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林散之先生的作品好在哪裡?

丁毅書法工作一室


林散之先生屬於大器晚成的書法家,他的作品要從幾個角度去欣賞。

1、林散之用筆極其講究,主張"留、圓、平、重、雅",有人說林散之書法如太極拳,這可能是最恰當的比喻。

其中鋒行筆,線條如鋼絲一般,能從紙面上立起來,挺拔而彈性十足,正是古人所說的"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而林散之書法線條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其用筆的"活"。

晚年,他對筆鋒的運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八面用鋒,特別是他巧妙地糅進了一些山水畫中的"皴法"意趣,微妙地拓展了筆法的表現力。加上使用長鋒羊毫,創作出渾樸蒼茫、酣暢淋漓、老辣紛披的大草,意外的精彩層出不窮。

2、其墨法的成就也極大。師黃賓虹,深得黃賓虹用墨之奧妙。林散之繼承並發展之,將豐富的墨法自覺地運用於書法創作,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突破。他將濃墨、淡墨、焦墨、枯墨、潤墨、渴墨、宿墨等繪畫諸墨法,成功地運用於書法創作,他更善於用枯筆,往往在墨竭鋒散之後,還能仗其超凡的控制力,寫出時隱時現、若斷還連的筆畫來。

3、林散之書法以唐楷、北碑築基,而得力於帖學的修養。其書剛中見柔,兼有碑之骨、帖之韻,又滲透著漢隸樸拙之意。他充分挖掘帖學中蘊藉典雅、曠達流暢的美學特徵,並以自己對線條的獨特感受能力,融碑學的飄逸樸拙,勁健挺拔之長,形成自已神韻兼備,清逸靜雅的獨特書風。

被譽為當代草聖的散老,對中國當代書法的貢獻,功莫大焉。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林散之先生,當代草書大家。起書法擅長長鋒作書,比平時勁健,用筆極盡焦淡枯潤之變,蒼勁淋漓。結體跌宕多姿,行氣如行雲流水。書、畫、詩在海內產生極大影響。趙樸初先生稱讚為當代三絕。評價書法作品,從結體、用筆和章法三個方面。

章法

草書的作品更加註重章法的氣韻,林散之先生的草書氣韻淡雅,意境高遠,有超煩脫俗之態,更能表現出林散之先生恬淡脫俗的心境。整幅作品看上去猶如行雲流水,但又有千迴百轉之奇趣。曾經一個日本的書道會長,看到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駐足良久,向先生的作品三鞠躬。



用筆

林散之先生的用筆,也是最能體現其功力的。林散之先生的用筆,枯、溼、濃、淡、粗、細,變幻多姿,意蘊無窮。書法魅力的本質就在於它的自然和變化。而這其中用筆的變化,從林散之先生的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無窮無盡。


結構

林散之先生的結構簡約連綿,千姿百態,搖曳多姿。簡約是草書結構的基本要求,林散之先生的作品,不僅簡約,而且自然流暢。

林散之先生,作為當代草聖,深得啟功先生,趙樸初先生,沙孟海先生等當代書法巨匠的高度稱讚。其書法作品評價也很多,但都脫離不了結構,用筆和章法三個方面。

一家之言,書法講堂。


書法講堂


這個問題,我也問了自己很久,現在,我知道答案,與諸君共享。

一、為什麼會出現林散之現象?

中國近代,出現了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無論文、史、哲、藝中任何一門,都大師頻出,高人滿地。滿清三百多年用各種的方式壓抑、奴化漢文人,效果非凡。僅就書法而言,學必宗唐楷、先學楷後言書、執筆必撥鐙法等等教條,將天下文人逼向館閣和端直粗劣,放棄個人追求和個性發揚,批發了一大批名滿天下的丟失二王法度的三流書家。可以說有清一代文人將傳統的美學積澱和書法傳承幾乎丟失殆盡,書法審美變得扭曲,如同他們喜愛三寸金蓮、大煙、娶妾的三大愛好一樣。以顏楷著稱、打著顏楷旗號毀顏楷的錢、華、譚僅是其中一例。

清朝落幕,意識形態出現一次大解放,各種思潮無論來自西方還是這個古國的傳承都得到了釋放和融合。無論向西看還是往回看的名家,均能大批的學而有成並得到社會承認。

林散之先生一生,首先是一個畫家身份,除了最後幾年名聲大噪,他幾乎一生,在用完大家族分家的資產以後,一直是靠賣畫和吟詩應和於文場乃至官場維持生計。

散之先生的老師,就是那位繼承中國數千年繪畫技法於一身的黃賓虹先生。他和賓虹先生一樣,喜好出外師法自然、寫生吟詩。林散之26歲開始編纂的《山水類編》,全書共29卷,35萬餘字,彙集前人有關山水畫的論述,內容採自數百種文獻,歷時三年餘完成。在當時,可謂一大工程,他人未曾做過,可見其心志。

賓虹先生在近代畫壇,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近三十年拍賣界畫價魁首,一直是黃張(張大千)爭霸。賓虹先生有兩樣別人學不到的絕技:

1、墨法。賓虹先生曾學藝於祖傳墨坊,對各種墨的製造及使用在畫壇無第二人能及。所以賓虹先生被稱為“畫山積墨數十層依然透亮,毫無呆滯之感,數百年來第一人”。

2、見識。賓虹先生孤獨畫畫數十年,到晚年才為人所知。他身上沒有有清以來那些書畫教育腐朽呆板的時弊,堅持自己去學習最古老的傳統併發揚之,反對逼肖古人,敬古而不泥古併力求自新。

如果說黃賓虹先生親傳弟子並數十年追隨而得真傳者,非林散之先生莫屬,無論詩詞、書畫。

二、為什麼是草書?

草書和其他書體有很大區別,要求一方面嚴守法度不能越雷池一步,另一方面有要求有氣格、有文韻,線條有質量、技法要純熟,同時與其他書體最不同的是,對墨色濃淡、乾溼、燥潤的處理上有要求,對整體章法的計白當黑計黑當白的能力也提出很高要求,也允許書寫者在書寫的韻律、節奏和筆法特徵上灌注進更多自我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大凡書家最終會選擇主修草書,因為不管普羅大眾看不看得懂、承認不承認,事實上草書是中華書法皇冠上那顆最閃亮的明珠。

而所有這些能力,對於一個具有極其深厚繪畫功底和成就的畫家來說,幾乎是已經具備的現成的能力,更何況在林散之先生入草之前已經真草隸篆無所不精、功底極其深厚。

三、林散之先生的草書為什麼好?

日本書壇向來沒什麼見識,並不是他們說書聖就是書聖的。日本傳統三筆三跡(等同於書聖地位)的水準在中國,其實都只算是二三流,未必能上書法史概論的角色。但在林散之先生那個年代的中國藝壇,是不會發生眾星一一隕落,僅存啟功先生稱雄的狀況的。

中國書協主席沈鵬: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的最高殿堂。
國畫大家亞明:林散之是屬於世界的。由於林散之的存在,從而使中國保住了傳統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中國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草書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大書法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懷素、明代王鐸、當代林散之。
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林老大作筆蒼墨潤,深得宋元神韻,在賓翁高足中實為僅見。
書法家啟功:老人之詩,胸羅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讀萬卷書,而行萬里路者,發於筆下,浩浩然,隨意所之。無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應手之樂。
評論家路東(《談林散之與中國草書傳統》):我們談林散之與草書傳統,即是在談林散之在書法傳統中的沉潛與出離,談一個書法家的藝術生命是如何從傳統中創造性綻出的。草書是中國書法藝術風光迷離的高地,自王覺斯以來,以重碑稱世的清代書家在草書領域不見建樹,其間,不乏對草書藝術心嚮往之者,但都未入草書之精微,至林散之,這條中斷的草書之道才真正得以延續,林散之的草書,渾厚生動,水墨淋漓,筆意充沛,線條的書寫運動極富變化,藝術形式別開生面,且意境高遠,與書法史上的草書大家相比,可謂獨樹書林而不可替代。林散之的書法,已成為中國書法傳統的一部分。

藝術界,被吹出來、包裝出來的所謂大師不要太多,這些評論中,以傅雷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評價最為中肯、懂行和客觀、可以信任。因為這兩位,均是不靠書法吃飯、在多領域有非凡建樹且為人耿直不欺、有古君子風的大家和博學博識、交遊一流的通家。

確切說,林散之先生的草書是中國畫界的深厚傳統反哺於書法界開出的最盛大的花,書中有濃厚的畫意,線條質量也少有人及。更難得的是自古法中造出己法,自覺自發的以山水雲樹的線條造字,以大寫意的境界來建構書法作品的章法。這在中國書法史上從未有過。

可以很肯定的說,在百年後寫到這段書法史,可能很多風雲大家如啟功、沈鵬等都未必會言及,但林散之先生的名字一定會出現。並非造詣高下之故,而是拓出新路之功。!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敬請點贊關注,深夜碼字,倍感溫馨!謝謝!

大成國學堂


中國書法界對林散之先生的評價特高,在中國的草書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大書法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的懷素,明代的王鐸,當代的林散之。


進入21世紀初葉,世人公認的是:草聖林散之。他是繼王鐸之後,300年才出了一個林散之。

林散之先生的書法作品,真、草、隸、篆皆有,枯溼濃淡並存,氣勢磅礴,似米南宮,骨力雄強如李北海。

中國書法界對林散之先生的評價是如此的高,令人不可思議。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林散之先生的作品挫敗了日本的現代碑學派巨臂青山杉雨,這位狂傲的日本當代書壇泰斗,特別蔑視中國的書壇,當他見到林散之先生的作品之後,當場便行鞠躬之禮,並敬題“草聖遺法在此翁”,從此,林散之先生的草書就享譽世界。

這個是狂傲的日本人,青山杉雨的書法作品。


這是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無論是用筆和用墨,林散之都把它發揮到了書法的極致。筆畫的瘦硬與豐腴相結合,墨的乾枯與溼潤相結合,欹側,錯位大小對比。

當代草聖,名不虛傳!


水電工老路書法


林散之的書法粗看荒衰不堪,仔細讀之,不難發現其舞動飄飛之靈氣和線條的蒼澀老辣,人稱“散仙”,名並不虛傳。



點畫線條筋骨血肉俱全,飛白滿紙卻用筆如楷,線條樸率流暢,動中有靜,靜裡有動。以“筆陣圖”四字為例。

如“筆”字的艹部分,橫畫起筆、收筆儼然端楷,無一絲苟且之處。用筆沉實圓勁,筆筆中鋒。隨以圓筆為主,卻無半點柔弱虛滑。

“陣”字左右部連接處,過度虛筆和下一筆的實連處筆意清晰,隨形連卻勢斷一如楷法。足見對用筆技法純熟的駕馭力,可以說隨心所欲,任筆揮灑,隨為草書,卻筆法如楷法。

“筆陣圖”三字,“筆”字上部橫向開放,下不豎向巍峨挺立。“陣”字呈內斂之勢,上密下疏,整個字,承上啟下,隨然上兩字形連而不粘,和“圖”字形斷卻意連,構成一個完整的節奏元素。

通篇行雲流水,如一首和諧優美流暢的梵音天籟。又如九天飛瀑,飛落直下,珠玉滿地。





翰墨書道


虛實相生,墨色豐富,筆力沉穩


太宗講藝


看過不少林散之的草書作品,但沒有見過原件,給人印象是:雖筆法有變,但結體不美觀,整體缺乏旋律之美,功力不是很足,時有敗筆呈現,有比較才有鑑別,鑑別出真知,看了毛澤東、啟功、範潤華等草聖的作品,覺得林與之相差甚遠,不可稱為草聖或巨匠,也可能是筆者欣賞水平有限,吾草木之人,不敢妄加評論,當否,請方家指正暢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