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燕子在中國古代有什麼象徵意義?

老成教你悟人生


燕子在古代是吉祥物的存在。

燕子的外形很好看,大小適中,身形協調,尾巴也很漂亮,深得人們的喜愛。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開始,就被作為商朝的圖騰。象徵著祥和興盛。

在古代,燕子是“司春之官”,因燕子喜歡雙飛雙棲;象徵著愛情和友誼的;跟杏花組成的圖案“杏林春燕”,也是金榜題名的象徵。



在上古的傳說裡,就有“玄鳥兒生商”的故事,因為燕子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在古代人們把燕子稱為“玄鳥兒”。

《史記·殷本紀》裡記載說的: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呑之,因孕生契。”

這是一個關於商朝開國君主契的神話故事,意思是說:契的母親是簡狄,有一天和兩個朋友在郊外河邊洗澡,簡狄看見一隻燕子下單,就撿起來吃了,後來就懷孕生了契。這個就是玄鳥生商的傳說,所以商朝才把燕子作為本族的圖騰。



另外有傳說,把燕子形容成神靈鳥。古人覺得南方海外有個觀音菩薩管的燕子國,每年的冬天燕子就飛回南海過,把身邊發生的事情告訴觀音菩薩,不管好的壞的事情,都要如實告知觀音菩薩。

到了春天,燕子再飛了回到陸地,帶著觀音菩薩的囑託,在行善積德的善良人家築巢,為他們家帶去福氣。所以,從古至今,人們都盼望燕子能來自己的家築巢,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顧。

也有詩人把這些寓意寫進詩裡,比方說:“梅花綻出人間福,燕子飛入吉祥家。” 燕子被看作是春天的傳播者,冬去春來,有“報春鳥”的美譽。



在南北朝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立春這一天把彩色的絹剪了變成燕子的樣子,而且還佩戴了在身上。在傳統的新年吉祥圖裡,也有種圖案叫“春燕剪柳”,寓意也就是要燕子把春天留住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閒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杜甫的這一聯傳誦千古的名句,在我看到這個問題後,浮上心頭的第一句詩。這裡的燕子是春的使者。



在我的童年裡,家鄉有著古老的預言,那就是每家每戶屋簷下一定有燕子築巢壘窩,一到春天,這群精靈就會嘰嘰喳喳在屋裡的房簷上聒噪,但是那時的人們從沒有因此而煩躁而驅趕它們,因為老人說,再豪華的宅子,如果沒有燕子光顧,是不吉祥的。

因為,人們善待燕子,燕子也信任人們。在我們記憶中,燕子屬於村莊,屬於最安靜的童年,而如今的高樓大廈的鋼筋水泥裡,人類都無法安放自己孤獨靈魂的城市,更別說這群築巢壘窩的小能手。城市裡,是麻雀,烏鴉,喜鵲的天下了,我們的燕子逃離了這座城市。

還是讓我們回到古代吧!

傳統中國給我們留下了“小燕子,穿花衣”這樣的民謠,留下了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樣的詩句。她是一個季節的召喚者,她更是一種情感的抒發者。在時間與空間的三維世界裡,她是一道閃電,忽而一亮,忽而一滅。

燕子,是一道最會溝通時空的閃電。

在中國俗文學史上,有《燕子賦》,它寫成於唐代,是一篇很優秀的作品。

這一篇文章,借雀子無理侵佔燕子窠巢的事,引起一場訟案,中間敘述😲鷯的傳票,鳳凰的審訊,鸜鵒的暗中賄賂活動,鴻鸖的說風涼話等等。

雖然名為《燕子賦》,但卻是在活脫脫地寫人,寫這個社會的光怪陸離。《燕子賦》自從在敦煌被發現以後,便被斯坦因、伯希和二人連同其他重要材料一併運往歐洲。

後經劉半農先生髮現,才從巴黎國家圖書館抄回國內,只是當時前面缺少一大段。後來,又由王重民先生補救,從倫敦抄回前面的一部分,這才合璧成功,全篇才算完整地呈現給世人。


大先生的故紙堆


春去秋來,輕盈宛轉的燕子成為了歷代文人筆下經常出現的動物,“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燕子的象徵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照。

第一,燕子寄寓了春色之美,可表惜春之情。由於燕子的活動是節令性的、固定性的,因而便如見到月亮知夜晚、見到落葉知秋天,多愁善感的詩人見到燕子歸來,自然內心喜悅,因為春天來了,春回大地,一切都有了新的暖意與希望。晏殊《破陣子》有“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歐陽修《採桑子》有“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等等,莫不將燕子的玲瓏倩影化為春的使者,它們承載著春的信息,令人喜愛,引人歌頌。

第二,燕子寄寓了愛情之味,可表懷人之情。成語有“新婚燕爾”“勞燕分飛”等詞,可見人們很早便將男女愛情的形影不離寄託在成雙成對出沒的燕子身上,讓這種常見的飛鳥多了一重惹人憐惜的“人情味”。美好喜悅的愛情,如《詩經》中“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等;落寞惆悵的愛情,如薛道衡的“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晏幾道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皆因燕子“比翼雙飛”的特性而生髮出男女情愫的蔓蔓情意,浸透筆端,使人讀來內心顫動。

第三,燕子寄寓了變遷之嘆,可表今昔之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於花於燕都是如此,每年春日燕子歸來,人與世道卻年年不同,天下滄桑,人生易老。看到燕,不免令人產生今非昔比的蒼涼嘆息。劉禹錫《烏衣巷》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馮延巳《蝶戀花》有“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開篇提到的晏殊那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也是表達此意。燕雖無心,卻因亙古不變的習性,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見證了家國的更替,見證了人生的渺茫。

第四,燕子寄寓了漂泊之苦,可表羈旅之愁。燕子寄居於人類的屋簷下,年年居無定所,寄人籬下,與羈旅天涯的異鄉遊子別無二致。因此,遊子們常常以燕自傷,排遣心底苦悶。如周邦彥《滿庭芳》“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張可久《殿前歡》“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徵燕,行路艱難”等,不勝枚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燕”與“鴻”在這一點上,也並沒什麼不同,偌大的天空,漂泊無依,細雨中穿梭的瘦弱翅膀,時時擊打著詩人脆弱的心靈。

除上面所說,燕子還有一些其他的象徵用法,如代人傳信,寄訴衷情等,略微類似詩詞中的“青鳥”意象,如馮延巳“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燕子的身影,輾轉千年,經久不息,它們穿越千載、飛越春秋,向我們訴說著一段段或美或傷的古老傳說。


歷史有妖氣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簷下。因此為古人所 青睞,經常出現在 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燕子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 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 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丰韻韻”(喬吉《天淨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 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 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樑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 歐陽修有“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採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蜂寒懶報衙(採蜜),啼煞飢鴉”(《水仙子》)之悽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詩經·穀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 燕雙飛”(晏幾道·《 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 晏殊·《破陣子》)的孤苦淒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 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 劉禹錫的《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含蓄手法,寫燕子依舊,但屋主易人,來表現昔日豪門貴族不可避免的沒落命運,表面是感慨,實為辛辣的諷刺。另外還有晏殊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 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 斜川”(《 高陽臺》),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 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


燕子唐代郭紹蘭於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繫於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 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閒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 馮延巳·《 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燕子“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 周邦彥·《 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徵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 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


美學與藝術


燕子在古代象徵春回大地,回家落窩的一種報喜鳥,鴻燕傳書喜慶吉祥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