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房企也撐不住了?董事會自願降薪,勸員工離職

房地產開發企業受疫情影響相對可控,但售樓處關閉,現金流不暢,一批房企也承受不住了。

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獲悉,由於銷售停滯造成資金流緊張,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對員工的薪資進行限制。西部某大型房企內部人士透露,該企業決定對高管層的薪水進行限制。按照要求,高管人員一季度的獎金將暫停發放,基本工資則下調2成。

前述消息源表示,這一通知於2月末下發。目前降薪的範圍僅限於高管,普通員工暫不調整。

但他表示,由於一季度銷售受到大幅影響,一線銷售人員和策劃人員的獎金肯定會大幅縮減。另外,公司在2月末才復工(春節放假時間達到一個月),很多普通員工的績效都會下降,一季度的獎金必然會受到影響。

某福建房企相關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證實,受疫情影響,公司主管級別以上人員的薪資在近期“有所調整”。但他並未透露具體的調整幅度和調整時限。

房企也撐不住了?董事會自願降薪,勸員工離職

首個宣佈降薪的地產公司出現!還有房企被曝無力支付工資

房地產是對現金流極度依賴的行業。其中,傳統住宅開發商對銷售現金流嚴重依賴,商業地產則更依賴運營現金流。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房地產銷售規模近乎腰斬,各大商場、購物中心的客流量和銷售情況同樣大幅下滑,這給開發商和運營商帶來較大影響。

同時,由於國內融資環境仍然偏緊,今年1-2月,房企融資額度大幅縮減,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

2月27日,凱德集團率先宣佈,董事會和高管層自願降薪,其董事費和基礎薪資將從4月1日起降低5%-15%。所有經理級及以上級別的員工凍結漲薪。其他員工不受影響。此舉措將在6個月之後或者疫情平穩後重新評估。

凱德也成為首個宣佈降薪的房地產公司。凱德方面表示,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和持續,凱德的眾多利益相關者和合作夥伴都深受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和新加坡,疫情的影響程度將取決於疫情會持續多長時間。

中小房企的情況更不樂觀。近日,一家名為中迪禾邦的四川房企被曝無力支付2020年1月和2月的工資,要求員工主動離職,並延期領取工資。

房企也撐不住了?董事會自願降薪,勸員工離職

四川房地產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證實了這一消息,該企業的資金狀況一直不甚樂觀,去年就已開始優化人員。疫情暴發加劇了這一局面。據機構統計,去年中迪禾邦的銷售規模不足150億元,項目主要分佈在四川、重慶。

疫情下,房企從業者薪水堪憂

房地產公司的工資結構由固定部分(基本工資)+浮動部分(績效提成)構成,其中銷售部門的浮動部分比例較大,職能部門則更依賴固定部分。去年以來,為激發員工效能,一些龍頭房企帶動了一輪薪資調整的熱潮,調整方向為“低底薪,高績效”。

有從業者指出,按照這一結構,疫情期間,即使不進行硬性降薪,房企從業者的績效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影響到最終的薪水。

多個受訪者指出,“降薪潮”實際上已經在房地產業蔓延開來,目前受影響的主要是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獎金。如果公司的銷售能在疫情後迅速恢復,不排除以其他形式補發工資的可能。但這種希望比較渺茫,相反,一些從業者認為,如果情況惡化,裁員現象可能會加劇。

代理公司的薪資待遇也受到了疫情影響。近日,中原地產東莞分公司員工被曝將簽署聲明,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企業的生存面臨巨大困難,員工主動放棄2020年2月全部工資。

房企也撐不住了?董事會自願降薪,勸員工離職

中原地產並未在官方回應這一消息。但多位從業者認為,代理行業的工資主要來自於銷售提成,在銷售受影響的情況下,代理行業薪資下滑是必然結果。

另據瞭解,受疫情影響,不少代理公司都對薪資待遇做出調整,主要方式為在疫情期間對基本工資進行打折發放,或暫停發放。其中,中小代理公司的調整幅度要強於大型代理公司。

2月銷售環比大降四成,房企四巨頭排位驟變

2020年的房地產開局不利。開發商們期盼的像去年那樣的“小陽春”,沒有再來。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房企業績表現不佳。

根據克而瑞數據,2月單月,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額3243.3億元,環比降43.8%,同比降37.9%,創下近幾年來單月銷售最低紀錄。

100家房企中,有23家單月同比降幅在20%至50%之間,近6成房企單月業績同比降幅超過50%。

龍頭碧桂園2月銷售金額300億元,同比減少49.2%,萬科2月銷售金額285.9億元,同比減少33.8%。

但仍有一些房企實現了增長。比如恆大2月錄得銷售470億元,同比增長11%,主要是靠前期留存,以及線上售樓、疊加折扣優惠來撬動業績。

相較而言,龍頭還是顯出了規模的優勢,2月過百億的有七個。而其他排名10、20以後的房企,銷售額大部分不足50億,50強房企最低僅有12億。

前兩個月,百強房企總銷售金額9007.2億元,同比下降25.6%;合約銷售額超過百億的房企僅有22家,較去年同期的32家,減少了10家。

近幾年來,房企銷售排位的前10名、5名相對固定,而今年2月、前兩月,這個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

2月單月恆大以470億超過碧桂園的300億,躍居榜首。保利以212億位列第四,而融創僅以119億位列第七。

萬科、中海、綠地表現相對穩健。分別以285億、145億、120億位列三、五、六名。

前兩月,恆大也以875億位列冠軍,萬科緊隨其後,銷售835億元,碧桂園以765億元位列第三。

據統計,目前百強房企中已有92家發起線上賣房,但中原地產指出,這隻能算是“熱身運動”,主要為了搶奪客源,增加用戶粘性,對於真正的簽約回款意義並不大。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認為,此次疫情至少對一季度的銷售造成較大的影響,房企仍需做好3月銷售持續下滑的準備。

從往年數據來看,1、2月佔全年商品房銷售的比重約在8%左右,3月也佔到近9%。丁祖昱預計2020年全年,房企銷售總額可能會在2019年16萬億的基礎上,有5%-10%左右的下調。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也認為,在疫情影響下,全年商品房銷售金額的下滑幾乎不可避免。

房企也撐不住了?董事會自願降薪,勸員工離職

多地出手緩解房企壓力

銷售的停滯和下滑,只是對房企影響的第一環。

對房企來說,銷售是其最大的資金來源,而工程款、土地款、員工工資、供應商欠款、債務、銀行融資利息等支出都要一一支付,若沒有銷售回款,短期內面臨的現金流壓力較大,尤其是前期資金鍊崩得比較緊的開發商。

此外,房企不能按時開工或者竣工,勢必會影響後期的交付。一般來說,開發商和購房者簽訂的交付時間是1-2年左右。

不過平安證券指出,一季度是建築行業的傳統淡季,考慮後期旺季趕工,疫情對全年影響較小;且本次疫情屬不可抗力,延期交付有一定合理性。

針對房企的困境,地方政府首先出手了。據中原統計,2月已有超過60城市發佈了75次不同程度的房地產調控,主要是減緩土地出讓金交付、預售資金的監管政策放開,以緩解房企資金壓力。

需求的刺激也在醞釀中。“對於一個年銷售額16萬億的行業,銷售回款斷崖式下跌後,不刺激需求,任何政策都毫無意義。”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

張大偉預測,從市場穩定的角度,地方政府在不違反“房住不炒”的原則下,3月份會繼續出臺一些穩定真實自住的剛需與改善政策,避免出現部分房企資金鍊斷裂的可能性。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聰認為,影響銷售的除了需求側,還有供給側因素。他預計三月下旬起房企的可售貨值將十分充裕。“龐大的跨年存量可售資源,較2019年初普遍上升;同時,一些地方公開降低預售門檻,另一些地方事實上加快預售證審批。”

克而瑞樂觀預計,房地產市場在二季度有望恢復正常的銷售節奏。短期市場供應量將快速回升,一季度積壓的購房需求也得以釋放,或將迎來階段性的銷售窗口期,屆時成交量將明顯回升,迎來小陽春。

不過克而瑞也提醒,如果疫情持續到二季度,勢必會對企業資金鍊造成巨大壓力,特別是高槓杆的企業,管理成本、利息費用的高額支出疊加上半年的債務到期,將面臨更大的經營甚至生存壓力。

對於房企而言,張波認為,當下要更重視線上賣房,除了獲客鎖客力度的提升,對一些前期已線下實地看過房的老用戶,要加快線上交易的推進過程。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好各地對企業的政策性支持,例如部分地區對於預售政策的放鬆,對於拿地資金付款條件的放鬆等,結合自身情況,做好土地儲備,調整銷售節奏。

他表示,房企在關注整體負債水平的同時,更應關注現金流充裕度,平衡好規模化和負債水平之間的關係,以保障安全度過疫情影響期,適當可調整自身的階段性銷售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