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圖:網絡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我又跟那女的吵了!我真的受夠了,高中的時候老是管著我就算了。為什麼現在上大學還這麼管著我!不就是還花著她的錢嗎?有什麼大不了的,現在賺錢方法多的是,也沒見她按那一套方法活的多自在……”


這已經不是朋友阿莉給我第一次吐槽她媽媽了。


“我省錢給自己買只300塊口紅怎麼了?至於打我嗎?我去偷去搶了嗎?女孩愛美也有錯?自己待在不發達的地方畏畏縮縮的生活要我和她一樣嗎??”
她邊哭邊給我吐槽了大半天,說她媽媽對自己的種種反對,我看天也晚了,她性格挺暴躁,我怕她幹啥過分的事。


“你快回去吧,畢竟是你媽媽,她一定是愛你的。”


說完後我掛了電話,“畢竟是你媽媽,她一定是愛你的”這句話好熟悉,和那句“我們還不是為了你好”如出一轍。
接著我也想了很多,不僅是她,我也經常會和父母有分歧,每個人都一樣,大大小小,各種各樣。這是個永恆的命題。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父母和孩子,吵的不是對錯,而是在自己成長經歷上建立的價值觀。


“我同事老劉他兒子呀,人家一畢業就找到女朋友了,過兩年都結婚啦!你咋一點動靜都沒有?” “唉……二胎政策也放開了,你說你跟你媳婦不考慮下……媽給你帶也行啊!”
“就這麼點透明水要1000??搶錢呢?抹臉上沒見你皮膚好多少呀,亂花錢一個頂倆!!”

接著,年輕人們忍不住了,上去就是一頓理論。然後,不是爸媽氣急敗壞說著“這孩子一點也不懂事!!” 就是孩子“我靠他們懂個啥?”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有。


其實,仔細想想,站在每個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就拿當年我哥畢業找工作來說,家裡人的一致意見就是教師公務員這些穩定的工作。而我哥就想自己創業,先做點生意,闖一闖。一個是自己混跡江湖多年,以親身經驗,告訴孩子安穩即可。這沒有錯。因為父母已經過了那個奮力打拼的年紀,他們年輕時候也走過不少彎路,知道混社會有多麼的難,沒錢漂泊的時候有多痛苦,所以總結經驗,覺得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就足夠了,他們捨不得孩子受苦。


而年輕人會覺得我還年輕,就這麼停下腳步,那生活得多麼沒意思啊,簡直就是辜負青春!我想趁年輕嘗試新的東西,讓我年輕的時光豐富多彩,不至於老了後悔,我想掙大錢。
這也沒錯,畢竟父母也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曾經也向往外界的世界,不會輕易安於現狀。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雙方站的角度,成長環境,年齡,成長經歷都不相同,於是在很多事情上會持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造成分歧是必然的事情,這一點不可避免。而事在人為,一味的譴責沒有用,用行動減少隔閡才是做父母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有幾種必要的方法:

①換位思考:將時光拉回你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系列衝動的想法?正想一展宏圖的時候!得,父母一盆冷水。肯定不好受。


②及時溝通:注意!是溝通,不是劈頭蓋臉的反駁。找個休閒娛樂,放鬆時刻,隨便談談。這個時候往往能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或者苦衷,而且也不至於引發舌戰。說上一句“其實我也知道你們年輕人都這樣”,這樣會讓對方覺得原來父母不是跟自己完全的對立。講講自己的經歷,問問孩子,為什麼不能按自己想的做?


③正確引導:當理解,溝通之後,發現錯誤,用行動引導是最有力的辦法。可以帶領他讀書,在書中體會主流思想。也可以帶他旅行,讓大千世界教他不同的世界觀,甄別自己的對錯。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孩子的叛逆,也許是自己的疏漏;言傳身教才是致勝法寶,你有沒有做到?

仔細想想,當自己和孩子有分歧的時候後,他們不僅出於自己的立場嚷嚷,也許還會反過來質疑你的生活方式,大多數時候,父母的反應是,“我用得著一個熊孩子教育我??”

就像阿莉說的那樣,母親對於形象不是很重視,然而自己對這方面卻很執著。


形象不重要嗎?

楊瀾就曾說過:“一個人的形象,是一張名片。衣著得體、外表端莊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成熟的表現,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阿莉在外生活,形象對於一些機會的獲取無比重要,她堅持著這一點,每次媽媽反對她時,她更多的是沒發扭轉母親觀念的無奈,於是演變成自己憤怒說狠話,這次甚至捱了狠狠的一巴掌。

反過來想:當你譴責孩子的學習不上進,做事不堅持,有沒有想過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怎麼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時候,每個孩子最先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可能會因為你做一頓好吃的飯,講一個自己從來沒聽過的好故事,就會覺得你特別的厲害。所以你站在權威的那一方,他們幾乎不會反駁你,還會帶著對你的崇拜,問你各種各樣的“為什麼”。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接受的東西越來越多。不過,美的,自律的,有成就的人,是每個年輕人都想成為的人,他們也一直在為此努力,只不過用著新一代的方法途徑。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話題:“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長大了?”有個熱門評論“當我覺得自己的父母也是個普通人的時候”下面有很多回復,大家都感同身受。

為什麼不選一種途徑證明自己的生活方式正確?

如果你嫌你的孩子肥宅懶惰,不妨在他面前親身示範自律,練一身腱子肉,拍著腹肌說“兒子!看看你爹,就憑這身材,當年在你媽的追求者中脫穎而出”
當孩子崇尚自由戀愛,對相親嗤之以鼻,而你覺得相親也沒啥大不了,不如經營好自己的婚姻,夫妻倆用愛告訴孩子“你爹孃就是相親來的!這不!好的很!”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裡同樣適用。孩子在成長,何不試著挽回他兒時心目中那個超級英雄的形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口頭上的糾正,不如親自上陣的示範。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親子關係,是上天註定的寶貴緣分。別讓兩敗俱傷的爭吵,浪費了這段美好時光。


心理學上有句話:“沒有對與錯,只有“我”和“非我”。當出現不一致時,要知道爭的不是錯與對,這樣理論到天亮也沒有結果。而應該想著“我”怎麼接受面前的“非我”。
生活裡,確實有頑劣的孩子,也有很不合格的父母。但是無比多的情況下,是由於獵奇心理而顯得那麼不懂事的孩子,和因為出於本能愛的太滿而手足無措的父母。填補隔閡,不能靠帶著超大分貝的道德綁架,那是沒法合理堅定自己立場的最後陳詞。

花300買個口紅,我媽給了我一巴掌:爭吵,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真正向孩子走近,才是和解的最好辦法。不要讓兩敗俱傷的爭吵,浪費美好的親子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