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原創: June.君君 不止電影小組

文丨June.君君

電視裡有公益廣告喜歡這麼演,白髮蒼蒼的老人蹣跚在廚房和餐廳之間,忙忙白白端出一桌飯菜,這時餐桌旁的電話響起,老人接起,聽著聽筒那邊的人說“媽,回不來了”,於是轉向一桌子豐盛的飯菜,嘆一口氣。最後的鏡頭,可能就是老人和泛著雪花的電視相擁而坐,鏡頭上一句話寫的溫情:常回家看看。

年輕人看的心酸內疚,自責不已,可又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太對?他們一邊被告知:年輕需要奮鬥,需要拼命,加班、熬夜、工作、賺錢,逼得自己轉得像個陀螺,被擠掉了所有的時間,一邊卻也還要被指責,為什麼不孝順,為什麼不經常回家看看父母,為什麼讓老人家一個人孤獨地呆在家裡?

你忙、壓力大、經濟緊張、交通困難…….可是就算你有千萬個理由,可是父母是給你生命的人,而且養你那麼大,這些理由根本不夠抵。

在中國,父母給子女的愛極其深厚,從小到大,源源不斷的精神以及經濟上的支持,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常在作文裡寫,管它叫“無私的愛”、“永不求回報的愛”。

那,真的是嗎?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關於這份“愛”,在英劇《黑鏡》裡的《方舟天使》之後,臺灣版黑鏡《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再出爐,並且專門針對中國式親子關係,深邃見骨不說,驚悚度也是爆分。它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短篇小說集,9個故事講述的都是親情的異化。影視化改編後,5位導演負責5個不同單元,每一單元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裡,主角陳女士和出軌的丈夫離婚,放棄了所有財產,只要求兒子的撫養權。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兒子小偉本就個性開朗,有好人緣,喜歡運動和畫畫的的國中小孩,正計劃著要和朋友們去畢業旅行。可是他學習成績很一般,因為知道成績不合格過不了母親那一關,於是偷偷刻了圖章,弄了張假成績單。

母親是個控制慾極強的人,再加上本就被丈夫背叛,兒子的作為無疑是雪上加霜。母親無意間購入了一款可以控制人生的遙控器,以此開始了整場故(bei)事(ju)。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遙控器可以讓母親操縱小偉的時間。他偽造成績單、撒謊,她就讓他的生活一直卡在撒謊的那個星期三停止不前,直到他願意屈服,放棄畢業旅行的計劃,乖乖去上補習班。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為了讓小偉的課外補習得到最好的效果,母親使用遙控器反覆幫他“重播”同一節課,每節課的內容去聽十次,總能學會!

她還讓小偉背下一句話:“我要努力讀書,要考上好大學,不要讓媽媽失望。”不背就讓同一天重複更多次。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小偉在這種近似變態的控制之下過得猶如行屍走肉,和他剛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新認識的女孩——古靈精怪的小嵐。

小嵐和他一樣熱愛美術,卻不用被學業所累,擁有自由畫畫、看課外書的權力。而她之所以這麼獨特,是因為她的父母足夠開明。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和小嵐相處的經歷讓小偉對母親愈加想要反抗,但兩人的青澀戀情很快被媽媽發現,小偉哭求無果,母親將時間倒回到兩人認識之前,他第二天醒來跑去找小嵐時,小嵐已經不認得他是誰了。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小偉的反抗是死亡。但在母親和遙控器面前,死亡都是徒勞的,小偉用了無數次方法自殺,又無數次被母親逆轉時空救了回來。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終於無力再反抗的小偉只能認命,在媽媽的遙控下,順著她預設的軌跡長大,成為了成功的商人。

有人評價說:“你會發現父母的控制即使粗糙專制,但最終你還是可能會受益的。過程不好,結局還是好的。”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但這真的算是好的結局嗎?劇裡有一個鏡頭,小偉在母親的安排下和女孩相親,母子兩人出奇一致地,用紙巾擦掉水漬。小偉甚至要將女友刷牙過後的水漬,要用餐巾紙仔細的擦掉。母親的所有習慣,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小偉,所以與其說母親造就了兒子的成功,不如說她利用兒子的身體過成了她自己喜歡的生活,兒子是誰,其實根本不重要。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傀儡一樣的小偉,所表現的溫順,也大多都來源於恐懼。片尾,受外人點播的小偉終於想辦法拿到了那個遙控器。他對著媽媽喊出,這不是你的遙控器,是我的!紀媽媽氣急敗壞的喊到,紀培偉,你以為我只有這一個遙控器嗎?小偉終於崩潰,向他母親跑去,然後被卡車撞死。

這個時候多麼希望母親是在撒謊,她真的只有一個遙控器。

“你以為我只有這一個遙控器嗎?”聽起來真的無比驚悚,它意味著就算你消滅了這一個,她也還有千千萬萬種方式來控制你的人生,像她不斷給小偉說的那句話一樣“這個世界只有媽媽會一直陪在你身邊。”

以愛為名,極度控制,這部臺劇真實地反映著當代父母的高壓教育。劇中很多臺詞,“花這麼多錢讓你讀私立學校,你為什麼不爭氣一點?為什麼不替媽媽著想?”“現在讓你恨沒有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無比真實,普遍存在。某種程度上,它比《方舟天使》更壓抑、恐怖的多,起碼後者你還有選擇死亡和逃離的機會,而前者你逃無可逃。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其實長大後很多人慢慢發現,父母之愛絕對“無私”的說法似乎也不不對,中國的親子關係,前半段是全心的依賴和控制,後半段則是依附以及道德評價。其實

這份“愛”非完全不求回報,它要的回饋甚至可能是你成年後的自由。

最不好的,就是父母企圖用各種各樣好聽或難聽的理由,對孩子產生永久性的依賴。這或許是個雙輸的結果。父母為子女定製擇偶、生活的鐵律:不找外地人、不找窮人、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選錯了人你這一生都過不好,找一個工作家庭都穩定的吧”;“

在外漂泊太累,還是回家好”。他們拼盡全力打點關係,為子女們找好“靠山”或“飯碗”——“離我們近點,隨時對你有個照應,你生活會過得簡單快樂的多。”

其實有時候,我們也會分不清楚,哪一方的依賴心更重一些,“愛”到底是愛還是夾著自私,父母用自己的標準給子女畫了一個圈,急不可耐地把他們趕進自以為完美無缺的圈子裡,因為這樣子,他們就可以安心了,不需要提心吊膽。至於子女想要走的路,那條他們沒聽過、沒碰過、沒經歷過的路,太陌生了,他們不敢想的,也就別讓孩子走了吧,畢竟孩子只是孩子,還太年輕。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或許年長的人最錯誤的想法,就是認為自己可以“教會”年輕人生活和社會。這些需要自身經歷和認知才能得出結論的東西,他們妄想將之濃縮成幾句話通過嘴巴傳送到對方的腦袋裡面去。

可是怎麼可能呢,二十歲的人永遠無法懂得五十歲的人之境界,無論他們怎麼聰明,怎麼事故,比起長者,他們到底是多缺席人生三十年。

年長的人擔心年輕人犯錯,做“蠢事”,可想一想,做蠢事、做錯事,無所顧忌地生活——正好就是年輕人的權利,因為沒有經歷過,沒有受傷過,他們才有自由體驗所有他們認為有意思的人生,至於是對是錯,是好是惡,他們的作為會很自然地反饋給他們,經驗會很深刻地教會他們,這比任何說教都來的有用,而總有一天,他們也會長成畏手畏腳、樂於憂患的你們。

父母之愛無私不求回報嗎?謊言

人到了還是個體,不可能永遠綁縛在一起活。孤獨,也從來不單是某個蒼老者的痛苦,孤獨是所有人永遠都要面對的問題。有一個人守著雪花電視的老年人,也有一個人住、一個人工作生活、一個人去醫院、一個人去吃火鍋的年輕人。

我們擁有一樣的生命線,從孤獨的年輕人,變成孤獨的留守老人。每個人,在每個人生階段,為了讓自己從孤獨到不孤獨,都需要或多或少做些努力。只要手腳還可以動,我們都可以主動去接觸另一個個體,上一個個體離開之後,繼續尋覓下一個,人這一生,都是要這樣來來去去的過吧。

紀伯倫的詩裡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雖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而不是思想,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而不是靈魂。生命不可倒行,不與昨日一同停留。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你做夢都無法到達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