



虽然早期癌症切除后有转移的可能性,但是还是要建议早期处理。能发现早期的癌症,还是比较幸运的,起码预后是好的,起码还有很好的办法去应对,起码五年生存期是有希望的。有成千上万的朋友得了早期癌症,现在活的好好的。也有中晚期癌症朋友,经过抗癌,现在也过得不错。尽管我们还不能治愈癌症,但是要有足够的信心去抗癌。


小影大夫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早期和中期的一些癌症的患者,那么医生肯定会建议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的,然后再可以通过一些放疗或者化疗的方式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了手术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转移的现象,我们就应该来看一下的啦。

癌症之所以非常难以根治,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由自身细胞变异产生,而且会全身性地转移和扩散。医学上的解释,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由原发部位,播散到远处的其他器官的过程。

转移的方式有:①直接蔓延:肿瘤从原发部位直接侵入周围组织或器官;②经淋巴转移;③经血行转移;④种植性转移:脱落的癌细胞可粘附于其他组织,形成种植性癌结节。四大转移途径中,血行转移是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癌症转移的常见六大步骤

研究发现,癌症转移步骤为:

①原发肿瘤的生长和增大;

②侵袭周围组织并穿入淋巴管和血管;

③淋巴管和血管内瘤栓形成并随淋巴液、血液而运行;

④在远处器官的淋巴管或血管壁处停留;

⑤穿出停留处的淋巴管和血管壁并侵袭周围组织;

⑥癌细胞在此增殖、生长,转移灶形成。

根治性手术切除癌块,并非万事大吉

清楚了癌症的转移方式,就清除了为什么根治性手术无法根治癌症了。手术终归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只能切除原发癌块和周围的淋巴结,癌细胞可以在手术前、术中或术后随着血液转移到全身。因此,根治性手术并不能根治癌症。

手术后,患者普遍会采用化疗、放疗或中医药等巩固性治疗。手术和放疗具有区域性治疗的性质,化疗则属全身性治疗,对转移的癌细胞,进入血液、淋巴液的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手术后化疗,为什么也不能根治癌症?

化疗的药物原理,主要是杀伤体内快速增长的细胞。由于癌细胞具有快速繁殖、增长旺盛的特点,因此很快会被消灭。人体正常增长的细胞也会杀灭,造成人体免疫力的大幅度下降。然而,有部分的癌细胞是处于休眠状态下的,这些癌细胞又称为循环肿瘤细胞,化疗是无法消灭处于休眠状态下的循环肿瘤细胞。有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在手术后存在7-15年以上。

在机体免疫力差的时候,比如情绪不佳、饮酒过度、熬夜劳累、感冒等,这些休眠的癌细胞会进入生长状态,开始复发转移,随着血液流动、种植形成新的肿瘤。

中药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体质状况,同时,在解决肿瘤患者放化疗毒副作用,促进手术后康复及防止复发转移方面确实具有很好的效果。

实验研究也显示:中药有效激活人体免疫修复系统,增加细胞内物质代谢速度,恢复细胞活力,从而对改变人体“癌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质状态的逆转,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才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中医治疗是近几年提倡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肿瘤生存环境,效果明显,治疗后没有副作用,治疗周期与其他疗法相同。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癌症之所以会出现一些扩散和自己的一些,本身的身体体质也是会存在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在发现的时候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一定要记得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及时的去杜绝一些并发症,他们这样才可以避免身体出现一些疾病。


用户111044335066


这里说的肿瘤,我想应该是指恶性肿瘤吧,良性肿瘤不存在转移的问题,手术切除了就好了。问题重新来一下:手术已经切除了恶性肿瘤(癌症),为什么还会转移?

既然是手术可以切除,很显然,这个癌症是属于早期或中期,而通常不会是伴远处转移的晚期,因为后者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细心的人会发现,为什么是“通常”?难道伴远处转移的晚期癌症还有例外,能够手术切除?是的,有例外,比如,伴肝或肺转移的结直肠癌,如果这个肝或肺转移灶是可切除的,那么可以同时或异时性进行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或肺转移灶的切除,而且是以根治为目的(是以这个为目的,不是说一定能根治),所以,不是所有远处转移都一定没有手术机会(这里说的手术机会,当然不是指姑息减症手术,那不是以治肿瘤为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回到主要问题,可以手术切除的早中期癌症,为什么做了手术切除了肿瘤病灶却还是会发生转移?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我打个比方吧,把癌症比作树,原位癌相当于是种子,这个时候,你把种子拿出来,将来肯定不会长成树,种子很容易拿干净,不会有残留,也就是说,原位癌不存在复发转移的问题,完全可治愈。但如果种子已经发芽了,相当于极早期的癌症,绝大数手术切除了就不会复发转移,随着树越长越大,有了根素,枝繁叶茂了,这个时候,你砍掉树,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再长出来新的树来,因为可能根系没有弄干净,或者已经有有种子随着风儿落到其他地方,你只是确掉这棵树,但以后还是有可能长出新树来,这就相当于是,你只是把可见的这个癌症病灶以及附近的地方都清扫了,但不等于一定切干净了,不等于没有癌细胞已跑到血液里,或其他地方,所以,以后就可能复发转移,分期越偏晚,这种风险可能越大。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这种可能性,手术后经常会进一步做术后的辅助化疗或放疗等,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可能残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肿瘤专科医生


恶性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的地方就是会复发转移,这个特性使得许多癌症患者在肿瘤切除后的几年之内出现转移,使病情恶化。肿瘤一旦出现转移,意味着病程发展为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治疗也只是延长生存时间。

手术已经切除了肿瘤,为什么还会出现转移呢?癌细胞非常狡猾,现在已经有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通过检测,发现部分病人在做手术之前血里面就可以发现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在一定的时候会在人的肝脏、大脑、肺脏、骨等器官中定居下来。所以即便手术切除了原发部位的肿瘤,这些循环肿瘤细胞迟早会出来作祟。所谓斩草要除根,所以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其目地是减少复发转移几率。

另外,癌症在英文里叫cancer,螃蟹的意思,形象的描述了癌症的生长特性,它呈浸润性生长,伸出无数触角到周围正常组织中,就像一棵大树的无数根须,而且这些根须血管非常丰富。所以为什么肿瘤根治性切除范围很大,比如乳腺癌,除了整个患侧乳房,周围的脂肪组织,甚至部分肌肉,腋下淋巴组织都一并切除;比如肺癌,一个2cm左右的肿瘤就需要做整个肺叶切除。其目地就是将肿瘤周围可能被浸润的组织一锅端,希望端掉肿瘤的巢穴。但即便手术切除了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和可疑的周围组织,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一些肉眼不可见的肿瘤细胞可能在手术前就已进入脉管。所以术后病理脉管有癌栓的病人容易出现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肿瘤的转移还与基因有关,肿瘤转移过程可以被看做由一系列先后发生的独立事件所组成,这些事件分别受到不同类型的肿瘤转移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可以分为转移促进基因,比如ras基因,CD44v等,以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kiss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因表达特性,如果两种基因表达失衡,肿瘤就有易转移的特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人分期比较早却发生了转移,而有些病人分期比较晚,没做任何治疗却没出现转移。

肿瘤之所以难治,在于其复杂性,肿瘤的研究是个浩大的工程,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也许只是冰山之一角,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争取早日攻克癌症。


胡洋


如果所有的癌症手术后都不会复发,那每年因癌症去世的的人会减少很多,有多少家庭也会因此而更加的幸福,但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部分癌症病灶在手术前会出现小的转移灶,下图就是PETCT发现的转移灶图像:


现在的医疗水平对于一些早期恶性病灶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大部分的占位就是在身上长个肿块,一般良性的肿块比较规则,呈圆的、椭圆的或者其他形状,其外面会有一种包膜,这种手术切除的时候也比较好切除,所以也不会出现转移。而恶性的肿瘤,其形状多是不规则的,有的会像烂菜花,并且其外面多是没有包膜的,会向周围软组织浸润生长,侵犯了小血管后,会破坏血管结构,造成部分癌组织顺着血管播散转移,所以很难分清楚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限,这就使得手术中将癌组织完全切除的难度大大的升高。


一旦切除的时候有一个小的癌组织被遗留了下来,那就很可能发生癌症的转移或复发,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癌组织,再生能力极强,这一个癌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等转移到其他的地方,或者直接采用浸润的方式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就可能很快产生一个新的肿瘤,这就是癌症的转移。

所以在癌症手术后都会配合放疗、化疗,将手术中未完全切除的癌细胞通过这种方式杀死。 癌症的转移也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癌症手术后,有些癌症术后再配合其他的杀灭癌症的治疗方法,完全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