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提起中国古代的书法家,估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东晋的书圣王羲之,他是古代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之一,其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不过,王羲之的书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书断列传·王羲之》里面就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王羲之的父亲叫王旷,也是一个书法家,王旷收藏了一本书法秘籍《笔说》,王羲之很想看,在家里四处翻找,哪儿哪儿都找不到,最后竟然是在在父亲的枕头里找到了这本书!

为什么王旷要把《笔说》藏在枕头里呢?这是因为,古人把写书法时的用笔技巧,指腕的配合等技术视作不传之秘,记录了这些笔法的秘籍更是不能轻易示人。

这样的传承方式,并不利于书法艺术的保存和发展。

唐代之后,很多书法技巧都失传了,后世的书法也因此再没能够达到此前的高度,用欧阳修的话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所以很多学书法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学好书法,就得去向唐代和唐代之前的书法家学习。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作为书法载体的布帛纸张都很难保存,有句古话,叫做“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时间拉到千年以上,基本什么纸张绢布都毁了,上面的书法也就随之消失了。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西汉帛书,已经残破不堪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还好,我们的古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来保存书法,这就是——碑刻。

通过把书法刻在碑石上,大大延长了书法的保存年限,今天我们能看到绝大多数唐代和之前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碑刻和碑帖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始建于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大的碑刻收藏地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拓展规模,增递碑刻,最终形成了碑刻如林的奇观。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件碑帖,这件不足两千字的碑帖,牵涉到4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无论是书法价值,文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传奇。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而这一切,要从公元628年,那个乘夜出行的僧人说起。

公元628年,是唐太宗贞观二年,此时佛教已经在中国传播了600多年,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系,对佛法理解不一,多有分歧。当时的一位僧人,对这样的状况感到很迷惑,他下定决心,要去印度,去佛陀的故乡学习。

当时唐朝初立,饱受突厥侵犯之苦,太宗皇帝为了防止国人与突厥勾结,下令禁止唐人出国,所以驳回了这位僧人西行的请求。

但是这位僧人没有放弃,在公元628年一个夜色昏沉的晚上,他偷偷离开都城长安,向西去了。

这个趁夜出行的僧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三藏法师玄奘。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玄奘这一去,走了17年,行路5万里,经过110个国家,在印度佛教中心那难陀寺,玄奘潜心学习,最终通晓三藏,成为一代宗师,为中国的佛教典籍翻译学习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玄奘带回的经书,因为写在树叶上,被称为“贝叶经”

唐太宗李世民感念玄奘的虔诚,为玄奘所翻译的经书做了一篇序文,叫做《大唐三藏圣教序》。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碑刻上的文字。可是奇怪的是,碑上的文字却不是唐太宗的御笔,而是王羲之的“字迹”。

原来,当时佛门之中,有一个叫做怀仁的和尚,他既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也是书法爱好者,他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想把王书刻成碑保存下来。

怀仁没有选择直接用王羲之写过的文章刻碑,而是决定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他要用王羲之的字,重誊一遍《大唐三藏圣教序》。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圣教序》局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怀仁恐怕没有想到,这是一趟比玄奘西行更加漫长的旅程,怀仁四处收集王羲之的墨迹,很多王羲之没有写过的字,他就从现存的字中抽出笔画,按照自己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组合成字,历时二十多年,终于完成了绝无仅有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这篇碑文虽然是集字而成,但是怀仁本人书法造诣颇高,又极为谨慎,最后的成品深得书圣法意,更是成为后世学习王字的一个宝库,形成了“学行书必学《圣教序》的说法。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圣教序》局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是一场跨越数百年的书法交流,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书法和文化传承,玄奘的经历,唐太宗的文采,王羲之的书法,怀仁的心血,共同灌注在这件碑刻上,成就了一段书法传奇。

在《碑林国宝名碑精粹》中,每一篇碑文,都有不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艺术价值,

比如相传为大秦丞相李斯所写的《峄山刻石》,是中华文字统一的开始;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峄山刻石

汉隶中的极品,翩翩逸致,清秀婉丽《曹全碑》;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曹全碑

”颜体“大成之作,颜真卿书法成就最高的碑刻《颜勤礼碑》;

一块石头,竟然是中国千年书法传承的奥秘 | 意外


颜勤礼碑

等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