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譚嗣同被慈禧處死,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卻不願救,只寫了一副對聯

大家都知道,戊戌變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十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法革新。這是一次革新派向頑固守舊派發起挑戰的變法,讓朝廷中的守舊派切實感受到了變法的力量!雖然這次變化被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守舊派給鎮壓了下去,但是從另一方面有效的撼動了頑固派的信心。

譚嗣同被慈禧處死,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卻不願救,只寫了一副對聯

那麼,戊戌變法中失敗的六位才華橫溢的書生,最終被慈禧下令處死。領頭羊康有為偷偷逃到日本避難,梁啟超也被迫逃到日本。今天要提到的這位不是簡單的普通書生,他是一位身世顯赫的父親,卻擺脫不了在變法中被砍頭的下場!他就是譚嗣同,那個以滿身正氣寫下“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浩然壯氣的勇士。時至今日,大家肯定對這位有著遠大抱負的青年改革家感到無比惋惜,深深同情。

譚嗣同的死,很多懂歷史的人都感到疑惑,為何身居高位的父親沒有出面解救自己的兒子?這裡不得不提到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其實譚嗣同的身份和其他的變法者並不相同,可以說譚嗣同完全是出身官宦家庭。他的父親譚繼洵是咸豐年間的進士,此時正官至湖北巡撫兼湖廣總督,可以稱得上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了。按道理說,兒子要被殺頭,作為身居高位的父親應該為自己的兒子奔走,解救兒子。結果卻大出意外,作為父親,他竟然和兒子撇清關係,根本不敢出聲,甚至連探望兒子的勇氣都沒有。

譚嗣同被慈禧處死,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卻不願救,只寫了一副對聯

原來因為古代高官的妻兒眾多,遠沒有今天的父子關係親密,再加上譚嗣同的父親是不折不扣的守舊派,可以稱得上地地道道的頑固派。所以對於一心尋求變化,辦新學的兒子是氣不打一處來,久而久之父子之間就出現了裂痕。不巧的是慈禧決定將戊戌變法廢除,兒子被判殺頭,此時的譚繼洵完全慌了神,他想到的只有如何保住自己的官職,而不是去拯救自己的兒子。

譚嗣同被慈禧處死,作為封疆大吏的父親卻不願救,只寫了一副對聯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繼洵因為自己兒子也遭到牽連,被革職回家。回到老家後的第二年,七十七歲的譚繼洵在抑鬱中死去。死前寫了一副對聯:“謠風遍萬國九州,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