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第二大秦朝文物,確定不來了解一下?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龍山縣的裡耶古城,出土了36000多枚秦代木簡,被當代學界稱之為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第二大秦朝發現,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正史中關於秦朝的記錄不足千字,而裡耶木簡多達20餘萬字,使短短十五年的秦王朝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復活了。

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第二大秦朝文物,確定不來了解一下?

在這些秦簡中,發現了我國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秦代的軍事、管理制度和公文書信等,有意思的是,從一部分木簡中,我們找到了秦朝老百姓取名的喜好,還有,如果你想知道,你在秦朝被人怎麼稱呼或者自稱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第二大秦朝文物,確定不來了解一下?

在秦簡中出現頻次較高的人名,一類是文、成、武、吉、安,這是被寄予人們對美好的嚮往,在現在也是用的比較多的;一類是乙、豕、狐、狗,這就是取賤名好養活之意。另外秦朝人取名絕大部分是單字名,因此導致了很多人名的重複率很高。然而重複的人名卻沒有太大的影響,為什麼呢?

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第二大秦朝文物,確定不來了解一下?

在這些秦簡中,我們發現人名之前通常會帶有身份名稱的前綴,比如“

官職+爵位+人名”、“地域+官職+人名”等。我們摘取一段秦簡記錄來看:“徑倉粟米一石二斗少半鬥。卅一年十一月丙辰,倉守妃、史感、稟人援出稟大隸妾始。令史扁視平。感手”這裡面提到了四個人,分別是經手人妃、感、援三人,監管人扁,記錄人感。

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第二大秦朝文物,確定不來了解一下?

由於姓氏文化的發展,之後的稱呼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類似的還是有的,比如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等等,當然,現在如果使用這樣的稱呼方式的話,難免就會讓人感到彆扭了。


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第二大秦朝文物,確定不來了解一下?

如果您覺得這段歷史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免費的,請放心),歡迎您關注,收藏,轉發,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