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师30年不评职称,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对此你怎么看?

姑苏讲堂


是一个好老师,是真正的人,是纯粹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老师不多,大多数也就随大流,把学生放在次要位置,把自己职称放在重要位置。为这样的好老师点赞。


彦辉看天下


我比不上他,但我也是凭良心教育教学我的学生,三十一年了,没主动去为职称而钻营,至今比同级别的人每月少拿千元左右。拿到高职称的,都在养生钓鱼打牌,而我还奋斗在一线!但我的汗水弥补了我的损失。他们有自己的幸福感,我觉得用勤奋挣来的钱更有分量,尤其,我离不开讲台,和可爱(有时也可气)的孩子们!孰是孰非,得失成败,自在人心。希望国家反思!


mglcm


华中科技大学杨汉文老师,从教30年,却没有参加过教师职称评选,8月12日,55岁的杨汉文确诊为肺癌后躺在病床上对记者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杨老师的情况引起了《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的关注。

从腾讯网上信息了解到, 1964年出生的杨汉文,19岁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从教,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学院力学系讲师。今年8月2日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在病床上依然牵挂自己的学生,坦言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为了一心一意搞好教学,甚至不申报职称。杨汉文老师36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教书育人,深受学生喜爱。

这件事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网友们纷纷留言高度评价杨汉文:不为名利,勤勤恳恳,教师中的表率!这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杨汉文老师和现在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些为了职称评聘,打的头破血流的老师;那些为了私利违规补课办班的老师;那些上完课就走人的“佛系教师”.... 这些教师和杨汉文老师相比较,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教师的“不忘初心,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什么才是人民的教师,什么才是教好学生就是最好的老师。杨老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这才是真正充满含金量的教师,杨老师没有到处去讲座,没有到处去宣传自己的教师,只是在三尺讲台上做好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是杨老师不缺钱吗,他为什么就能把名利抛在脑后,专心于教学工作呢?因为他享受于教师这个工作的本身,据学生们评价,杨汉文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不是那种上完课拍屁股走人的教师,讲课乐于分享,是那种师傅带徒弟的真诚互动。”每节课写满了4块黑板板书。三十年如一日,认真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现在的教师队伍真的需要千万个像杨汉文这样的老师,以德行服人,以才学服人,我想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质疑,杨汉文老师这样不注重名利的人太少了,特别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哪位教师都会经历过职业倦怠,更还何况还有个别大学教师居然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同样都是大学的老师,差距却是如此之大?为什么这样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却没有被评上相应的职称,现在又有多少评上职称的人真的就和这个职称相配呢?

能够坦言把学生教好就行了老师又有几人呢?这种境界,我觉得真的是做为教师的最高境界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50多岁患癌症,真的有些令人惋惜,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有更长的时间工作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如果把身体透支了,那么,什么理想,什么抱负就都成为泡影了,做老师这一行不容易,能做一个让大家都为自己点赞的老师更不容易,2019年这个夏季,在网络上,我们认识了若干个 因为各种事情而曝光于网络上的老师,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在为杨老师点赞的同时,也希望杨老师身体能尽快地康复,能够参评今年的职称,因为我们都觉得,杨老师是百分之百的有资格胜任所评职称的称号。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杨老师36年不评职称,一直在一线教学,他的学生都评上教授博导了,而他还只是一个讲师,是初级职称。他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直到病重。看了杨老师的遭遇,我想说:令人敬佩!一声叹息!呼唤改革!



令人敬佩!

杨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虽然也有论文课题,却不去评职称。他是真正把名利视如粪土的人,须知讲师与教授工资待遇差得可不止一千两千啊,更不用说其他诸如项目、头衔之类的经费了。



一声叹息!

一个把所有心血都献给学生的教师,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无论教学水平和效果如何好,现有体制都不会认可他的劳动和付出,甚至有人还认为他傻。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付诸行动的人,得不到认可。这样的体制,无奈,一声叹息!



呼唤改革!

现在的教师职称制度弊端多多,要评职称,得有论文、有课题、有表彰、有交流、有支教、有师徒结对、有班主任经历,唯独与教学工作量和成绩关系不大。再加上评审不公开,那些混在教育管理阶层里面,根本没有教过几年书的领导们,一个两个都评上了高级职称。而像杨老师这样只会埋头教书,不会拉关系,更不会抄袭论文的教师,只能守着讲师清贫度日。职称改革,快些来吧!


教坛吴语


这让我想起来今年网上热传的哈工大“扫地僧”王晓琮老师,也是工作了几十年却从不评职称,一心只为上好每一堂课,至今还是讲师。

这样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但却并不提倡普通老师效仿。

一、教好书和评职称并不矛盾

评职称和教书好坏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以说能评上职称的老师一般都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成员,在教学成绩上往往比较突出。我们能说这样的老师教不好书吗?显然很荒谬!

用心教书,无心评职称,这是某些老师个人的意愿,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褒扬,也不能坚决反对,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老师的选择。

二、如何正确看待评职这件事?

当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职称制度,这是教师职业晋升的正常渠道,职称制度就像高考制度一样,虽然时常会引发一些矛盾,但是哪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呢?

职称制度就如同硬币的两面,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遵循教师职称制度,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也期待职称制度的改革创新,让更多老师能够顺利晋职,提升职业幸福感!


师说新语


以小人之心说说个人看法。

从教36年,30年不评职称。那么还是评过职称的。一个20多岁的人,一上班就不想评职称,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工作第6年,应该是有参加评省的,根据年限应该可以评副教授。只不过没评上,这里面有什么故事?这里面有什么心路历程?不足与外人道也。后30年没有再去评职称,个人只看到后面的伤心与死心。

这件事不要去神化,也没必要贬低。见过很多生病坚持工作的老师,见过很多累死在讲台上的老师,见过很多病死在讲台上的老师,也见过癌症治疗时连工龄都没被认定的老师,病情控制住了继续上班。因为没有达到退休的年龄,因为一家老小还要等着他的钱吃饭。

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是生活!


司马冲


首先我敬佩这样的老师。因为在现阶段,能放弃荣誉不争名夺利的老师太少了。

放弃职称。可能也是被职称寒了心。职称不是只寒了你一个人的心,而是寒了千千万万老师的心。

作为一线老师,我来讲一下什么样的老师不太容易评上

第一:教学能力成绩中下游。这类老师也很敬业,但业绩不突出,教学成绩老处于下游,评优表先几乎没有。怎么评?

第二:缺乏积极进取之心。

有些老师对工作缺乏激情,得过且过,公开课不想讲,课题不想弄,嫌麻烦,怕出力。结果该评职称了什么也没有。怎么评?

职称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在能力尚可的情况下,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评职称与教好课实际并不矛盾。不是说你不评职称就一定比别人教的好,也不是说你评职称了就一定教不好学生。两者完全可以同时开展,同时做好!

一项制度的确立与废除都不简单,谁也不敢轻易决定。职称也是这样。

你能彻底放弃不评,说明你真的大彻大悟了。名利金钱皆浮云,只愿学生在我心中。同时也说明你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一场比赛,什么都齐了,运动员不干了,是喜是悲?

吾辈凡人,依旧在职称的道路上苦苦追寻人!

无论如何佩服你!


人生如梦LLH


纯属骗人的鬼话!

1.你一个高校教师不科研、不学术,如何教育引领学生科研、学术;

2.自己不科研、不学术,如何提高自己科研、学术素养,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此误人子弟,如何堪任大学老师;

3.国家规定对高校教师依据教、学、研成就晋升职称,不科研、不学术,显然有对抗体制之意,如此坏的做为,会对学生有何影响;

4.给学校丢脸,我不想提学校名字,用如此学渣来误人子弟,有何脸面敢称大学;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大学老师不思进取、懒惰、昏昏噩噩,竟然能找出如此多的理由,还有人深表同情,不知这世界这么了?

臭不要脸的越来越多吗?


潘发明


淡泊名利,不评职称,只能说是个人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是所有人的权利,在这件事上,谁都可以任性一把。我敬佩这位杨老师,但我不觉得该向他学习,更坚决反对号召教师向他学习!

只是一种自我选择,如果选树成典型会很荒谬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把不评职称就当作正面的典型,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全国一千多万的教师,99%的人都是评职称的,是不是大家都错了呢?这本身就很荒唐!

所以,应该以平常心看待不评职称的老师,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选择,如果选树成典型,就非常荒谬了。

教师评职称一点也不羞耻,是执行国家制度

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到不评职称的杨老师们,也要以平常心看待评职称的众多老师,不评职称是自我选择,评职称也是自我选择,这种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能有一个不评职称的,就否定那么多评职称的,那么,还要职称制度干嘛?

教师实行职称制度,参加职称评审,是执行国家制度,没有一丝一毫不对的地方。决不能用不评职称的所谓典型,来否定评职称的绝大多数,这是谬论,是逻辑混乱。职称,不是大奸大恶,如果是,国家早就废除这样的制度了,怎么可能实行到现在呢?

我们看到,很多德高望重的学界至尊,都是评职称的,都是有很多头衔的,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成为专业领域里的领袖,相反,正因为他们成果丰硕,才有了顶级的职称和荣誉。

评职称与否,跟教好书没有一丝一毫的因果关系

再说教好书,这跟评不评职称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评职称的就没有教好书,不评职称的就教好书?是不是荒唐透顶!如果真是这样,全国教好书的教师也就寥寥无几了。教师队伍里的95%以上的老师,都认真履行了教师职责,都教好了书,跟评职称根本就扯不上。如果一定要扯,那就是胡扯!

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我们只能选择适应

任何社会都是有规则的,任何制度都如一枚硬币,都有两面。作为教师,现在实行的是职称制度,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只能适应这个制度。在教师待遇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评个职称,起码还能涨点工资。何况,职称或多或少也还是能代表水平和成绩的。

愤世嫉俗有个性值得称道,但不值得作为典型让他人去学习。作为教师中的一名,我是支持所有老师评职称的。在职称制度没有废除之前,都应该这么做。


当代师说


其实教育行业像杨老师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育人还有好多,给杨老师点赞,更对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深深地担忧。杨老师并非不想评职称,而是感觉自己不符合评职称的条件,自己又不想因为刻意追求职称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学生和职称之间,他选择了学生,选择了理想,选择了高尚。职称应该是指挥棒,应该是所有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是每一位教师通过认真教学就可以顺利到达的目标。可是,如果一个始终把培养学生放在首位的优秀教师都无法正常晋升职称,这种职称评审政策就需要认真反思了。我不是校长,也不是学校中层,连班主任都不是,更要命的是我不喜欢溜须拍马投机钻营。所以,多年以前我也像杨老师那样放弃了评职称。不是不想评,而是按照目前的职称评审政策,你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要求!哀莫大于心死,坚守农村教学一线近30年却无缘高级职称,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职称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各地都在实施农村教师职称新政,这究竟是福利还是大饼?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