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辨别消费返利的骗局?

开心就好啦752454726


“满1000返700,满2000返2000”,“消费越多,返利越多”、先高价购物再分期“返利”……近期,一种以消费返利为幌子的骗局正在蔓延,受高额返利诱惑,一些警惕心较弱的老年人纷纷“中招”,变成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的下手“羔羊”。

“消费返利”面具背后的骗局

据了解,所谓“消费返利”,原本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是指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得到商家给予的相应的现金返还,满额有返利,其实就相当于打折,该模式一般见于电商领域。但如今这一手段却常被利用包装成诸如“消费全返”“消费致富”等诱人概念的骗局,打着商业销售的擦边球,把资本运作和销售结合在一起,引人上钩。

事实上,这种骗术并不是什么新花样,有些其实是前些年“返现超市”模式的变种,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溢价收入、会员和加盟商缴纳的费用,多数平台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实体经济和收益,资金运转和高额返利难以长期维系。一些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以“预付消费”“充值”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看似平台跑路了,换个地方换个名字代码重新抄一遍又可以摇身一变以新的模样‘东山再起’,令人防不胜防。”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按照目前国家有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损失势必严重。

骗术隐蔽,消费者又该如何识别呢?

有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返利”的庐山真面目其实不难发现。“一方面看返现比例,正常消费返现比例一般在5%以内,不会太高;另一方面看返现有无时间差,正常消费返现一般当场兑现或几天内兑现,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逐步返还的多有问题。”

专家同时提醒,投资者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抵制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你惦记人家的返利,人家惦记你的本金。”千万不要被所谓的高额回报蒙蔽了理智。

在面对“高额返现”的收益诱惑时,要充分了解掌握该公司背景,以及投资协议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这些因素都应当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了解。“尤其是老年人,对高额返利等信息应高度警惕并认真核实,不要轻易相信商业广告的夸大宣传,以免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对掌握的违法金融犯罪线索,可积极向各级金融监管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

六部委联合警示“消费返利”风险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发布《防范“消费返利”风险谨防利益受损》的公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委联合提示:一些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利”“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我还钱”为噱头,承诺返还消费款、加盟费等,以此吸引消费者、商家投入资金。


公告提到,此类平台存在三大隐患:高额返利难以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以及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另外,此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按照有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风险自担,责任自负;参与传销属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士波)


燕赵都市报


消费返利这种原本只是用来给商品促销的手段,却因为一些人的巧妙应用,借助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最后被引导进入它们设计好的陷阱。那消费返利也有正常促销的,也有以此为幌子的,我们该怎样识别骗人的消费返利平台呐?

我们日常当中比较常见的有店铺或超市积分返利或给赠品,还有一些购物多少减一定现金的,也有消费赠送后期服务的等等,网上的正规电商平台也是非常普遍,比如说消费满减、店铺返券、节假日优惠、赠送礼品、赠送延保等等,这些都属于正常消费返利的方式。



但大家可能发现正常的消费返利都是在自己商品的利润基础上,有一定期限和比例的进行馈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行继续消费,以最终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

而那些另有所图的,可以很明显有个特点就是返利高的离谱,甚至全返,尤其它们大多都没有实体生产,只是电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它们来说返出去多少都是纯赔钱,这里有人或许会说那某宝不也经常平台搞活动发红包吗?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它们只是拿出极少一部分来刺激消费者参与,光平台里面的流水利息都足够搞这些活动的。


消费全返,何来这么大利润回报,它们投资什么行业有如此大的回报,再有你看到过哪个这类平台真的进行过实体投资,利润何来。这里有人或许又说,那移动、联通、电信交100赠100话费,不也相当于全返吗?这个和全返完全不一样,全返是交多少现金承诺最后返你多少现金,而运营商返的根本不是现金,只是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服务,别说返100话费,就是返500,我认为它们照样有利润。

有的平台打着消费不止返利就永远不会停,但大家可以仔细想一下,是不是消费越多他们的窟窿越大,这些窟窿靠谁来弥补呐?


这就引出了它们的真正要钓的鱼,就是那些认为平台正规可信,纷纷投资成为加盟代理商的投资者,他们为了拿到更高利润就要继续拉人头,找更多的会员和代理过来,期间平台还会以原始股金认购等方式骗取更多人投入资金。

大家应该可以了解如何区分哪些消费返利是骗子平台了吧。单纯消费可以,投资一定要谨慎。

大家如有不同见解,请于下方回复交流。如遇各种骗局,请给予曝光以警示更多人。


遇我得福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商家设定一个消费梯度,满额有返利,其实就相当于打折。

但是,如今这一促销手段却被坏人所利用,加上“互联网+”的噱头之后,被包装出了众多诱人的概念:消费全返、消费相当于存钱、消费致富等等。

这些概念和口号充满了迷惑性,民众很容易就会被天花乱坠的宣传牵着鼻子走,进而踏入“高额返现”的陷阱。

其实,这类陷阱其实不难识别:

首先,看看返现比例。正常的消费返现比例不会太高,毕竟商家还要赚钱。而“高额返现”本身不具有持续的可操作性,试想如果人人都买多少返多少,那么商家的利润从哪里来?

其次,看看返现有无时间差。正常的消费返现,一般是当场兑现或者未来几天内兑现,返现和消费行为之间基本不存在时间差;而“高额返现”不会当场兑现,而是承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按比例返还,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这样就留下了操作空间。

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可以支撑商家长期免费提供商品,所谓的“高额返现”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常识。

这种看似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全国大行其道,火遍大江南北。

经长期观察发现,目前已有多地对其点名警示,如长沙、济南、华容县、以及文山州等。详情如下:

长沙市“打非办”发出风险提示部分消费返现模式涉嫌违法犯罪:

济南市章丘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消费返利、消费返本平台营销模式的风险提示:

华容县打非办发文提醒广大市民:消费返现模式有风险:

文山州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警惕投资理财陷阱的风险提示:

桃源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再次对部分“消费返现模式”有关风险 预警提示的通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与非法传销、非法集资活动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为避免社会公众卷入非法金融活动造成财产损失,在此再次提醒广大市民,认清消费返现运营模式的风险,自觉抵制、拒绝参与、主动远离,防止自身利益受损。

相关阅读:起底消费全返骗局,新型传销你中枪了吗?

本文来源:理财师圈,综合自 防骗大数据、东南快报,中国消费网

近年来,消费返利骗局简直不胜枚举。比如影响范围最大、造成后果最为严重的“万家购物”返利网,声称在全国拥有300万会员,全国2000多个县市均有代理网点,联盟商家达10万家。截至网站被查处时实际已拥有近200万会员,涉案金额达240.45亿元。

涉及全国23个省市的福建百分百返利网以收取5%手续费的方式发展代理商和加盟商,并吸收会员资金,承诺100天回本、400天净赚的高回报“钱生钱”盈利模式,吸引近20万会员注册。

北京巨鑫联盈科贸有限公司设购物返利骗局,借销售商品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在短短两年多内非法吸收4万余人的资金26亿余元。

简单来说,这些平台主要靠收取商家的销售佣金提成盈利,佣金一部分返给用户,一部分留给自己,这是一般消费全返通用的盈利模式。

消费全返诈骗模式三种类型

尽管以上提到的各家返利商城以及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数量众多的返利商城在返利制度和模式上各不相同,但总结来看,目前国内的“消费返利”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收取入门费、发展下线、团队计酬的“消费返利”

借助“消费返利”名义,要求会员及加入者交纳入门费或者变相交纳入门费,靠发展下线盈利,上文提到的博邦商城就属于这一类。

2、不收取入门费、不存在团队计酬但发展下线的“消费返利”

通过网站购物平台及发展线下实体联盟商家,注册网站的会员到实体联盟商家购物后,由商家交纳中介服务费至公司,公司再按照其返还政策向消费者返还。这类公司已被大量投机者演变成“投资返利”,背离“消费返利”的本质,大量假消费、真投资的行为出现,致使这种模式混乱并变异成金融游戏,而且这类模式发展速度极快。此类代表主要有“万家购物”、“百分百返利”、“烧饼”、“返本一百”、“金乔”等。

3、不收取入门费、不发展下线、不存在团队计酬的“消费返利”

消费返利载体主要为大型购物网站,只是在网站的线上进行返利,实质属于让利促销,与前两种性质不同。这种企业通过返还一定比例的现金进行促销,不存在发展下线和交纳入门费的行为。

消费全返类骗局不胜枚举

匀加速:这是一个以易物为口号的骗局。其老板是臭名昭著的璞真大案聂玉声,一个传销头子。刑满释放出狱后开始做匀加速,继续传销诈骗之路。

博邦商城:宣称“投资7200元,返利22000元”,其发展下线、层层分红模式已涉嫌传销。目前该微信商城已经关闭,公司有关责任人失联,具体涉案金额不明,但据说该商城有数万注册投资人,大量投资无法追回。

心未来:河北多家“心未来生活馆”被依法查封!老总被抓!警方定性为传销。它的销售模式不可能负担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最终崩盘,老板逃之夭夭,参与者的辛苦钱打了水漂。

云联惠:云联惠被消费者频繁举报至国家工商总局、广东省工商局,指其涉嫌“传销”。宁夏和湖南相继发布防范云联惠“非法集资风险”的紧急通知,并将异常情况通报至公安部和银监会。广东省工商局称云联惠运营模式涉嫌非法集资。

云梦生活:兴起一年多、号称有20万联盟商家500万会员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总部突遭警方查封,有关负责人被带走调查,知情人表示,该公司运营背后竟然涉嫌网络传销。

我的未来网:看上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则是一场伪善的庞氏骗局。当然,这其中会有人收益,但绝对不是人人收益的,后来者只能是给上面的人输血。

德信返利超市:潍坊市奎文区、昌乐县、寿光市等地接连关门。说好的返利没有返,现在很多居民都在各地的德信超市经营点,等着返钱,而有的地方老板失联,超市的东西已被抢光。

乐宜购、高新惠好超市、云龙易购、淘丰乐、黎民商城、无上商城、千度网购......

太多已数不胜数。

高额返利可能存在四种违法行为

首先是涉嫌消费欺诈和合同诈骗行为。

利用虚抬交易标的原价或者对标的进行虚假标注、虚假宣传,以此产生的额外利润抵扣消费返利金额,从而构成消费欺诈行为;

其次是涉嫌传销行为。

这个在以层级发展型为主的消费返利模式中比较常见,通过直接缴纳所谓的会员费、代理费、加盟费或者认购一定金额的商品以及发展下线推广业绩,实质已构成传销行为;

再次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非法集资行为。

在高利润的诱惑下,涌现出大量以投资、盈利为目的的虚假交易,进而演变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

最后是涉嫌集资诈骗的非法集资行为。

一些返利网站及其代理商在非法获取资金后卷款逃跑,或者故意制作假账、销毁账目、制造崩盘倒闭假象以逃避返还资金和支付报酬,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可能因此而涉嫌集资诈骗。


新家小能手


“消费返现”这种形式看似能为消费者省钱,其实其中蕴含着很大的风险。日前,广州市消委会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投诉情况分析,特别提醒消费者警惕“消费返现”陷阱。特别是在双11来临之际,各类促销活动条款解读已经应接不暇,可别让消费返现骗局“乘虚而入”。

市消委会介绍,近几年,“消费返现”这种新兴方式开始进入人们视线,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许诺消费者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或全部返还,引诱消费者不断地投入资金。这种模式看似在消费,实际上是以高额返现作为幌子,来实现大量吸纳现金的目的。这种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的“消费”行为,风险极高,一旦商家出现资金链断裂,参与者的资金将血本无归。

今年5月,广州公安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成功摧毁“云联惠”特大网络传销犯罪团伙。据了解该,团伙成立广东云联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依托公司的云联商城,以消费全返等为幌子,采取拉人头、交纳会费、积分返利等方式引诱人员加入,骗取财物,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据悉,云联惠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把消费者的消费金额全额返还。比如用户在上面花5000元买部手机,平台承诺,每天返还给用户万分之五左右,直到还够5000元。很多人正是因为这种噱头入了“坑”。

据了解,目前已有150余家“消费返利”骗局平台名单被曝光。消费者在参与此类活动之前,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相关情况,比如上网搜索、与家人朋友商量,或向正规机构的专业人士咨询,以判断消费返利活动的合法性,做出理性的决定。广州市消委会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投机、放松戒备,避免抱着侥幸心理参与“消费返现”。

那么该如何识别消费返现骗局呢?

1.首先看看返利比例。

正常情况下,返利的比例都不会太高。如果返利比例超过了30%,尤其是某些平台甚至声称“消费全返”,那就需要慎重了。

2.其次看看返利周期。

“高额返现”不会进行当场兑现,而是承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按比例返还,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时间差越长,留给骗子的操作空间就越大,为“以新还旧”,甚至卷款跑路留下了时间。

3.看推广模式。

消费返利骗局的资金链一般都不能维持太长的时间,所以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圈钱的目的,消费返利骗局的操盘者往往以“预付消费”“充值”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另外,还会采用类似传销的推广手法拉人头,收取消费者的会员费,进而快速做大规模来圈钱。


大洋网


奖金制度达到5%以上,平台必须要有产生利润抵消泡沫的能力。如果没有,只能存活几年而已,跟银行差不多的模式,银行放贷给企业家商家投资,赚取那个利率。平台如果不拿那些钱来周转投资拉动,那就慢慢就会变成庞氏骗局的平台了。


唐青广西东兴


其实,我们大家是活在一个法制社会的环境里,离开法律法规的保护下,我们将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你已经是花甲之年或是古稀之年,你还有多少气力去与人争执。又有多少精力去辩解与吵闹。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经济还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不经过人们的劳动,就会有人给我们吃饭穿衣住房。没有,不光是中国没有,就是国外也没有。我们不是常说:国外养老制度多么好与健全。这不错,这是事实。但是这种事实,是建立在许多基础上才会有社会保障。首先,西方国家退休年龄一般是在68岁左右。已经是实行许多年的制度。同时,对于失业人员的工作问题,是有社区义工形式给予的工作。也包括社团,企业,财团,私人,基金等提供的义工等多种形式的劳务而取得的退休后的社会福利。

中国目前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创新,传业等新型的产业,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实惠。但是不是说,所有物质财富都是靠互联网就是解决的。我们不否认互联网经济带给我们观念的更新。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新知识新领域新业务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骗子开始一定不会以骗子的面貌出现,也不会上来就被你识破的欺骗手法。其中一定会以一种看似合理合法的形式出现。在大众得到甜头的过程中,再实行金蝉脱壳等形式玩失踪。如果是网上交易就方便玩失踪了。这就是许多骗子善于玩弄的手法,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上当。

追究根源:一定是人性中,贪婪起到的作用。人性中的贪婪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往往不承认这个规律。但是贪婪的实现一定要有合适的机会条件。

由于人们后天的教育经历对于贪婪这种人性的本源,是能够受到约束与防御的。所以后天的教育与学习阅历是可以改变人性初始的本性。这也是受骗人群往往是教育学习与阅历不丰富的人为主。同时,知识的更新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的追求。的确许多有知识的老人,也会被骗,其实际上存在知识更新的问题。当知识不能够抵御欺骗时,贪婪得不到控制时,被骗就成为必然。

我们可能存在一种误区,这种误区,也正是欺骗者,用来欺骗的理由。就是国家监管机构为什么不管?为什么不制止?其实监管机构对于欺骗也是有一个认识过程。其实甚至监管者也会被骗,这也不足为奇,只要人们没有能力战胜贪婪这个人性中的本质,受骗是必然的。同时,只有受骗达到一定的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欺骗事件才会由量变到质变的爆发。这时就会成为社会维稳的问题。也是欺骗成为诈骗的转化。

这种欺骗与情亲无关,其实许多欺骗开始往往并不知道,这也是常有的状态。但是到后来不能自拔时,贪婪是不论情亲的。所以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让知识代替经验和战胜贪婪的机器。


时刚军


任何商品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它其实都需要成本。如果他能够拿出很多的利润来进行返利的话,这里面一定是有猫腻的。往往它需要你去买他多少钱的卡,有的甚至几千块或者几万。

然后承诺你享受每个月给你返多少钱,一年返多少钱后,几年返多少钱,结果你计算一下,是你投资的若干倍,心跳加速马上投钱那你肯定就是要上当。

就像现在银行的常规利息,也就是两点多三个点,你做理财也就最高五点多,但是有很多的不正规的机构告诉你说,他有十多点,明显违背了常规的投资理财的基本常识。也就是说你是想要别人的返利和利息,别人惦记的是你的本金,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道理就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