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苏联海军为何没有挽救苏联?

用户52076151707


苏联海军不但没有挽救苏联,从某些角度来说,苏联海军反而拖垮了苏联。

从彼得一世开始,历代沙皇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向海洋。经过将近300年的曲折和努力,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个梦总算是圆了。但是圆梦的代价就是让苏联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苏联海军的消长起伏本身就隐含了苏联自身的兴衰。

斯大林的无奈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中,海军发展迟缓。一直到1933年6月,苏联通过了《关于1933-1938年海军建设纲要》,开始了大规模扩大海军。

1935年,开始建造4艘“基洛夫”巡洋舰、15艘“列宁格勒”驱逐舰。“基洛夫”巡洋舰排水量在8000吨以上,航速34节,由意大利帮忙设计。“列宁格勒”驱逐舰排水量3000吨,航速36节,以法国的驱逐舰为蓝本。此外,苏联自行设计建造排水量为20000吨的战列巡洋舰。此时苏联海军重点发展的却是潜艇,比如苏联海军主要作战潜艇,“什奇”级C型潜艇。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海军拥有180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力量。

具体到相关的舰队,苏联海军重点建设的是三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在日俄战争中曾经遭到重创,但在十月革命和包围彼得格勒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德战争爆发前,波罗的海舰队已经拥有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69艘潜艇、48艘鱼雷艇。

日俄战争后,黑海舰队上升为俄国最强舰队。但是十月革命之后的一系列战争,使黑海舰队实力严重受损。1921年局势稳定后,苏联开始恢复黑海舰队。苏德战争前,黑海舰队拥有1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47艘潜艇。

太平洋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军覆没。1932年起,苏联还是重建太平洋舰队。苏德战争前,太平洋舰队拥有2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78艘潜艇、19艘护卫舰、204艘鱼雷艇。

1933年6月,苏联新组建北方舰队,负责保卫北方岸防和开辟从摩尔曼斯克到海参崴的北方航线,以连接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苏德战争前,北方舰队拥有8艘驱逐舰、7艘护卫舰、15艘潜艇。

人们常说“百年海军”,意思就是海军建设非常依赖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跟海洋科学研究和舰船建造水平密切相关。缺乏雄厚的重工业和海洋科学研究基础,没有受过优良教育和严格训练的将士,落后的舰船建造技术,要想建设强大海军,只能是一种奢望。众所周知,沙俄工业水平一直很落后。因此,斯大林虽然渴望建立一支拥有大批战列舰的海军,但是条件所限,只能选择防御性海军策略。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海军共有4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50艘驱逐舰、184艘潜艇、279艘鱼雷艇。三大舰队被分割在互不相连的三片海域内。

这样一支海军力量,显然是无法跟同时期的海军强国相提并论的,因此苏联海军选择近岸防御的作战策略。海军总司令穆克列维奇强调“苏联海军要紧密配合陆军”。

库兹涅佐夫的雄心

二战结束后,苏联通过雅尔塔体系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在海洋发展上也得到了最大利益。1945年7月,斯大林对苏联海军说:“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海军是苏联红军的忠实助手。苏联人民希望看到自己的海军更加强大。我国人民将为海军建造新的战舰和基地。”

话虽如此,但现实是残酷的。苏联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是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因此,斯大林头脑很清醒,对于海军的定位并没有变化,他说:“苏联还缺乏建立崭新海军的技术力量,海军依然是沿海活动。”

但是当时的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苏联海军在战争期间损失不大,战后又从德国获得了10艘驱逐舰、10艘潜艇、一艘已经严重损坏的2万吨航母;从意大利获得23000吨的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从日本获得了6艘驱逐舰。这样,苏联海军的力量得到了增强。他还认为,苏联已经具有了发展、建设新海军的强大重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

二战刚结束,库兹涅佐夫就向斯大林和联共中央提交了一份10年造舰计划。这份计划要求大力建造大型航母、重型巡洋舰。1946年1月,库兹涅佐夫再次提交报告,要求确立“海军作为支撑苏联走向世界的武装力量的独立地位”,而不再是斯大林的“海军是红军的忠实助手”。

此时美苏对抗的格局已经非常明朗,苏联的重点是守住二战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利益,所倚重的自然是强大起来的苏联陆军。此外,美国拥有原子弹,这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为了早日研制出原子弹,苏联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集中了大量资源去研发原子弹。

因此,无论是政治角度还是经济方面,库兹涅佐夫的想法都得不到斯大林支持。最后,库兹涅佐夫于1947年初被解除了海军总司令的职务,1948年又被从海军元帅降为海军中将。

1947年7月,新任苏联海军总司令在庆祝苏联海军节时重申:苏联海军是红军的忠实助手。

“诺沃罗西斯克”沉没

斯大林去世后,1953年5月,库兹涅佐夫被重新任命为苏联海军总司令,恢复海军元帅军衔。他很快又重新提出了包括航母在内的更庞大的造舰计划。这份计划最后被苏共中央否决。

刚刚当政的赫鲁晓夫实行缓和战略,他主张通过对话来调整和西方的关系,缓和对峙造成的紧张局势。此外,赫鲁晓夫认为,航母是很容易被击中的靶子,不如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核武器。

而“诺夫罗西斯克”号战列舰的沉没,则最终将库兹涅佐夫的雄心也一起带入了海底。

“诺夫罗西斯克”号战列舰是由重巡洋舰改装来的,来自1945年意大利的赔偿。1955年11月,“诺夫罗西斯克”在黑海进行例行训练,由于保养不善和操作失误,加上错误的指挥,突然沉没,全舰2000名官兵全部牺牲。而更早之前,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不断发生严重事故,官兵连续死伤。

这一严重事故震惊了苏共中央和苏军。黑海舰队司令首当其中,被立马撤职。1956年1月,库兹涅佐夫被停职,海军总司令由戈尔什科夫接任。同年2月,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宣布:鉴于海军技能训练很差,对海军在未来作战中的作用估计错误,对海军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方面的观点错误,撤销库兹涅佐夫海军总司令职务,军衔从海军元帅将为海军中将,立即退役,永不恢复。

库兹涅佐夫不顾苏联在国际局势中的弱势地位,急于实现海军的远洋发展战略,最终被逐出军界。

戈尔什科夫的扩张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通过政变的方式取代了赫鲁晓夫。没多久,苏联就开始了全球扩张战略。苏联不顾现实国力条件,在大力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加紧发展常规武器。海军战略上,也一反原有方针,竭力向远洋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的支持下,戈尔什科夫实施了建造大型核潜艇、导弹巡洋舰以及航母的造舰计划,建立了海军大洋舰队和导弹核舰队。海军战略目标从海岸防卫转为环球航行,和美国展开全球争霸。苏联海军还把核潜艇作为主要海上作战力量。20世纪70年代,苏联海军拥有400艘潜艇,其中核潜艇65艘。核潜艇的水面排水量都超过了3000吨,携带16枚导弹,可在远洋停留4个月。苏联海军依靠这支庞大的水下核舰队,进行不浮出水面的环球航行。虽然苏联在航母数量和吨位上不及美国,但是海军作战舰艇总数超过了美国。

戈尔什科夫因此总是不厌其烦、咄咄逼人的宣称:“苏联海军的旗帜正自豪的飘扬在各大洋上,要结束由传统海军列强控制海洋的局面”。

至此,三百年的大洋梦终于圆了,但是为了圆梦,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是在用自己的血供海军在远洋游弋,庞大的远洋海军就像无穷无尽的吸血怪兽,最终将苏联耗干了,拖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