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紅牛之爭再起波瀾 河蚌相爭仿品得利

紅牛之爭再起波瀾 河蚌相爭仿品得利

紅牛之爭再起波瀾 河蚌相爭仿品得利

國慶節前後,紅牛糾紛愈演愈烈,在經過數個來回的隔空交手,近日又有新進展。10月16日,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紅牛中國”)創始人嚴彬通過官方渠道發表聲明稱,將組成律師團,依據1995年11月10日簽訂的“五十年協議”,及1995年12月21日合資合同第七章第十九條“合資公司的產品的商標是合資公司資產的一部分”的合同規定,通過法律程序捍衛企業聲譽和企業權益。

红牛之争再起波澜 河蚌相争仿品得利

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官網截圖

嚴彬在這次公開回應中第一次梳理了紅牛中國從建立之初至今的全部歷程,強調了紅牛中國50年的經營期限是有據可循的。而在此之前,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天絲”)方面一直堅持紅牛中國經營期限到期,應該被即刻清算。

紅牛中國營業期限已經到期,紅牛商標在中國的歸處?紅牛中國的營業期限能否順利延期?嚴彬與許氏家族最終將握手言和還是徹底分道揚鑣?

營業期限已到期,仍處於在業狀態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記錄,紅牛中國成立日期是1998年9月30日,營業期限至2018年9月29日。儘管營業期限已經到期,但記者發現,目前紅牛中國依然處於“在業”狀態,在“變更信息”一欄,則顯示“暫無變更信息”。

對此,紅牛中國和泰國天絲各自發表了幾則聲明,隔空交手,互不相讓。

9月29日上午,紅牛中國發表聲明稱,自身的經營期限是50年,並非只有20年。紅牛中國表示,該公司現已按照法律程序向相關主管部門遞交了營業期限延長申請,營業期限的延長正在辦理過程中。

在紅牛中國聲明發表後不久,9月29日下午,泰國天絲以紅牛維他命的控股股東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紅牛”)和股東之一的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聯合發佈聲明稱,紅牛維他命經營期限業已屆滿,應當立即清算,並停止與清算無關的一切經營行為。

红牛之争再起波澜 河蚌相争仿品得利

對此,9月30日,紅牛中國又聯合泰王國華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華彬”)發佈聲明稱,泰國紅牛是嚴彬領導的泰國華彬與泰國天絲共同設立的泰國合資公司。泰國天絲此前自行以泰國紅牛名義作出的關於終止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合作經營的決定,未得到公司股東會、董事會批准,系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單方作出的,不代表泰國紅牛及泰國華彬真實意思。

9月30日晚間,泰國天絲又進一步聲稱:“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特此向公眾澄清,今天早些時候由聲稱代表本公司的個人/組織與泰國華彬國際集團發佈的所謂《聯合聲明》不僅是錯誤的,同時也是非法的,目的只是為了誤導公眾,並進一步拖延合法的法律程序。”

泰國天絲方面不再與嚴彬方面合作的態度很堅決。泰國天絲相關負責人表示,鑑於嚴彬缺乏對合作夥伴尊重、信任和公然無視各方利益的這些行為,泰國天絲和許氏家族將不會再考慮與嚴彬的任何合作。在9月29日的聲明中泰國天絲表示,將決定啟用新的合作伙伴和運營模式,提供紅牛產品,並妥善安排紅牛中國的員工。

紅牛中國營業期限能否順利延期存疑

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從2014年開始,紅牛中國和泰國天絲雙方開始圍繞商標、股權、利益分配等問題交鋒。這場紅牛之爭一直持續至今。據媒體報道,雙方的訴訟已經超過20個,甚至涉及到上市公司——紅牛飲料罐供應商奧瑞金。

對於紅牛中國營業期限能否順利辦理延期,專家與律師仍存疑問。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鍾黎表示,對於中外合資企業,如果沒有特別規定,按照《公司法》,企業延長經營期限需要通過全體股東投票表決,超過三分之二股東同意方可決定。召開全體股東大會後,根據公司章程,變更工商登記。公司的表決權一般以公司股東的持股比例計算。

從天眼查顯示的註冊股份上來看,泰國紅牛佔88%,許氏家族獨資公司英特生物佔7%,嚴彬所屬的獨資公司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佔4%。另外1%的股份,屬於北京懷柔鄉鎮企業總公司。折算下來,許氏家族和嚴彬的持股比例分別是66.84%和32.16%。

红牛之争再起波澜 河蚌相争仿品得利

鍾黎律師強調,三分之二是關鍵。這意味如果許氏家族不同意,紅牛中國就無法申請延長經營期限。另外根據2009年6月1日簽署的商標許可合同,中國紅牛的商標許可在2016年10月6日到期。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紅牛合資公司有相關法律依據做支撐,紅牛中國難說再見,就是說不可能現在解散。紅牛中國涉及員工和合作夥伴數萬人就業,輕言停業是不負責任。

朱丹蓬表示,泰國天絲和嚴彬方面的問題實質就是利潤分配的問題,紅牛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泰國天絲得到的利益不大,所以不再和嚴彬方面合作。所以,未來如果能夠就利益分配達成一致,雙方還是有繼續合作的可能性。

山寨紅牛湧現,屢禁不止獲利豐厚

自2016年中國紅牛商標授權到期,市場上湧現出大量的仿冒產品,各類山寨紅牛多達 18種以上,仿品也有不少。紅牛官方客服甚至直接開闢了一個頻道用於幫助消費者辨別真偽。

红牛之争再起波澜 河蚌相争仿品得利

對於山寨產品眾多,紅牛中國打假維權客服向記者明確表示,集團法務部門有專人調查侵犯公司權益的行為,對造成集團利益損失、消費者損失的行為,將通過法律渠道維權。不過紅牛相關人士也承認,集團在全國範圍內打擊侵權產品,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費用。集團主要向工商部門反映情況,不過執法難度較大。據瞭解,2017年至今已經處理了50多起侵權案件,案值近5000萬。

成都某超市的店長表示,店內同時還銷售某國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哪個是正品哪個是山寨,從外觀、味道、價格都分不出來。”店內一位顧客對紅牛糾紛有所耳聞,直言道“這(紅牛中國)不也侵權和到期了嗎?”

一家聲稱“口感不比紅牛差”的廠家對記者坦言,“現在是插入市場天時地利的機會!”並熱情地向記者推薦代理資質,聲稱,“公司實行統一價格管控制度。如果代理商想要批發,每件裸價68元,經銷商批發價88元,終端106元,零售價與市場同類產品持平,售價在6元左右。代理3000件起批,自己承擔運費的話1000件起批,贈送海報、橫幅、展架。”對於記者關於收入的提問,他沒有正面回答,但暗示收益豐厚:“每年賺上千萬?現在做食品飲料的,這個數字拿不出手!”

策劃 |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

編排 | 小財迷

撰文 | 成都商報記者 吳丹若

红牛之争再起波澜 河蚌相争仿品得利

成都商報經濟新聞部出品

红牛之争再起波澜 河蚌相争仿品得利

往期精彩

cdsbcjfb


分享到:


相關文章: