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文丨君君

坦白說,剛開始看美劇《我們這一天》的時候,我的感受同網上之於其如潮的好評是有出入的。

這部劇最近真的火,很多人說它不僅是碗人人都願意喝下的美味雞湯,而且“很有現實的味道”。但我開始在那部劇裡看到的是:主角們中,父親愛妻顧家、母親漂亮賢惠,孩子們相親相愛、連半路殺出來的一位胖紳士,都是樂觀大方,強大無比。劇裡的愛情永遠都真誠靠譜、夫妻們永遠相敬如賓、親子關係永遠智慧和諧。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總之,十二分的滿足著雞湯該有的人設。它或許也真的感人,但論“貼近現實”,我不敢苟同——起碼在看頭幾集的時候。

人一生幾乎大半的苦難糾結都來自於和身邊人或深或淺的摩擦和碰撞。怎麼可能都那麼“充滿愛”?

直到第一季最後一集,完全出乎人意料的大反轉全數上演,我才有點真正領悟到這部2016年剛上映之初,就為NBC創造了十年以來週二晚的最高收視紀錄、豆瓣五萬人參與評價,評分高達9.5的生活劇之高級靈魂。

1

那位“完美”的丈夫和父親傑克,不是真的如此完美,他也有原生家庭種在他身上的困擾,他也有賭博甚至試圖盜竊的黑歷史,他也有過火的嫉妒心和控制慾,而最糟糕的,莫過於他無法停止酗酒;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母親瑞貝卡愛丈夫,也愛為她製造出成噸麻煩的三個孩子,但其實之前她也恐懼孩子的到來,甚至一直憎惡著家庭主婦的身份,她對蘭德隱瞞他生父的情況,整整36年;

被領養的黑人弟弟蘭德,受困於黑人和被領養的複雜身份,中年危機引發自我認知失調,工作不順、家庭的責任還有終於相見卻瀕臨死亡的親生父親帶來的壓力,都將苛求完美的自己搞到崩潰搞到失明。

劇裡的愛情,也不是永遠貼心且真誠,它們也是一半火一半冰,一段甜一段鹹。溫馨甜膩裡夾雜著鋒芒和危機。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劇裡的人物的確是跟我們一樣,不論最終活成什麼樣,那個過程都不舒坦。

比如光鮮亮麗的弟弟凱文,被冷落的孤獨感甚至令他失去了愛人的能力。劇裡那位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弟弟凱文,有漂亮至極的外表、完美的身材,以及演員職業。常常兩三年美女在懷,對著朝陽的落地窗,從大白軟床上愜意地醒來。

他是三個孩子裡最最愛父親的那一個,但卻是三個裡最不被關注的一個。

小時候在游泳池裡差點溺死,小小的他揮舞著手臂,希望父母能來救他,然而終究是什麼也沒有,只能掙扎著拼命自救。當他終於從水中爬起,驚魂未定,看著周遭的世界,父親在安慰因為胖而被其他女孩嘲笑的凱特,母親在向其他黑人媽媽瞭解怎麼照顧蘭德,沒有人注意到他,剛才那窒息的一刻開始在他的腦海裡變得有些夢幻,只是他的呼吸還在喘,只是他的心跳還快得不行。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再比如妹妹凱特因為太胖被邊緣化的自卑感。追求凱特的男人真正就是眾少女千呼萬喚始不來的“好男人”,樂觀、幽默、聰明、以及摯愛凱特,人家在“發現女友的美,並全力以赴棒她展現美”這一道路上,走的花樣百出真誠感人,連求婚都沒落俗套。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但凱特,愛著這男人又遲遲不願意回應他的愛。凱特前半生都沒有瘦過,從小胖到大,從小被人笑到大。健身房裡,自己的跑步機旁,永遠有那些腰圍60的翹臀姑娘走來走去,那是胖子們看一眼都覺得撕心裂肺的痛苦感受,那麼完美的身體,近在眼前,卻永遠長不到自己身上;減肥班裡,聽著105磅的姑娘聲淚俱下地哭訴著鏡子前的自己腰上那圈慘不忍睹的肉,壓在嗓子裡的怒氣簡直能把那“作女”撕成渣。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我們看劇,哭也要笑也好,之所以感觸,是因為共鳴,之所以共鳴,是因為我們這一天,過得滋味都一樣。

2

似乎總是這樣的,總是有點啥,又總是缺點啥。之前不論夏熱冬冷,早晨七點都要準時爬起擠地鐵上班,那個時候老夢想不用只苦等週末,早上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也不怕被失業。誰知道後來真過起了不坐班的日子,有了自然醒的自由,但估錯了自然醒的時間,早上仍舊是七八點起床,在家裡一天坐就是六七天,除了開門拿外賣,好像外頭的空氣都聞不見一口。

從之前的厭煩和人打交道,到現在的只想和人打交道。

從之前的疲勞焦慮,到現在的沉悶抑鬱。日子倒是過成了以前期盼的樣子,就是缺了以為好的幸福感和樂趣。

索幸這種“怎麼活都不舒坦”的病,不是單之於我或你,又或是劇本里的幾個戲劇性人物,我們都是這樣的,人都是這樣的,二十七八恨嫁,三十五六悔嫁;窮的時候愁錢,富的時候想快樂......

3

劇裡凱文有次用一幅畫給蘭德的兩個小女兒講人生:“我們都是一體的。就算一個人死了,不代表畫中沒有他們的位置。沒有死亡,沒有單獨的你或我,或者他們,我們都是一體的。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這幅畫,這就是我們。”

每個人都沾染了其他人的顏色。

扮演蘭德的Sterling K Brown說:“這個劇告訴每個人,有一些事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也有些事是我們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當你發現你不是一個人的時候,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安慰。”

不懂享受生活,看不到生活的閃光之處,不懂享受生活的人本身就是可憐的,不論是條件環境,焦慮和抑鬱一直才是最折磨人的核心,生活很苦這個道理確實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但所幸,這世界從來不是誰一個人的世界,生活也從來不是誰一個人的生活,人跟人之間有無數的紐帶和鏈接,共幸福,共悲情,只不過時間階段上稍有差池罷了。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裡》說:一旦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膚淺和空洞的本質、他人觀點的狹隘性、他人感情的瑣碎無聊、他人想法的荒繆乖張,以及他人錯誤的防不勝防,我們就會逐漸對他人大腦中進行的一切活動變得漠不關心。

而之於別人,我們也是“他人”,其實只要想明白大家過的都不百分如意,就能鼓起勇氣再與生活鬥一波吧。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 怎麼活都不舒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