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一襲白衣詮釋救死扶傷

生死之間築起堅固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我報名”、“我參戰”

成為最動人有力的話語

白衣天使們舍小家、為大家

化作一顆顆火種

為“黑暗”中的患者

點亮了整片星空

雖然穿著厚重的防護服

看不清面容、辨不清身影

但他(她)們與病毒戰鬥的英姿最暖

與患者相伴的身影最贊

最美逆行者,美的是品德!

最帥抗疫星,帥的是擔當!


2003年,剛剛畢業7個月的孫雪蓮帶著年輕醫護人員的激情與熱情衝向非典“戰場”,成為了首批戰士。17年後,帶著責任與擔當,她,又一次義無反顧去迎戰另一場疫情,一樣的逆向而行,一樣的執著堅守,也許力量微弱,卻依舊閃爍,只因職責所在……

孫雪蓮,宣武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一名平凡但不普通的女“戰士”。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疫情就是命令,我有經驗我先上

剛剛進入2020年,身在臨床一線的孫雪蓮就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武漢新冠肺炎的蔓延,讓北京的醫護工作者們也繃緊了弦。當第一批解放軍醫療隊空降武漢的時候,孫雪蓮一邊看電視一邊和愛人說:“你做好心理準備,如果醫院要派人去武漢支援,我肯定報名。”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春節期間,為了守好全院防疫的“第一道防線”,孫雪蓮也未能休息,馬不停蹄的整理防護物資,梳理防疫流程,為疫情防控做著準備。就在忙碌的工作中,她接到科護士長的電話“雪蓮,院裡要組隊馳援武漢……”

“我去,我參加過03年抗擊非典,有防疫經驗、有管理經驗,相信我一定能完成任務”,領導的話還沒說完,雪蓮便斬釘截鐵地說到。“我是護士長、共產黨員,要去就肯定是我!”

僅幾個小時,醫院就從報名的醫護人員中確定了4名醫生,8名護士出征。孫雪蓮,被任命為宣武醫院護士團隊的領隊。

接到消息,孫雪蓮趕緊給愛人打電話:“快點,幫我收拾東西。”愛人有點慌亂地問:“我給你帶哪個箱子?”孫雪蓮吼他:“帶什麼箱子?!你一拿箱子我媽就知道了,不許告訴我媽!”為了不讓年邁多病的母親擔心,孫雪蓮打算隱瞞出征的消息。

愛人執意開車送她,孫雪蓮在車上自顧自地整理行裝,猛不丁一抬頭,在後視鏡裡看見愛人一邊開車一邊在抹眼淚。不解風情的孫雪蓮還笑話愛人:“你一個大老爺們兒怎麼這麼脆弱啊?我就是幹這個的,這時候我不去誰去?”愛人擦掉眼淚,哽咽著回她:“你可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回來……”

隨著“北京醫療隊出征武漢”的消息在各大媒體廣泛傳播,母親從新聞中知道了她出征的消息,在機場她接到了母親的電話,善良的母親沒有半點責怪,只是在電話那端一再囑咐著“你踏踏實實的去,不用擔心我,照顧好你自己,好好回來”!那一刻,她的淚水奪眶而出。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疫情就是使命

“病人安康,醫護安全”是我最大的心願

1月27日22:30分,飛機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孫雪蓮一行抵達達酒店,安排房間、辦理入住,待把大家都安頓好了已是凌晨三點多了,顧不上一路的疲憊,連夜制定培訓計劃。

28日所有人員正式投入戰前準備工作中,上午按計劃完成相關培訓。下午在護理核心組會議中完成人員分組,孫雪蓮被任命為第五組護士長。她的團隊不僅有宣武醫院的護理人員,還有安貞醫院、積水潭醫院、北京市中醫院等多家醫院不同科室的17名護士。

接到任務後她自知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如何管理好這支隊伍,如何配合默契,如何保護他們在工作中的安全,如何能順利開展工作給了她新的挑戰。

多年從事急診管理工作的她早就練就了遇事不慌,處事果斷的工作作風。建團隊聯絡群、暢通聯絡渠道;制定流程、建立制度,確保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培訓計劃,規範穿脫防護服流程,她迅速地使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人員實現操作上的同質化,以確保安全。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作為護理管理者,她深知實戰的重要性,第二天她就同其他幾位護士長一起趕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實地查看、模擬流程、查找疏漏,與當地醫院病房護士長、院感人員虛心請教溝通,對於病房佈局、防控流程、各區域設立合理性、穿脫防護服路線、醫療廢物處理與清運等細節問題深度探討並提出改進建議,使流程更加合理化。

經過短期的培訓,她們終於迎來了首次進入隔離病房的日子。作為護士長,第一天進入隔離區,她首先在病區內瞭解病房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些第一次進去的護士還不太適應,她就讓她們慢慢來,適當休息,而她自己卻一待就是6個小時。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下班的她實在不放心第一次進隔離病房的隊員們,便從早上直到深夜一波又一波地將她們送進病房,等她自己回到駐地已經是深夜了。大家心疼地叫她休息,她卻說“大家安全了我才安心,這點辛苦不算什麼。”

她主動完善病區管理,設立常見問題手冊,記錄患者病情變化和日常需求,填寫正確應答內容,保證護患溝通的一致性。針對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和心理情況,擬定入院用物清單。

在得知其他區域發生汙染區針刺傷後,她及時請教專業人員,聯繫擬定《汙染區銳器傷處理流程》、設立銳器傷處理盒。利用回到駐地的休息時間編寫“護理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核心制度。為了摸清各時段的內容和工作量,她還連續跟不同時段的班次,檢查護士們穿脫防護服是否規範,強化大家的院感意識。她總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病人安康,醫護安全”。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隨著患者的不斷增加,病區從最初的10多個病人增加至四五十人,重症患者達50%,危重患者佔20%,護理工作量和難度也在不斷攀升。

她曾護理過一位78歲高齡的危重患者,經高流量治療後效果差,因此醫生決定給老人進行有創呼吸機治療。每當孫雪蓮為他進行護理操作時,她總是會輕輕握住老人的手,耐心的為他解釋接下來要給他做的操作,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可能出現的不適症狀。

隔著厚厚的手套老人雖然不能感受到溫度,但卻感受到了她溫暖的支持和鼓勵,他的目光始終祥和和寧靜,充滿謝意。就這樣,她認真細緻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和家屬們的普遍認可,她們反反覆覆地向她訴說著感謝!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疫情就是擔當,京卾一家親

孫雪蓮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好的眼睛,在短短的時間裡,她迅速摸排隊員心理狀態、性格特質和專業特長,發現隊員們個個“藏龍臥虎”:詩情畫意的郭京、重症專業紮實的王長亮、積極熱情的段洪超……為提升京卾雙方醫護人員的默契度,她根據每名護士的不同特長,合理組合安排,對應排班。

為避免交叉感染,防止醫護人員聚集,她取消面對面開會,改為視頻會議。她應用多種方法,調動護士情緒,工作之餘排練舞蹈,錄製視頻,編寫小文。短短的文字,拉近來北京與武漢同行之間的距離,大家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抗疫巾幗|孫雪蓮:鐵骨柔肩,做守護生命的微光

“負重前行”從來就不是不是一句描述,而是切實的行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孫雪蓮像守護生命的一道微光,始終在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