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摘要: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正定)人,《宋史》稱讚“彬為宋良將第一”。曹彬有七子,依次為璨、珝、瑋、玹、玘、珣、琮,皆為宋代名將。現知第三支曹瑋,章武節度使(今河北),是曹雪芹的宋代祖先。第五支曹玘,女兒嫁給了宋仁宗,兒子曹佾又名景休,即曹國舅。查訪得知,曹國舅與其父曹玘的古墓遺址還在河北饒陽縣,曹國舅曾將樂鄉鐵鼓寺,改為曹氏修道香火院。至今還有小廟,牆上有碑記《樂鄉鐵鼓寺遺蹟修建記》。古舊瓦礫和石頭雕塑的蓮花寶座還散落在遺址周圍。樂鄉農場廢舊的院子裡,有兩塊殘破的石碑,上面依稀可見刻寫的字跡。據村民講,2017年春節放假期間,有人趁機來到鐵鼓寺,用挖掘機挖出了石碑,挖斷後扔在院子裡。剛出土時有很多字,春夏兩季的暴曬,石碑表面的字已爆裂。呼籲文物部門能儘早考察,並妥善保護。

關鍵詞:曹彬曹玘墓曹國舅墓曹氏香火院河北饒陽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曹彬

一、緣起

曹彬(931——999),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正定)人,北宋開國名將。歷代對曹彬的評價很高,《宋史》卷二百五十八《曹彬、潘美傳》評雲:“曹彬以器識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於百蟲之蟄猶不忍傷,出使吳越,籍上私饋,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錢;則其總戎專征,而秋毫無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信矣。潘美素厚太祖,信任於得位之初,遂受征討之託。劉鋹遣使乞降,觀美所喻,辭義嚴正,得奉辭伐罪之體;則其威名之重,豈待平嶺表、定江南、徵太原、鎮北門而後見哉?二人皆諡武惠,皆與配饗,兩家子孫,皆能樹立,享富貴。而光獻、章懷皆稱賢后,非偶然也。君子謂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將第一,豈無意哉?”[1]

宋代賢臣良將曹彬,據專家考證為曹雪芹的祖先。馮其庸先生引《浭陽曹氏族譜·曹氏宗祠碑記》說:“曹氏發源於真定靈壽武惠公彬佐宋天下,由乾得至鹹平出入將相,仁恕清慎,美不勝書。爵魯公,追封濟陽王。公有七子:璨、珝、瑋、玹、玘、珣、琮皆顯官,瑋名尤著,與公並圖形昭勳崇德閣。五傳至孝慶公,公生南宋之世,以朝散大夫知隆興府即豫章縣,今江西南昌府,遂家焉。”馮先生還指出:“曹氏南遷後的子孫,又分為:江西系、山東系、豐潤系、鐵嶺系四系,李西郊的文章裡不提山東系,是重要的遺漏,同時後三系實際又是由南北遷了。我們要指出這個‘卜居山東’的曹子田,一直被研究者們忽視了,我認為他就是定陶曹氏之始祖。他的後人,再由定陶遷居到遼東的遼陽和瀋陽。這樣,從靈壽曹彬一直到遼陽的曹振彥才全部接上了線。因此遼陽曹錫遠、曹振彥最早的老祖宗確是曹彬。”[2]

我父親編修的家譜上,也有一張曹彬身著官服的像,題曰:“宋濟陽王曹彬公像贊:功業靖邊隅,忠義著天下。仁惠而德施,士習而民化。”我們曹家的祖籍在河北饒陽縣北官莊,緊鄰大曹莊,那裡有曹彬第五子曹玘(曹國老)的墓址,不遠處還有曹國舅的墓址,以及曹國舅修道的曹氏香火院舊址,現存一座簡陋的小廟。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曹彬

河北真定靈壽(今正定)曹彬,乃曹雪芹的祖先,也是我的祖先。曹彬後人遺蹤的查訪工作,對曹雪芹研究和曹姓家族文化而言,都是值得付出努力的。

2001年3月31日,我初次去拜訪周汝昌先生。主要詢問了有關陶洙和甲戌本副抄本的情況。除了暢談《紅樓夢》手抄本的問題,周先生對我的姓氏興趣較濃,詢問我們曹家是哪裡人?我告訴他“祖籍直隸省保定府饒陽縣”(我父親一直這麼說)。

“直隸省保定府饒陽縣”這三個地名的組合,本身就有歷史時段限制,因為現在的饒陽縣是歸衡水市管轄的。經查閱資料和到保定的直隸總督署博物館考察,得知“直隸省”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直隸巡撫由真定(今河北正定)遷往保定,而為“保定府”。1913年廢保定府,直隸省會遷至天津,1928年國民政府將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所以,我的家族離開河北饒陽的時間,僅憑這三個地名共存的時間段來看,下限是清末,上限是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1913年。這個時段相對寬泛,還有另一組地名參照是從直隸省保定府饒陽縣北官莊,移居口外承德府朝陽縣木頭城子。遷徙的第一站是“承德府朝陽縣”。葛劍雄主編的六卷本《中國移民史》第十一章《北方地區的移民》第二節中寫到清代前期北方關外移民的情況,在“移民的遷入和分佈”一條下有這樣的信息: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作者至饒陽縣實地考察

康熙四十七年熱河行宮建立後,熱河成為清廷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移民的聚集越來越多。……一份乾隆十七年的《漢人佃戶調查表》證明,移居的漢人中80%為直隸農民。……乾隆四十三年升熱河廳為府,將其他廳分別改為灤平縣、建昌縣、平泉州、豐寧縣、赤峰縣和朝陽縣,屬承德府轄。這標誌著這一地區開發的成熟。[3]

可見,“承德府”和“朝陽縣”兩個地名同時存在的時間段,上限是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又查,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升朝陽縣為朝陽府。故“承德府朝陽縣”地名存在的時間段應為公元1778-1904年。

《中國移民史》中又說到:

在熱河各縣中,東部的開發快於西部,建昌和朝陽兩縣的建立意味著漢人的大量聚集,……到道光年間(1821-1850年),承德西部的喀喇沁右旗因“商民日集,佔墾地畝日廣”終至“蒙古人無地放牧養牲畜”。……乾隆以後該地的移民已經不多,並出現本府南境人口向北境遷移的趨勢。[4]

若就此研究可推知,我們祖上應該在乾隆末期或稍後到的承德府朝陽縣。

我們家譜的記載可與此相互參證。父親曾在家譜中寫道:

傳說“曹昇爺”的岳父叢老太爺是清朝政府的道臺,能把女兒嫁給曹家說明當時不是一般家庭,曹家當年依靠祖傳獸醫為生,在當地周圍很有名望。當曹家生下“鴻”字輩的第一個男孩時,起乳名叫“曹四輩”。可知曹家從饒陽移居朝陽已有四輩人了。從而可從家譜中找出第一輩“殿”字爺,第二輩爺“曹昇”,第三輩“儒”字,第四輩“鴻”字,在朝陽的墳地可以看出“殿”字輩排頭。可見曹家從殿字輩遷入朝陽木頭城子是無可非議的。

曹昇太爺雖然一枝獨秀,但有“儒”字輩七個兒子,我爺爺曹儒純排行第六。那位“曹四輩”生年不詳,現在可知這一輩年齡最長的曹鴻章伯父是1912年出生,我父親曹鴻圖1938年生,是“鴻”字輩中最小的。粗略按20年繁衍一輩人計算,四輩人,可上溯約百八十年的時間。試想,倘若自1912年上溯100年,是公元1812年即嘉慶十七年;上溯80年,是公元1832年即道光十二年。初步推算,我們祖上從直隸省保定府饒陽縣,移居口外承德府朝陽縣的時間段,大約在清代中葉的嘉慶道光年間。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作者至北官莊實地考察

父親對自己家族從河北到東北的經歷總想調查清楚,他退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根問祖。父親名鴻圖(1938-2015),1998年退休。 1999年7月1日,父親自己從北京去了饒陽。他查現志、訪鄉民,整理了家譜資料。

2001年5月30日,周汝昌先生得知我父親準備再去饒陽,他在電話中對我建議:

能去饒陽考察,非常好。如果令尊父親身體條件好,應多做點工作。這不光是你我個人的事,把曹彬後人的問題稿清楚,很有意義。這個主題,在我心中考慮多年了。

多年以前,我去過靈壽,收集曹彬的資料,我當時在全國政協,到了那裡,當成名人貴賓,縣委、政協、文教局都出面陪同,這樣,也有不利的一面,太官樣、太正式,很不方便。你父親去採訪可以隨便一點。考察時注意這樣幾方面資料:

一是文獻資料。文字記載,縣誌家譜,石碑雕刻,各種遺址、廢墟等。

二是口頭傳說。家長裡短,一切有關的故事,哪怕當時聽起來無關的,也應記下來。

我希望對這樣三個地方重點考察:

一、饒陽。把上一次去時沒有收集全的線索連上,再看看能否發現新的線索。

二、靈壽。看看曹家(曹彬家)的大祖墳,無論殘餘還是完整,都要留照片。我當年去,有人說文革時大家譜燒了,但是否真的如此,很難說。深層訪問一下曹姓本家,有文字、家譜,任何形式的記載都很寶貴。

三、寧晉。曹太后的墳在那裡。如果有石碑,要留照片,或者拓印下來。文獻記載、口頭傳說,可能看到、聽到的一切。

(調查時應)擴展調查範圍。如果發現上述三處以外的線索,應該追蹤,儘量收集到研究你們這一血統的重要材料。找幾位典型曹姓老人(中年人也可以)的半身像、免冠的頭像。

關於曹彬的後人。曹彬是宋代開國元勳。他有七個兒子,都是玉子邊的(1璨、2珝、3瑋、4玹、5玘、6珣、7琮),都是宋代名將。現在知道已知道其中三個兒子的情況。第三支曹瑋,章武節度使,保衛河北省,是曹雪芹的宋代祖先。

第四支曹玹,曹彬攻下金陵,活捉李煜,平定南唐之後,在安徽池州遇到曹姓本家,讓第四個兒子曹玹修了十八支大家譜,分佈在全國的曹姓當時都寫進去了。我只看見安徽池州的一個分支。第五支曹玘,女兒是曹太后,嫁給了宋仁宗。兒子曹國舅,曹佾。

如果在採訪中發現曹彬其他四個兒子的線索,也應記下來。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作者至大曹莊實地考察

2017年7月17至18日,為撰寫“正定《紅樓夢》高端論壇”的參會文章,查訪河北真定靈壽宋代開國元勳曹彬後人的遺蹟,也為了給先父的尋根工作補充一些與曹姓相關的資料,我和夫君夏先生從北京驅車270公里,先到河北省保定市內參觀了直隸總督署博物館,又到衡水市饒陽縣,考察了北官莊村、大曹莊村和小堤村。在2001年父親在祖籍蒐集到的資料的基礎上,我們期待能去拍一些遺蹟,做一些訪談。(未完,待續)

中央民族大學曹立波教授:宋代良將曹彬後人饒陽遺蹤查訪錄「上」

作者簡介:曹立波,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學,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徐霞客學會副會長。學術著作有《紅樓夢東觀閣本研究》《紅樓夢版本與文本》等,主編《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版本研究和數字化》專集。曾在《文學遺產》《紅樓夢學刊》《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紅樓夢》講座在CCTV百家講壇、文明之旅、國寶檔案等欄目播出,《紅樓十二釵評講》為2012年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獲得教育部寶鋼優秀教師獎、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首屆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冠軍隊指導教師等榮譽。曾在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成都金沙講壇、廣州中山講堂等地,以及京內外多所高校和中學舉辦紅樓講座。


[1](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26冊,第8994-8995頁。

[2]參見馮其庸《曹雪芹家世考》,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第663-665頁。

[3]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87頁。

[4]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488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