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点击上方“肃南发布”可订阅哦!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下,走进肃南县大河乡西柳沟村,眼见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滨河廊道上,小河潺潺、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村中,烧烤、住宿、牧家乐里欢声笑语多;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跳舞、锻炼、或聊天,很是惬意。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到一个到处是绿水青山、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西柳沟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昔日的西柳沟村,虽地处县城城郊,由于基础条件滞后,产业发展单一,戴上了落后的帽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庄变美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增多。村上立足城郊优势和丹霞、河流、树木、人文资源,着力打造民俗风情、自然山水生态于一体的民俗风情度假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离不开精细、严谨的规划。该县加强城乡规划对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依托山水、草原、河流、田园等自然风光,尊重群众意愿,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把历史文化元素和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到村庄建设之中,形成了“两山夹一谷”村庄空间结构和“一轴一带一心三节点五片区”的功能结构,大力发展民族风情体验旅游、滨河休闲体验旅游、生态观光旅游。

村上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条件。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启动“厕所革命”行动,开展改水、改灶、改暖、改圈、改厕等专项整治。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今年55岁的王久忠抢抓村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投资3万多元改造房屋,建设民俗住宿、自助烧烤营地,试营业2周接待游客上百人。村民张建军外出观摩学习后,改造现有房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民族风情的特色客房。

该村结合农牧村“三变”改革,依托政府补助、农户改造、招商引资、企业改造的方式,通过转让、入股、租赁等措施对现有住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民宿餐饮旅游景区和农家乐体验区。

步入西柳沟村村道,两边云杉密布、圆柏茂盛,一派郁郁葱葱,绿色盎然的情景。随着草场禁牧、轮牧政策的实施,村民王义忠放下了羊鞭,转移到苗木种植上。当时抱着试下的思想种植了2亩云杉,种植6年收入了9.3万元,平均每亩的纯收入在5000多元,与种植小麦、土豆相比,收入翻了近10倍,这让他和他的家人欣喜若狂。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习惯了放牧,从来没有育过苗,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有些担心,也不知到行不行。”王义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种植小麦,不但费时费工,而且产量很低,每亩的纯收入400元左右,育苗主要就是浇个水、锄个草,投入劳力少。”尝到了甜头的他,把自家的4亩耕地全部种植了云。

今年来,该村坚持见缝插绿原则,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林育苗,让“农民”变“林农”,通过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科技助力等措施,成立了“绿陇”苗木合作社,鼓励群众参加苗木合作社。目前,全村62户农牧民种植苗木308亩23.8万株,苗木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致富的“香饽饽”,而且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三产,增强了经济活力,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苗木种植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又一渠道。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每到农闲季节,该村文化广场就变得热闹起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妇女们三三两两摆起了队形,跳起了广场舞,孩子们成群结队追逐嬉戏,老人们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该村党支部书记邢雄说:“自从有了这个文化广场,村民们都愿意出来活动,锻炼身体了。广场修建前,大家晚饭过后只在家里看看电视、打打牌打发时间。如今,广场就是村民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促进邻里和谐的福地。”

该村积极倡导村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五星文明户”“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使美丽乡村不仅“面子”美,也更具文化内涵。

“环境变美了,群众素质提高了,游客也多了。”邢雄说,村里还建起了垃圾回收屋,选聘了卫生保洁员。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西柳沟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期审核:武雪峰

肃南发布:sunanfabu

山水肃南 ·裕固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