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后田,闽西三月里的一声春雷

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自惊蛰起,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大地苏醒。1928年的第一声春雷,对于闽西人民而言,来的比惊蛰要早了两天。回首九十年的来路,那一年的3月4日,后田村的一声春雷,留给历史的是如此浓墨重彩。

后田,闽西三月里的一声春雷

福建人民武装斗争的开始

后田,位于新罗区东肖镇政府驻地南面,四周群山环抱,土地肥沃。然而在土地革命前,这片沃土并未给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贫下中雇农带来温饱,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4.53%为地主、富农、工商业及公尝田所有。残酷的现实迫得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只能靠租地耕种为生,“业七佃三”。一年辛苦耕种,所得却少得可怜,再加上高利贷、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贫苦农民的生活,真的是家无隔夜米,糠菜半年粮。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五四”的新思潮唤醒了闽西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寻求革命真理,投身反帝反封建洪流,并成立革命组织,传播革命思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林仙亭等人在桐冈书院发起组织了奇山书社,组织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籍,抨击时弊。入社的教师和中学生有两百多人,其中便有来自后田村的陈树槐、陈柏生、陈俊昌、陈品三、陈其湘等进步青年。1923年9月,邓子恢联合张觉觉、章独奇等37人在奇山书社创办了《岩声》报,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揭露社会黑暗,报道群众斗争,唤起工农大众觉醒,推进革命思潮,宣传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思想,阐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精神。《岩声》报是闽西传播马列主义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革命刊物。1927年,在陈品三的介绍下,后田雇农陈锦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福建第一个农民党员。不久又吸收秘密农会会员陈炳清、陈玉清等6人入党,建立福建第一个农村农民党支部———中共后田支部。1927年冬,中共龙岩县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设在后田村。

后田,闽西三月里的一声春雷

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桐冈书院举办进步读书会“奇山书社”

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到闽西以后,龙岩临时县委积极准备开展武装斗争。为了培养和训练武装骨干,后田村党支部在火星祠开设了青年国术馆,以教习拳术为名训练武装人员。于此同时,地主豪绅也在后田村拉拢了一些地痞流氓组织老人拳术馆,对抗和破坏农会的活动,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尖锐,在1928年春达到高潮。当时,地主豪绅利用青黄不接之际囤粮抬价,一时间龙岩米贵,劳苦大众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暴动的时机已经到来!龙岩临时县委以“防匪”为名智夺地主掌握的6支步枪,并决定于3月4日地主乡绅集会做“关帝福”之机发动武装暴动。“关帝福”当天,有组织进入关帝庙的群众,遭到了地主指使的地痞流氓的殴打,一时间群情激奋,后田党支部认为暴动的时机已经成熟,经县委批准,暴动时间被定在了当晚。同时,县委决定,附近的郑(联)邦、龙聚坊、邓厝、盂头等支部一致行动。

是日夜,地主豪绅在“老人拳术馆”设宴作乐并密谋武装镇压农民。后田党支部挑选了20名“青年国术馆”会员,由陈锦辉率领,镇压了地主狗腿子陈北瑞并直捣“老人拳术馆”。县委连夜召开群众大会,郭滴人高声宣布,后田农民暴动了,要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在火星祠堂,望着被当场烧毁的田契借约,农民一派扬眉吐气,尤其是听到从此田租不交,旧债不还,田地由农民分配时,现场气氛达到最高潮。后又集合农会会员进一步收缴地主武装。翌日,女共产党员张溪兜斧劈公谷仓,将200多桶谷子分给缺粮少种的农民。农会还责令掌管公尝账的地主将所欠公尝款也限期交出。在郑邦、龙聚坊、邓厝、盂头等村,烧毁田契借约,收缴地主枪枝弹药的行动也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展开。全东肖共缴枪50余支。3月7日晚,以后田村农会名义召开了一次全乡400多名农友参加的联欢大会,进一步发动群众。同时实行赤色戒严,并成立游击队,陈锦辉担任队长。

后田暴动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引起了东肖地主豪绅的恐慌。他们逃到城里,向国民党陈国辉部告状、请兵,图谋扑灭刚刚点燃的革命火焰。3月8日,陈国辉令吴虎带领500余士兵,在地头蛇林尚轩的协同下,兵分三路包抄后田村。3月9日拂晓时分,罗怀盛、陈品三、陈锦辉率领100多农民迎敌,农军因寡不敌众于两小时后向东坑山上撤退。后田暴动武装撤退后,陈国辉部即在村中大肆烧杀抢掠,逮捕了共产党员和群众60余人,当场杀害张国民等3人。群众的财产损失达10万余元。

后田农民武装暴动后,闽西各地爆发了一次比一次强烈的、震撼全省的武装暴动。3月8日,平和暴动打响;6月25日,上杭蛟洋农民自卫军举行武装暴动;6月29日,中共永定县委领导了溪南为中心的全县大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把闽西暴动推向高潮。后田暴动是福建人民武装斗争的开始,特别是组织了红色游击队,依靠游击活动去开展工作,这就使福建革命从此走上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为以后朱毛红军入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中央苏区打下基础,开辟了道路。

土地革命之先声

后田暴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打响了全省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农民武装,他的意义还在于暴动之后立即实行土地革命,并成为全国土地革命中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195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为后田暴动纪念馆题词,赞扬它是“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

后田,闽西三月里的一声春雷

后田暴动旧址

暴动当天,郭滴人便代表临时县委命令收缴全乡地主的全部田契、借约、枪枝。田契借约当场查明烧毁,并庄重宣布从此田租不必交,旧债不必还,田地由农民分配,没收的谷物钱粮等则分给贫苦农民。这番举措,让当地传承了千百年苦难的贫苦农民感到由衷的高兴。遗憾的是,在敌人的进攻下,后田人民还来不及分田,暴动武装便转移到龙岩、永定、上杭三县边境开展武装斗争。在永定,邓子恢对永定县委书记罗秋天说,后田暴动的教训就是没有在暴动后,动员更多的更广的人民群众投入武装斗争,没有及时进行分配土地。致使敌人大举进攻时,束手无策,群众遭到严重的摧残。建议现在群众斗争情绪仍然十分高涨之时,县委就应该“趁热打铁”,领导人民群众扩大斗争范围,发展大好形势,在敌人尚未进攻之前,巩固自己,收缴地主武装,肃清反革命,没收和分配土地,建立政权。他与张鼎丞领导农民大胆地进行土改分田的试验,成功地创造了土改分田的经验: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

红四军三克龙岩并立稳足后,邓子恢向身居新邱厝的毛泽东介绍了分田的办法和经验。毛泽东听后高兴地对邓子恢说:“你们的作法比井冈山时期有发展,现在闽西局面大体稳定,当前主要工作是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邓子恢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起草了一个土地革命纲领。在龙岩试行后深受农民欢迎。1930年上半年,邓子恢经过调查研究,认为1929年分配土地时,只重视土地数量上按人口平均分配,因而许多地主、富农保留了好田,而贫雇农分到的多是瘦田、坏地。因此,决定再加上一条“抽肥补瘦”的规定。这种做法在东肖首先试行后,深受农民的欢迎,然后迅速推行到闽西各县。在中共闽西一大上,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对此作了科学的总结,制定了一部比较完善的闽西土地法推广到全国各根据地,它对我党土改总路线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在南阳会议上,毛泽东称赞“闽西土地解决办法最好”。

在暴动后的漫长土地革命斗争中,后田党支部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长期领导农民开展保卫苏区分田成果的斗争。后田村始终是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夺田的重点村。国民党十九路军进占龙岩后,实行“计口授田”和“连坐法”破坏革命成果,后田村成了县游击队抗击十九路军的重要据点之一。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及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的反顽自卫斗争中,后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始终坚持着顽强的斗争。

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国民党龙岩当局企图推翻国共协议,极力支持豪绅地主收租夺田。在龙岩策动豪绅地主开会,确定先搞“重点突破”然后“全面收租”的步骤,进行夺田。并选定后田和条围魏金水(时为龙岩县委书记)家两处作为重点突破。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在龙岩最早闹土地革命的后田村和龙岩县委书记的家这两处收租得手,全面收租就能顺利展开。在收租夺田的阴谋屡次受挫后,国民党龙岩县当局决心以政府出面,采用高压手段,强制收租,扬言“坚决要收租,先收后田的租”。消息传到后田,农民愤怒地说:“看他有两个头壳(龙岩话,意为脑袋)没有。”东肖区委组织农民连夜游行示威,张贴“田主收租,杀他抵命”“有命收,无命食”等标语,警告业主团。慑于共产党和农民群众斗争的声威,国民党龙岩县当局最终不敢轻举妄动。

抗战后期,国民党龙岩当局决定把龙岩作为推行所谓“扶植自耕农”土地政策的试点,后田村又首当其冲。在保田斗争中,后田党支部领导农民一次次针锋相对,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一次又一次的夺田阴谋。

为有牺牲多壮志

在龙岩、永定13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有20多万亩土地革命分田果实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从而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罕见的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岩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长达二十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革命火种从未熄灭,党的组织从未断线,革命红旗始终不倒。伟大胜利的背后,是光荣的牺牲。

后田,闽西三月里的一声春雷

后田暴动陈列馆

在保田斗争中,后田党支部书记张溪兜和女接头户陈客嫲先后牺牲。“闽西事变”中,省保九团和白土镇警袭击后田村和榴坑村,后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南坤及陈协仁遇害,两村被捕100多人。

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革命牺牲生命的后田子弟有陈柏生、陈锦辉、陈品三、陈德全、陈客嫲、张溪兜、张龙地、陈桐生、陈松照、陈德泉、陈炳使、陈炳清、陈炳木、张清河、陈寿山、陈长林、陈昆照、陈南桂、陈根地、陈锦清、林德钦、陈坤林、陈炳坤、陈南昆、陈锦荣、陈金品、陈俊昌、陈添地、李其村、陈汉青、陈清地、李锦瑞、陈加金、陈联盛、陈金水、李江福、陈仁深、陈纪昌、陈汉生、陈玉春、陈木德、陈金寿、饶金泉、陈义辉、陈秀南、陈河清等数十人。接头户张秀地、李巧珠、李金炳、罗春花、傅金花、李秀地、张仁花、李翠兰、邱翠兰,老游击队员陈金木、陈水明、彭雪英、陈映辉、陈炳河,老地下党员陈水秀、陈金顺,老苏区干部罗香仔等为支持革命百折不挠。此外,尚有诸多的革命群众在无私地奉献。他们前赴后继,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后田荣耀,让后田的春雷响彻天际。(本报综合整理)▋(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