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滴滴单车投深圳被叫停,进武汉被收缴 “禁投令”绝非虚设应敬畏

3月17日,深圳、昆明、武汉等一二线城市,突然在一夜之间冒出了很多滴滴共享单车——青桔单车。实际上,2017年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北京暂停投放共享单车,随后,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多个城市联动,禁止单车投放。这些城市已经对共享单车投放颁发了“禁投令”,滴滴单车在明令禁止下,仍旧为了抢占市场违规在多城投放共享单车,引发争议。


滴滴单车投深圳被叫停,进武汉被收缴  “禁投令”绝非虚设应敬畏

据深圳市交通委披露的信息显示,滴滴出行在17日凌晨连夜将2万辆青橘共享单车投放在深圳街头,福田、罗湖、宝安、龙华等区域均发现青桔单车,而在此前,滴滴出行对在深圳投放共享单车没有流出任何消息。

而一天之后,青桔单车登陆武汉,不过就在当日下午,武汉市交委、市城管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管委三部门联合对其违规投放的数百辆单车进行收缴。

滴滴单车投深圳被叫停,进武汉被收缴  “禁投令”绝非虚设应敬畏

在滴滴出行在深圳投放共享单车后,深圳市交通委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明确滴滴出行此举为违规投放,并于17日下午约谈滴滴出行,责令该企业整改,立即收回违规投放车辆。

滴滴单车投深圳被叫停,进武汉被收缴  “禁投令”绝非虚设应敬畏

令人费解的是,滴滴出行竟然我行我素并未收回单车,而且计划继续“强投”。

各地市频发禁投令,是为交通治理和出行便利寻找平衡

共享单车短短两年,爆发式的发展速度显然有些失控,在很多一二线城市,贡献单车的投放量已经超出城市空间的承载量,不但挤占了大量的道路资源、盲道,甚至已经对城市的交通造成负面影响。

显然,诸多一二线城市的单车投放已经饱和,甚至超载,贡献单车市场已经红海一篇,监管叫停共享单车的投放是对其野蛮扩张的减速。以深圳为例,共享单车投入超过89万,而根据去年年底深圳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为1190万人,其中新生儿约有21万,60岁以上老人约120 万,加上12岁以下的儿童约100万。减去这些不能骑共享单车的人口,还剩不到1000万,平均十几个人使用一辆共享单车。而除掉时间差异,深圳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足够,无需高速增长。

由此可见,共享单车叫停投放被大众所接受,是因为目前共享单车的数量已经满足了群众的使用需求,若果继续盲目扩张将会对交通和市容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就当前情况来看,叫停共享单车数量投放是合理决策,利大于弊。

先治标后治本,企业应积极配合监管,切勿打乱管理节奏

多地之所以禁止投放单车的原因毋庸置疑,多是已经超出了城市空间的承载能力,超出了需求,以及车辆乱停放导致影响城市整体交通。

这显然违背了贡献单车自身的价值,它本身是为城市上班族提供便捷、环保骑行,缓解城市交通,而过量的投放则形成了资源的浪费,管理问题频出。所以,要真正管理好单车的投放,不仅仅需要政府,还需要运营平台一起共同发挥动态监管,真正给用户带来绿色、安全的出行,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用户的心头肉,而不是资本的谋利工具。

显然,要想实现用户、企业、政府三方共赢,就需要让贡献单车体现出其自身最大的价值。

运营商应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能力,不能简单一投了之,而是要对不同的城市做精细化的市场调研,针对用户的使用范围、习惯、路线、数量、频率等及时调整投放区域和数量,并及时做好对损坏车辆的维修和回收工作,避免对城市空间的挤占,这样既能实现提升用户体验,又能实现资源的节约,何乐为不为呢?好消息是,目前“电子围栏”已经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未来有望在更多的城市落地,帮助解决共享单车管理的困局。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朱惠英看来,竞争进入下半场之后,共享单车企业预期靠过度投放抢占市场,不如靠免押金等制度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对投放车辆的乱停乱放负有管理与清理责任,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

各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也不能一禁了之,而是要结合城市规模、人口数量、街道等布局,实行切实有效的动态管理政策,对运营商的车辆投放数量、区域进行前端的有效规划,而不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网民的监管力量,引导使用者能够自觉的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停放单车。

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将共享单车这个有利于全面出行的新生活方式延续下去,实现多方共赢。而不顾民众呼声,政府管理,希图通过对抗等不合理的手段来打破现有平衡,只会带来更为严格的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