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很多优质的企业不直接上市,而是要借壳上市?

贷款教授


谢谢悟空,直接上市过程一般比较漫长,目前需要排队等候好久,可能是好几年,而且承销费用还不菲,一些急于融资的公司会选择借壳上市。不过,现在借壳上市的标准等同于IPO,因此借壳也不是那么容易。

直接上市也就是向证监会报资料,申请IPO,企业欲上市,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从券商辅导到企业上市最少需要2-3年时间;借壳上市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已上市公司(壳),得到该公司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IPO在如今过会率急转直下的当下,可能准备了大几年,最后还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上会被否,时间成本较高。IPO需要规范的问题的较多,面临更严苛的审核;但只要上市就可以立即募集资金,股权仅因为发行新股募集资金而被稀释,不会像借壳上市那样在募集资金之前就被稀释。借壳上市最大的优点的是周期快,当然借壳上市时也会有较大的重组成本以及股权稀释和摊薄。

此外,在国内借壳上市暂时无法立即进行融资,需要借壳上市运行一段时间后方能进行再融资。很多中概股回归A股都是采用的借壳上市,比如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360借壳江南嘉捷,重组成功之后,这样概念的股票都一飞冲天,借壳者获利颇丰,三年解禁后就可减持了。

喜欢富凯财经傻僧的分析,给傻僧点个赞吧!


富凯财经


通俗来说,借壳上市就是一家私人公司将资产注入到一家市值比较低的上市公司中,然后得到这家上市公司一定程度上的股权,那么就可以利用这家上市公司的地位让自己的私人公司上市了。

以360借壳江南嘉捷为例,360原本已经在美国上市,在2015年的时候突然说要退市,随后又开始了一系列的私有化准备,江南嘉捷定增收购三六零100%股权,在2017年年底宣布要借壳江南嘉捷在中国上市。

到了去年2月28日,360终于成功借壳上市。360的上市堪称好事多磨,在八年间,360经历了美国上市、私有化退市、排队IPO,最终借壳上市。并且是去年交易作价最高的借壳上市。

360回归A股的第一天以65.67元/股开盘,开盘涨幅3.84%,市值达4442亿元,但是没过多久就开始止升回跌,盘内数度触及跌停板,收盘的时候360报56.92元,下跌10%。目前,三六零股价不足30元/股,总市值为1897亿元,相较三六零上市后峰值4442亿,市值已被腰斩过半。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借壳上市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选择,肯定是直接上市,但是借壳上市有几大利好。比如资产暂时未完全达到上市规则内的新上市要求、想要急迫上市、节省成本等等,总而言之,省时省力。

但是这些“馈赠”的礼物并不是没有代价的,首先是成本问题,一家企业要想借壳市,肯定是要找到一个“壳资源”的,一些企业为了减少重组的成本,会特别挑选一些亏损的上市公司作为自己的“壳资源”,上市之后还需要花一大笔的成本去稀释股权。

而且这些借壳上市的公司,刚刚上市的时候市值一般都会比较高,通常很难会得到融资,需要等到股票运行一段时间才可进行交易。

总之借壳上市有利有弊,还是要结合公司发展现状、规划作出选择。  


零售新物种


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借壳上市?

一般情况下,借壳上市就是指,一个企业暂时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上市,就借用一个已上市公司的壳,然后把自己的资产注进去,达到上市的目的。通俗的说,我们八一个大户人家办喜事比作上市的话,如果上方都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昭告天下,这就算是正常的上市了。


但是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原来女方家里也是北京大大户。但是现在家道中落了,然后找了一个外省的财主女婿,女婿入赘,然后把家产挂到这家的名下,成了新的名门望族。这个落魄大户就叫“壳公司”,也就是原来的上市公司经营不好,只剩下一个空壳。有人就把他买过来,等于买了一个上市的名额,注入自己的资产,再重新开张,这就算是“借壳上市”。


所以说,从买壳的企业来讲,就是一个“曲线”上市的途径。而从卖壳的公司来讲,这就是重大资产重组。

二、促成借壳上市的原因:

中国境内上市越来越艰难促成了借壳上市。2015年的时候,A股与800多家公司要排队上市。但最后只上市了77家,剩下的800家都堵在了上市的立交桥上。所以中国上市就有些类似于车牌摇号,有些人摇了10年却还是没有摇上号,时间已久就会出现车牌号的私下交易。同样的市场也是如此,那些已经在A股上市的公司都是自带“主角光环”,再加上退市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只要企业上了市,占着这个坑,哪怕是一直亏损,到头来这个上市的名额都是有价值的。

三、借壳上市的优势:

1. 时间短效率高:

在A股市场IPO排队的时间太长了,而借壳上市,只要付钱的话,几个月就能走完流程。你想,在一个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需求是不断扩大的,而在中国这么一个融资约束的环境下,有上市公司这么一个平台,对很多企业来讲就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所以,对那些高速成长的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为了买壳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可以的。


2. 审批手续相对简便,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低。

相比上市,借壳上市的审批和信息披露都要更宽松一点,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讲也是很有诱惑力的。虽然说一个公众公司必须披露信息,但其实任何企业都忌讳将自己最核心的信息公之于众,因为这样会把自己的信息披露给自己的竞争对手,降低自己的竞争壁垒,对那些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很重要的。


关注我获得更多独家分析~


普华精品课


大家的理论知识说地都很好,我来凑个热闹,举例说明一下。

其实借壳上市核心原因只有一个:足够快。

如果你上市的节奏、脚步慢,那么你就极有可能让原本被你压过一头的竞争对手反超、甚至是被并购。

让我们把时间拨到2014年年底,彼时国内有三家体检公司,按营业额排名分别是:爱康国宾、慈铭、美年。有意思的是,这三家分别选择赴美上市、IPO、借壳上市这三种方式进行上市准备工作。

老大爱康国宾2014年赴美上市成功,是最早上市的;

老二慈铭运用IPO上市,从2009年一直等到2014年(排队用了五年),结果IPO失败;

老三美年2015年借壳江苏三友,直接在深交所上市。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老三把老二收购,由于美股估值低,老三现在又在想法子并购老大。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上市战略选错,你的业务、经营能力再强,也有可能被他人以弱胜强。

为什么借壳上市?因为快,因为你不敢让对手比你还快。


谁可补天


说到借壳上市,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很理解,有一些优秀的公司,比如奇虎360,顺丰快递等企业,这些企业本身条件就很好,但为什么自己不直接上市,而是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借壳上市呢?



这里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快速用上市融资。

企业上市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融资,然后把融到的钱用于项目新项目开发或者是业务拓展上。

但是市场都是瞬息万变的,很多机会的把握不在于你有多强大,而是在于你有多快速,所以很多企业都希望快速融资,然后把市场占领。

而发行新股上市时间就比较慢,就拿a股来说,新股上市发行审核比较严,要经过很复杂的程序,最关键的是每年都有很多企业提交ipo申请,所以很多企业都在排队上市,而每年ipo的名额又有限,在排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央企等企业可以优先获得上市,所以很多企业中申请ipo到最终审核通过上市交易一般需要2到3年时间。



但是在这种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两三年时间,很多机会早就凉了。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避免上市过程中节外生枝。

因为企业发行新股上市时间比较长,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变数,比如a股主板上市,要求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净利润必须在3000万以上。

但是从提交ipo申请之后,很多企业可能出现一些变数,特别是对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来说,提交ipo申请的时候净利润是达到3000万以上,但是在排队的几年过程当中,净利润就可能会少于3000万,到时就不符合上市条件了。

而借壳上市,就可以避免这种节外生枝,尽管借壳上市,证监会也会对借壳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核,那是因为时间短,企业可以在财务漂亮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借壳上市。

第三个原因就是为了保留对股权的控制。

大家都知道发行新股时必须让出一部分的股份,一般情况下要让出25%的股份以上,如果股本比较大的最少也要让出15%以上的股份。

因此很多上市企业通过股权不断稀释之后,最后创始人都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

借壳上市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借壳上市不需要发行新股,只需要把资产注入到壳子公司就可以。

在获得壳子公司的主体之后,借个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等进行融资,还不会丧失原来企业公司的控制权。


贷款教授


借壳上市的目的是快速上市。因为上市对企业的盈利要求很高,必须保持三年持续经营,而且净利润要超过3000万。下来我们仔细说说。

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前3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排队ipo准备上市,但是由于大环境的不好,企业走下坡路那么可能在排队的过程中亏损,那么就不符合ipo上市要求,真正盈利的企业不选择上市还是不上市,资金链不足的情况下,才选择上市,那么企业就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业板科技公司的ipo上市期限,下降到了两年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有企业要借壳上市,借壳上市不用排队,基本上避免了大环境的走坏,也能保证在公司最辉煌的时候符合ipo上市要求。

在比如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也是愿意被人借壳上市的,再大环境下,人气低落,资金萎靡,多数资金不愿意进来炒作,那么自己炒起来很有可能出事,那么被借壳上市,就能完美的让股价恢复。

近几年来,企业的利润逐年下跌,多数清白的企业也愿意被借壳了,所以近几年没有多少企业选择借壳st股票上市,这样导致st股票暴跌的原因。

那么未来借壳的大趋势应该是借壳清白的企业,达到快速上市的目的。而st股票最终退市,所以在选择股票上,一定要卖清白的股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散户和大户的区别


现所有的人都明白,公司上市后财富能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增加,所有的公司只要有机会,有条件,都会想尽办法上市。公司上市除了财富快速增加,还能融来资金,提高企业形象,扩大公司的影响力,上市的好处多,可是上市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国际和国内的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上市都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监管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想上市就能上市的。

所有的公司上市首选是美国,香港,和中国证券市场。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规模小,融资少,到一些小的证券市场上市,股价也上不去,也没有成产量。所以,公司上市笔者的经验:上策是选择美国证券市场,香港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在这三个证券市场不能上市,也可以选择借壳上市。 所以,为什么很多公司都不直接上市,而是借壳上市?主要是大量的公司在这三大证券市场上市太难,没有能力获得上市资格。怎么办呢?

借壳上市就成了一部分公司的选择,能在国内借壳上市成功也是最好的选择,国内证券市场的股价可以定得高一些,国内证券市场的股价炒作也容易。借壳上市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还很高,高明的资本运作在选择借壳上市时,首先是能够成功的炒高股价,赚回借壳上市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赚回更多的短期财富,然后再进行产业的整合。只有这样的资本运作才有价值。

您的企业或理财投资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财富总管投融资联盟圈子咨询。诚邀全国各地有资源、有能力的合伙人合作。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资金,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您好,

很多优质的企业选择借壳上市,最主要的原因无非以下两个:

1、时间周期问题。就是独立上市审核周期太长了,一般企业从申报辅导、规范、尽调、申报、反馈、上会等流程少则一年,多则3、5年。比如说有的行业是有周期性的,如果公司不能在短时间内上市的话,等过3、2年行业低谷到来时,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上述条件而被迫和A股市场说再见。再比如说有时候行业迅速扩张是非常迅速的,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时代的浪潮上市成功,很可能被其它上市公司抢占先机,就会丧失很大的市场。所以借壳上市是由于拟上市公司出于时局的判断,3年时间太长了,有太多不确定性,政策随时还有可能变化,公司所处行业等不起、公司本身等不起、股东也等不起,所以借壳反而是最佳途径。

2、成本问题。

如果一个壳公司够干净的话,其实也不会花太多的钱,这比一开始公司规范到上市的成本可能还要少。这也可能是选择借壳上市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所想到的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有其它观点,欢迎进一步沟通。


用勤奋打败贫穷


因为上市的周期实在太长了,首先要开业三年以上,并且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然后找券商辅导上市资料,如果没有在新三板上市过还要更麻烦,整合好一系列的资料提交证监会审核。

这个过程是要排队的,因为还要很多企业也是等着上市融资拿钱,而证监会也要考虑股民情绪,不能一股脑全部安排上市,尤其是在行情下跌的时候会减少IPO发行,所以大部分企业一直这么等啊等盼啊盼,除非有名的大企业可以有快速通道安排,比如说富士康,其他的小企业只能慢慢排队。

如果借壳就不一样了,借壳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进行重组之后再整体上市,这个过程就比排队审核要快很多,因为是已经上市过的公司,不需要要求三年连续盈利这些硬性要求,而且审核周期和排队周期都快上很多,如果公司急需用钱,借壳上市是比较快捷的一种方式。

借壳炒作,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一种炒作模式,比如360公司就是借着江南嘉捷上市,一跃20连板上去,股民也愿意炒作这种题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推高了股价,可以说是双赢的。

最后老生常谈,还请过往君子多多点赞转发,积极互动就是你们给我的最大支持。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号领涨股(lzg01888),一起交流投资心得。


主力机构小课堂


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功能是融资,一家公司成功上市,意味着借钱更加容易了,而且不用还,拿着股民的钱进行经营扩张。资本市场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市值增长带来的贪欲。奇虎360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在纽交所的市值不到600亿元,通过私有化回归A股,借壳江南嘉捷,股价最高涨到66.5元,按照总股本67.6亿来算,总市值为4495.4亿元,就算是借壳上市后,股价最低跌到19.45元,总市值也有1314.82亿元,远远超过在美国股市的给予的估值。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类似于360这类在国外上市,回归A股不是直接上市,而是借壳上市,或者国内还没上市的公司,不直接上市,反而借道壳资源?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A股采用的是审核制,审核内容多、耗费时间长,前几年还造成“IPO堰塞湖”,上一任主席上台后,加快推进IPO,发了一大批新股,“IPO堰塞湖”快速见底。尽管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急剧下降,但不意味着上市就变得容易了,因为过会率低了。2018年发审委交出了一份成绩单,共有199家企业上会(包括取消审核、暂缓表决和二次上会情况),过会率55.78%,否决率29.65%。过会率降低,否决率明显提高,说明过发审委那一关没那么容易。自从证监会发审委换届后,来自于证监会监管系统的人员比例超过50%,发审制度改变,审核环境变得严峻。花了时间和金钱准备上市,最终能上市还好,如果最后泡汤了,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借壳上市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A股对上市的公司盈利要求高,很多想通过上市大规模筹资的公司达不到条件,特别是初创的互联网企业,尽管成长很快,但是还没有开始稳定盈利,甚至没有盈利,而这一类企业往往具备发展潜力,大到阿里、腾讯、百度这些巨头,小到趣头条、触宝、拼多多等,皆跑去境外上市。


第三,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份公司只能“同股同权”,直接把“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排除在上市名单之外。香港联交所当年因为无法接受阿里巴巴的不同投票权架构,错失了阿里巴巴,后来,港交所公布改革举措,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形式在港上市,把小米收入囊中。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在公众场合提到,港交所有一个“农民逻辑”:因为阿里巴巴去美国上市了,我们要是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国上市了。大A股也应该要向港股学习,海纳百川,才能真正留住牛逼的企业。


那么,借壳上市有哪些好处呢?我简单总结一下,首先最大的优点就是上市周期快,要求低,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了。其次,绕过发审委的审查,省去IPO上市环节的费用。最后,可以控制上市时的定价。


如何借壳上市呢?借壳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取得壳公司的控制权,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增发新股、间接收购这三种方式。第二步是对壳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其中又分为壳公司原有资产负债置出、借壳企业的资产负债置入这两步。


去年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持续放松,借壳上市的案例将会比以往都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