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黄埔军校老师有哪些?

花生251227


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军事院校,在国民革命的特殊时期,黄埔师生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国民党共产党的将领主体部分。



那么,黄埔的老师有哪些呢?

好事者把黄埔时期最有名的人总结一下,梳理出这些人。

1,黄埔四巨头。

蒋介石、周恩来、陈 诚、王柏龄

2,黄埔三杰。

蒋先云、贺衷寒、陈 赓。

3,黄埔八大金刚。

何应钦、陈 诚、顾祝同、刘 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4,黄埔十三太保。

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 泽、桂永清、酆 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 杰、戴 笠、胡宗南

5,黄埔三十六官佐。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李济深、周恩来、邵力子、汪精卫、方鼎英、何应钦、王柏龄、邓演达、陈 诚、包惠僧、顾祝同、聂荣臻、张治中、叶剑英、陈继承、陈果夫、刘 峙、严 重、蒋鼎文、钱大昀、鲁 易、熊 雄、李宗仁、毛泽覃、恽代英、肖楚女、白崇禧、周佛海、缪 斌、张国焘、张申府、陈 毅、高语罕

6,黄埔七十二弟子。

陈 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 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 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 戡、宋希濂、左 权、宣侠父、唐 澍、王尔涿、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邱清泉、廖 昂、卢德铭、余洒雅、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姜镜堂、康 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段德昌、郭化若、李云尔、刘志丹、林 彪、张灵甫、唐生智、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 铸、郑庭笈、赵一曼、廖耀汀、戴 笠、孙明瑾、罗瑞卿、王 诤、程子华。

这几个排名中,最能代表黄埔军校教官的就是三十六官佐,这些人后来成为新中国一份子的有:

1,周恩来。

人民的好总理,他的功绩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2,邵力子

陕西人,同盟会老会员,曾任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1949年和谈时留京,后来担任新中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

3,聂荣臻。

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聂荣臻抗日战争中创建建了晋察冀根据地,解放战争中组织了平津战役等,1955年授勋为十大元帅之一。

4,张治中。

张治中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第五军的创建者之一。张治中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后来在1932年淞沪抗战中表现出色。1949年率领谈判团队集体留在北京建设新中国,被誉为“和平将军”!

5,叶剑英。

叶剑英在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建国后担任了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6,陈毅。

陈毅其实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教官,后来担任了新四军军长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上海市市长,1955年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历史知事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该学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学校下设政治、教练、教授、管理、军需、军医各部,其中戴季陶、张申府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李济深、邓演达任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周骏彦、俞飞鹏任军需部正副主任;宋荣昌任军医部主任。又特设政治科,由总理特别任命胡汉民、邵元冲等为政治教官,分别讲授党义、党史及世界各国革命史。

除此之外,黄埔军校的教官如下:

何应钦(总教官)、钱大钧、陈继承、顾祝同、沈应时、严重、王俊、刘峙、陈诚、刘尧宸、金佛庄、蒋鼎文、张治中、白崇禧、陈果夫、邵力子、周恩来(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方鼎英、叶剑英、包惠僧、熊雄、恽代英、陈毅、萧楚女、张国焘、高语罕、周佛海、


历史军魂


这个问题有点难答,别说黄埔军校的老师有哪些,就是问校领导班子,也难一一列举。


蒋介石

狭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存在于1929年至1931年。1924年国民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国民党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建立陆军军官学校,一直延续至今。


廖仲凯

广义上的黄埔军校,即是陆军军官学校,光校长及领导班子到今天已经二十几任了。只说第一届领导班子吧。孙中山为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廖仲凯为校党代表(国民党),李济琛为校副校长、教练部主任,邓演达为教练部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校总教官。

李济深


周恩来

何应钦


李连明


黄埔军校,通常来说是指在抗战内战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前六期师生,而且七期以后军校转至南京单独由蓝党开办。

从老师方面来说,黄埔师资力量配备绝对豪华无比。军校总理中山先生,校长常凯申,党代表廖仲恺,此即黄埔前三巨头。此外,副校长李济深、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教练部主任王伯龄,总教官何应钦等。后期,汪精卫继任党代表,周总理继政治部主任,都算一时人杰。而陈诚此时只是没有具体职务的校长办公室候差上尉军官,所以一二期学生几乎都不承认陈诚为老师,就是此原因。

军事教官基本来自保定军校毕业,如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继承、严重等著名将领,后期则有张治中,陈诚,汤恩伯等。军事教官大多是蓝党,少数是红党。

特别的是邓演达。邓演达是廖仲恺后最坚定的左派。对黄埔军校三四五六期的影响能力仅次于常凯申,与常周并称黄埔中三巨头。1927年3月,邓常两位老朋友因政治理念分道扬镳,之后多次组织反常暴动并拉拢学生预备在1930年冬于全国多省由七个师同时起事,最终因内部组织问题流产。

就算陈诚也是邓演达亲自挑选和提拔的,更是进入大元帅府警卫连和黄埔军校,接替严重任21师长的重要举荐人。所以说陈诚是邓演达的人毫不过分。因此四一二后,21、22两个师内部思想极为混乱,包括陈诚在内大批年轻军官预备哗变转投武汉邓演达也就毫不奇怪。最终1931年底,常凯申劝降邓演达不成秘密杀害,陈诚1932年元旦娶常凯申宋美龄的双料干女儿谭详,陈诚才算是真正被常凯申作为亲信加入核心圈。

政治教官基本来自红党。肖楚女,熊雄,恽代英等皆大名鼎鼎。所以黄埔前六期学生普遍亲CCP一些,即便加入蓝党的大多数黄埔学生对红党也多少有香火情份。正因为如此,常凯申搞四一二,执行者是桂系第七军与前军阀部队周凤歧26军,黄埔学生组成的嫡系第一军被常凯申提前调离,避免了血腥。


四川達州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培养人才最多的军校,是国共合作的唯一一所军校。

黄埔军校从1924年起到1949年间,总共23期,教师无数,但论知名度,前一到六期的教师更知名一些。

黄埔军校的校长


黄埔军校的想法来自于共产国际的建议,是在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孙中山会晤时,马林建议“成立属于自己的军校,培养自己的革命军。”

孙中山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始安排筹备,并任命蒋中正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邓演达、王柏龄等为筹备委员。



在校长人选上,孙中山早期决定任命程潜为校长,蒋介石和李济深为副校长。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辞职,想想自己筹备了大半天,本以为自己是校长,谁想到半路杀出个程潜,情何以堪?

在各种影响下,孙中山最终任命蒋介石为第一任校长,前一到六期,都是蒋介石任校长;第二任校长为关麟征,第三任校长为张耀明,第四任之后就到了台湾了……

黄埔军校各部门领导



蒋介石当了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教练部,有李济深、邓演达为正、副主任;

教授部,有王柏龄、叶剑英为正、副主任;

政治部,有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



何应钦为总教官。

教育长为胡谦。

另外,顾祝同(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陈诚(军事教官,校长办特别官佐)、陈继承(教官,教育长)也担任重要职位。

黄埔军校、分校其它领导和老师



除了第一期的领导干部外,汪精卫在后来也当过军部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除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外,后期还有不少分校,著名的分校领导有:

李宗仁、白崇禧曾任南宁分校负责人。

唐生智、石醉六、汪精卫等曾任长沙分校领导人。

谭曙卿、邓演达、恽代英等曾任武汉分校领导人。



何应钦为潮州分校领导人。

另外,黄埔的教官还有:钱大均、刘峙、蒋鼎文、方鼎英、张治中、严重、缪斌、邵元冲、林振维、周骏彦、宋荣昌、李其芳等。

黄埔军校中做老师的共产党人



除了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外,共产党方面的教官还有:

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瞿秋白、高语罕、熊雄、聂荣臻、郭沫若、鲁易、阳翰笙、毛泽覃、周佛海、包惠僧、董必武、夏曦、李达、张国焘、陈潭秋、陈毅、许德珩、章伯钧等等。



黄埔军校是一个伟大的军校,孕育了一批高级将领,这些将领不仅存在于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不少共产党将领出自这里,但这些都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学校领导、老师们。

向这些黄埔军校曾经的老师们致敬!


蓝风破晓


从整个民国来说,军人一共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士官系,大多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代表人物有蒋百里、蔡锷、张孝淮、阎锡山、唐继尧、何应钦等。第二代是保定系,代表人物有叶挺、薛岳、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等。第三代才是黄埔系,代表人物有陈赓、林彪、徐向前、杜聿明、张灵甫、胡宗南等。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因为这三所学校的毕业生有传承关系,保定军校正好承上启下。日本的士官生回国后,大多担任过保定军校的老师。而保定的毕业生,又有一大部分是后来黄埔军校的教官和老师。

以黄埔军校为例,蒋校长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严格来说不是正牌的日本士官生,但算一个辈分。三任教育长,何应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正经的士官生,邓演达和张治中都毕业于保定军校。

黄埔的教官,除了钱大均是士官生,其他大部分来自保定军校,他们中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袖珍委员长陈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小诸葛白崇禧等。当然还有一大批来自共产党的政工教官,核心自然是黄埔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政治教官叶剑英、聂荣臻、熊雄、恽代英等。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黄埔集中了国共两党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他们培养出来的那批军人加上他们自己,成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战场上的主宰,无论是内战战场手足相残,还是抗日战场携手对敌,他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军人的骄傲。

壮哉,黄埔!


脑洞大开的历史


黄埔军校不但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将星如云,军事教官也是名将辈出,最著名的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


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开办了23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质量最高的是前6期,尤其是前3期,教官素质也是如此。

黄埔军校著名教官——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在他的嫡系部队里,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深得其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他们分别是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

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他们在黄埔军校时为蒋介石所倚重,成为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



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介石校友,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蒋介石担任校长,何应钦担任总教官。



陈诚: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出身,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担任炮兵科教官。

顾祝同: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后在蒋介石推荐下担任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刘峙: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出身,1924年夏,由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

钱大钧: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4年到黄埔军校担任兵器军事教官。


蒋鼎文: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1924年到黄埔军校担任教官。


张治中: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


陈继承: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

黄埔军校教官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5月创校,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先后聘请教职员233人,这些教官大多数是国内外武官学校毕业,在有资料可查的83人中,出身如下。

出身日本士官学校者12名,多任军校中的高级职务,典型的海归和尚好念经,因为蒋介石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出身保定军校者60名,大部属校级军官,毕竟保定军校也是国内军中名校。

出身云南讲武堂者11名,则大多为尉级干部。

就总人数而论,黄埔军校教官仍以云南讲武堂出身者为多,他们约占教官总人数的60%,保定军校出身者约占20%。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从1911年开始,孙中山的路途中就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因为手中没兵没枪的原因,所以他只空有巨大的名气,但却没有相应的实力来捍卫自己的抱负,仅在广东一地他就遭受到了陈炯明的压迫,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就在广东,而当时真正把握着广东军政大权的人是孙中山以前同盟会的手下陈炯明。后来就在广州爆发了陈炯明的叛变。经历了这场风波后,于危难之际孙中山下决心创立了黄埔军校,想力挽狂澜于既倒。 为了获得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在陈炯明叛变中护卫孙中山左右的蒋介石也使出了浑身解术。曾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蒋介石深深的了解,黄埔军校在未来所能创造的威力,他对黄埔军校的前景看得很重,把这当成了自己走向人生巅峰的最重要资本。

开始时黄埔军校的老师们是廖仲恺,李济深,邓演达,戴季陶、张申府、王柏龄、周恩来、瞿秋白、恽代英、张秋人等,不过在这一批的人也有先后之分。而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程潜、陈果夫、邵力子等人也在黄埔军校内部担任过一定职务。而随同蒋介石一同发家的八大金刚也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教官,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八人。因为孙中山本身对创办军校没什么经验,所以他就请求了苏联的帮助,而又因为时间紧迫的原因,所以黄埔军校最开始是以速成班的制度创的。黄埔军校的学制是一年,不过学生们真正在黄埔军校内部学习的时间只有六个月,其他的六个月则是在入学前在部队里面训练半年。黄埔军校最开始的定位也是部队的初级士官,所以黄埔学生们在黄埔军校中只学到了最基础的东西,他们的军事能力都是在战场上靠一仗一仗积累或者是在陆军大学进修而来的。


黄埔军校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水平有多高,它最重要的是它无与伦比的摇篮身份,黄埔军校以摇篮的姿态培养出了许多名将,这些将领们都在后来的抗战、内战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经历过血山火海的黄埔学生们才是真正拥有强大军事手段的人,黄埔将领们都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都是经历过一场场的战斗使自己成为真正百战名将的。后来,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见到作为战犯的黄埔军校生时,他们惭愧地说:对不起老师。作为当年的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回答到:是我这个老师没有教好你们这些学生。


李三万的三万里


黄埔军校,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军事院校,自黄埔军校成立以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的战场基本上都是黄埔师生相互比拼的讲台。这所由国共两党共同合力组建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事院校”真的做到了“桃李满天下,天下是桃李”。

黄埔军校成立之初,由蒋介石担任校长,这也是后来胡宗南,杜聿明等人尊称他“校长”的缘故。国民党左派人物廖仲恺担任党代表(相当于现在的党委书记)他后来由于和国民党右派人物不合而被暗杀,妻子何香凝女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教练部由邓演达和李济深担任正副主任,教授部王伯龄,叶剑英为正副主任,政治部先后由戴季陶,周恩来担任主任,何应钦作为军校总教官。



除了上面介绍的主要部门负责老师以外,国民党方面还有李宗仁担任校务委员和南宁分校负责人,白崇禧担任校务委员,陈果夫担任招生委员会委员,顾祝同担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陈诚,钱大钧等人均有所任职。共产党方面负责人主要有恽代英,毛泽覃(毛泽东弟弟),董必武,聂荣臻等人。


因为黄埔军校在成立是在孙中山先生支持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所以黄埔成立以后的第一批老师大多是国共两党参杂在一起的,比如叶剑英,周恩来等人。但后来由于国共关系不断恶化,校长蒋介石开始了“校内清党”活动,1926年以后黄埔军校内共产党人不是被和平清退,就被武装逮捕,黄埔军校也差不多正式成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是阿维啊


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校之一,为20世纪的中国培养出大量军事精英,奠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严师出高徒,这样一所驰名中外的军校都有哪些严师教官呢?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是时任广州国民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在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代表马林的提议下建立。因此,黄埔军校自诞生日开始就和外国结下了情缘。当时的国民政府和刚刚经过建国之初三年内战、正在崛起中的苏俄关系密切,得到苏俄巨大的军事、经济支援。苏俄派来的多数军事顾问都到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为中国培养出大量军事精英。

苏俄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是:

总顾问兼政治讲师:鲍罗廷

政治顾问:喀扶觉夫

步兵顾问:白礼别列夫

炮兵顾问:加列里

工兵顾问:互夫

其次是国内教官。在黄埔军校之前还有一所威名远扬的军校——保定军校,包括国民党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内的多数高层军政大员都曾毕业于此军校,因而很多人也就担任了黄埔军校教官。

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

政治部主任:汪精卫、周恩来、熊雄

各级部委主任:李济深、顾祝同、戴季陶、邵元冲、王柏龄、林振雄、俞飞鹏

各级教育长:邓演达、陈继承、方鼎英、张治中

校务委员:李宗仁、白崇禧、程潜、陈果夫、董必武

各级教官:陈诚、刘峙、严重、聂荣臻、陈潭秋、郭沫若、瞿秋白、张国焘、章伯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