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外资控股券商扩容 瑞士信贷增持瑞信方正

外资控股券商扩容 瑞士信贷增持瑞信方正

时代周报记者 盛潇岚 发自上海

6月15日,方正证券公告称,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AG)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单方面向瑞信方正增资,增资完成后,瑞士信贷对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由增资前的33.3%提高至51%。而方正证券放弃此次增资权,持股比例由增资前的66.7%降低至49%,不再控股瑞信方正,可以解决瑞信方正与民族证券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

作为一家合资券商,瑞信方正不仅拥有投行牌照,还有经纪业务(限前海),并且去年下半年已扭亏为盈,相对资质较好。目前,瑞士信贷向瑞信方正增资的价格尚未公开,仍有待方正证券和瑞士信贷根据合资合同、公司章程和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包括相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定)协商谈判确定。

方正证券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增资事项尚存在以下不确定性:1.本次增资尚需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程序,审批时间及结果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本次增资涉及的较多交易要素尚未确定,最终能否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

新秀

4月28日,《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后,外资控股券商的进程正在加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办法》的实施将会推动证券行业稳步健康发展。

对于方正证券来说,《办法》出台为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公司同业竞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同业竞争问题”指的是方正证券控股的两家子公司中国民族证券与瑞信方正之间投资银行业务的同业竞争问题。

其中,瑞信方正为方正证券与瑞士信贷于2008年合资成立的合资券商,彼时,方正证券持有瑞信方正66.7%股权,瑞士信贷持有瑞信方正33.3%股权。而民族证券则是由方正证券于2014年8月发行股份购入100%股权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证监会有关批复要求,方正证券应当自控股民族证券之日起5年内解决民族证券与瑞信方正之间投资银行业务的同业竞争问题。而瑞士信贷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方正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将得以解决。

瑞士信贷并不是第一批谋求控股合资券商的外资行。另一家同样来自瑞士的金融集团—瑞士银行在控股合资券商的道路上已经抢占先机。瑞士银行已申请将其持股的瑞银证券变更为其绝对控股子公司,成为新规颁布后首家在中国内地申请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目前该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进入审批程序。

实际上,在《办法》发布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除了瑞银证券外,野村证券、摩根大通相继宣布申请新设控股证券公司。法兴银行也向媒体证实,其计划成立持股51%的合资券商。如今,瑞信方正也成为名单中的一员,而未来该名单还将继续加长。

公开资料显示,瑞士信贷是一家全球顶级的金融服务机构,隶属于瑞士信贷集团,1856年在瑞士苏黎世成立。瑞士信贷是一家综合性的全能商业银行,从事所有银行、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证券交易、资产管理、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务,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与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信贷的母公司瑞士信贷集团在今年2月刚刚发布了连续亏损三年的业绩报告。根据报告,2017年公司净亏损9.83亿瑞士法郎(约合10.3亿美元),这主要是该行因为对递延税款进行了重新评估。2016年瑞士信贷净亏损24.38瑞士法郎。这主要由于当年第四季度美国司法部因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违规出售抵押资产而向其开出了52.8亿美元的罚单。2015年,瑞士信贷亏损了29.44亿瑞士法郎,为过去三年亏损之最,当年它记录了一笔投行部门的巨额减损支出。

扭亏为盈

与大中型券商相比,合资券商在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规模均相对较小,瑞信方正也不例外。目前共有14家合资券商,除了中银国际证券和光大证券实际由中资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参股,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合资券商仅有12家。根据历史数据统计,2017年有数据统计的115家券商营收总额为4194.86亿元,净利润总额为1301.23亿元,而12家合资券商营收金额共计168.79亿元,占比仅有4.02%,净利润总计33.82亿元,占比仅为2.60%。

不过,与其他合资券商相比,瑞信方正不仅拥有投行牌照,还有经纪业务牌照(限前海),并且去年下半年已扭亏为盈,相对资质较好。据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2017年瑞信方正营业收入为2.67亿元,较上年增长约49%。其中,公司投行业务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约54%;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为5507.40万元;此外,公司利息净收入1293.24 万元,投资收益为2062.84万元。公司2017年净利润为2613.71 万元,超额完成年初的净利润预算指标。

其中,瑞信方正的投行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度超过6成,收入品种全面涵盖IPO、定增、公司债、可转债、并购重组、可交换债及境外美元债等。根据Wind数据,股权融资方面,瑞信方正总承销金额为85.44亿元,在2017年公司股权类承销金额排在第26名,较2016年第41位大幅提升。债权融资方面,瑞信方正总承销金额为69.09亿元,2017年公司债权类承销金额排在第 73名,较2016年第68位略有下滑。

同时,瑞信方正投行储备项目丰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瑞信方正已经正式立项、正在执行的项目共计51个,其中2017年新立项的项目40个,占比超过75%。在这51个项目中,有一部分可能在2018 年即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再加上一些正在追踪并预计可能在2018年立项、执行并取得收入的项目,瑞信方正预估今年投行业务收入为2.91亿元(不含税),较上一年度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业务团队建设、强化考核和激励、开展与股东的业务协同与合作,继续为今后若干年度的投行业务打好基础。”

此外,瑞信方正的经纪业务发展也在稳中求进,以服务、开发QFII/RQFII客户为主要业务导向,同时积极推进国内基金客户的席位租赁业务,全年实现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5507.40万元。2017年,瑞信方正首个外部QFII客户开始交易,此外有多个QFII/RQFII已完成开户或正在开户流程中;同时完成8个国内基金公司产品的开户。瑞信方正表示,2017年是公司首个完整交易年度,全年股基债交易量1491亿元,且无重大交易差错和操作失误发生。

目前,瑞信方正外资方本次增资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而在转型外资控股券商后,其会在哪些领域能够对本土券商形成竞争力备受关注。从日本、韩国的证券业对外开放历程可以看出,开放后本土券商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综合竞争力均遥遥领先于外资券商。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认为:“一般来说,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行业务等目前在国内就是竞争特别激烈,进一步开放外资是大势所趋,但外资行要杀出一条血路也比较不容易,在这些领域外资机构是否能发展好还是持谨慎态度。但资产管理领域,外资投行本身具备很多经验、技术等优势,可能会对国内机构形成有力竞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