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对于中文系毕业的我来说,荷花的意象不仅盛开在浩瀚无垠的中国诗词世界里,也已经成为根植于自己性格中的独特艺术情感。而宋文化,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绕不过的精神巅峰。应邀参加开封的荷花节开幕式,我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季夏时节,荷花随处可见,但盛开在八朝帝都的荷花是什么样的景象,是我心之向往的所在。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开封,这个曾经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古都,穿越历史云烟,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人们面前。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 在开封铁塔景区内,圣洁的荷花开满这座千年寺院。第十五届荷花文化节,又一次吸引了八方来客。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荷花,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思想的融合交汇中,在温文尔雅与恢弘豪放之间,托举出气象万千的浩然天地,开得荡气回肠,开得惊艳盛世。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荷花又叫做莲花、芙蓉,荷花,在中国古诗词的世界里始终都有她摇曳的身姿。

在曾经的汴梁看见荷花,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那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赢得了多少清高之士的赞许,引起了一代代人的情感共鸣。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宋代的苏辙以荷为鉴,表明心迹。"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朝的弘执恭见荷思怀,虽有些悲凉,却初心不改,刚直不阿。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充满浪漫主义的李白,幻想自己来到了莲花峰上,面对“手把芙蓉,凌空而行”的玉女时,收敛起他的狂放,这是因为面对荷花,他生起了一颗敬畏之心。荷花的高洁,正呼应了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情怀。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不肯嫁东风”,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志向,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价值取向。这荷花,作为君子的象征,盛开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长河中。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张生对崔莺莺表露真心:“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也如那句歌词所讲,只羡鸳鸯不羡仙。“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诗中荷花的意象直指美好爱情的象征。地生连理枝,水出并头莲。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南朝乐府《西洲曲》里,这是怎样的一个采莲的女子啊,娉婷于荷田间,眼前的荷花都淡化不了她的相思,荷叶飘动,搅乱了满腔的心绪。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就连那亭亭如盖的荷叶,也变得善解风情。如荷花般纯洁坚贞,似荷花般明艳动人,这样的爱情,几人不想拥有?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在用莲花形容着他心中的女子。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初夏的清晨,王安石临窗望远,忽见湖边船头已经绽放出一朵朵荷花:“亭亭风露拥川抵,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这娇艳的荷花在清风中袅娜多姿,其容貌堪比西施啊!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蝉曳小回廊,十里花香。天然鬟髻坐沧浪。道是洛妃乘雾至,烟水微茫……”而清代的万寿琪把荷花比作了洛神。

荷花的意象,在诗人、画家的心中已经幻化成一幅水墨画,它的风骨在一代代人们的心中渲染、铺陈,逐渐生发出新的作品,而每一种定义,都是美好与自由的象征。荷花,不只是盛开在中国古诗词里,也不只是盛开在佛前的捻指见,如今也摇曳在摇滚歌曲中。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许巍的一首《蓝莲花》令多少人心神摇荡,谁人不想去看一看那接天莲叶的盛大气象!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那就来开封吧,看那一池池的荷花如何在千年古塔下以蓬勃的生命绽放出自己的姿态。看那一池池的荷花如何穿透重重阻碍托举出盛世欢歌。问道开封,因“荷”而来。荷如自己,唯有不虚妄、守初心,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古城帝都,遇见最美的荷花,也遇见如荷般最美的自己。

问道开封,因“荷”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