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水滸傳》裡一百單八將在上梁山之前,誰的職位最高?

潤楊的紅樓筆記


未入夥之前,官職最高的應該是呼延灼。其次是秦明,關勝。

咱們不妨把梁山好漢入夥之前的那些官職,用現在的官職來進行一下對比,看起來就比較直觀了。

大概給大家列一下:


1.職務: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

代表人物:林沖

分析:都總管、總管、都虞侯、虞侯、都教頭、教頭上面有都教頭,再高一級是虞侯,虞侯上面有都虞侯,再往上有總管,總管上面是都總管。

禁軍中教頭很多,林沖也只是其中一個教學槍棒的教頭,也沒有行政官職。

相當於今職:國防部士兵訓練局中校教官

級別:副團正營



2.職位:禁軍金槍班教師

代表人物:徐寧

分析:徐寧是皇家衛隊的教頭,隨侍天子,比林沖那個教頭的含金量要高

相當於現職:中央警衛團武術教官或中南海保鏢的教官

級別:正團




3.職務:提轄

代表人物:魯智深、孫立、索超

分析:提轄屬於六品至七品,負責統轄軍隊,訓練校閱,督捕盜匪,鎮壓叛亂

相當於現職:武警部隊營長或連長

級別:營級


4.職位:縣衙都頭

代表人物:武松、朱仝、雷橫、李雲

分析:主要任務是維持治安,抓捕罪犯

相當於現職:縣公安局刑警隊長或治安大隊隊長

級別:正科級

5.職位:押司

代表人物:宋江

分析:主要負責縣裡經辦案牘文書工作

押司相當於現職:縣政府秘書辦

級別:正科級幹部

6.職務:保正

代表人物:晁蓋

分析:不算公務編制,負責村裡的事務,協調鄰里,維護村中治安

相當於現職:村長

級別:無


7.職務:節級和押獄

代表人物:戴宗、楊雄、蔡福

相當於現職:地級市監獄長

分析:主要負責管理和看守監獄犯人

級別:處級


8.職務:牢子

代表人物:蔡慶、李逵、樂和

分析:負責看押犯人,低於押獄

相當於現職:監獄普通幹警

級別:無

9.職位:殿帥府制使

代表人物:楊志

分析:楊志當過提轄,但他也做過殿帥府制使,人稱楊制使。殿帥府相當於如今的的國防部。

相當於今職:國防部中校副團長

級別:副團。

10.職位:副知寨

代表人物:花榮

相當於今職:地方武警部隊少校營長。

級別:營級

11.職位:都統制

代表人物:呼延灼

相當於現職:武警部隊軍區司令,少將軍長

級別:正軍級



12.職位:統制

代表人物:秦明

相當於現職:軍分區司令、武警部隊大校師長

級別:正師

13.職位:兵馬都監

代表人物:黃信、董平

分析:黃信是兵馬統制秦明的下屬武官

相當於現職:軍分區上校副師長

級別:副師正團


14.職位:領兵指揮使

代表人物:關勝

分析:關勝之前是蒲東巡檢指揮,僅為七品,相當於如今的省級邊防總隊總隊長。但他統率一萬五千精銳部隊,為領兵指揮使,這就厲害了,屬於副軍級別。

相當於今職:邊防部隊加強師師長。

級別:副軍正師

15.職位:團練使

代表人物: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

分析:團練使是虛銜,並不掌握實權

相當於現職:預備役部隊中校團長。


饞嘴肥貓鏟史官


小逸是不請自來咯!閒話休提,直入正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對梁山眾將沒有上山前所擔任的官職做一個瞭解:


  • “及時雨”宋江——鄆城縣押司——縣級秘書長
  • “大刀”關勝——蒲東巡檢——蒲東公安局局長
  • “豹子頭”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禁軍教官,連級
  • “霹靂火”秦明——青州指揮司總管青州兵馬統制——青州軍分區司令員師級幹部
  • “雙鞭”呼延灼——汝寧郡都統制——汝寧軍區司令員,少將軍銜
  • “小李廣”花榮——清風寨副知寨——清風寨公安局局長
  • “美髯公”朱仝——鄆城縣當牢節級——鄆城縣監獄長
  • “花和尚”魯智深——關西五路廉訪使——渭州軍分區大校團級幹部
  • “行者”武松——陽穀縣步兵都頭——陽穀縣刑警隊長
  • “雙槍將”董平——東平府兵馬都監——東平府武裝部部長,團級
  • “沒羽箭”張清——東昌府兵馬都監——東昌府武裝部部長
  • “青面獸”楊志——殿司制使——中央特派專員,團級甚至旅級幹部
  • “金槍手”徐寧——金槍班教師——特種部隊教官,營級幹部
  • “急先鋒”索超——管軍提轄使——北京軍區團級幹部
  • “神行太保”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江州市監獄監獄長
  • “插翅虎”雷橫——鄆城縣步兵都頭——鄆城縣刑警隊長
  • “病關索”楊雄——薊州兩院押獄——薊州監獄長
  • “鎮三山”黃信——青州兵馬都監——青州武裝部部長團級
  • “病尉遲”孫立——登州兵馬提轄——登州軍分區營級幹部
  • “醜郡馬”宣贊——衙門防禦保義使——軍區團級幹部
  • “百勝將”韓滔——陳州團練使——陳州軍分區下屬常規部隊團長
  • “天目將”彭玘——穎州團練使穎州——軍分區下屬常規部隊團長
  • “聖水將軍”單延珪——凌州團練使——凌州軍分區下屬常規部隊團長
  • “神火將軍”魏定國——凌州團練使——凌州軍分區下屬常規部隊團長


以上便是水滸全書一些重要人物上山前官職的古今對照,從中咋們可以看出,最高的的應該是“雙鞭”呼延灼,將門之後,汝寧郡都統制也相當於如今的軍區司令,少將軍長級別了。

聊水滸,侃三國,粗略的文筆,有趣的故事。我是小逸,喜歡的老哥點個關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和小逸一起交流學習!


涼州牧001


《水滸傳》裡的好漢在上樑上之前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比如魯智深曾擔任過提轄;林沖曾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宋江曾是鄆城押司。而梁山一百單八將,要說誰的職位最高,那麼此人的職位絕對讓你震驚。

這個人就是雙鞭呼延灼,他是大宋開國大將鐵鞭王呼延讚的後人,在上梁山之前曾是汝寧郡都統制。

都統制在宋朝時期是個官名,南宋時候設置御營司,派大將為都統制管轄眾將領,權力之大比安撫使還要高出幾分。而都統制以下還有副都統制,再下面才是統制,都統制按照官員等級來排行算是正三品,這已經屬於可以面聖的高級官員了。按今天的軍銜來說,算是一個小軍區的司令,這種職務在古代算是能嚇死土匪強盜的。

都統制在當梁山眾人中應該是最高的,楊志的制使在他面前差了起碼兩個等級,而林沖的教頭給呼延贊提鞋都不配,宋江的押司更是不用說,沒上梁山前,宋江都沒資格見到呼延灼。

能夠當上都統制,呼延灼可不光是因為他是呼延讚的後人,此人被稱為梁山五虎將之一,還是有幾分真本事的。

呼延灼善使八稜鋼鞭,身手穩健、武藝高強,特別是馬上功夫在梁山少有敵手,因其過人的本領,在排座次時,排名第八,而五虎將中排行第四。為了能讓他上梁山,宋江甚至還宣佈,如果呼延灼願意上梁山,他主動讓出首領的位置。即使後來梁山全軍覆沒,呼延灼還率領大軍征戰金國,一路殺到了淮西,最後馬革裹屍。

梁山上很多好漢的官職都不低,比如花榮是知寨、雷橫是都頭、楊志是制使等,但唯一能夠呼延灼一比高下的也就是醜郡馬宣贊,他原來是兵馬保護使,但這官職在五品這裡。可他因為是邵王的女婿,是個駙馬,所以身份就顯得高貴起來。

但我個人認為,駙馬只是一個身份,這個身份並沒有實權,也自然不是官職。因此,他的官職跟呼延灼對比,等級就差了許多了。總的來說,一百單八將上梁山前的官職能夠跟呼延灼想對比的人,還是少之又少的。


大國布衣


樓上的,林沖的80萬禁軍教頭是個很寒磣的小教練,沒什麼厲害的。80萬本身是個嚇唬人的虛數,沒那麼多,而教頭則有一大堆呢。你聽說過不帶兵的高級武將麼?

至於官職,柴進盧俊義這種社會地位不低,但並無官方正式職位。官方職位比較高的只有關勝。很多人說是呼延灼和秦明,我給諸位分析一下。

關勝在被徵招去打梁山前的官職是蒲東巡檢。主要管理地方治安,但手下統領了一批軍士,這是有正式官階的,官階也僅為七品。呼延灼上梁山前的官職是汝寧郡都統制,而且汝寧郡行政區劃高於蒲東。但是據《宋史.職官七》:“根據諸軍都統制 副都統制 統制 統領 舊制,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制以總之,未為官稱也”。說明都統制是一個出征時候臨時授予的官銜,用於統帥全軍,不打仗了職位官階都沒有的。當然也有可能本身有一個另外的官階職位,打仗時候臨時又任命為都統制,水滸傳中沒有交代。就算有,官階也不會比關勝高。秦明就更低了,還只是是統制。

所以,別聽很多名頭嚇人,其實都是些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中下層人士,正兒八經有個一官半職的,鳳毛菱角,七品巡檢,已經是人生巔峰了。


鋒尚傳播


大宋朝重文輕武,武將防成賊人。宋代正規軍都稱為禁兵,仁宗時總數達八十萬人。我們就從八十萬禁兵說起:

禁兵由三衙即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分別統領。三衙長官分別稱為殿帥、馬帥、步帥,合稱三帥。高俅殿帥就是三帥之一。

下屬各置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等長官。呼延灼、關勝討伐水泊梁山強人時,二人均升任指揮使官職。

三衙負責禁兵的管理和訓練。教練武藝的軍官稱都教頭、教頭,單稱教頭的地位很低。如丘嶽、周昂任都教頭、副都教頭都是將軍一級的高官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與其退休老岳父張教頭差不多,比不上御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文斌,人家多了“御前”二字,更別提人家的鄭州團練使一職。

禁兵的調動權歸樞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樞密院為軍事行政機關,長官為樞密使、樞密副使等。童貫出任樞密使,後來的岳飛擔任過樞密副使。

在路或府、州,設馬步軍都總管、或兵馬都監、或提轄兵甲(簡稱“提轄”),由地方長官兼任,武臣多任副職,掌駐守本地的禁軍屯戍、訓練等事。如關勝的大名府兵馬總管、秦明的青州兵馬總管、孫立的登州兵馬提轄,包括魯達所任關西五路提轄。實屬地方高官了。

徽宗曾在將官中選拔一人,給以都統治的名義,使節制兵馬。其下有統制、副統制等。秦明亦任統制。至於後來李逵、阮小七、李應、花榮、柴進、朱仝、戴宗等,一下子選拔出七個都統制,那是不可能的。那不等於一下子選拔出大宋朝七大軍區司令來了。

在關隘要地,設置巡檢,以鎮壓人民反抗為專責。由武臣擔任,屬州、縣指揮,浦東巡檢關勝就出於此道;清風寨花副知寨也精於此道。實屬官不大,油水大的職務。

宋江的楚州安撫使,兼兵馬總管;盧俊義的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集行政、兵權一體。這樣兩手抓兩手硬的地方高官,在重文輕武的宋代非常罕見,位高權重的蔡京、高俅、童貫三奸臣都文武兩分,做不到這等地步。

再來看大宋朝沒有的官職:

團練使出現在唐朝,多由節度使、觀察室、州刺史等兼任;大遼國的州長官亦有團練使,地位可是不低。大宋朝的孟州張團練簡直就是個酒囊飯袋;凌州魏定國、單廷珪一州二個團練使,也是奇了。

五代時設置皇城司,以皇城使為主官,掌拱衛皇城。柴進叔叔稱柴皇城,如此官稱被知州小舅子三拳兩腳送了命,怪只怪無知者無畏了!

五代軍隊編制單位為軍、指揮、都。百人為都,置正、副都頭各一人,節級四人。武松、朱仝、雷橫、李雲由正規軍轉業刑警隊,連帶戴宗、蔡慶、樂和這三節級一併轉業了。

最離奇的是吳用的武勝軍承宣使。武勝軍不知是啥東西?既不屬中央,地方上也尋不見蹤跡。大元朝有一種特別行政區,多設於少數民族地區,為行省與州縣的承轉機關,設宣慰司或宣撫司,長官為宣慰使或宣撫使;明初改元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字面上雖湊出承宣使三字,可人家官稱為布政使,八杆子也打不著。吳用那還不急得上吊。


霧都溼氣


梁山總一百零八個漢子,這裡的大部分人,很多都是一些小地主,或是沒有正當職業的鄉野村夫,有的呢原來就是做著一些不正經的營生,也就是靠偷摸搶劫來生活。



不過,其中也不乏一些曾在朝任職為官的人,像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宋江是押司,魯智深是提轄,呼延灼,秦明等人更是將軍,這也是為何宋江帶著弟兄們接受招安會那麼容易。

那麼,這些人曾經的公務員們,誰的官職最大呢?



就說說這梁山做大哥的宋江宋押司,他沒有上山做匪前是一個寫文書的基層吏員,也就是個打打雜做助理的活,但宋朝的俸祿還是比較好的,他也可以靠自己掙的那點錢接濟一下自己的難兄難弟。

再說說林沖,這個人的名聲非常響亮,有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名頭,他相比之下,他的職位就低了些,跟他一樣這個官職的,在京城就有二百七十多人,他這個官職也就屬於中下級。



楊志,魯智深和孫立,還有索超,他們曾經都屬於同一個職位,那就是提轄。這個官主要就是幫忙管理軍隊,陪著軍隊訓練等。

著名的打虎人武松,和雷梗以及另外兩位兄弟,都當過都頭,這個官職的作用應該屬於武力,安保一類,他們負責武裝力量的管理,維護治安,就是警察。



而戴宗楊雄兩個人都當過節級,而這個官職在宋朝中全是看守監獄的一個長官,而且還是副的。

剩餘的其他人,各種中下級官員都多少沾一點,卻沒有一個官級重量比較大的,地位也不怎麼突出。 這裡面只有三個人屬於朝廷的高級官員。



其一是關勝,他曾被提拔為指揮官,這個統領指揮相當於現在的軍長,統領數萬人,這個官職可算是非常大了,是四品官兒!



其二是秦明,他當過青州的統制,雖然只是一個管理兵馬的職位,軍階卻是非常高。

最後一位是呼延灼,他可以說是梁山好漢裡做過官裡,官職最高的一位了,他在汝寧郡做都統制,聽上去和統制沒什麼區別,但實際差別可大了,北宋時軍隊出戰的時候朝廷會在將領之中選拔一人來管理軍隊,名曰都統制。



所以這個都統制就是管理所有統制的高官,統制的頂頭上司。也就是說呼延灼的官職是很高的,為軍隊中的高級將領。

算起來,這呼延灼算是梁山好漢裡面曾經做官兒做得最大的了!


白話歷史君


梁山泊有朝廷背景的太多了,五虎將全都是當官出身,八驃騎大部分也是。關勝、呼延灼都是軍官,魯智深做過提轄,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楊志是制使,花榮是知寨,還有都頭出身的雷橫朱仝等人。那麼,在梁山有這麼多當官出身的,究竟誰之前坐的官職最大呢?

首先是呼延灼的出身就不簡單,上梁山前呼延灼是汝寧郡都統制。這個都統制是宋朝的官名,設置御營司,派大將為都統制管轄下面的戰將,權力還要比安撫使高。這官職的下面是副都統制,再下一級是統制。都統制,一般來說是正三品或從三品,屬於高官。還有霹靂火秦明,秦明是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和呼延灼官職一樣,但是秦明是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呼延灼是汝寧郡都統制。其他如雙槍將董平、鎮三山黃信等都是兵馬都監,職位在統制之下。而聖水將單廷珪、神火將魏定國等團練使,職位就更低了。

還有一個是關勝,他曾任蒲東巡檢,職位略與都監相當。但後來被提拔為領兵指揮使,統兵五萬,相當於軍長,也是實力派。但是具體幾品就不好說了,而且是臨時任命,所以沒有秦明和呼延灼高。

上梁山之前,就屬呼延灼和秦明官職最高。


帝國烽火


要問《水滸傳》一百單八將裡面上梁山之前,誰的官職最大?毋庸置疑官職最大就是降將“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乃梁山五虎將之一,大宋開國大將呼延讚的後人,同樣也是手中一對鋼鞭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呼延灼在上梁山之前官居汝寧郡都統制,這個職位級別非常高,比古代的安撫史權力還要大。



呼延灼的這個都統制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員,屬於軍級以上幹部。在古代屬於正三品的級別,算是古代的一個高官。都統制下面是副都統制,在下一級就是統制。

所以說在梁山上沒有官職高過呼延灼的,像什麼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魯智深的提轄,武松的都頭,宋江的押司,晁蓋的保正,楊志的制使,花榮的知寨,董平的都監,韓滔的團練等等這些所謂的職位,更比沒法跟呼延灼比。



呼延灼職位是最高點,其次就是秦明,秦明官居青州統制僅次與呼延灼。手下精兵成千上萬。人家和呼延灼,關勝等人都是正規軍出身,而梁山大部分人都是雜牌軍,所以說呼延灼上梁山之前是官職最大的。


任馳贏天下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戲說好漢官職高低

眾好漢上得了梁山,排位之時多有上山之前官職高低的影子,也是宋江所看重的一個方面,那麼到底官職高低如何呢?施先生寫的是小說,對於宋代官職也沒有深入的研究,把南宋、元、明的一些官職強加進去的痕跡也很明顯,因而就顯得龐雜了,俗人本俗,再俗上一回。先給他們的職業分個類,這些人大致有來自正規軍隊的、地方軍隊的、警察部隊的、司法部門的、行政部門的等等不同。

宋江是鄆城縣的押司,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政府辦秘書。裴宣是“本府六案孔目”,從其他孔目的職責來看孔目這個官應該是州府縣都有的官,當然級別不同,參與案件審理研判,大致相當於現代的法院書記員吧。都頭是縣裡的警察大隊長,小的縣如陽穀、沂水就一個,大的縣鄆城就有步兵、馬兵之分了,相當於刑警大隊長。地方司法部門的還有個節級的官,相當於法院裡管犯人的官,管理監獄或者獄警的,當然戴宗的節級是府裡的副監獄長,是個副處級,朱仝的則是縣裡的,而且是當值節級,是個副科級,由朱仝被提拔來看,其官職應當高於都頭,而楊雄的押獄應該也是監獄裡的中層領導,應當相當於科級幹部,兼營的劊子手是手藝活,這個蔡慶蔡福哥倆也行,還有李逵、樂和的牢子,應該不是什麼官。當然,犯人流放管理的監獄還有監獄長(大概是個處級單位)管營,應該也有大小之分,差撥應該是負責實際管理犯人的,監獄的叫法也不一樣,有叫管城營的,也有叫寨的,看來監獄裡還駐有地方警察部隊,都監、團練是常住監獄裡的武警大隊長、中隊長。級別應該與管營、差撥平行或者略高,要不施恩的老爸會說張都監是他的上司,但從其馬仔蔣門神與施恩爭奪快活林不直接以權相壓來看,其官職比管營高不了多少。至於晁蓋、李應、史進的村主任應該算不上官,柴進世襲的是爵位,不是官職,盧俊義是北京首富,號稱員外,如現在泛濫的某總稱謂,也不是官職。

至於軍隊,包括正規軍(禁軍)和地方部隊(廂軍),從楊志押送生辰綱的話語中不難看出,北京城梁中書管的就有這兩類,挑生辰綱楊志挑選的軍漢是地方部隊的,楊志原先的制使一職不知是多大的官,但從其中過武舉來看,應該是個團營級幹部。至於提轄一職,魯智深、楊志、孫立、索超都幹過,大致是營級幹部,魯智深的五路廉訪使是臨時委託任務,大致相當於現在下派的巡視員。關勝的薄州巡檢應該是地方治安部隊的師級幹部,後被中央軍委的參謀(步司衙門防禦使保義)宣瓚保薦,拜將領兵指揮使,與呼延灼的御營兵馬指揮使大致相當,從領兵人數上看,應當是個軍級幹部,不過是暫時的,完成任務後是要交出兵權的,而呼延灼出兵前的職務是汝寧郡都統制,秦明的青州都統制都是駐地方的正規軍(禁軍)的師級幹部,其引薦的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及潁州團練使“天目將”彭玘應當是團級幹部。也包括後來的凌州團練使單廷圭、魏定國,青州、東平府、東昌府兵馬都監黃信、董平、張清也是團級幹部。張清的副將龔旺、丁得孫應當是營級或者是連級幹部。而凌振的東京甲仗庫副使炮手,應當是個技術軍官,職位也不會太高,大致是個團營級幹部吧。再說教頭,其實就是軍隊的武術教練,大致相當於團級幹部,沒有領兵權,林沖、王進、徐寧等都是有一技之長的教練,而欒廷玉、史文恭、洪教頭則是民間的套稱,沒有級別可言。還有個花榮的知寨,從劉高下拜黃信來看,其級別應當低於黃信的兵馬都監,大概是個營級幹部。

俗人讀書不多,宋史亦無研讀,評想象臆測罷了,不必深究噢。


一哥於一


呼延灼從職務職位角度,地位最高。

盧俊義從財務角度,地位最高;

柴進柴大官人從出身角度,地位最高;

林沖從教學角度,八十萬進軍教頭,教育地位最高。

哈哈哈哈,所以,看從哪個角度說了。如果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還有吳用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