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何面向个人用户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多,而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少?

lin曼蕾


滴滴、今日头条、摩拜、ofo……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创业公司中独角兽越来越多,但不难发现,很多独角兽都是面向个人用户的公司,满足的是个人用户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相反,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无论是融资轮次,还是融资金额,都无法跟面向个人用户的创业公司多。究其原因,这既跟整个环境有关,也涉及用户需求以及各业务属性。

从整个外部环境看,C端市场的发展明显快于B端市场,大多数创业者都看到了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巨大的C端市场,于是挤破脑袋也要往里钻,因为B端市场相对滞后,就算你开发出了非常不错的企业服务类产品,但还是会有很多企业不会为此买单,而且to B业务的谈判周期非常长,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这期间企业服务类公司的收入来源非常匮乏,更别提扩大规模了,如此一来,很多希望赚快钱的创业者不会选择进入B端市场。

不过,近些年来,企业服务类创业公司其实有所增加,不少投资机构在该领域纷纷布局,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究其原因,首先是C端市场日趋饱和,用户流量已被瓜分殆尽,如果创业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贸然进入C端市场很难会尝到甜头,而在B端市场,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早已非常成熟,但这些技术的实际落地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想象空间非常巨大,因此,不少创业者已在考虑在to B端发力,可以预见的是,企业服务类创业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速度会明显加快。


铅笔道


雷军同学的总结:互联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用户体验和效率。

这正好可以套在个人和企业身上。个人在互联网上往往是冲动型消费、高频、依赖。要的只是体验。企业对互联网的需求是相当理性的。要解决效率问题。

这方面最强的,是阿里军团。因为阿里是B2B起家的,后来C2C,实际上还是B2C,因为小商户本质上也是企业。最后到天猫就彻底延伸到传统品牌企业环节。

所以阿里做来往不成功,做钉钉顺风顺水。因为钉钉是针对企业管理而存在的社交工具。

在企业服务方面,企业有一部分解决方案的需求本来就不是标准化和高频的东西。而是非标准化和低频的东西。这部分没法完全市场化的,最多线上线下结合。

可标准化的东西,其实都已经在线上了。比如金融、贸易、物流。

企业流程、管理方面的东西,有很多软件公司一直在努力。也做得挺好。只是他们离个人用户比较远而已。

总的来说,2B的生意远远难过2C的生意。但是一旦建立起话语权,红利长久。


悦涛


个人用户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与企业服务互联网创业公司本质就有着区别

针对该问题,个人见解如下:

中国的企业有着漫长的发展周期,在那个时期,中国的企业对于管理和经营等方面都是系统化的,由上到下,更具有程序化。中国的企业起步比较晚,相对于美国整整晚了十来年的时间。又加上近几年来,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好,许多的企业都进行了改良。不过,就企业服务的本质而言,说白了,互联网在企业服务方面确实显现不出什么优势。

对比to B与to C的表现,to C更适合于互联网。To C本身的产品就与to B不同,to C重在创造,成本低,在用户量上,to C需要大量的实际用户,通过用户对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反馈,不断的对产品进行优化,能够很好的贴合群众,但是to C也有很大的缺陷,用户量存在相对的不稳定性,可能经常都会有小数据的客户流失。而to B则是完全相反的,企业服务公司的创建本身就需要高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非常踏实的耕耘和付出,过了这道坎,企业就会很稳定,延展性很强。但是,企业服务也有很强的果断性,其实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并不在少数,大多都过不了那道坎,死在半路上了。

企业级的明星产品其实也不少,但是能够真正能够做下来的也实属不易。要不你就有很强的实力,这个实力可不是单纯的能力,耗的可是资金。众所周知,阿里产下的钉钉软件,作为一款企业级明星产品,却是始终没有大火起来,不是吗?就拿钉钉的免费通话来说,为了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品牌效应,这些可都是烧钱的,一般的企业哪里养得起!

个人用户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则不同,个人用户能够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出自己的产品,并且还能利用互联网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虽然个人用户也存在着不稳定性,风险系数高,但是成本偏低,更适合于个人用户的发展。

综上所述,不管是中国的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服务创业公司,在今天来讲,虽然个人量数占据优势,可是也不是一定的,中国的企业服务出生晚,不过在如今正在快速的改进,据了解,to B类服务的融资比重已经接近30%-40%了,所以企业服务的发展还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否会出现可以挑战任仕达、毕马威等巨头的互联网公司?那就要看将来的企业服务爆炸性增长来临之后,市场到底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了罢!

你好,商函杂并论,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商痕笔记


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最早便是通过面向企业切入的,如慧聪网,阿里巴巴等。而再前,马云也是做黄页起家。



但B2B的发展在当时并未能获得充份发育。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当时的市场不规范,二是缺乏第三方担保机制,再之物流体系未配套。因而模式未获企业信任。

反之,以淘宝为代表的B2C(或C2C)市场发展,是有着如支付宝,快递公司等整个生态链的支持,凭借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成功培育市场,并获得高速发展。



然而,在去年开始,B2B市场,已得到充份重视,就如正弦波理论的发展周期,好象又回到了出发点,当然,现在整个生态环境都与当初有了质的不同。

今年,面向企业的互联网创业会进入爆发期。初创企业有机会利用差异化细分市场进入某一垂直领域。例如,我有个朋友已开始试水针对餐饮业采购链的供应平台。


粤菜美食联盟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们一般把个人用户端称为C端!企业端称为B端!

C端市场比B端大很多!而且C端市场比较容易切入,需求点比较多!短时间烧钱容易见到效果!相比较B端,C端的消费属于冲动型!

B端市场首先是小于C端的,这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同时B端的需求可能需要定制化!B端比C端更理性!


薛仕磊


B端市场与C端差异很大。现在中小微企业数量很多,处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大企业做生意,一是周期长,二是服务要求高,这个市场由关系和头部玩家占据;与中小微企业做生意,但中小微企业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多的是需要解决生存问题,找到更多的客户,是营销推广问题。现在小企业外部生存环境恶劣,2C业务线上流量昂贵,线下客源相对从前下降很多。所以中小微企业看似数量众多,实则市场规模是远低于C端市场的。所以,中小企业做2B业务,比较困难。


前海乐业


或许因为我们的互联网市场还在起步阶段,对于服务企业用户的高标准服务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案,对于企业来说,一个能够提供完善的全面的多方位的服务集体才能拥有良好的服务体验,而现在社会注重模块化项目,整合各个模块,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还不具备。当然这也是下一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规模的企业到大型企业的整合,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

如果有意做整体解决方案的可以私聊探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