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歷史古蹟的過度開發或未被適時保護,對我們而言,都是一種損失,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失。

得勝堡,位於大同市新榮區堡子灣鄉,自古為聯結晉北與內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得勝堡初為土建,後經維修翻新,已變成磚石結構。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作為古時的重要地理通道,得勝堡卻未被得到妥善保護,如今再去得勝堡,歷史被毀壞的痕跡一處又一處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但就算如此,得勝堡依然是一處寫滿了歷史、值得一去的景區。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得勝堡並不是一個孤立的軍事設施,它由得勝堡、鎮羌堡、四城堡三個城堡和北面的長城與德勝口關組成,得勝口始建於明初時期,得勝堡建於關口南處。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得勝堡的門樓是得勝堡景區的標誌性建築,高大厚重的門樓穩穩的立在一方土地之上,守護著得勝堡的和平和安定。門樓的東西兩側為厚實的黃褐色土牆,東側牆體稜角分明,十分整齊。門楣上匾額陰刻“保障”二字,門裡匾額陰刻“得勝”二字。雖然歷史悠久,門樓砌磚有修補痕跡,但依然不難看出門洞上做工圖案精巧的磚雕。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登上門樓,可見四邊堡牆輪廓完整,牆體規整,牆外田野遼闊,牆內房舍成片。一條大街從南門向北延伸,穿過一座磚箍方臺,方臺下有門洞,臺上曾建玉皇閣。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得勝堡歷史上一派繁華,戰時“南北交鋒、烈馬嘶鳴”,和時“貢使絡繹,商隊接踵”。做為明長城的一處重要關隘,得勝堡雖然沒有八達嶺長城的名氣,但這兒的古樸蒼涼,也是歷史的有一種表現形式。如今的得勝堡沒了往日的輝煌,略顯殘破的圍城也塵封了當時金戈鐵馬的歷史,但住在這兒的人們依然能悠然享受著平淡的歲月。相比其他古城,雖然得勝堡的保護情況不容樂觀,但鄉情和鄉俗卻也是難能可貴的。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得勝堡自然景區優美,堡外地勢平坦,禾稼葳蕤;飲馬河流水潺潺,清波盪漾;飲馬河畔溼地,叢草茂密,野花爛漫,加之夏季氣候涼爽、空氣清新,與背依的長城古堡形成鮮明對比,是大同近郊理想的一處休閒避暑之地。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較為豐富,民風淳樸,善於種植各種小雜糧、蔬菜等。其中,得勝堡的韭菜,色味俱全,保鮮期長,隔日色味不變,口感舒適,是消化潤腸良選,聞名於晉冀蒙廣大地區。這裡還盛產野生甘草、黃芪、麻黃等各種中草藥,野生蘑菇燉小雞的味道也是那樣的醇香誘人。由於與內蒙古豐鎮市接壤,這裡以吃小雜糧為主,羊肉蘸糕、抿豆麵、玻璃餃子等,道道美味沁香撲鼻。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據《新榮區文史資料》稱,得勝堡原有閣樓4座,分別為南城閣、日菩薩閣、玉皇閣、神武閣。得勝堡南門為萬曆年間擴修時所開,門外原有甕城,甕城向東開門;出甕城為月城,月城向南開門,南城閣建在月城門樓之上。如今,四座閣樓及甕城、月城均已不存。

大同得勝堡,明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如今卻是這個樣子

​時間流逝對得勝堡的毀壞性很大。更有一段時間傳出古城牆和磚樓的牆被當地居民私卸回家,用以修蓋自家院牆。自然損壞和人為毀壞對得勝堡傷害極大,如今的得勝堡正在被當地政府用仿古磚進行包裹修復,遲到已久的對得勝堡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終於開展了,傷痕累累的得勝堡不久之後將以一種新的面貌等待著人們去傾聽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