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中國法制報道陝西訊 (陳新文)2017年2個、2018年3個、2019年3個......

這組數字是榆林市8個國定貧困縣退出貧困序列的步履表,它見證了榆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喜人戰果,更是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群眾的極大褒獎。

2月27日,省政府發佈公告,同意包括佳縣、清澗縣、子洲縣在內的29個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榆林市8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39.51萬貧困人口不再受"窮",榆林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響鼓重錘,善作善成。榆林廣大幹部群眾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勇氣與毅力,用"敢叫天地換新顏"的衝勁與豪邁,上下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難越向前,譜寫出壯麗的脫貧奮鬥之歌。

"窮縣"全部"清零"

榆林榆林市12個縣市區全部是革命老區縣,其中有8個國定貧困縣,貧困縣佔縣市區總數的三分之二。除定邊縣外,其他7個縣區同時還是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

2017年,榆林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35萬戶41.56萬人,有902個貧困村,其中3個深度貧困村。

"特困、深度貧困"是"硬骨頭",人口多、基數大、基礎差是擋在榆林脫貧攻堅面前的一座座大山。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打贏這場硬仗、啃下這塊硬骨頭、高質量完成任務......"面對嚴峻的形勢,市委書記戴徵社、市長李春臨信念堅定,帶領榆林市幹部群眾走上一條可歌可泣的脫貧致富路。


圍繞"人人過硬",領導幹部盡銳出戰,"五級書記"抓扶貧,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指揮,帶頭研究部署、帶頭推進具體工作落實,市委常委分別包抓計劃摘帽縣,其餘縣市區至少有1名市級領導包抓,各級各部門"一把手"紛紛把脫貧攻堅工作拿在手上,壓實了行業部門攻堅責任和工作任務。

夯實責任,榆林出臺多個提高脫貧質量的意見,上至市委書記、市長,下至聯戶幫扶幹部,形成了責任連帶、上掛一級的追究機制,真正把"緊箍咒"套在每一名扶貧幹部頭上。嚴明獎懲抓落實,僅2019年榆林市提拔重用幹部408名,表揚通報先進個人77名,追責268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291件,處理397人,下硬茬徹底扭轉扶貧領域幹部作風。創新貧困對象遍訪行動落實辦法,縣鄉村三級書記遍訪完成率分別達到83.4%、73.8%、94.3%,解決問題2.86萬件。

幾年來,大到貧困縣區經濟社會發展,小到貧困群眾的生活起居,一件件難題、一個個"硬骨頭",榆林看到了,想到了,更"拿下了":榆林市90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41.56萬貧困人口下降至1.82萬人,榆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真"字訣奮鬥美好生活


在貧困縣區採訪,記者經常聽到群眾口中"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我們的好乾部"的話語,這樣的話在脫貧村聽到過,在移民搬遷的新居中聽到過,在享受到醫療救治的病房中聽到過。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各級扶貧幹部把國家的扶貧政策精準落實,貧困戶苦幹實幹,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市扶貧辦主任王志強說,"貧困群眾面臨的問題,扶貧幹部甚至比貧困戶自己都清楚,這是長時間工作生活在基層一線才能做到的。"

走訪中,儘管模式不同,但曾經的貧困縣脫貧經驗有一點是共同的:真抓、真幫、真幹。

——強化資金投入。2017到2019年,榆林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21.87億元,8個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84.21億元。2019年榆林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8.64億元,繼續保持陝西省第一,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31.98億元,達到歷史最高。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廣泛開展地毯式排查,實施以退出任務清零、工作短板清賬、行業數據清底為主要內容的"三清"行動,榆林市貧困人口普遍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無因貧輟學學生,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易地扶貧搬遷全部達到國家入住標準。

——攻克深度貧困堡壘。2019年對榆林市僅有的佳縣3個深度貧困村,強化傾斜支持,投入資金2600多萬元實施37個項目;聚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將5.92萬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範圍,1.21萬人納入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向3.2萬貧困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2700萬元。

——狠抓產業扶貧。因地制宜做優做強特色產業,聚力發展山地蘋果、馬鈴薯、小雜糧、設施蔬菜和白絨山羊養殖等中長期產業,覆蓋貧困戶10.6萬戶。實現貧困村產業項目全覆蓋、技術幫扶全覆蓋、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

——選派精兵強將。每個貧困縣都有定點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村都派駐了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安排了幫扶責任人,圍繞目標,聚焦精準,傾情傾力幫扶,甚至有些扶貧幹部倒在了扶貧路上。

——激發內生動力。貧困群眾甩開膀子,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用雙手和汗水努力擺脫貧困面貌,湧現出綏德縣折明明、佳縣劉建貴等一批先進典型代表。

幹群齊心奔小康,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這樣的奮鬥壯舉在榆林大地上到處發生著。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將脫貧奔小康進行到底


這次脫貧摘帽的佳縣、清澗縣和子洲縣,曾經是榆林的"貧困大戶"。如今,三個縣的變化,有目共睹:

擁有3個深度貧困村的佳縣全面發力,劉家崖窯村發展山地蘋果,種植遠志、小雜糧,分散規模養殖模式帶動貧困戶44戶,戶年均增收1萬多元;曹家溝村實施低產棗園,種植遠志,木炭加工廠、手工掛麵加工廠、綜合養殖基地對外承包經營,村集體年收益22萬元。拓家礆村養豬場、小雜糧加工廠、8座蔬菜大棚對外承包經營,實行訂單農業,村集體年收益39.8萬元,紅棗羊養殖帶動49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400多元;3個村光伏電站均併網,年均收益約15萬元。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子洲縣是榆林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按照"林果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發展思路,該縣著力構建"大小產業相連、長短產業互補、多重產業疊加"的脫貧路徑,分別發展蘋果、核桃、中藥材等長效產業16.2萬畝、31.2萬畝、20萬畝,穩定貧困戶增收;發展短期養殖業,促進戶均增收600元,並調整羊子養殖結構,發展超細絨山羊1.5萬隻、湖羊2.2萬隻,形成了"南絨北肉"的格局,戶均增收3000元。村集體經濟乘勢而起,投資1.5億元發展項目144個涉及147個村,貧困村集體經濟全覆蓋,實現了短期可增收、長期能致富、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門路。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清澗縣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該縣按照"短線產業促脫貧、長線產業促發展"思路,紮實推進優質紅棗、山地蘋果、生態養殖、光伏扶貧產業,累計安排產業發展資金6.9億元,實施379個項目,覆蓋全縣產業脫貧戶44361人。打造"龍頭企業+主導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北國棗業深加工項目,帶動貧困戶3277戶,戶均預計增收5500元;探索推廣"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模式,把有能力的、有意願的貧困戶牢牢嵌入到產業鏈中,全縣99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全部正常運行,分紅292萬元,受益貧困戶6587戶;優化產業扶貧銷售終端,開設"塬上清澗"黑毛土豬肉店36家;開展消費扶貧對接,國家衛健委機關工會僅2019年消費清澗黑毛土豬2206頭、農特產品大禮包44500單。


"脫貧了,但是仍然不能盲目樂觀,必須快馬加鞭往前追。"脫貧縣的領導們紛紛表示,剛剛脫貧的群眾家底還不厚,仍然需要帶動群眾鞏固脫貧成果。

奏響新時代的樂章——陝西榆林市脫貧攻堅巡禮


2020年,榆林市剩餘12815戶18213貧困人口要實現脫貧,這些群眾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也更大。"我們將堅決貫徹四個不摘、堅決防止鬆勁懈怠,繼續兩手抓,一手實施綜合兜底保障措施,確保剩餘的1.82萬貧困人口不落一人;一手抓39.6萬已脫貧人口的成果鞏固,確保他們不再返貧,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王志強表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榆林誓將脫貧致富奔小康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