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農曆新年 家家戶戶貼春聯 知道春聯的由來嗎?

北宋王安石有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反應了當時家家戶戶慶新年的景象,震天響的爆竹,火紅的燈籠,一片喜氣祥和的場面。最後一句詩裡寫的“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新桃”和“舊符”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春聯。也就是說在北宋時,春聯就出現了,只是那時還不叫春聯。

農曆新年 家家戶戶貼春聯 知道春聯的由來嗎?

農曆新年,家家戶戶貼的春聯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了“桃符”,所謂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寫上或畫上鬱壘和神荼二神的名字或畫像,懸掛在大門兩邊用來驅邪和祈福。“桃符”就是春聯的雛形。

農曆新年 家家戶戶貼春聯 知道春聯的由來嗎?

桃符上畫的鬱壘、神荼二神

時間的年輪進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國主孟昶在一年除夕在桃符上寫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個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春聯了。由此,人們開始在桃符上寫上祝願和祈福的話懸掛在門前,而不僅僅只是寫和畫鬱壘、神荼二神了。

農曆新年 家家戶戶貼春聯 知道春聯的由來嗎?

後蜀國國主孟昶寫了最早的春節對聯

到了宋代,在桃符上寫對聯已經是很普遍的事了,但那時還沒有“春聯”的說法。

農曆新年 家家戶戶貼春聯 知道春聯的由來嗎?

朱元璋時期才有了春聯的說法

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期,一年臨近春節朱元璋下旨京城金陵家家戶戶要在紅紙上寫上對聯貼在大門兩邊。於是就有了春聯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