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會不會今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報考醫學院的學生會增多?

流浪揹著鍋


不一定,通過這次疫情,醫生變成了高危職業。鑑於中國國情,有些學生家長可能會干預原本打算學醫的學生填報志願,原本就沒打算學醫的學生未必會因為這次疫情而熱血沸騰改變初衷,估計跟往年差不多。


三色米蘇揚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會不會今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報考醫學院的學生會增多的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們都感覺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我們國家方方面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包括高考選擇志願這個領域。所以可以肯定,會對學生選擇學醫院校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很有可能,在疫情鋪天蓋地宣傳報道下,今年高考選擇志願時候家長和孩子對未來學醫充滿憧憬,認為可以更好的發揮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因此更多的影響選擇學醫院校。

三、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在抗擊疫情的狀況下,不少醫生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也會對學生選擇學醫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有人會認為學醫是件較為危險的工作,所以選擇學醫的更少一些。

因此,我認為,在疫情影響下,選擇學醫的人應該是有增有減,但增量會超過減量,預計今年報考醫學院的學生會比往年多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有所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4748b64c66945db9571705ba22d395b\

大松日記本


可能性不大,在社會上有句開玩笑的話叫“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生動的形容的學醫的困難,學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對於其他專業來說,學醫付出的努力和收穫並不成正比。所以學醫很大概率是因為自己的喜歡,當然不排除一部分是家長的安排。
當然這次事件過後,國家肯定會加大對醫學相關方面的培養和發展,具體可以從研究生,專升本,以及普通本科擴招方面來看。但這些名額本質上並不多,差不多能夠滿足原有醫學生的名額,並不會多出多少。

不會增多的原因

1.學醫的辛苦.

學醫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學醫要經過理論學習,還要經過實操學習。光理論學習可能就讓不少人崩潰,何況還有不少的實操學習。對於學醫的人來說,學醫後根本就沒有很多時間來幹其他的事情,必須一心扎入到學習之中。

2.成才過程的艱辛

當前很多醫院必須要有碩士學歷或者博士學歷才能進入,並且還要經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才能正式上崗。我們算一個時間,一個醫生本科五年,碩士3年,博士2-3年,外加醫師規培2-3年。也就是說一個本科醫生需要8年才能正式工作,一個碩士需要11年工作,一個博士則要13-14年才能正式工作。之前都是以非正式醫師的身份進行工作,只有生活費,還辛苦

3.工作辛苦,工資不高。

唯一的好處就是工作穩定。醫師包括護士一般都是上夜班,有時候上了手術檯,一天得不到休息都算正常,並且很多地方醫生的工資並不高。


但是,學生(孩子)的自主權並沒有那麼大。所以每年有很多家長都替孩子去報志願,其中以替女孩子報護士專業的尤為多。如果孩子有更多自主權的話,本質上來說,醫學類並不會有很多人。

而且近年來隨著學醫人數的增多,另一個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在眾多醫學類畢業生中,很多人並沒有從事醫生,護理類工作,而是從事醫療器械銷售,藥品銷售,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跨專業跨得還挺廣
所以我覺得目前來並不需要擴大醫學生的招生規模,而是要積極要讓學醫的畢業生留在醫學崗位上。這才是一件需要值得解決的事情,盲目擴大必然會導致流失嚴重。

最後

學醫必然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的,如果沒有興趣又學了,未來改行的概率會很大,而這無疑浪費是在醫療教育資源,必需要慎重。


教育100分


我想肯定會有的,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醫生的擔當與仁愛!畢業於武大醫學臨床系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最早發現產生警惕心的張繼先主任,還有八十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給我們生動的上了一堂生死狙擊戰!

相比那些娛樂圈的明星們,雖然他們掙錢多,中流砥柱會是他們嗎?未來一定會是科學家技術人材的社會。讓我們緬懷犧牲在一線的醫生,祝福依然奮鬥在疫情前線的人們!注意休息好身體,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

期盼病毒早離開,還我們欣欣向榮的春天!


井下堅


這次疫情把醫務人員工作狀況展現給大家,讓大家更全面瞭解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一次次與死神賽跑,將患者從生命邊緣拉回來,他們是真正的天使。醫務人員臉上被口罩帽子隔離衣壓滿的勒痕,滾動的汗珠,展現出他們最美的一面……這次疫情讓大家看到國內醫務人員緊缺,患者多,醫生少,醫生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這樣容易造成醫患關係緊張,增加醫患矛盾。經過這次疫情,我相信很多的父母將會孩子送去學醫,每當把患者從死神面前救回去是多麼榮耀,多麼自豪!!



小倉鼠老師


從近幾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報讀醫學專業的人數未曾出現過熱潮,許多考生選報醫護專業,或為服從家長意願,或因為分數問題不得已而為之。至於題主提出考生會不會因為感動而出現讀醫熱潮,本人認為不會。理由如下:(1)傳統家庭認為讀醫有前景的觀念,O0後不會接受。這一代人天性是無拘無來,喜歡流動,來去一陣風,從90後00後喜歡跳槽換工作的現實看,紮根於某一地直至老死的工作,他們會不屑一顧。(2)00後更多考慮的個人問題,為醫獻身的大義可能感動他們,但他們會敬而遠之,從近幾年國內高考狀元幾乎無人讀醫,可見一斑。(3)新潮就業更有吸引力,造成讀醫考生少。據新近調查顯示,他們更喜歡當網紅。即使他們不當網紅,尖生會選擇生命科學等有大前景的學科,一般的學生特別是男生會選擇電子類專業,而女生部分選擇教育專業或畢業後報考公務員。(4)週期收益影響00後選擇專業。讀醫週期長,一般是5一7年,收益少,一般剛畢業的基層醫護人員收入較低,不划算。因此高精尖的考生除了選擇生命科學外,還會選擇人工智能等電子類專業。比如華為2019年給人工智能的應屆優秀畢業生開出80一200萬不等的年薪,而醫科畢業生要奮鬥多少年才有這個數?一般的考生,除了一些杏林世家或対學醫興趣濃厚者,部分是不得已而選擇學醫。(5)利害權衡。此次疫情,讓我們看到感動的一面,為逆行英雄致敬,為感染或因感染而去世的一線醫護人員揪心落淚。但這也許讓不少考生看到了風險與危機,他們是選擇大庇蒼生,還是珍愛自己,其實他們心裡有自己的小算盤。我不否認無數青年有大志,有大胸懷,但不少00後那種為自我的現實,也不能無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都喜歡往錢孔裡鑽,報讀與擇業,都會考慮是否有錢景。據此推斷,2020高考如無意外,讀醫熱難顯。


高考作文彭琳


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人數不會增多,跟去年差不多持平。

一、我們不能因為疫情,而去鼓吹一個專業,醫學專業的學習特點也不會因為此次疫情而發生改變。

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合適的優秀高考畢業生投身醫學事業,由於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高三家長及考生一定要理性不盲從。

希望學醫的學生增多是我們的美好願望,今年的疫情,所有的醫務工作者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全心全意為了病人、不怕犧牲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感動了億萬全世界人民,看到醫務工作者的新聞,我們就會跟著新聞一起流淚、一起揪心、一起感動、一起高興。

二、幫助高考考生理性評估醫學專業,比討論"今年疫情下,報醫學專業的考生是多還是少"更有意義

這些場景也會深深影響今年的高考畢業生,影響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和選擇專業的觀念。但是等高考分數出來後,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理性的因素制約我們的填報,分析如下:

1、每年醫學專業的招生計劃和招生人數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招生計劃和往年差不多,

當更多的人填報醫學相關專業時,競爭就會激烈,對考生來說出現"滑檔""調檔"的概率變大,很有可能出現更多的"高分低就"的情況,專業被調劑的風險增大。

除非今年各高校醫學專業的招生計劃擴招,那麼,報考醫學的學生很有可能增加。但是擴招的可能性比較小。

[提醒]

對於今年的新高考元年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分析醫學專業的招生計劃和國家給予醫學生的政策。

2、俗話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因此決定學醫的學生也是經過理性思考的

根據舒伯職業價值觀,學醫的學生大部分具有"利他主義",意味著這些孩子喜歡幫助他人,不管多苦多累,他們樂於去減少別人的苦難和痛苦。

具備這種價值觀的孩子,他的性格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疫情雖然會改變很多,但是當疫情過去,有的熱血會變成積極的行動,有的會退縮。"報考醫學專業的考生是更多,還是更少?"這兩種概率是均等的,就好像拋硬幣一樣,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其實兩者的概率是一樣的。

[提醒]

提醒各位高三家長和學生,不管媒體對醫學專業是"博眼球,賺流量"的炒作也罷,還是真正為了宣傳醫學專業也罷,在高考志願填報時,一定要理性評估醫學專業的優惠政策、學科難度、就業前景,特別是要理性評估自身的特點是否真的適合學醫。

結束語

大家可以瞭解一下"免費醫學生",從2010年起,國家連續三年在高等醫學院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

如果我們用2020年疫情這麼大的代價,來喚醒人們對醫學專業的尊重和嚮往,那不要也罷!我們更期待疫情過後,國家加大對醫藥和高科技人才的培養,能夠從中學生涯規劃開始,制定出臺相關政策。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樣的事還少嗎?


幸福觀察


我覺得不會增加,現在孩子和家長的價值觀不一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家長希望孩子找一個安逸沒有壓力的工作,孩子也希望找一個不辛苦,壓力不大的工作,疫情當前讓人們看到醫務人員是多麼的辛苦,所以高考報醫學院的不會增加。要想培養出來更多的國家需要的人才,就要改變祖國新一代的價值觀,這樣國家才能有人才,有好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清華北大培養出來的尖端人才在國內的有幾個?現在還不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嗎?


窈蔓莎123


在疫情過後,國家必將會增加對於醫學行業的資源傾斜程度,各大醫院可能也會增加相關科室的醫生人數。但與此同時,國家和社會對於醫學行業的監察力度也必然會加大。前些年,在高三學生們報考高考志願時,家長們總會建議報考法律,醫學和金融這三大方面。很多學生在不瞭解這些行業的情況下下就在父母的意願下報考了這些方面的高校,更不用談學生自己是否喜歡。而報考這些行業的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在父母看來這些行業的工作相較於其他行業來說比較穩定,且收入也比較高。但是近些年來法律和金融的相關專業依然很熱門,反倒是醫學的相關專業的熱度在飛快的下降。在很多醫學從業者中甚至流傳著“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玩笑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總的來時還是要歸結於學醫太辛苦了,時間也太長了,而且不如社會很多醫學生還要經歷漫長而又難熬的實習期。三


思念話語1絲1縷浸透心


可能更少了,醫護人員的待遇低,醫患關係矛盾嚴重,導致學生的抵抗心理,僅僅在抗疫期間有點好轉現象並不能轉變醫患矛盾的現象!如果醫護人員待遇問題不解決,醫患關係不解決,以後醫學生會越來越少,出色的醫護人員會越來越少!最後吃虧的是我們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