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搭載新零售風口 同城速遞誰能笑到最後

出遠門忘記了身份證、護照,下午見客戶的重要樣品忘記帶,像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現在這些健忘症“患者”的救星來了,那就是同城速遞,可以在1個小時內將需要的物品送到你的手上。與此同時,隨著新零售末端配送發力,搶奪線下市場,資本也在關注著下一個風口——同城速遞。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擴大,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新零售時代早已經來臨。新零售的上半場戰爭在BAT巨頭的強勢爭奪下,用資金、流量、人工智能作為手段,早已佔據各自的山頭。而下半場的新零售之戰,則將在同城速遞中開始蔓延,為各自的線下新零售市場鋪路。

近日,法國奪取世界盃冠軍,餓了嗎在上海日交易額破1億,除了季節、世界盃等因素促成如此高的銷量之外,外賣小哥也是功不可沒。這就不得不提到新零售的發展,離不開同城速遞的支撐。同城速遞隨著資本的關注和巨頭的加持,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搭載新零售風口 同城速遞誰能笑到最後

傳統零售商向新零售轉變 同城速遞擁抱新生

對於有的人來說,家門口兩公里內的便利店,可以滿足部分日常生活需求,三、五公里外的商超或者餐飲店在烈日、暴雨或者身體不適時,最好能送貨上門,才滿足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運輸需求。日常生活用品、餐飲、生鮮、快遞、水果等等全生活服務場景現在都離不開同城速遞,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讓人代買、代辦或者代送,只是他們的名字會有不同,比如騎手、快遞員、跑腿、外賣員等。

從家裡去2公里內的超市採購需要多長的時間?來回加上選購的時長正常情況下至少要1個半小時左右。而現在線上下單,足不出戶線下就能收到商品時間也縮短在1個小時之內。隨著順豐和阿里的加入,同城速遞已然成為了巨頭必爭之地。

快遞行業毛利率低至8%,在利潤不高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玩家爭先加入呢?同城速遞可以打通線上線下,拓寬自己的領域,完善新零售全鏈。百度投資了中糧我買網,阿里巴巴投資易果生鮮、騰訊投資每日優鮮。線上電商需要同城速遞的支持,於是還有了阿里和京東的自營之戰,盒馬生鮮和7fresh的較量。BAT巨頭已經悉數入局,如今同城速遞有著怎樣的發展呢?

阿里對於同城速遞板塊的佈局中,餓了麼外賣平臺用著有300萬配送員的蜂鳥配送,可以全城配送外賣、生鮮、水果、蛋糕和鮮花以及其他跑腿的服務,菜鳥網絡還用2.9億美元加持的點我達以及創立了三年的平民化的盒馬生鮮。阿里在新零售全鏈的打造還是十分用心的。

阿里盒馬生鮮發展到25家門店後,承載著京東黑科技的7fresh生鮮食品超市也出現在消費者的生活中,3公里內均半小時送達。近日,沃爾瑪山姆店上線京東到家,門店+雲倉的形式,線上下單後,一個小時可以送貨到家。

閃送、達達等老牌眾包模式快速發展,順豐上線同城急送業務,自有的直營模式,配送鏈把握嚴格,均1小時送達消費者手中。電商新零售+同城速遞的新模式,巨頭的加入,同城速遞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下一個風口。

搭載新零售風口 同城速遞誰能笑到最後

同城配送激烈廝殺,隱藏問題逐漸暴露

在2020年中國的同城速遞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新零售,但是由於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導致了目前同城速遞領域沒有巨頭壟斷的局面。但也正因為沒有巨頭壟斷,市場的潛力吸引了眾多的資本加入,除了原本的快遞行業和達達、閃送等眾包型跑腿公司外,跨界電商也投身其中,有著自身的業務優勢。那麼現階段,會有哪些的隱患呢?

價格戰的弊病是總所周知的,而電商巨頭跨界攪局,往往都採用瘋狂砸錢搶奪市場的方式。用較低的價格快速的搶佔市場。同時和線上合作,提高訂單量,長此以往,小體量的同城速配企業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數據顯示,傳統快遞企業掌握了同城配送市場90%的份額。但是同城速配這一新的風口並沒有引起快遞企業的重視。為數不多的快遞企業開始聘用專人進行同城配送服務,但是價格也隨之上升。在競爭中,失去了低價的優勢,快遞行業的市場拓展並不理想。

而閃送憑藉著速度和口碑,在“攪局者”還在佈局一、二線城市的時候,就已經覆蓋三、四線總計213座城市了。且商業模式相對比較成功,早已經過了燒錢的階段,開始盈利,有一定的資本積累。但是全民眾包模式閃送、達達這類大多沒有自己的線上電商做支撐,只做末端配送是無法形成生態閉環,業務模式單一難以發展成行業巨頭。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全民眾包模式每個人都可以接跑腿的任務,可以快速的佔領市場,提高運轉效率。但同時,由於配送人員的不穩定性、配送服務的差異性、配送路線的多樣性將直接導致派送時間延遲,甚至出現兼職配送人員佔有貴重物品的情況。將來,能夠協調好統籌調度問題的眾包模式,才會引領行業的發展。

搭載新零售風口 同城速遞誰能笑到最後

攪局者和老牌企業如何積極應對?

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同城速配可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該怎麼樣發展和應對才是當前的重點。

電商類、外賣等攪局者自帶商家和用戶流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更快的進入城市,橫向的開拓市場,比如外賣、水果、生鮮、送藥和跑腿等服務。前期可以燒錢搶佔市場,以低價獲取客源,形成自生的新零售生態閉環,更有利於發展成行業巨頭。

而較早進入市場的老牌同城速遞企業會在市場中搶佔先機。同城速遞本就有消費者需求差異性的特點,市場也比較分散,老牌企業進入市場較早,樹立了較好的口碑,更容易被消費者所選擇。

總的來說,同城物流領域都離不開新技術的更新和物流服務的優化。對於眾包式企業來說,只有更好的統籌和調度,才能在同城速配市場佔據有利的位置。

結語:在新零售的初期戰場中,巨頭們用盡自身的資源壟斷零售領域,人工智能和無人商店就是最好的成果展示。下半場的新零售戰爭則體現在了線下的同城速配中,誰能玩轉最後一公里配送,給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誰就能真正建立自己的新零售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